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学综合测试题 (理科)
高二哲学理科班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理科班第一次月考试卷时间:70分钟总分:100 制卷人:彭果A.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B.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哲学是文化的灵魂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人的灵明决定天地万物C存在就是被感知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5、“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
”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描绘大自然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惊奇和敬畏,使人们不由自主地震撼于我们头顶的星空:“世界是什么?是神的居所,还是物质的存在?人又是什么?”人们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中渐渐形成了对世界总的看法。
“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A.哲学的产生发展源于大自然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8、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这说明()A.自然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C.自然科学以哲学为基础D.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9、下列选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我思故我在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10.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12.恩格斯指出:“正象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高二理科班《生活与哲学》水平测试
高二理科班《生活与哲学》水平测试一、单项选择题I,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2、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A、哲学具有时代性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3、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反作用B、哲学是生活之外的高深智慧C、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D、哲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辨证关系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5、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
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A、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C、肯定了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D、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A、没有科学依据B、历史观是唯心的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D、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7、“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8、2007年冬天,我国南方一些省区出现重大雪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说明()A、自然界是由上帝控制支配的B、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C、世界是物质的D、"天灾不由人",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9、人类社会是客观的,因为:()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同时产生的B、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C、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D、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10、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高二期末考试哲学生活综合测试含答案
高二哲学生活期末综合训练一一、单项选择题(30×2=60)1.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B.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的关系C.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2.贺岁片《非诚勿扰2》捧红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古今异俗,新故异备B.我在故我思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D.心外无物3.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意境全在“挂”字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11年2月,我国部分地区实施人工降雪,人工降雪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温度,辅之以人工喷洒干冰,使雪花从云层中飘落。
这表明A.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自然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C.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D.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或创造条件为人类造福5.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货币政策由“积极”转变为“稳健”。
这说明A.真理具有反复性B.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C.辩证否定就是彻底否定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6.在义乌,靠做只赚1分钱生意起家的老板不计其数,人称“蚂蚁商人”。
“蚂蚁商人”践行的“以利小而有为,以小搏大,以小创大,以小创强,以小创精”的理念对创业的启示是A.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B.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D.部分决定整体7.“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魏源这句话主要表明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8.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王万青于1968年大学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玛曲草原工作,无私奉献四十余年。
高二理科月考政治哲学
• 11. 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 心。”的说法。这说明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 12.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的物 质形态。这种观点 • 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②坚持了唯心主 义观点 • ③错误地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 ④不以意识、鬼神说明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②④ •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 一科学理论体系包括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 展观 • A. ① B. 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③
• 17. 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 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 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 睛三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说明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B.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同的 • C.神鬼概念是对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 D.神鬼观念是人凭空想像出来的 • 18.科学家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完 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C、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 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 • • •
• • • • • • • • •
22.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C.农民种田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3.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 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 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这包 含的哲理是 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 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 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 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24.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高二生活与哲学练习卷(理科班)
高二思想政治寒假练习(理科班)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2.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3.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4-5题4、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5、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本标志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6、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7.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8.“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则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
它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唯心主义的新表现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这种方法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1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正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唯心主义和不彻底唯心主义 D.自然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B.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C.康德的《自然史和天体论》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12.下列对马克思主义特征认识正确的是()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15.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16.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高中哲学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哲学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答案:B2. 辩证法的核心是:A. 质量互变B. 对立统一C. 否定之否定D. 量变与质变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物质C. 精神D. 理念答案:B4.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 直线上升的B. 螺旋式上升的C. 波浪式前进的D. 循环往复的答案:C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辩证否定的实质:A. 扬弃B. 抛弃C. 保留D. 继承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错误)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完全对立的。
