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虞美人》的教案以及原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虞美人》的教案以及原文
《虞美人》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

《虞美人》也是九年级语文下册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虞美人》的教案设计及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虞美人》的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4课时。

(以下只选了李煜词的教学步骤,其他6首词的教学方法同此。

)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板书课题)
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
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
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为了说明方便,似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三、研习《虞美人》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
②内容与形式。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2.具体研习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
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说: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
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
⑤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⑥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⑦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

)
⑧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
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

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4.课堂训练(投影显示)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①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②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

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

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

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

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

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解说:这是课内的延伸阅读,旨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并模仿高考
题型命题,旨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参考答案:①D,“水长东”比喻恨如东流水,绵绵不断;②C,这是李煜后期写的词。

)
5.课堂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播放音乐,在邓丽君《虞美人》的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结合板书,背诵这首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
四、布置作业
1.延伸阅读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预习思考题
(1)《雨霖铃》和《念奴娇》的韵脚在现代汉语中也押韵吗?如何理解这两首词的用韵?
(2)柳永和苏轼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试从题材范围、意境、造语等方面比较《雨霖铃》和《念奴娇》二词。

九年级下册《虞美人》原文及赏析
《虞美人》赏析
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

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
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词的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秋月呀,什么时候才能终了呢?”词人为什么这样见花落泪,对月伤心,为什么这样痛不欲生呢?因为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缩笔吞咽,放笔呼号。

因偷生人间,历尽折磨,感到这种非人的生活、痛苦的折磨没有尽头,而往日的一切又不堪回首,只能更加增添悲愁。

下阕承上,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

结尾两句自问自答,倾吐心中不可抑之愁,用江水的长流不息来形容自己愁恨的永无尽时,以兴体作结,尤为精警。

全词以问起,以问结,由仰首问物,到抚心自问,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泣如诉,声泪俱下。

通篇语气连贯而又起伏不定,抒发感情深沉真挚。

词中还运用反衬和比喻,如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但却怨问其“何时了”,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之念。

这都是反衬的手法,表达感情更为深刻。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形象地表现出愁思如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通过这样具有诗意的形象比喻,真实而深刻地表现自己的深哀和剧痛,而且将这些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写得具体形象,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