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体平衡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体平衡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
一相关基础知识
<一>整体法的条件------是两物体对地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或两物体虽作加速运动但相对静止(即对地有共同的加速度)
<二>整体法就是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三>整体法的思维特点:整体法是从局部到全局的思维过程,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物理中的运用。


<四>整体法的优点: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巧地解决问题。

<五>一般适用特点----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解答一个问题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应用.
<六>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环节.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案是多样的,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不同会影响求解的繁简程度.对于连结体的平衡问题,若所求的力或所研究问题仅涉及系统的外力时,一般采用整体法,只分析系统的外力列平衡式即可;若所求的力是系统的内力或所研究问题涉及系统的内力时,采用隔离法,一般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进行分析。

<七>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③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八>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选择隔离对象。

选择原则是:一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尽可能少。

②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研究的某状态、某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对隔离出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某阶段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
④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九>注意事项----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

所以,两种方法的取舍,并无绝对的界限,必须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无论哪种方法均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非待求量(即中间未知量的出现,如非待求的力,非待求的中间状态或过程等)的出现为原则。

如果能够运用整体法,我们应该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不计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或物体系内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一般首先考虑整体法.对于大多数动力学问题,单纯采用整体法并不一定能解决,通常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
二.【题型攻略】
1.对于多体平衡问题,优先考虑运用整体法(无需考虑系统的内力时),涉及系统内力问题时使用隔离法。

2.—
3.对于连接体问题,多数情况既要分析外力又要分析内力,两种基本思维流程:
①先整体(已知外力),后隔离(求内力);
②先隔离(已知内力),后整体(求外力)。

三经典例题
例1.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是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
表面光滑.OA上套有小环P,OB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
间由一根质量可以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
图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移动后
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较,AO杆对P的支持力F N和细绳上
的拉力F T的变化情况是:()
-
A.F N不变,F T变大B.F N不变,F T变小
C.F N变大,F T变大D.F N变大,F T变小
例2.如图,质量为2m的物块A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质量为m 的物块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已知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A、B做F
m
m
2
1
2

B
A
加速运动,A 对B 的作用力为____________
例3.如图所示的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 1、m 2和m 3,带有滑轮的物体放
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轮和所有接触面的摩擦以及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为
使三个物体无相对运动,水平推力F 等于多少
|
例4.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M 上有
一质量为m 的物体,若m 在沿斜面F 的作用下向
上匀速运动,M 仍保持静止,已知M 倾角为θ。

求地面对M 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例5: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
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 、B 两球的加速度分
别为( )
A 、都等于2g
B 、2
g 和0 C 、2A
B B M M g M +⋅和0D 、0和2g M M M B B A ⋅+ 例6.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A 固定在水平面上。

木块B 、
C 的质量分别为M 、m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下滑。

B 的上表面保持水平,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当B 、C 共同匀速下滑;(2)当B 、C 共同加速下滑时,分别求B 、C 所受的各力。

:
三【真题佐证】
1.【2013北京16】倾角为a、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桌
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体上。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木块收到的摩擦力大小是mgcosa
B.木块对斜两体的压力大小是mg sin a
C.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mg sin acosa
D.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m)g
2.(2011·海南理综卷)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v0
θ
A.等于零B.不为零,方向向右
C.不为零,方向向左D.不为零,v0较大时方向向左,v0较小时方向向右】
3.(2010·安徽理综·T19)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

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

则木板P 的受力个数为( )
Q
P
A.3 B.4 C.5 D.6
!
4.(2013湖北省荆门市高三元月调考)如图所示,将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底部O′处(O为球心),弹簧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点。

已知容器半径为R、与水平面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相对于水平面有向左的运动趋势
B .容器和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合力竖直向上
C .轻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23mg D .弹簧原长为R +
k mg ·
5.(2013山东淄博一中阶段性检测)质量为M 的三角形框架ABC 内用OD 、OE 两段细绳吊着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OE 段水平,整个装置处于静止,说法正确的是 ( )
A .框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 )g
B .框架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作用
C .O
D 中的拉力可能等于mg
D .O
E 中的拉力大于OD 中的拉力
]
6.(2013哈尔滨三中月考)粗糙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

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现用水平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一起匀速前进。

则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3μ
B.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32μ
C.水平拉力F 最大为2μmg

D.水平拉力F 最大为6μmg
7.(2013湖北八校3月)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斜面体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 拉物体m 使
其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M 始终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 地面对M 的摩擦力大小为Fcos θ[ 2m m >
F 2m m
F
m
M
B.地面对M的支持力为(M+m)g
C.物体m对M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
{
D.M对物体m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8.(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物理试题)如图所示,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斜劈A,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劈与竖直墙壁之间放置一光滑球B,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在球B上施一通过球心的力F,系统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所受合外力增大B.B对竖直墙壁的压力增大
C.地面对A的摩擦力减小D.A对地面的摩擦力将小于B对墙壁的压力9.(2013安徽师大摸底)如图所示,物体B叠放在物体A上,A、B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则() A.A,B间没有静摩擦力
B.A受到B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A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mgsinθ
D.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
10(2013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
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滑行,长木
板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μ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
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
C.当F>μ2(m+M)g时,木板与木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