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指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4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指瑕
文/王美玉
摘要:邵敬敏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是一部适应21世纪的需求,在对以前同类教材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编写的大学本科通用教科书。
这本书内容丰富,举例详细,深入浅出,从出版至今,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书中也难免存在瑕疵之处,本文主要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之上,从一种全新的体例编排的角度,在搜集大量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先找出不足,然后分析原因、找出理论依据并且给出修改建议的顺序,对书中不尽如人意之处进行论证说明,以求和大家共同探讨,使这套教材更臻完美。
关键词:《现代汉语通论》;瑕疵;分析;解决由邵敬敏先生主编,陆俭明、胡裕树两位先生授任顾问,十三所高校的十八位教授授任编委并参加编写的《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1]
,总结了近20年来在现代汉语教学方面的经验教训,它力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研究语言事实的能力[2]。
本书从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语用五个方面对现代汉语做了全面的阐述,突出强调在学习中运用比较法、演绎法、归纳法等方法,旨在帮助提高了个人的研究水平和思辨能力。
其二便是内容新颖的特点贯穿全书,譬如在词汇这一节,则收录了如“AA 制、B 超、SOS 、WTO ”等,这些词语的收录都使教材贴近生活。
任何教材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邵本也是如此,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比如:有些例证不太精准,例如:第47页4.“由韵母ie 、üe 组成的音节,韵腹是ê,
不是e 。
”[1]
但在第46页普通话音节结构表“雪”的韵腹
却是e 。
还有一些印刷错误,例如:第87页,“利用声旁认读生僻字,例如:葵(kúi )——揆、暌、睽(kúi )”[1]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第759页中“葵”的拼音应该为“kuí”,不是“kúi ”。
一、《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瑕疵分析及解决
(一)语音部分
第47页4.“由韵母”ie 、üe ……韵腹是ê,不是e 。
”[1]
我们知道e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与i 、ü介音组合成复合韵母,这一点严格区别于前元音ê,而ê一般由介音i 、ü与它组合成复合韵母,但是在教材前一页中“雪”的韵腹写的却是e ,这里由于印刷错误而导致前后矛盾。
正确应是“雪”的韵腹是ê,因为与之拼合的是介音ü。
第48页3.“撮口呼韵母……又只能和六个声母相拼……”,[1]
但是在本教材第31页中写的是撮口呼的韵母只有四个,根据《普通话韵母总表》查证,撮口呼韵母确
实只有四个,所以这里是误把“四”印成了“五”。
第48页“能和韵母ia ……,而且只有一个字读liǎ(俩)”,[1]但是根据查证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第289页中d 也可以与韵母ia 相拼,拼合成音节“diǎ”。
建议下次修订把和d 相拼的音节“diǎ(嗲)”也收录其中,并且原文中应删除“有且只有”一词。
第58页“5.i 、u 韵母后增加元音[ə]并卷舌[2]。
这一
类的韵母还有in 和un ……”但在儿化韵的发音规律第一条中已经说明了韵腹或韵尾是u 的韵母,儿化时原韵母只增加卷舌动作即可,并不是增加元音[ə]并卷舌,而且后面举例是“毛驴”、“裙儿”的韵母是“ün ”,这里的说法前后不一致,所举的例子也互不对照,正确应改为“……还有in 和ün ……”。
(二)汉字部分
第87页,“利用声旁认读生僻字,例如:葵(kúi ) ——揆、暌、睽(kúi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第759页中“葵”的拼音应该为“kuí”,不是“kúi ”。
这里声调标注有误。
第92页,单音单义字举例说明中,例子为“灸(jiū)”,而在第91页单音单义举例中为“灸(jiǔ)”,同一个汉字注音前后不一致,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第694页中正确读法应为“灸(jiǔ)”。
(三)词汇部分
第117页中写“汉语中……因此,单音节词,都是单纯词。
”[1]但在后续的说明中却把“花儿,鸟儿……”归为了派生式的复合词,很显然单音节词并不一定都是单纯词,所以书中叙述就不太正确。
最好的办法是删除原文中“因此,单音节词,都是单纯词。
”这句错误的叙述。
第117页中“3.音译词:即用音译的方式直接从外
语引进来的外来词[3]
”但书中并没有对“外语”进行定
义,按照常规的理解“外语”应该是指外国的语言,但音译词所举的例子中“萨其马”其实是来自于满语,这样对于“外语”定义不清晰,也造成了举例的不恰当。
再次修订时建议给出“外语”的定义,然后再举出例子,或者把“萨其马”一例删除。
第118页中写“……类后缀有:~热、~度、高~、多~……等。
其实前面四个是类后缀,而后面四个则属于类前缀,这里教材中举例有误,应该严格区分类前缀和类后缀,然后分别举例说明。
第123页第七题分析下列词语的构词方式中,“冬至”这个词,参考答案给的构词方式是主谓式。
但根据《现
语言新探