(正确)3.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错误)4.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正确)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正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答案: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形而上学则忽视这些。
2. 简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答案: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3. 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身的否定来实现的。
否定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即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保留着事物的积极因素,同时克服其消极因素。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是物质的、客观的活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目的,也是认识的动力和源泉。
高二生活与哲学练习卷(理科班)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练习卷(理科班)第Ⅰ卷(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60分)1.下列对于哲学表述正确的,哲学是①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②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 “生活处处有哲学”是指A.自古就有哲学B.人人都懂哲学C.生活就是哲学D.哲学就在我们身边3.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4. 下列关于世界观认识正确的是()A. 世界观人人都有B. 世界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 世界观都是科学的D. 世界观就是哲学5.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依据()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 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6. 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B.哲学就是具体的科学知识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7.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
上述观点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8. 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9.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高中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客观规律性C. 客观必然性D. 客观普遍性答案:A2. 意识的本质是()A. 人脑的机能B. 人脑的分泌物C.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D. 客观存在的主观创造答案:C3.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 矛盾B. 联系C. 发展D. 系统答案:A4.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外部矛盾B. 内部矛盾C. 外部因素D. 内部因素答案:B5. 认识论中,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6.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B. 唯心史观的基本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D. 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答案:A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A.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B. 唯心史观的基本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D. 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答案:A8.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A.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B. 唯心史观的基本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D. 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答案:A9. 价值规律是()A.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B.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C. 计划经济的基本规律D.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答案:A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物质的基本属性?()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C. 空间性D. 时间性答案:B、C、D2. 以下哪些属于意识的能动作用?()A. 反映客观世界B. 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C. 创造客观世界D. 影响客观世界的发展答案:B、D3. 以下哪些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C.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D. 社会意识的阶级性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B. 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结合C.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高二哲学综合测试题.doc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A.人们会思考的大脑B.哲学家的思考C.人类的实践活动D.对世界的思考2.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段话表明( )①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②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③哲学以各种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B.旧哲学的基本问题C.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D.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4.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一种从来就存在的理念产生的,世界不过是理念的影子。
这一观点( )A.否认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肯定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C.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否认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5.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B.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C.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6.“天行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矛盾具有普遍性7.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在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
这表明( )A.人可以创造或改变规律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C.事物的运动是没有固定规律的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8.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像的。
”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9.2006 年3 月5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0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3%;城镇新增就业900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高二哲学常识(上册)综合测试题
高二哲学常识(上册)综合测试题一、最佳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哲学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冋题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冋题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杜拉克是这样认为人才的使用:企业管理者倘要所用的人 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是使企业成为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所谓“没有缺点”, 必然是“一无是处”。
回答 2- 3 题:2、企业管理者用人是既要“取其长”,又要“容其短”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原 理: A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B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C 、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D 、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时是很巨大的3、杜拉克的人才观给我们的启示是:(1) 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越明显( 2)企业在用人上应“知人善任”、 “扬长避短” (3)这个世界上, 没有人“十全十美”(4)所谓的“天 才”,往往和“愚蠢”紧密联系在一起A 、( 1)(2)(3)B 、 ( 2)( 3)C 、 ( 1)(2)( 3)( 4)D 、 ( 2)( 4)4、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士指出, “水是世界的本原 ”。
这是 :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 、唯心主义观点5、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根本属性是——A 、联系、运动B 、运动、 客观实在性C 、客观实在性、联系D 、客观实在性、 运动6、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是:B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 、认识主观世界和改造世界鲁人身善织履(用布和麻织城的鞋子) ,妻善织缟(白色的手绢) ,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约:“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 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 无穷,其可得乎?”据此回答 7—9 题7、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A 、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B 、 有良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C 、 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的发展方向D 、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8、假如日后鲁人果真“徙于越” ,使得越人不再“跣行”被发,带动越地纺织业 日渐兴A 、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C 、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旺。
2015-2016高二哲学试题(理科)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高二政治(科学)试题命题人:陈西刚审题人:王晓凤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60分。
)1.“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
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
下列对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人都有B.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科学概括和总结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正统一D.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2.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的是()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B.“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D.“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3.“学好辩证法,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看似有些夸张,但却寓意深刻。
2015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举行了开年以来第一次政治局集体学习,学习的主题是“辩证唯物主义”。
习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
