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四文学思潮与运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衡派的代表 人物: 人物:
梅光迪 评提倡新文化者》 《评提倡新文化者》 吴宓 论新文化运动》 《论新文化运动》
胡先骕 <尝试集 尝试集>》 《评<尝试集>》
学衡派的精神领袖: 学衡派的精神领袖:白璧德
白璧德一生宣扬新人文主义。 白璧德一生宣扬新人文主义。他对西方 近代文明持怀疑的态度, 近代文明持怀疑的态度,认为这种文明由于 物质主义的横行而导致了人们道德精神的失 落,对西方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 浪漫主义思潮恰是致乱之源, 浪漫主义思潮恰是致乱之源,故此白璧德一 生都在对浪漫主义进行着不停歇的批判。 生都在对浪漫主义进行着不停歇的批判。他 把救世的目光投向了传统, 把救世的目光投向了传统,投向了东西方的 古典文化。他不但钟情于西方的希腊、 古典文化。他不但钟情于西方的希腊、罗马 文明和中世纪的宗教文明, 文明和中世纪的宗教文明,而且对东方的佛 教和儒家思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教和儒家思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弘 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欧洲的人文主义是拯救人 类文明的不二法门。 类文明的不二法门。
4、语丝社 、
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成立,因孙伏园创办的《语 年 月 日在北京成立 因孙伏园创办的《 日在北京成立, 杂志而得名, 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 丝》杂志而得名,是“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 代表作家: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 代表作家: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 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川岛、冯文炳、俞平伯等。 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川岛、冯文炳、俞平伯等。 刊物: 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 刊物:《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 的文学刊物, 的文学刊物,
“废除汉字,改用拼音” 废除汉字,改用拼音” 废除汉字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钱玄同( 钱玄同(1887-1939) - )
刘半农( 刘半农(1891-1934) - ) 《我之文学改良观》 我之文学改良观》
双簧信
“王敬轩”
1918年3月,钱玄同托名王敬轩,在《新青 年 月 钱玄同托名王敬轩, 发表《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 年》发表《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汇集 了各种反对新文学和白话文的观点, 了各种反对新文学和白话文的观点,出面痛 诋新文化派的荒诞不经, 诋新文化派的荒诞不经,同时则由刘半农以 答王敬轩书》 王敬轩” 《答王敬轩书》对“王敬轩”的观点一一加 以辩驳,大力宣传文学革命的应天顺人。 以辩驳,大力宣传文学革命的应天顺人。— — “双簧信”大大扩大了文学革命的影响。 双簧信” 双簧信 大大扩大了文学革命的影响。
《学衡派》宗旨: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 不激不随。” 学衡派与新文学派的分歧主要在于:对待传统的态度。五四 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确信: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是背道而驰的,要 传统,就不能有现代化;要现代化,就必须抛弃传统。学衡派则认 为:现代性源于传统。学衡派反对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的一个重要 方面便是对其激进的反传统倾向的批评 。
“语丝体”最突出的特点是:着重社会批评和文明 语丝体”最突出的特点是: 语丝体 批评, 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批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
5、莽原社 、
1925年4月在北京成立,因创办《莽原》周 年 月在北京成立 因创办《莽原》 月在北京成立, 刊而得名。 刊而得名。 主要发起人韦素园、向培良等人, 主要发起人韦素园、向培良等人,受到鲁迅 的指导。 的指导。
文学革命缘起之二
晚清以降,在文学上, 晚清以降,在文学上,同时出现了对封建正统文学进行改革 的呼声,其中较有影响的是: 的呼声,其中较有影响的是: 1、谭嗣同、夏曾佑等提出的“诗界革命”:“通行于俗,适 、谭嗣同、夏曾佑等提出的“诗界革命” 通行于俗, 用于今” 用于今”。 2、梁启超:“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的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 、梁启超: 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的藩篱, 新文体” 文界革命” “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3、1902年梁启超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把历来不登 年梁启超发表《 、 年梁启超发表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大雅之堂的小说提到了文学正宗的地位,提出“欲新一国之民, 大雅之堂的小说提到了文学正宗的地位,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 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要求小说达到“改良群治” 新民” 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要求小说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 标的“小说界革命” 标的“小说界革命”。
宗旨: 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 沈雁冰: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 学”,为人生而艺术(沈雁冰: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或 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 人生派” 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人生派”。 人生派 创作方法: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创作方法:倾向于 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主要刊物: 小说月报》 文学旬刊》 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 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 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 值。
五四文学革命的成绩:
1、白话文全面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如洪水一样涌入。
在“五四”后短短的几年内,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各样的文学 思潮及相关的哲学思潮都先后涌入中国。如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 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等等,都有人主张、信仰、 试验。现实主义尤其是俄国现实主义影响最大。
五四文学革命的特征 1、理论预设,创作滞后。 、理论预设,创作滞后。 2、功利为主,审美为辅。反封建,重启蒙, 、功利为主,审美为辅。反封建,重启蒙, 强调思想革命, 强调思想革命,在一点意义上忽略或牺牲了文 学自身的本体追求。 学自身的本体追求。 3、语言、形式变革为主,文学的内涵更新相 、语言、形式变革为主, 对滞后。 对滞后。 4、具有未完成性。提出了文学革命的目标, 、具有未完成性。提出了文学革命的目标, 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都是去实现其目标的 过程。 过程
