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记叙文一般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记叙文一般步骤
写作首先要学会审清题意,藉此打开写作思路。
审题关系到全局。
①<<课堂外的语文老师>>
抓住“课堂外”三个字,那就不能写老师课堂内的表现,所以我写老师课外和我们在一起的活动
不一定写语文老师,我写我爸爸,他在语文学科也给了我帮助,也可以称作课堂外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也不一定局限于一个人,可以写一个事物,如语文报,文学名著,电视节目.
②<<多彩的校园生活>>
“多彩”就不能只写一两个方面的校园生活
③<< 也美丽>>
关键在于“也”说明所填写的事物表面上或者说通常来讲是不美的,那么《彩虹也美丽》就不符题意,《泪水也美丽》就能扣住题目要求
1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
2吃透题目的隐含意义
3把握词语的内在关系
立意即确立自己写这篇记叙文要表达什么,也就是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是赞扬,是感激,是怀念,是遗憾,是母爱,是亲情,是友情,……一片文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立意要求健康、积极向上这是基本要求,我们还应当追求立意高远、立意新颖。
比如写妈妈,很多同学首先想到的就是妈妈对自己的爱和关心,写妈妈为了孩子辛勤的劳作和付出,其实妈妈首先是个人,而不是模式化的东西,那么仔细想想,妈妈其实可以坚强,妈妈可以乐观,妈妈可以善良,妈妈可以宽容,妈妈有事可以脆弱……
这样才是一个真实的人,这些就是有新意。
《再也不想生病了》
立意一:以前一直盼有病,别人一有病,就能得到好吃的好玩的,真让人羡慕.这次真的梦想成真了,我却再不想生病了,因为不仅耽误学习,而且痛苦不堪.
不高不远不新的立意
试一试:
你的立意:以前一直盼有病,因为——————-这次真的梦想成真了,我却再不想生病了,因为————————————————————
1、以前一直盼有病,一有病,妈妈就不会责怪我的过失了.这次真的梦想成真了,我却再不想生病了,因为发现妈妈纵容我的过失,熬红了自己的双眼,憔悴了自己的面容.我才知道,疾病是一把双刃剑,痛苦着自己,也劳累着深爱自己的人.
立意:妈妈对我的关心,我对妈妈的爱
2、以前一直盼有病,一有病,就能躲在家里,逃避许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真让人羡慕.这次真的梦想成真了,我却再不想生病了,因为令人厌烦的事不会因为逃避而消失,我们要勇于面对,积极挑战,生活才会更有滋味.
立意:不能逃避,要勇于面对
3、以前一直盼有病,因为一有病,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就会回家陪我,照顾我.这次真的梦想成真了,我却再不想生病了,因为妈妈熬红的双眼,疲劳的奔波,额外地加班完成工作,我好了,妈妈累倒了……
立意:理解体谅妈妈,对妈妈的爱
立意可以平常化,成就好文章,关键在选材。
确立文章的中心后,要围绕中心进行选材。
所谓选材,就是要从平时结果的写作材料中选取能表达中心的材料为写作做准备。
所以选材的基本要求是选择典型的,最能够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
假:虚假的、没有经历过的材料
大:刻意选取所谓重大、深刻的材料
空:没有真情实感、感情虚假
俗:选取的材料陈旧
那么,这对问题首先要选择真实可信的材料------
1、自己亲身经历的。
自己最熟悉恰好又是别人不太注意的材料。
2、自己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的。
3、人们熟知的、自己却有了新认识或新体验的材料。
4、当然也可以将事件、细节、环境、人物特征进行合情合理地组合、改造,让事情更加生动,让人物更加鲜活、特征更加突出。
学会移植和嫁接,这是种能力。
其次,要避大就小,写熟知的小事,大事把握不了,不要高谈阔论。
比如要体现“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主题,你写抗震救灾,全国上下捐款捐物,伸出援助之手,就不如写身边的同学们有各种方式援助灾区小朋友,更不如写某个家庭特殊本来生活就困难的同学他是如何援助的。
这就是化大为小,更好把握,更适合细致描写,够能够突出主题。
换个角度,抗震救灾也太大,那就化小,写你见到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在乞讨,带他去吃了一顿饱饭,这不更能突出人间自有真情在吗?
这就是避大就小,化大为小,同时还以小见大(突出深刻社会主题)
再次,解决空就要善于抓住感情的触发点,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
抓住它,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也一定能打动别人
比如父母送别远行的孩子,“微笑的挥着手,但眼角分明挂着一道浅浅的泪痕”这一细节,足见母亲的不舍之情。
再如写自己和母亲争吵,最后我转身离去。
这个时候最好不要扭头就走什么都没看到,
如果你能看到“母亲的嘴角微微动了动,但什么也没有说,只轻声叹了一口气”那么,感情就有了。
关于“俗”很重要的原因是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
加强积累是“脱俗”的基础。
比如,让写《妈妈的爱》,什么生病背我去医院,熬夜为我赶制毛衣,雨天为我撑伞自己衣服湿了一大半等等,其实母亲的爱不一定非要做这些才能体现出来。
倒了拉起我,大点了为了让我独立推开粘缠不休的我,不懂事了打过我,现在每次站在领奖
台上妈妈使劲拍手鼓舞我,妈妈的手不就是妈妈的爱吗?
爱,我任性不理解妈妈无奈、心酸的泪也是爱,后来看到我成功收获欣慰、幸福的泪更是爱。
所以,善于以大化小,善于抓住细节,还是“脱俗”的有效方法。
四、组材构思
1、考虑叙述顺序:采用何种顺序叙述?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2、考虑详略:那些内容应当详细写?那些应该略写?整个过程哪些可以不写?
