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3节 伴性遗传 (7)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伴性遗传是指位于⑤ 性染色体 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 相联系的现象。
2|伴性遗传的类型与特点 1.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⑥ 隐 性,位于⑦ X 染色体上。 (2)人的色觉正常与患红绿色盲的5种基因型和表型
基因型 表型
XBXB女性携
⑧ 女性患者
6.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染色体上也可携带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 ( ✕ ) 提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染色体上不 可能携带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 7.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的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 8.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病男孩,则该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提示: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病男孩,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 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9.一对均患某种遗传病的夫妇生下一个健康女孩,则该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病。 ( √ )
女患病 XbXb
— XbXb
基因型 种类 7种
2种 5种
基因在Ⅱ-1、Ⅱ-2区段上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基因在Ⅰ区段上的遗传也与性 别有关,如下所示:
P ♀XbXb × ♂XBYb
↓
F1 ♀XBXb
♂XbYb
(♀全为显性,♂全为隐性)
P ♀XbXb × ♂XbYB
↓
F1 ♀XbXb
♂XbYB
(♀全为隐性,♂全为显性)
1 |基因在X、Y染色体上的位置 人类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的基因型
人类性染 基因所 色体示意图 在区段
Ⅰ
Ⅱ-1(伴 Y遗传) Ⅱ-2(伴 X遗传)
基因型(隐性遗传病)
男正常
男患病
XBYB、 XBYb、 XbYB
XYB
XbYb XYb
XBY
XbY
女正常 XBXB、 XBXb
—
XBXB、 XBXb
婚配举例 男正常×女红绿色盲 男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正常
生育建议 生 女孩 生 男孩
2.生产实践中:根据性状推断后代性别,如可根据早期雏鸡羽毛的特征把雌性和雄 性区分开,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
ZBW
ZbZb
ZB
W
ZBZb
Zb ZbW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1.人类红绿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它的等位基因。 ( √ ) 2.可以用玉米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伴性遗传的特点。 ( ✕ ) 提示:玉米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 3.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 ✕ ) 提示: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有关,但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X染色体上 的红绿色盲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 4.代代男性患病,则该病一定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 ✕ ) 提示: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是代代男性都患病,但代代男性都患的病不一定是 伴Y染色体遗传病。 5.某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而女儿不患病,则该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病。 ( √ )
②利用“杂显雌与纯显雄”亲本杂交法
2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与系谱图分析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特点
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典型系谱图
伴X染色体 ①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②女病,父、 隐性遗传 子病;③男正常,母、女正常
伴X染色体 ①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②男病,母、女 显性遗传 病;③女正常,父、子正常
伴Y染色体 ①有世代连续性;②父传子、子传孙 遗传
带者(正常)
XBY
XbY
男性正常 ⑨ 男性患者
(3)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a.男性患者⑩ 远多 于女性患者。 b.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 母亲 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 2.抗维生素D佝偻病 (1)致病基因: 显 性,位于 X 染色体上。 (2)人类正常与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5种基因型和表型
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
①无中生有;②男女患 病概率相同
①有中生无;②男女患 病概率相同
举例 红绿色盲、血友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外耳道多毛症
白化病 多指、 并指
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方法
基因型 表型
XDXD 女性患者
XDXd
XdXd
女性患者 女性正常
XDY 男性患者
女儿 。
XdY 男性正常
(3)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a.女性患者 多 于男性患者,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b.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 患者 ,男性正常。
3 |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医学上: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优育。
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非同源区段的判断方法 (1)未知显隐性:正反交 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正交XBXB×XbY后代雌雄个体表型相同;反 交XbXb×XBY后代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表型不同,即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 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正交XBXB×XbYb后代雌雄个体表型相同;反交 XbXb×XBYB后代雌雄个体的表型也相同,即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 (2)已知显隐性 ①利用“纯隐雌与纯显雄”亲本杂交法
第3节 伴性遗传
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2.分析归纳各种伴性遗 传方式的特点。3.分析遗传图谱,判断遗传方式。4.运用伴性遗传的遗传学原理,解 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重难点:遗传系谱图的分析。
1 |性别决定的方式与伴性遗传的概念
