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传统文化——厦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传统文化
厦门,是我的家乡,它地处闽南,而闽南文化源远流长,因此其保留了很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蕴含着深刻悠远的历史,它的风俗文化使得每一个厦门人引以为傲。

在这里,我仅仅介绍我最为熟悉的传统,它们是伴着我成长以来最深刻的记忆。

传统习俗——颜色的象征
中华民族崇尚红色,厦门人也一样以红色象征幸福、吉祥。

门联、请帖都用红纸;馈赠礼品时也要在包装纸上放张红纸条;迎娶的车辆要挂红彩带;喜幛、寿屏都要用红绸缎制作,丧事人家和他人共住一座楼房的,还要在大门口挂块红布。

其次,黑、白、蓝等色调,则被视作端重、衰思的象征。

我深深的记得,小的时候,长辈们是不让我们头发上扎蓝色或着黑色的皮筋的,那时我虽不明白,但也得遵从了。

但是今天,时代的进步,讲究科学性,我们传承的意识渐渐淡薄了,难道这就是进步?
传统节庆活动
厦门同全国各汉族地区一样,很注重民间的传统节庆。

以下是几个特具代表性的节日习俗。

(一)、春节
和全中国各地区的传统一样,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贴春联、合家围炉等等习惯都大同小异,但是,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在厦门,初三这天,被作为新丧之家的消愁日,一般不串门,也不外出贺年。

(二)、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厦门俗称“五日节”。

以前,家家门口要插艾蒲、家中洒雄黄酒、给小孩佩带香袋,用以驱邪,但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对我来说,甚至不曾耳闻。

但人们还是保留了在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习惯,而厦门的集美龙舟是历年组织龙舟竞赛的场所,每到这时现场都热闹非凡。

(三)、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被称为中秋节,这天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

对厦门人来说,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一种最为独特的民俗活动,那就是“搏饼”,其极具特色,充满乐趣。

博饼,是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厦门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

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解士兵的中秋思乡之情、激励鼓舞士兵士气而发明的。

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中秋会饼每盒63块饼,大小不同,共分为6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在“搏状元”活动中分别俗称状元、对堂、三红、四进、二举、一秀)。

每人轮流将6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的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

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地飘出,个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厦门的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

所以,厦门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现在,博饼依然是厦门人最钟爱的中秋活动,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民俗节日形式,但是,月饼在厦门的博饼风俗中,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会饼”。

这是中秋博饼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

“会饼”的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出现了更多新的“会饼”,它不再是月饼,而是由实用物品取代,比如:沐浴露、洗发水等等,也可以是食品,比如:果冻、薯片、可乐什么的,反正只要想得出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做“会饼”,只要按照会饼规定的数量组合就行。

这或许是因为大家就是想在节日中找个乐,而这个乐子变得更实际些吧。

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中秋;一样的中秋月,不一样的月饼文化。

但愿更多的人了解厦门,了解中秋博饼文化!
文化艺术
厦门有歌仔戏、高甲戏、南乐、歌舞等四个专业文艺团体,还有星海合唱团、少年儿童艺术剧团、台湾同胞文艺队等许多业余文艺组织。

其中,我最为熟悉的就是歌仔戏,小的时候常常听爷爷奶奶唱,至今,仍有很多人崇尚这项传统艺术,这其中不乏青年人。

歌仔戏(发音:歌子戏,或歌崽戏,后者在台湾较流行),是20世纪初叶发源于漳州的传统戏曲,故亦称之为芗剧,后传到台湾并得到进一步发扬。

1928年后传回闽南,经民间艺人的改革创
新,再取名“乡剧”。

“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普通话表达就是“小歌”),歌仔戏以掺杂文言的闽南语为主,让社会大众也能接触文雅词汇或忠孝节义故事,这种戏曲唱词通俗朴实,唱腔活泼动听,深受群众喜爱。

它已成为早期闽南地区和台湾社会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现在,每逢节日,海峡两岸的人民一同举办的活动总是不乏歌仔戏。

礼节性习俗
在我成长的路途上,总会被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记忆里,厦门民间有很多礼节性的习俗,而其中一些忌讳和应注意的礼节性习俗有:
在婴孩面前勿讲“猴”。

因恐婴孩患“猴损症”(婴儿多病难养)。

如须谈猴,应改说为“爬树”或“山人”。

见婴孩体胖,不可当面嘉尝其“肥”,须言“好看”。

抱时亦不可言“重”。

以“中指”指人,极为无礼。

以扫帚打人,最为耻辱。

客至扫地,意念逐客,有辱于人。

以六碗菜请客,最为不敬。

(清旧制,凡临死刑之犯,官以六馔饷之,以示皇恩涪大。


亲友喜庆宴席,匆打碎盘碗碟。

新婚之日尤为讳忌。

媒人到家谈婚,不可奉茶,谓奉茶事难。

产妇之房,未满月不可进。

与人聚餐,筷子匆插在饭上,谓系祭鬼,有失礼仪。

丧后穿孝服者,或穿麻衣,不可乱入人家。

丧家亦不能到别人家拜年。

儿童匆戴两顶帽,忌长不高。

屋中张伞,屋内易漏。

这些忌讳,有些至今还在沿用,但多数已不再拘泥了。

表演艺术
厦门民间的表演艺术,还有舞狮、踩高跷、蜈蚣阁、车鼓弄、锦歌、答嘴鼓等,生动活泼,多彩多姿。

旅游文化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

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

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

主要的观光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环岛路、鼓浪石、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滨浴场等,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著名景点之一。

