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的教案
2024年《金色的鱼钩》教案学案设计通用
![2024年《金色的鱼钩》教案学案设计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8c80904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3.png)
2024年《金色的鱼钩》教案学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金色的鱼钩》一文。
详细内容为文章的阅读理解与分析,着重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以及语言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与无私。
2. 分析并把握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在文中的意义。
3. 掌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学会通过情节分析理解文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重点:情节结构的掌握,语言特点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展示文章内容、情节结构图、人物关系图。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字词预习笔记,随堂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革命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革命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出本课《金色的鱼钩》。
2. 阅读理解:a.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事件。
3. 人物分析: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形象特点。
b.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4. 情节结构分析:a. 教师展示情节结构图,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
b. 学生随堂练习,绘制文章情节结构图。
5. 语言特点学习:a. 教师挑选文章精彩片段,进行分析讲解。
b. 学生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6. 实践情景引入:a. 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如何面对困境。
b.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金色的鱼钩》2. 情节结构图3. 人物关系图4. 语言特点: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文章内容,以“我心中的金色鱼钩”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要求:不少于600字,体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语言特点。
2. 课后拓展:阅读其他革命题材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对革命精神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部编人教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册下《我们的好朋友》(第2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册下《我们的好朋友》(第2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92cfd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6.png)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的好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们的好朋友》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的第一课,这一课是本单元的基础和起点,旨在让学生体会同伴间真诚交往的快乐,学会增进友谊的方法,懂得朋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栏目一是“介绍我的好朋友”,从“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入手,聚焦好朋友的自己对好朋友的了解程度,再讲述自己交友的过程,提供交友的快乐;栏目二是“交到好朋友的秘诀”,从“阅读角”中的友谊“香甜”入手,聚焦到真心对待朋友的方式方法,帮助“交友进入误区”的同伴走出误区,让他们交到知心的好朋友。
栏目三是“好朋友真友谊”, 通过情景再现、故事提供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栏目四是“珍惜友情”,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两难情景的辨析交流,引导学生懂得不合理的要求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通过设计友情卡激发学生交友、惜友的内驱力,并懂得珍惜朋友间的友谊。
【学情分析】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逐步形成,但还处于初步开展的阶段。
此时他们已经有了更多交往的需求,开始形成相对固定的伙伴,但随之也会遇到一些困惑或烦恼。
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已经提供了交友故事,解决了交友过程中的部分困惑。
但是,较多学衡不知道如何拒绝好朋友好朋友不合理的要求,也不知道不合理的要求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
因此,需要继续帮助学生学会与朋友相处,体会友谊的来之不易, 形成正确的交友观。
【教学目标】1.听故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2.情景辨析,知道不合理的要求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
3.学会珍惜友谊,感恩朋友,形成正确的交友观。
【重点难点】重点: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知道不合理的要求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
难点:学会珍惜友谊,感恩朋友,形成正确的交友观。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了解真友谊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感受到友谊的美好,学到了交朋友的秘诀,这一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好朋友》。
第13课.众志陈诚doc
![第13课.众志陈诚doc](https://img.taocdn.com/s3/m/1368f1e6856a561252d36f5b.png)
时间
日军
中国军队
1937年8月-11月
30万
70万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1月
14万
28万
1938年1月-5月
24万
60万
武汉会战
1938年7月-10月
25万
100万
三、连线题
①九一八事变①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②一二·九运动②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③西安事变③八路军在华北的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
三、百团大战
8、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华北、华中敌后,创建,开展艰苦卓绝的。
9、1940年,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作战。在2000多千米长的战线上,八路军100多个团向沿线大小据点的日伪军同时出击,史称。
问题
导学
1.结合史实,谈谈你对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感受。
2.日本挑起八一三事变想达到什么战略目的?