1.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 XX XY 雄 雌
2|伴性遗传的类型与特点 1.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⑥ 隐 性,位于⑦ X 染色体上。 (2)人的色觉正常与患红绿色盲的5种基因型和表型
基因型 表型
XBXB女性携
⑧ 女性患者
6.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染色体上也可携带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 ( ✕ ) 提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染色体上不 可能携带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 7.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的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 8.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病男孩,则该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提示: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病男孩,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 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9.一对均患某种遗传病的夫妇生下一个健康女孩,则该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病。 ( √ )
女患病 XbXb
— XbXb
基因型 种类 7种
2种 5种
基因在Ⅱ-1、Ⅱ-2区段上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基因在Ⅰ区段上的遗传也与性 别有关,如下所示:
P ♀XbXb × ♂XBYb
↓
F1 ♀XBXb
♂XbYb
(♀全为显性,♂全为隐性)
P ♀XbXb × ♂XbYB
↓
F1 ♀XbXb
♂XbYB
(♀全为隐性,♂全为显性)
1 |基因在X、Y染色体上的位置 人类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的基因型
人类性染 基因所 色体示意图 在区段
Ⅰ
Ⅱ-1(伴 Y遗传) Ⅱ-2(伴 X遗传)
基因型(隐性遗传病)
男正常
男患病
XBYB、 XBYb、 XbYB
XYB
XbYb XYb
XBY
XbY
女正常 XBXB、 XBXb
—
XBXB、 XBXb
婚配举例 男正常×女红绿色盲 男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正常
生育建议 生 女孩 生 男孩
2.生产实践中:根据性状推断后代性别,如可根据早期雏鸡羽毛的特征把雌性和雄 性区分开,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
ZBW
ZbZb
ZB
W
ZBZb
Zb ZbW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1.人类红绿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它的等位基因。 ( √ ) 2.可以用玉米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伴性遗传的特点。 ( ✕ ) 提示:玉米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 3.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 ✕ ) 提示: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有关,但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X染色体上 的红绿色盲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 4.代代男性患病,则该病一定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 ✕ ) 提示: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是代代男性都患病,但代代男性都患的病不一定是 伴Y染色体遗传病。 5.某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而女儿不患病,则该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病。 ( √ )
②利用“杂显雌与纯显雄”亲本杂交法
2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与系谱图分析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特点
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典型系谱图
伴X染色体 ①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②女病,父、 隐性遗传 子病;③男正常,母、女正常
伴X染色体 ①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②男病,母、女 显性遗传 病;③女正常,父、子正常
伴Y染色体 ①有世代连续性;②父传子、子传孙 遗传
带者(正常)
XBY
XbY
男性正常 ⑨ 男性患者
(3)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a.男性患者⑩ 远多 于女性患者。 b.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 母亲 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 2.抗维生素D佝偻病 (1)致病基因: 显 性,位于 X 染色体上。 (2)人类正常与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5种基因型和表型
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
①无中生有;②男女患 病概率相同
①有中生无;②男女患 病概率相同
举例 红绿色盲、血友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外耳道多毛症
白化病 多指、 并指
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方法
基因型 表型
XDXD 女性患者
XDXd
XdXd
女性患者 女性正常
XDY 男性患者
女儿 。
XdY 男性正常
(3)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a.女性患者 多 于男性患者,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b.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 患者 ,男性正常。
3 |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医学上: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优育。
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非同源区段的判断方法 (1)未知显隐性:正反交 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正交XBXB×XbY后代雌雄个体表型相同;反 交XbXb×XBY后代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表型不同,即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 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正交XBXB×XbYb后代雌雄个体表型相同;反交 XbXb×XBYB后代雌雄个体的表型也相同,即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 (2)已知显隐性 ①利用“纯隐雌与纯显雄”亲本杂交法
第3节 伴性遗传
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2.分析归纳各种伴性遗 传方式的特点。3.分析遗传图谱,判断遗传方式。4.运用伴性遗传的遗传学原理,解 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重难点:遗传系谱图的分析。
1 |性别决定的方式与伴性遗传的概念
1.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 XX XY 雄 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