“需要哲学精神指引”说明()①哲学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②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④真正的哲学决定了我国社会制度的更新和变革A.①②B. ②③C. ①④D.③④4.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这份愿景全面阐述了“一带一路”的主张与内涵,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和任务,呼吁沿线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
高二理科班试题
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理科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哲学和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是①哲学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不大②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③人人都懂哲学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我们应这样看待哲学的产生①与人类同时产生的②产生于人的主观情绪③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④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3、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A.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B. 世界观人皆有之C. 要形成哲学,必须把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4、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D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的总结5、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A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C哲学是社会知识的总结,具体科学是自然科学的总结D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问题6、下列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同C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 D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学习哲学7、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8、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意识反映物质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是客观的11、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如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12、“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是恩格斯的名言,说明了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构成部分B、哲学是一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C、哲学对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有反作用D哲学对社会变革有先导作用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哲学B、17世纪英国哲学C、18世纪法国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14、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代表着金、木、水、火、土,那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五行。
高中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和本质的关系问题C.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问题D.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客观性B. 物质性C. 多样性D. 运动性3.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质量互变B. 对立统一规律C. 否定之否定D. 五对范畴4.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A. 联系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静止的观点D. 矛盾的观点5. 认识论中,实践是:A. 认识的基础B. 认识的目的C. 认识的来源D. 认识的对象6. 以下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是:A. 先验论B. 经验论C. 反映论D. 唯理论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8. 社会历史观中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属于: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英雄史观D. 机械史观9. 以下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的是:A. 法律制度B. 科学技术C. 风俗习惯D. 思想道德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B. 社会制度C. 社会结构D. 社会形态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2. 阐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3. 描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2. 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C5. A6. C7. C8. A9. C 10. A二、简答题1.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高二生活与哲学测试题理科
高二生活与哲学测试题理科高二《生活与哲学》模块终结性考试(理科)一、选择题(下更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每小题2分,共60分)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头脑中凭空产生的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2.“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这一论述强调的是A、纯粹的思想对哲学的发展没有作用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发展C、自然科学和工业是哲学产生的源泉D、自然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的指导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A、民间的“实惠”思想B、《老子》的思想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D、《本草纲目》的思想4.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6、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世界观和方法认相互决定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7、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B、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B、可知论C、不可知论D、唯物主义10、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高二理科哲学文化试题
高二政治统练试题(理科)2013/1 2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1.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个面向”是①面向世界②面向未来③面向现代化④面向社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①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④把发展先进文化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体,引领其他各种文化,我们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先进文化的作用和影响,离不开解放思想,更新价值观和科学文化的推动。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③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④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实践,推动文化创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济南市公交恒生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
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A.文化影响道德修养文化建设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面向世界C.色彩斑斓尊重差异文化创新D.和睦相处文化融合文化竞争力5.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面临着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两难选择,如看到老人倒地要不要将他扶起,捡到别人的钱物还给失主能不能收取一定的酬劳等等。
面对这些“两难选择”,我们应该①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②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③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④用市场经济的法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6.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群众对少数领导干部的意见也主要集中在“德”上。
高二哲学生活综合练习
高二哲学生活综合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A、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不是B、世界观就是哲学C、哲学是正确的世界观D、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2、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含义表述准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了指导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B、是否承认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的问题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5. 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都强调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把能不能适应工作岗位放在首位,而不再看重花里胡哨的简历。
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C、解决实际问题是认识的根本任务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6、“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则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
它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唯心主义的新表现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7、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可见(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8、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上述观点( )①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③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④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9、下列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有:(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②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③三思而后行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10、“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办事情必须遵循观规律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D、要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11、下列选项中与唇亡齿寒体现的哲理相近的成语是( )A、牵一发而动全身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和实生物,同则不继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2、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他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阳高中2008---2009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二政治(理科)命题人:陈念文命题时间:2009.4.15一、选择题(下列各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