A.徐州会战B.淞沪会战C.武汉会战D.太原会战
3.1938年春,由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正面战场获得的最大胜利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B.淞沪会战C.平型关战役D.太原会战
二、填表题
根据提示填写下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四次大规模会战,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
课题
第13课众志成城
学
习
目
标
知识
目标
掌握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理解其重要作用
能力
目标
正确认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并对正面战场对抗战胜利的作用有客观的评价。掌握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斗争的史实,理解其对抗战的最后胜利发挥的重要作用。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矩形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矩形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09d93f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9.png)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矩形实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认识矩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自主发现和证明矩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倾听、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包括:
1.通过对生活中的矩形实例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矩形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矩形作为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1.1节中,学生需要掌握矩形的性质。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矩形的性质,包括矩形的定义、矩形的对边相等、矩形的对角相等以及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为出发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具体包括:
1.在每个教学环节结束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2.在反思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4第四章旅游资源(陈诚)
![4第四章旅游资源(陈诚)](https://img.taocdn.com/s3/m/38eb71c8e518964bcf847c8b.png)
3、社会发展 成就。反映和表 现目的地社会发 展状况的事物都 属此。这类事物 尤其为外国旅游 者感兴趣,因而 也是吸引其来访 的重要因。
4、优美环境 和友好氛围。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现实旅游资源和潜在旅游资源 (一)现实的旅游资源:通常是指那
些不仅其本身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而 且客观上已经具备必要的接待条件,并 且正在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 源
牛街清真寺礼拜殿
哥 特 式 教 堂
哥 特 式 教 堂
圣索菲亚教堂 (俄罗斯拜占廷式)
3.宗教文化。包括宗教活动、宗教 圣地、宗教建筑、宗教艺术等。
4、独特的民间工艺和烹调技艺。如 景德镇的瓷器、北京的景泰蓝、苏湘蜀 粤四大名绣。
5.有影响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事件, 或简称重大节事活动,例如主办国际奥 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杯足球赛、洲际运 动会以及国际性的音乐节、戏剧节、电 影节,等等。这类重大的国际盛会往往 最能引来大量的国际游客,同时也是主 办国扩大旅游宣传的极好时机。
旅游资源的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 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 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 素,均称为旅游资源。
1.核心:吸引力。 2.存在形式:物质的和非物质的。 3.一个发展的概念。 4.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1.观赏性 2 . 多样性 2.吸引力的定向性 3.地域性 4.季节性和时代性 5.永续性和易损性
l、经济建设成就。这类旅游资源不仅可 吸引消遣型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同时 也是吸引商务旅游者前来考察的重要吸 引因素。从带有普遍性的意义上讲,目 的地的经济成就集中体现于该地的城市 建设上。知名度高的大城市往往成为旅 游发达的中心地,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 来观光。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1、我们的好朋友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1、我们的好朋友](https://img.taocdn.com/s3/m/bc72c4a57fd5360cbb1adbad.png)
(一)、判一判:请你判断一下,下列哪些秘密可以帮朋友保守?
1、小丽这次考试不及格,她自己模仿家长在试卷上签了名,让你不要告诉老师。()
2、小明今天上足球课不小心受伤了,经过校医的处理后没有大碍,他希望你不要告诉他妈妈,免得让妈妈担心。()
3、玲玲每天把零花钱省下来想买个生日礼物送给妈妈,她希望你帮她保守秘密。()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1、我们的好朋友
学科:道德与法治第1周第1课时
主备人
成员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老师
课题
1、我们的好朋友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友谊的美好,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理解何为真正的友谊,能够区分益友和损友;
3.学会结交朋友并维护友情,不做有损友谊的事。
重难点
1、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能够区分益友和损友,学会结交朋友并维护友情。
五、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有关朋友的名言、故事等等。
六、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1、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
2、让学生分小组说说我的好朋友。
3、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4、学生根据情况自行选择作业。
板书设计
朋友间要相互包容、理解,相互关心,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了朋友间要相互包容、理解,相互关心,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发生矛盾时,能够平等沟通,为对方着想。另外,还要有共同的学习兴趣。
使用人
使用时间: 月 日
桃园区小学“笃义”集体备课专用纸
(笃:坚定行动,咬定目标不放松;义:团结协作,凝心聚力向前冲)
学科:道德与法治第3周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下第一单元第1课《我们的好朋友》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下第一单元第1课《我们的好朋友》第二课时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bac991b9f3f90f76c61bfb.png)
人教社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我们的好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们的好朋友》教材分析“同伴与交往”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由《我们的好朋友》、《说话要算数》、《当冲突发生》三课组成。
本单元着重培养学生的守信意识,帮助学生做到对他人和自己守信。
《我们的好朋友》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从与朋友交往的友谊话题导入,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我们的好朋友》分两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重在懂得什么是真友谊,学做一名有原则的益友。
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是正处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
因此,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懂得转变思想,喜欢主动的去分析和思考一些问题,并且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个时期的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可以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但是在面对与朋友相处的问题上,仍然会存在一些解决不了的困惑:怎么样与朋友正确相处、怎么样合理解决与朋友之间的问题、如何建立正确的友谊观等。
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唤醒学生对朋友情感的认识,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到友谊的意义。
教学目标1.认识到友谊的美好珍贵,形成对待友谊的正确态度,学会主动建立友谊。
2.辨别交友态度和行为的优劣,初步感受建立和维系友谊的方式方法。
3.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4.努力结交益友,成为益友,进一步掌握维系友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好朋友真友谊教学内容“好朋友真友谊”课时目标1.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学会区分真假友谊。
2.掌握与朋友正确相处的方法,学做一名有原则的益友。
3.懂得珍惜和维系友谊,感受友谊的温暖。
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难点:帮助学生学会珍惜友谊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视频;录音;歌曲2、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友谊的成语和经典故事教学过程一、感受深厚的友谊1.播放视频《高山流水》,想一想,视频中讲的是关于什么的故事呢?你看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预设:视频说的是关于友谊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
回归概念教学的本真陈诚
![回归概念教学的本真陈诚](https://img.taocdn.com/s3/m/5f1a530b90c69ec3d5bb75b3.png)
环节2---水到渠成
“阿伏加德罗常数使 用起来方便么?”