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腾
飞,鼓浪屿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

2007年5月8日,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特色风味
(一)、小吃
花生汤、海蛎煎、面线糊、沙茶面……如果你去厦门旅游,有经验的朋友们总要提醒你:这些小吃不可不吃。

可你若找不到技艺纯正的饭店,那是品尝不到厦门小吃的真正特色的。

厦门历史最悠久的风味饭店要数“好清香”和“吴再添”了,但终日食客盈门,很难订到座位。

(二)、春卷
春卷是厦门人过春节必上席的美馔,起源于泉州的传统美食“嫩饼菜”,是一款大家围坐一起自包自吃的菜,寓意全家美满团圆。

此菜光是馅料就很不简单,包含有胡萝卜、高丽菜、鲜虾仁、肉丝、海蛎、荷兰豆丝等十数种原料。

吃时先将春卷皮展开,抹上甜辣椒酱,依次撒上炒得香酥的海苔、“贡糖”(古时进贡给皇帝的花生酥)、肉松、芫荽等配料,再夹上十数种原料切丝煮熟的煲仔菜,包成卷状,个中味道何止五种?酸、甜、辣、咸、鲜五味兼备的大卷,吃起来只有一个字:香。

(三)、土笋冻
土笋冻是厦门相当有特色的小菜,笋子怎么也能结成冻?此
“笋”非彼“笋”,土笋是生长在海滩泥沙中的一种软体小动物,因形似“小笋”而得名。

它含有丰富的胶质,经过熬煮后所含的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成冻,外观晶莹润泽,宛如白玉,口感清脆、味美甘甜,如果佐以萝卜酸、芫荽芥辣酱或美极鲜味汁,吃起来更加鲜嫩爽口。

这道菜对降火消炎颇有疗效,是当地宴会的必备小食。

资料:
(一)1.博饼的工具:
会饼一套,骰子一副(6个),大碗一个(有点深度,而且要瓷碗才好,才能让骰子在碗里跳起来)
2.博饼的方法:
大致是这样的:每个人每次要把6个骰子一起投进大碗里(再强调一次哦,一定是要用瓷碗才能玩的起来),众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点数得饼:
●有1个“四点红”的得一秀饼,
●有2个“四点红”的得二举饼,
●有3个“四点红”的得三红饼,
●有4个相同点数的(红四除外的都可以)得四进饼,
●若骰子点数分别为1至6顺序排列着的得对堂饼,再来,就是得
状元饼的情形,状元有很多等级,具体为:
若是有4个“四点红”,则可取状元饼,若2个人都出现4个“四点红”,则比较另外两个骰子点数的大小,点数大者为胜;有5个相同点数的,俗成“五子登科”,比起4个“四点红”的状元要大。

若是4个“四点红”加上2个“一点红”,则称为“状元插金花”,仅次于6个骰子点数全部相同者。

●特殊情形:
六个“四点红”,称“六抔红”,所有的饼全归投者所有;
六个“六点黑”,称“六抔黑”,要关灯抢饼。

●说明:
1.状元饼只有一个,反正谁大就归谁。

2.在会饼没有全部得出归属前,游戏继续,若某种会饼已经分完,则可采用“追”的方式,这是最刺激的,即后来获得者向自己前一个获得者追饼。

比如三红饼已经分完,若还有人博到,则此人按游戏进行的反方向向离自己最近的一个三红饼获得者拿回奖品。

3.六抔红、六抔黑是否采用,一般依照大家意愿,很多时候,为了照顾玩家都能获得奖品,这两种情形就忽略了,更重要的是,很少有人能投出“六抔红”或是“六抔黑”。

(二)、厦门岁次民俗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

晨起祭祀祖先,
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

凡在初一、二未到
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
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

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

是日不砍柴、不掘土。

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二月初二,福德(土地)神诞辰。

●三月初三,上已节。

泉属五县人,制春饼祭祖先,或扫墓。

●二月十九,观音诞。

妇女多焚香。

●三月二十,天后诞(俗称妈祖婆生日)。

过去多有迎神赛会。

●五月初五,端午节。

过去家家悬柳枝插蒲艾,以除疫氛;中午饮
雄黄酒,以辟邪气;制相馈。

汲午时水浴身,不生痱子。

海上赛龙舟。

●六月十五,“半年”,家家户户造米团圆,祭祖。

●七月,俗称“鬼月”,由初一起“开地狱门”,放出无依鬼魂,
受阳人致祭。

至月末“闭地狱门”。

各街轮流“普渡”。

●七月七日,“七夕”,牛郎织女相会。

●七月十五,“中元”,敬三官大帝。

●八月十五,“中秋”,搏饼互庆。

●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

冬至节,各家均制团圆。

●十月十五,“下元”,祭三官大帝。

●十二月十六,“尾衙”。

●十二月二十四,送神。

●十二月二十五,天神下降,不能讨债。

●十二月二十九,除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