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第1677页中关于“至”有两种释义,“一、动词,到。
二,副词,极;最。
”“冬至”的释义为“阴极之至,故曰‘冬至’”。
由此可见,“冬至”中“至”应是极、最之意,而不是“冬天到了”的意思,也就是冬达到了极限,根据最开始的意思可知“冬至”构词法应该是偏正式。
第127页中写“……这个方式是:下位词是×××的上位词”这样的表述不太全面,如果改成“×××是×××的上(下)位词”则一目了然,表述更加清晰。
第139页中写“熟语与词一样,具有……”,但在140~141页中又说成语具有“历史习用性”、“意义整体性”……以及“民族性”。
[1]再加上之前所说的词语具有“历史性”“民族性”“模糊性”等特点,很容易产生纷繁复杂之感,建议将词语的特征进行一次性定义,避免多处定义同一术语。
第162页写“裁减: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尺寸裁开”。
这里误把“裁剪”印成了“裁减”。
因为“减”本身有削减的含义。
而且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第119页解释“裁减:削减(机构、人员、装备等),由此可见,教材中应改为“裁剪”而不是“裁减”。
(四)语法部分
第178页中(七)区别词举例中出现了“业余、无私”这两个词,但在后面论述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时又说“区别词……不能作谓语,所以又叫非谓形容词。
”[1]但是“业余、无私”这两个词前面都可以加副词“很”修饰作谓语,如:“在音乐方面,他很业余。
”“作为一位国家干部,他很无私”。
这就说明前面论述有误,“业余、无私”不是区别词。
合适的做法应该把“业余”和“无私”这两个例子删除,再版时增加判定区别词的方法,让我们有所依据[4]。
第190页中(三)述补词组“述补词组前后是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根据下面举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睡了半小时”“说得上气不接下气”等,可以看出述补词组其实应该是后面的部分补充说明前面的部分,表示趋向、可能和情态等。
教材中恰恰叙述反了,正确应改为“述补词组前后是被补充与补充的关系……”或者删除原话中的“前后”。
第192页中(三)介词结构“介词结构是介词跟在其他词语后面…………”,[1]但下面举例是“在教室里/在飞机上”,由此可知,介词在前,其他词语在后,原话把介词的前后位置写颠倒了,正确应改为“介词结构是指介词跟在其他词语前面组合而成的结构……”。
第226页第九节中第一段说道“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标准……”[1]而据我们所知同音可以造成“口头歧义”,而且下面所举的例子中,也都是异形同音词,并不是同形词[9]。
而且下一段的论述中又把歧义分为了“口头歧义”
和“书面歧义”。
所以这两句论述就使得教材内容前后矛盾,合适的做法应删除“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标准,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这句话,因为从后文可知,同音可以造成口头歧义[5]。
第233页第十节句子的动态变化,学习要点中说句子在语言交际中的变化情况包括:移位、省略、插入和追补。
但在第236页分说的小标题中写的却是“插说和追补”,前后的叙述不一致,而且没有说明“插入”和“插说”的关系。
难免使人产生困惑,建议修改时要做到术语前后一致。
第240页隐喻所举的例子中,“(5)他在这里工作了前后三十年”,后续的解释中出现了“五十”和“上下”这两个词。
[1]但是例句中并没有,推测应该是写例句时漏掉了,这样跟例句下面的解说就不能相互照应,建议再版时可把句子里增加“五十”和“上下”两个词语照应后文的解释。
二、结语
《现代汉语通论》自出版问世以来,以其实用性、丰富性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赞誉,现已再版,第二版不仅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而且为现代汉语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将书中感到疑惑的地方拿出来,以期与大家商榷。
比如:叙述前后矛盾、知识性错误,印刷错误、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错误等。
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也发现了本书有力求“好用”“明白如话”的优点,但正是这种想要追求深入浅出的效果,以至于举例丰富,涉及篇幅庞杂而导致了有些例子不太精准,才致使书中出现对一个术语多次不同定义的缺陷[6]。
我们在搜集大量资料信息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对于此书的不理想之处作出了进一步的分析及阐述,以求大家共同商讨,使得这样一部实用、创新的教材更适合读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刘俐李.系统是现代汉语教材之魂——简评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3]胡文婷.小议《现代汉语通论》瑕疵[J].巢湖学院学报,2010(02).
[4]朱文豪.《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指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
[5]陆昌萍.《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瑕疵指要[J].语言学刊,2009(2).
[6]郜峰.高师院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5(05).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