“NA个微粒即为1mol”
新物理量“物质的量”
类比“物质的量”与 “质量”“体积”
问题或图表深化理解
阿伏加德罗常数很有意义,但是 数值太大,使用起来不方便。如何 像相对原子质量一样,将微粒的计 就像我们把24盒牛奶叫做一箱, 量化繁为简? 我们将每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称 “将 NA个微粒当成1mol”这种计 对于刚才那份水,我们可以说 为1mol。 量方法比用质量来描述化学反应中 “18g水”“18mL水”或者“1mol 各物质间量的关系要简便许多,在 微粒数 ( )氢原子 氧原子( ) 微粒数 水”。 化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也可以描述成 国际上特意为此规定了一个新的基 “这份水的质量是 18g 。” 23个水分子 6.02x10 本物理量,像质量,长度等,它的 “这份水的体积是18mL。” 名称叫“物质的量”,用 n表示。 “这份水的物质的量是 1mol 。” 那2g氢气用这种新方法可以如 1molH2O 这里的 mol ,就是这种新物理量 何描述? 4g 氢气呢? 10g呢? “物质的量”的单位。 6.02× 个氢气分子呢? 物质的量 ( 10 )24 H O ( ) 物质的量 3.01×1023个氢气分子呢?
“18g水中有多少 个水分子?” “2g氢气中有多少 个氢分子?” “12g碳中有多少 个碳原子?
强调科学家们之所以选择“相对”而 介绍可观察到原子大小级别的扫描隧 不是“绝对”原子质量的原因 ----化繁为 道显微镜。 简,突出特质。 科学家们经过测算得到, 18g水中有约 6.02×1023个水分子。 从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可知,2g氢气 中的氢分子数与18g水中的水分子数目相 同,也约为6.02×1023个。 从这几份物质的质量数值与其相对原 子/分子质量的关系上看,12g碳中应该也 约有6.02×1023个碳原子。
六年级上册话说温州教案
![六年级上册话说温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35928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4.png)
六年级上册话说温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州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温州的自然风光:雁荡山、楠溪江、洞头岛等。
2. 温州的人文历史:东瓯文化、南戏、永嘉学派等。
3. 温州的民俗风情:端午龙舟、温州鼓词、瓯绣等。
4. 温州的现代发展:经济、科技、教育等。
5. 温州的文化名人:叶适、陈诚、苏步青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温州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和现代发展。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温州的文化内涵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温州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温州的典型文化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
4. 利用多媒体展示,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温州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搜集有关温州的资料,了解温州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和现代发展。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讲解和分析,突出温州的文化特色。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温州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案例分析:以温州的典型文化现象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温州的文化内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温州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和现代发展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
3. 评价学生对保护文化遗产的认识和自觉性。
4. 评价学生对温州典型文化现象的分析能力。
教学设计: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教学设计: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https://img.taocdn.com/s3/m/7a159901844769eae009edd1.png)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通过对国共两党军队强弱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利用多媒体展现相关战役地图,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能力;通过情景再现法,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难点:对于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三大战役:辽沈战役:锦州解放东北(1948.9―1949.1)淮海战役:碾庄、双堆集、陈官庄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华北解放2、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江阴湖口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1949年4月23日)五、教学反思:本课最主要特点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开动脑筋讨论回答问题、动笔记述等途径参与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讲解比较清晰,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课后学生普遍反映很好。
不足之处:投影展示太多,特别是地图和小电影所占用的时间较多。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2b1f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e.png)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时间目标?生:1946年6月围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3月陕北与山东解放区师:面对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战,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略进攻的序幕,一年以后,主力决战时机已成熟,战略大决战后,国民党败逃台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讲授新课:师:人民解放战争获得胜利其主要原因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抗战胜利后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人民翻身解放给与支持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学生依据教材P114-115自主学习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政策改为实行()的土地政策。
2、时间:1947年。
3、措施(1)颁布《》。
大纲规定:没收()土地,废除()的土地制度,实行(),按照农村人口()分配土地。
(2)制定了()总路线。
其内容是:依靠(),团结(),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的土地制度,发展()。
4、实行地区:所有解放区5、结果: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
6、意义(1)土地改革使农村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
(2)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024年金色的鱼钩教案【】
![2024年金色的鱼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9f959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b.png)
2024年金色的鱼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章《金色的鱼钩》,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词学习,语言表达训练,以及德育教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并掌握生词,如“熠熠生辉”、“鱼钩”等,丰富学生词汇量。