(1879-1942)
胡适
“其所主张容有矫枉过正之处”,“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 其所主张容有矫枉过正之处” 其所主张容有矫枉过正之处 纠是正之” 纠是正之”。
陈独秀
“其是非甚明,不容反对者有讨论的余地,必以吾辈所主 其是非甚明,不容反对者有讨论的余地, 其是非甚明 张者为决定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 张者为决定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
胡适和《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和《文学改良刍议》
八不主义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 务去滥调套语, 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 不讲对仗, 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 俗语
(1891—1962)
陈独秀和《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和《文学革命论》
《文学革命论》 文学革命论》 推倒雕琢的、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 的贵族文学, 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 抒情的国民文学; 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 的古典文学, 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 立诚的写实文学; 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 的山林文学, 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 通俗的社会文学。 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文学社团遍地开花。 4、文学理论建设初步展开。
胡适(“历史的文学观念”论、“白话文学论”)、周作人 (人的文学,平民文学,自己的园地)
5、以鲁迅文学创作为代表的白话文学创作开花结果。
社团流派 1、文学研究会 、 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 日成立于北京, 年 月 日成立于北京 年解体。 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 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 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 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 茅盾等12人 钧、茅盾等 人。
8、湖畔诗社:1922年在杭州成立。发起人有 、湖畔诗社: 年在杭州成立。 年在杭州成立 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 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善于写 抒情小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抒情小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0、民众戏剧社 、
1921年5月上海成立,发起人有茅盾、郑振铎、陈大悲、欧阳 年 月上海成立 发起人有茅盾、郑振铎、陈大悲、 月上海成立, 予倩等。 戏剧》月刊,强调戏剧的社会作用, 予倩等。有《戏剧》月刊,强调戏剧的社会作用,进行戏剧理 论的探索和传播。 论的探索和传播。1921年10月《戏剧》停刊,社团解体。 年 月 戏剧》停刊,社团解体。
3、新月社 、
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 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 年在北京徐志摩 年底发 展为新月社俱乐部,成员较复杂。 年消亡。 展为新月社俱乐部,成员较复杂。1933年消亡。 年消亡 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 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 作实践和理论探讨。 作实践和理论探讨。
文学论争 (一)与林琴南之争 (二)与“甲寅派”之争 甲寅派” (三)与“学衡派”之争 学衡派”
《论古文之不当废》 《林琴南致蔡鹤卿太史书》 《荆生》、《妖梦》 林琴南(1852—1924)
章士钊(1881-1973) 《评新文化运动》、《评新文学运动》: 评新文化运动》 评新文化运动 评新文学运动》 主张尊孔读经,反对学生爱国运动;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 主张尊孔读经,反对学生爱国运动;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
6、未名社:1925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鲁迅。 、未名社: 年成立于北京。 年成立于北京 发起人鲁迅。 7、浅草社、沉钟社:“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 中国最坚韧,最诚实, 、浅草社、 扎得最久的团体” 鲁迅) 扎得最久的团体” (鲁迅)(1922-1934)。主要 )。
成员有林如稷、 成员有林如稷、冯至等人 。
2、创造社 、
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1929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 年 月 日于日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京成立 日于日本东京成立, 年 月 封。 发起人:前期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 发起人:前期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后 冯乃超等。 期:冯乃超等。 刊物:前期《创造( 1925年后 年后, 刊物:前期《创造(季、月、旬、日)刊》,1925年后,《洪 文化批评》 水》、《文化批评》等。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前期),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文学( ),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文学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前期),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文学(后 期)。
文学革命缘起之一
中国社会转型的现代性焦虑。 中国社会转型的现代性焦虑。 一方面是破,一方面是立。从载道的观念来看, 一方面是破,一方面是立。从载道的观念来看,古典文学所承载 的专制主义文化传统大大的束缚了人们的精神和思想, 的专制主义文化传统大大的束缚了人们的精神和思想,阻碍了中国 社会从中古时代向现代转型,必须全方位推倒。 社会从中古时代向现代转型,必须全方位推倒。从“立”的方面来 ←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晦涩难懂、文言分离的古文不利于传播和普及现代的“ 讲,晦涩难懂、文言分离的古文不利于传播和普及现代的“民 ”“科学 观念,为达到启蒙的目的, 科学” 主”“科学”观念,为达到启蒙的目的,必须用普通老百姓能听能 写的白话文来写老百姓能懂的文章。 写的白话文来写老百姓能懂的文章。
前期创造社强调“为艺术而艺术” 艺术派),认为 前期创造社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派),认为 ), 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讲求文学的全与美。 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强调文学 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 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推崇文学创作 的直觉与灵感。 的直觉与灵感。 同时又注重文学的“时代使命” 同时又注重文学的“时代使命”。 前期创造社作品丰富,成就较高。 前期创造社作品丰富,成就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