4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这里的“世界观”指的是()A、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C、人们观察和处理社会问题的根本方法D、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2、关于意识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3、“乌鸦报丧,喜鹊报喜”、“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等说法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A、它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B、它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C、它否认了事物的因果联系D、它承认了事物的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4、现实生活中,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上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是因为他们没有()A、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D、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B、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6、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这句话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C、全局与局部相互制约、相互决定D、要从多角度分析问题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B、事物变化过程中循环往复不间断地过程C、事物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状态和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8、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A、运动B、客观实在C、联系D、矛盾9、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这里的“是”是指()A、物质的客观实在性B、物质的对立统一性C、客观事物的规律性D、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性广西某市在国企改革中抓住重点,强化科学管理,采取“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的办法,促进市场竟争,探索发展新路子。
据此回答第10-11题。
10、这里的“抓住重点”就是抓住()A、主要矛盾B、矛盾的主要方面C、问题的本质D、事物的主流11、材料中“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的办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下列道理是()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A、是否承认联系B、是否承认发展C、是否承认运动D、是否承认矛盾13、“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亦难矣。
”这段话说明()A、难与易这对矛盾是因人而异的B、学与不学的矛盾是因时不同的C、学与不学的矛盾是起关键作用的D、难与易的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14、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是()A、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B、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15、西藏50多年辉煌成就的取得,是国家对西藏大力扶持、全国人民对西藏无私援助的结果,更是西藏各族人民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齐心合力、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表明()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B、奉献精神是西藏发生巨变的决定力量C、只要团结协力,做任何事情都能取得成功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16、“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
”这副对联告诫人们()A、要坚持适度原则B、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C、要重视量的积累D、要充分重视内因17、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中,正确的是()①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②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③好事多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矛盾发展的不平衡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8、勇于创新的哲学依据是()A、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19、“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哲学寓意是()①事物的运动是有条件的②办事情必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③事物运动自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④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惩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0、“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A、尊重客观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B、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C、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D、热爱解牛工作,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21、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②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④掌握真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这句话主要强调了()A、创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作用B、意识具有决定作用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决定力量D、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23、“一管就好,不管就乱”,是某大集贸市场的真实写照。
为此,当地工商管理部门分期分批对市场经销商进行了以职业道德为中心,以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着想为内容的学习教育。
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绝大多数经销商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整个市场出现了一派购销两旺的景象。
这个市场的变化充分说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原则的调节作用B、行政手段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性手段C、思想教育是最重要的,行政、法律手段对市场秩序的建立仅起辅助作用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24、中国第一款高性能通用芯片“龙芯”一号的主要设计者胡伟武说,为了龙芯就是累死了也值。
龙芯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际芯片巨头对中国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的封锁,结束了中国信息产业“无芯”的尴尬历史。
“为了龙芯就是累死了也值”体现的哲理是()A、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B、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25、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就必须()①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②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③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④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⑤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2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D、实事求是的观点27.、从古代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敦煌飞天的美丽壁画,对神秘宇宙的探索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梦想,这一跨越千年的美梦终于因“神舟”五号、六号的成功发射和安全着陆而成真。
从哲学上看,材料表明()A、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B、理想的实现是无条件的C、主次矛盾是相互转化的D、意识是变化发展的二、非选择题(46分)28、简答题(简要回答题目提出的问题,8分)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9、简答题(简要回答题目提出的问题,6分)如何创造实现人生价值必要的主观条件?30、辨析题(对题目观点进行判断,并作出简要分析,8分)发展市场经济强调个人的作用,再讲集体主义精神意义不大。
31、分析说明(要求紧扣题意,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层次清楚,表述简练。
12分)湖南怀化学院学生洪战辉,出身贫寒,12岁那年父亲突发精神病,母亲离开了家。
洪战辉从此肩负起了家庭的重任:种田、照顾患病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抚养父亲从外面检来的女弃婴。
求学期间,他把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妹妹带到身边,利用课余时间到餐馆做杂工、检破烂等.边求学、边挣钱、边照顾妹妹,省吃俭用、历尽艰辛,以自己的劳动收入负担整个家庭的生活。
尽管命运坎坷,他却谢绝了所有好心人的捐助,还热心资助其他有困难的人。
教育部发出开展向洪战辉学习的通知,团中央、全国学联授子他“全国自立自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回答有关部门号召向洪战辉学习的原因。
(2 )有人认为: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家庭搞好了,社会这个大家庭就会幸福和谐。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32、实践与探究(依据题意,进行相关探究,恰当使用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12分)互联网被视为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
与其他媒体相比,网络信息无所不包:营养与毒汁抗衡,沃土与垃圾并存。
这种“兼容性”较之其他媒体更易让人“难以抗拒”。
同时又把一部分“网民”特别是一部分中小学生兼容到“难以自拔”的地步。
某学校高二某班学生拟就中学生上网开展一次调查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1)请你拟出这次活动的步骤。
(2)你觉得这次调查可以采取什么方法?(3)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要实事求是反映中学生上网,你认为应包含唯物辩证法的哪些观点?请选出一个加以说明。
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做到:第一,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第二,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第三,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第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第二,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第三,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①市场经济要受到一定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制约。
发展市场经济并非否定个人的作用和正当利益。
②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③只有坚持集体主义才能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脱离集体主义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④题目中的观点的错误在于把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对立起来,否认了集体主义的作用。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学习洪战辉艰苦奋斗、自强自立、乐于奉献的精神,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①整体由部分组成,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每个人搞好自己的家庭,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②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家庭建设要服从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如果只顾小家庭,就会制约社会的和谐发展。
33、⑴如:①拟定调查提纲(问题);②分组;③各组按调查提纲进行调查;④撰写小组调查报告等。
⑵①问卷调查法;②实地调查法;③参考文献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