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名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近期在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约180万年。
这样,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约()
A 10万年
B 20万年
C 100万年
D 120万年
2. 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A 群居生活
B 人工取火
C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D 会保存火种
3.“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原始人
4. 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叙述不可能出现的是()
A 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B 吃熟食
C 按血缘关系组成氏族
D 会制造陶器
5. 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
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原始居民
6.小明来到周口店龙骨山,他可以了解到生活距今()年的远古人
A 80万-30万年前
B 70万-30万年前
C 70万-20万年前
D 80万-20万年前
7.尧舜时期,以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8.“家天下”开始代替“公天下”的标志是()
A.启夺取权位后建立夏朝
B.伯益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继承人
C.部落联盟首领权力性质的变化
D.部落联盟内部财富和地位的分化
9.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牧野之战发生在()
A.公元前1300年 B.公元前500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270年
10.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宋襄公 B.越王勾践
C.齐桓公 D.吴王夫差
11.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
A.尧舜时期 B.“上古时代”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代”
12.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不包括()。
A.改革盛行B.战争不断C.王室衰微D.国家统一
13.战国时期,最先进行变法的国家是
A.魏国 B.韩国
C.赵国 D.楚国
14.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5.西周一平民在田中劳作,关于他可能使用的农具错误的是()。
A.用石镰收割庄稼 B.用装有木柄的骨耜耕地
C.用铁制的犁耕地 D.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16.西周时为巩固统治,开发边疆而实行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兄终弟及制 D.分封制
17.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8.我国古书中“千耦其耘”的现象应出现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9.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使用的铁农具最多 B.使用牛耕最普遍
C.兴修水利工程最多 D.商鞅变法最彻底
20.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
21.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B.社会大变革的出现
C.频繁的争霸战争 D.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
22.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A.儒家 B .道家 C.法家 D.墨家
23.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
①以德教民②以礼治国③有教无类④当仁不让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4.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后来,他用卖粮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四十岁后,他卖掉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25.下列成语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A.老马识途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尊王攘夷
26.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鼎
27.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A.重视教育B.勤政爱民C.发展经济D.增强军事力量
28.排列以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
①陶器②铁器③石器④青铜器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
29.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王室地位衰落
30.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经新闻媒体报道后,震惊了全国,惊动了党中央和国务院,中央领导作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
你认为应该采用下列哪一家思想处理()。
二、读图题(每空2分,共8分)
31.(1)仔细欣赏中国古代著名的青铜器A、B,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仔细辨别中国古代著名的陶器C、D,请写了它们的出土地址。
A B C D
(1)A___________ B________ ___ (2)C D
三、材料题:
32.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在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谁?(2分)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这项工程有什么作用?(2分)
(3)这两位水利专家为什么能治水成功?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2分)
33 材料分析题:(本题10分)
材料一:距今约六七千年,有两种原始居民分别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农作物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二:黄河流域一带居住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狭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煮和取暖。
材料三: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住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排放物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1)根据材料一回答,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别住着哪两个原始居民。
他们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4分)
(2)从材料二看,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2)根据材料三,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2)他们为什么各自要建这样的房子?(2分)
34材料解析题(10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1)文中“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2分)
(2)卫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6分)
(3)变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答案:
31 司母戊四羊方尊陕西西安半坡浙江余姚河姆渡
32大禹李冰都江堰都江堰具有泄洪、排沙、调节水量、灌溉等多重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沃野
33长江流域河姆渡聚落水稻
黄河流域半坡聚落粟
半地穴式防寒保暖
干栏式通风防潮
34商鞅秦孝公内容6条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务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