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2024届四下数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湖县2024届四下数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
一、填空题。

(每题2分,共20 分)
a 米,那么舰长是(______)1.“辽宁舰”舷宽a米,舰长约是舷宽的4.06倍,舰长可表示为(______)米;如果75
米。

2.最小的九位数是(_______),比它小1的数是(_______)。

3.(_______)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_______)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长方形有(_______)条对称轴,正方形有(_______)条对称轴,圆形有(_______)条对称轴.
4.在一个三角形中,∠1=46°,∠2=54°,∠3=________,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

5.只列式不计算。

小明看一本160页的故事书,平均每天看32页,看了4天,还剩多少页没看?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黑龙江土地总面积473000平方千米,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平方千米,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27925000000立方米,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立方米。

7.在横线上填上“>”“<”或“=”。

3.49________3.50 8.4平方米________840平方分米
8.明明在用计算器计算200+□时,把“+”按成了“×”得到的结果是1000,正确的结果应该是(______)。

9.从一个方向观察物体,最少能看到物体的(______)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______)个面。

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a度,顶角是_____度,当a=45时,顶角是_____度.
二、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共 10 分)
1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厘米和1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厘米.
A.34 B.26 C.18 D.42
12.小芳在计算99×27时,将算式转化成(99+1)×27进行计算,计算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比,()。

A.不多不少B.多了27 C.少了27 D.多了99
13.四根小棒都用上,能围成等腰三角形的是()。

A.B.C.
14.△+43=130,则△+57=()
A.87 B.144 C.24
15.56+72+28=56+(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乘法结合律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判断题。

(对的打“√ ” ,错的打“×” 。

每题 2 分,共 10 分)
16.去掉3.505中的0,小数大小不变。

(______)
17.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厘米、5厘米、9厘米.(______)
18.0.597保留两位小数是0.1.(______)
19.4.8+0.2-4.8+0.2=0 (________)
20.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

(____)
四、计算题。

(每题8分,共16 分)
21.直接写得数.
0÷90=21×4= 53÷100= 6.35×10=
3.82+0.18= 9.2-3.8= 0.4+1.5= 2+0.94=
1.54-0.5= 9.4-
2.6= 800÷20= 80-0.8=
22.用竖式计算
(1)3.16×73=230.68
(2)7.04×25=176
(3)4.36×8=34.88
(4)0.62×16=9.92
五、作图题。

(共8 分)
23.化简下面各数。

0.500 7.4050 38.5000 0.2050
六、解决问题。

(每题 6 分,共 36 分)
24.下面是王芳同学周一~周五上学所花时间的情况。

她平均每天上学要花多少时间
25.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客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65千米/时。

客车先出发3小时后货车才出发,又经过2小时两车相遇。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5分)
26.实验小学举行广播操比赛,四年级一班的得分情况是有2个评委打出8分,6个评委打出9分,2个评委打出10分。

四年级一班广播操比赛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27.下面是某市健康研究所对中、小学生视力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中小学近视程度统计表
小学生95 100 105
中学生105 110 110
(1)请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①中度近视的中学生比小学生多()人。

②高度近视的中、小学生有()人。

③轻度、中度、高度近视的小学生有()人,这些小学生是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平均每个年级有()人近视。

④结合这个统计图,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28.妈妈带100元出去买菜,要一条鱼花了42.75元,买青菜花了12.25元。

妈妈还剩多少钱?
29.一块长1m5dm、宽80cm的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米?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每题2分,共20 分)
1、4.06a 304.5
【分析】根据题意,舰长约是舷宽的4.06倍,要求舰长即a的4.06倍,用a×4.06,再化简即可;当a=75即舷宽75
米,带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舷宽a米,舰长约是舷宽的4.06倍,舰长可表示为a×4.06=4.06a米;
当a=75时:4.06×75=304.5(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求值,解题时要看清题意,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2、100000000 99999999
【解析】略
3、等边等腰两四无数
【详解】解: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故答案为等边等腰两四无数
4、80°锐角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要求第三个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两个内角的度数之和=第三个内角的度数,据此计算;
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据此解答。

【详解】∠3=180°-(∠1+∠2)
=180°-(46°+54°)
=180°-100°
=80°
三个内角都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80°;锐角。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角形根据角的大小进行分类,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以及三角形根据角的大小是如何分类的,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160-32×4
【分析】先求出已看的页数,再用总页数减去已看的页数,求得的差即为未看的页数。

【详解】小明4天看了32×4页,则还剩下160-32×4页没看。

即列式为:160-32×4。

【点睛】
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出算式。

注意列出的算式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则不需要加小括号。

6、47.3万,279.25亿
7、<=
【分析】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根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将平方米化成平方分米,乘进率100,据此将单位化统一,再比较大小。

【详解】3.49<3.50 8.4平方米=840平方分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小数大小的比较应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进行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

