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教案(鲁教版)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

②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索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
②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以及从“雨后初晴的道路”和“水烧开后的锅盖”等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会从纷繁的宏观现象中把握问题的本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的微观观念,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子的特征,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教学仪器及药品:
酒精灯、试管夹、火柴、量筒、水、酒精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漂亮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同学们兴致高涨的观看图片
[引发问题]:遗憾的是这座漂亮的城市存在了不长时间就在人间蒸发了。

因为这是2008年某某冰雕艺术节上的作品。

谁能告诉老师这座冰雕城市消失的原因呢?
[生]根据物理上学到的宏观知识很容易的得出,当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冰会逐渐地融化为液态的水,再后来就会变为水蒸气蒸发了。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冰会融化,水会蒸发,我们如何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同学们知道吗?想不想知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出示学习目标]
①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

②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实验探究一]:将针筒中的水煮沸、观察现象。

[生]观察实验,并清楚观察到体积增大了
[提出问题]:大家都看到了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了许多,那么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得出不同的猜想:1、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2、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3、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4、水分子受热集中针筒的那一端去了
[制造悬念]:到底哪组同学的猜想正确呢?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动画,看一下你能获得哪些相关信息。

[多媒体展示]: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运动和排列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动画阅读课本29页上面的水的三态图片,互相交流,得出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特点。

[生]观看动画以及课本上的三态图片,组内互相交流,获得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特点:
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

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仍有一定间隔。

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

分子运动的更快,分子间隔变大。

[总结]: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所以针管实验的正确猜想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生]阅读课本中“雨后初晴的道路”这部分内容
[问题]: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什么原因?你能试着从微观上解释水蒸发这一现象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师]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的快,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液态→气态)
[生]阅读课本中“水烧开后的锅盖”这部分内容
[问题]: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

这是什么原因?谁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个过程。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减小(气态→液态)
[师]由此看出,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与能量有关
[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30页的“活动天地”,学习如何用微观观点去解释宏观现象
[活动天地]把全班学生分为三组:绘画组、模型组和情景剧组,从微观角度,去解释:为什么温度计中的液体的高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绘画组用笔在纸上表示温度变化前后温度计中的液体分子变化;
2、模型组用橡皮泥做模型动态表示;
3、情景剧组则通过拟人化的形式,每人扮演一个分子,将温度的变化反映到肢体动作上。

成果展示:我——温度计中的一个小分子为题,进行拟人作文,把温度变化对分子的影响表现出来
[归纳共享]: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对分子有了什么认识(即分子的特点)?[生]互相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①分子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运动
[提出问题]你能举出哪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你的观点呢?
[生]互相讨论、回答。

[实验探究二]:50ml水和50ml酒精混和,观察现象。

[生]观察实验,并清楚的看到体积小于100ml。

马上就能明白分子之间有间隔这样一个特点。

[大显身手]
1.七月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3、活学活用:
(1)夏天教室地面洒点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
(2)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3)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字,你能看到字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水分子是如何跑掉的?
[谈收获]请同学从知识、实验、自己的体会等方面谈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一、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与能量有关: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液态→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气态→液态)。

①分子很小
二、分子的特点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运动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学案
峄城区城郊中学巴淑侠
教师寄语:你的课堂,你主宰!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

②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一、走进实验、体验快乐(认真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探究一:将针筒中等量的水煮沸、观察现象。

我观察到实验现象是:【我猜想】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变化情况是
【我证明】通过观看动画以及课本上的三态图片,组内互相交流,获得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特点:
固态的水:水分子
液态的水:水分子
气态的水:水分子
【获得结论】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和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和分子的。

这样的变化是变化。

所以针管实验中我的猜想是的。

(填正确或错误)
【分子与能量】
1、阅读课本中“雨后初晴的道路”,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因为,你能试着从微观上解释水蒸发这一现象吗?
结论: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能量,运动,分子间间隔
2、阅读课本中“水烧开后的锅盖”,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

这是因为,你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个过程吗?
结论: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时,水分子能量,运动,分子间间隔
所以针管实验中我的猜想是的。

(填正确或错误)
二、寓学于乐、定位提升
[活动天地]从微观角度,去解释:为什么温度计中的液体的高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我是组,我的表现方式为,
成果展示:我——温度计中的一个小分子为题,进行拟人作文,把温度变化对分子的影响表现出来
[归纳共享]:通过以上的学习,我对分子有了新的认识(即分子的特点)
[实验探究二]:50ml水和50ml酒精混和
我观察到混合后体积(填大于、等于、小于)200ml,我相信分子间(填有或没有)间隔
三、感悟收获、体验成功
请同学从知识、实验、自己的体会等方面谈谈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四、当堂检测、反思成长
[大显身手]
1.七月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3、活学活用:
(1)夏天教室地面洒点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
(2)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3)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字,你能看到字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水分子是如何跑掉的?
【我反思】
反思(1):检测评价结果:错题整理:
反思(2):本节课对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