3、想写如何写的细致生动?
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文章也就基本成型,可以大胆动笔,只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较高一点的要求,就是构思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富有波折。
世界最短的微型小说就是这样写的:
“伊丽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
伊丽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
”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
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
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
很快,收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
——佛莱特。
”(148字)这是世界上最短的一篇小小说,全文148字,情节中却包含着三次曲折:巴布远猎非洲,不幸身亡;伊丽要求运回丈夫尸,不料运回的是狮尸;她又去电,回电后才知巴布在狮腹内。
小说虽短,却一波三折,具有艺术魅力
1.抓不住重点,不清楚哪儿该叙述,哪儿该描写。
2.不能围绕中心进行描写,纯粹为描写而描写,导致描写泛滥。
因此描写要抓典型细节而非求全,要能达到应有的突出中心或者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的目的,不能千人一面式,也不能不分主次随意描写。
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
但并不是说一写人就从头到脚描绘一翻,应当抓住最典型,最能表现人物,体现中心的特征来写,甚至有的可以不描写外貌。
比如,《故乡》中的杨二嫂: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由这个外貌特征可以略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比如《孔乙己》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
这些都是能够体现他穷困潦倒,迂腐这一性格特点的
同时,在描写肖像的时候,最好能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这样人物会更鲜活。
比如:《列夫、托尔斯泰》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存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四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当然,肖像描写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比如说要体现一个人的阴险奸诈,肖像去慈眉善目,说话温和,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主要用于抑扬结合。
再如《列夫托尔斯泰》: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
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对于写他外表丑陋是为了突出他内心的伟大,这就是欲扬先抑。
1、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2、抓典型化的语言
注意:语言需要提炼,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不需要把每一句话不加选择不加提炼的罗列上。
如《荷花淀》: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
家里怎么办?”
-----女人的识大体、舍不得、生小怨的复杂心理活动一句话便写出
适时写出说话的神态“笑眯眯、斜着眼、直勾勾、做鬼脸、扳着脸、怪声怪气、挤眉弄眼、声色俱厉、斩钉截铁……地说”
在语言描写中,有三种引用的形式,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
比如: A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
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捣乱鬼董浩说:“没看见。
”旁边的张勇还帮董浩说话。
高芳芳说:“是董浩踢的。
”董浩不承认。
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没看见。
”李星说。
B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
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
”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
“是董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
”董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
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
皮。
”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我,……没看见。
”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要抓住特征,写出个性,忌面面俱到。
要选择准确、丰富的动词,写出动作的连贯性。
多用短句。
再如:爷爷撸起袖子,拿过菜刀,“噌噌噌”在磨刀棍儿上剌了几个来回,接着手起刀落“铛铛铛”,刀光剑影下肉粒不过片刻都紧紧抱在了一起成了肉泥,扣到盆中,爷爷左手抄过酱油瓶只一倒,拇指食指中指抓起盐和味精只一捻,右手刀转“双棍”,“呼啦啦”擦着盆底搅了几圈,抽筷收工,颇有大将风范!然后,他不急不慢的把筷子凑到鼻子前,闭眼挑眉闻了闻,又伸出舌头一舔,砸吧砸吧嘴儿,睁开眼看了看呆住的我,微微点了点头-----“对味儿!”
体会“挽起袖子”,“划了几个来回”和“擦着盆底划了几圈”“拿过酱油”“拿起盐和味精一撒”这些动词的运用和上文的不同------上文所用动词准确而且丰富,同时集中体现了一个干练麻利的爷爷形象,改动的动词则没有这些好处。
心理描写要真实,要符合文章需要,同时应当显得自然,所以切忌总是:我心里想……
比如《第二次争吵》
我突然醒悟,这两次“母女冲突“,表面的导火线是“他”,而实质是我进入初三后的成绩下滑。
或许妈妈是想说我在初三的学习状态?我曾经希望妈妈能坐下来,听我说一说,帮助我分析一下初三的学习现状啊,提供一点学习方法。
而我的确需要学会应试,因为当许多同学反复做题时,我可能还在看小说,可能还在谋划文学社活动,可能还……
这里写的很自然,也是文章的需要,写得很妙。
在构思这些的基础上,可以再斟酌一下开头、结尾和过度照应这些让结构出彩的细节。
除了上文所说的倒叙开头,先声夺人式开头常用的开头类型有:
点题式——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开头第一句就点文章的题目。
2、交代式——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大要素”。
3、描写式——或描写人物外貌,或描写动物外形,或描写建筑外观,或描写周围环境。
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
4、设问式——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引起读者注意,或激发读者思考,或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5、引用式——开头或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等等。
6、抒情式——开头直抒胸臆,以情感人。
7、倒叙式——从事情的结果写起,引人入胜,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原因和经过。
8、修辞式——运用对比、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1、自然式——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
2、照应式——结尾再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
3、引申式——结尾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
4、抒情式——结尾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
5、评价式——结尾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总结、评价,表达作者的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
6、引用式——引用诗歌名句,染上艺术色彩,在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在内容上又深化了主题。
《紫藤萝瀑布》的开头和结尾就非常巧妙,值得我们推敲学习。
结语:记叙文其实是最无定法的一种问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首先要能抓住写真事,诉真情这个根本,然后就是多积累,多思考,多向别人学习,在广泛阅读佳作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方法,最后才能灵活运用,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