8、205
【分析】把“+”按成了“×”得到的结果是1000,即200×□=1000,用1000÷200计算出□里的数字,再将两个数相加,即可求出正确的结果。

【详解】1000÷200=5
200+5=205
故答案为:205。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错误的答案,由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计算出□里的数值是多少。

9、1 3
【分析】从物体的一面观察,只能看到1个面,从物体的一条棱观察,只到看到物体的2个面,从物体的一个顶点观察,只到看到物体的3个面。

即站在任意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最少能看到物体的1个面,做多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

【详解】从一个方向观察物体,最少能看到物体的1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

故答案为:1;3。

【点睛】
此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最小能看到1个面,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不可能看到4个或4个以上的面。

10、180﹣2a 1
【详解】
180﹣2a=180﹣2×45=1(度)
答:顶角是(180﹣2a)度,当a=45时,顶角是1度.
故答案为:(180﹣2a),1.
二、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共 10 分)
11、A
12、B
【解析】略
13、B
【分析】等腰三角形肯定有两条边相等,所以只有A、B有相等长度的边,又因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只有B正确。

【详解】A、有相等的两条边长,另外两条边的和即第三边大于这两条边,故A不正确。

B、有相等的两条边长,另外两条边的和即第三边小于这两条边,故B正确。

C、没有相等的边长,故C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等腰三角形有相等的两条边,据此进行判断。

14、B
【解析】略
15、B
【分析】理解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详解】56+72+28
=56+(72+28)
=56+100
=156
用了加法结合律.
故选B.
三、判断题。

(对的打“√ ” ,错的打“×” 。

每题 2 分,共 10 分)
16、×
【分析】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判断。

【详解】去掉3.505中的0,这个小数变成了3.55,小数大小变了,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化简方法。

17、×
【详解】略
18、×
【详解】略
19、×
【解析】略
20、√
【分析】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

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微在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

小数的名称是公元十三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

在十三世纪中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

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

直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产生的历史过程知识的掌握。

四、计算题。

(每题8分,共16 分)
21、0840.5363.54 5.4 1.9 2.94 1.04 6.84079.2
【详解】小数加减法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②再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

③得数的小数点要和加数、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数乘法法则:①按照整数乘法法则先求出积。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除法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

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点睛】
考查小数口算,计算不要着急,要有耐心。

22、(1)
(2)
(3)
(4)
【解析】根据小数乘法运算的计算法则计算即可求解.
五、作图题。

(共8 分)
23、0.5;7.405;38.5;0.205
【分析】小数的性质是指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0.500=0.5 7.4050=7.405 38.5000=38.5 0.2050=0.205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性质,注意是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中间的“0”不能随意去掉。

六、解决问题。

(每题 6 分,共 36 分)
24、(16+17+15+19+18)÷5=17(分)
【解析】略
25、480千米
【详解】方法一:先求客车提前3小时所行的路程,再算客车和货车共行2小时所行的路程,最后加起来就是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

70×3+(70+65)×2
=210+135×2
=210+270
=48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

方法二:客车一共行了(3+2)小时,货车行了2小时。

70×(3+2)+65×2
=350+130
=480(千米)
综合式按步得分;分步列式算对全得分,若第一步错全扣;若最后一步得数算错扣一半分。

答名、单位名称各0.5分。

26、9分
【解析】(8×2+9×6+10×2)÷(2+6+2)=9(分)
27、(1)
(2)①10;②215;③300;75;④随着年级的增高,近视率越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好眼睛的防护。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按图例的样子用两个直条来表示中学生和小学生不同的数据。

(2)①通过统计表中的数据得知:中学生中度近视的110人,小学生中度近视的100人,中度近视的中学生比小学生多110-100=10人。

②高度近视的中学生110人,高度近视的小学生105人,高度近视的中、小学生有110+105=215人。

③小学生轻度近视95人,中度近视100人,高度近视105人,高度近视的中、小学生有95+100+105=300人;三至六年级是四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有300÷4=75人近视。

④在轻度、中度、高度近视三项的统计中,中学生人数都比小学生人数多。

【详解】(1)
(2)①中度近视的中学生比小学生多10人。

②高度近视的中、小学生有215人。

③轻度、中度、高度近视的小学生有300人,这些小学生是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平均每个年级有75人近视。

④随着年级的增高,近视率越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好眼睛的防护。

【点睛】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短。

28、45元
【分析】妈妈买鱼和青菜共花42.75+12.25元,则妈妈还剩100-(42.75+12.25)元。

【详解】100-(42.75+12.25)
=100-55
=45(元)
答:妈妈还剩45元。

【点睛】
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先对齐小数点,再根据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

29、面积:12000cm2,合1.2m2
【解析】1m5dm=150cm
150×80=12000(cm2)=1.2(m2)
答:这块铁皮的面积是12000cm2,合1.2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