3. 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重点:学习生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金色鱼钩模型、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色鱼钩模型,引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阅读理解: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讲解生词,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3. 例题讲解: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德育教育: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鱼钩》2. 生词:熠熠生辉、鱼钩等3. 重点句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句4. 德育教育:关爱他人,珍惜友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
2. 答案:学生作文,以关爱他人、珍惜友谊为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金色鱼钩的故事,引导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关于友谊的书籍,提高阅读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学习生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3. 教学过程:导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德育教育。
4. 作业设计:关于友谊的作文。
一、教学难点解析1.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1)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修辞手法的美感。
2024年幼儿园礼仪教育工作计划(六篇)
![2024年幼儿园礼仪教育工作计划(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1cc74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d.png)
2024年幼儿园礼仪教育工作计划本学期,我园在深入推进文明礼仪教育特色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安排,强化教育合力,旨在全面提升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
以下为本学期礼仪教育工作的具体规划:一、工作宗旨本园自实施文明礼仪项目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秉承“行为-情感-内化”的教育方针,深化细节管理,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协同合作,通过完善制度,推动文明礼仪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团队构成本学期,我园礼仪团队新增成员,总计____人。
团队成员包括余文彬、甘艳莉、夏丽春等,他们将在余园长、甘主任的带领下,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确保礼仪教育工作的全面辐射。
三、工作目标1. 深入开展礼仪课堂教学,强化监督与检查,促进幼儿礼仪知识的规范掌握。
2. 举办多样化文明礼仪体验活动,增强幼儿的实践体验,促进礼仪行为内化。
3. 加强教师文明礼仪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成为幼儿的榜样。
4. 持续推进礼仪评比,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5. 探索礼仪行为模式及教学策略。
四、工作内容及措施(一)幼儿常规培养1. 持续开展早入园礼仪接待,强化基本礼仪行为训练。
2. 统计并普及幼儿礼仪用语,带动家长参与礼仪教育。
3. 巩固上学期的礼仪教育内容,培养幼儿新增礼仪习惯。
(二)教师礼仪常规养成1. 规范教师仪容仪表,加强礼仪知识培训。
2. 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提升教师礼仪素养。
3. 组织每周班级礼仪明星评选,激励幼儿积极性。
(三)营造良好礼仪环境本学期将继续丰富幼儿园礼仪墙饰、宣传标语等,营造浓厚的礼仪教育氛围。
(四)规范礼仪课堂活动依据计划,有序开展文明礼仪课堂活动,丰富教育形式,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规范化。
(五)礼仪评比活动持续开展“文明小天使”礼仪队颁奖活动,增设绅士队,由刘莉老师负责组建与培训。
(六)礼仪创新工作1. 召开家长会,推荐礼仪小明星引导家长入座。
2. 每周四组织礼仪成员进行教研活动,开展仪态训练。
3. 与语言组协作录制《礼仪故事-你说我演》节目。
九年级上册化学“培优辅潜”计划
![九年级上册化学“培优辅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f8a9659ff00bed5b9f31d90.png)
九年级上册化学“培优辅潜”计划一、指导思想: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潜力取得适当进步,让潜力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
培补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几个班的学生从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10%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差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1、认真备好每一次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跟班主任交流的交流,与学生沟通思想,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多跟班主任交流,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4、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
5.采用一优生带一潜力生的一帮一行动。
6.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潜力生加以学习。
7.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潜力。
8.对潜力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
9.采用激励机制,对潜力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10.充分了解潜力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潜力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四、主要措施1.围绕提高均分、合格率和优秀率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优和辅差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注重过程,注重效率,注重效果。
争取做到“顾两头,抓中间”。
内战的爆发优秀教案
![内战的爆发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065c63a2161479171128ac.png)
内战的爆发【教学目标】1.《双十协定》的内容,重庆谈判和内战爆发的时间;2.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地区、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重大战役;3.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标志。
【教学重难点】1.《双十协定》的内容,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2.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地区、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重大战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存在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真诚的希望通过和平的道路,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
(一)重庆谈判引导学生看材料:1.“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在容有……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
2.“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攻尽弃,自必遗害无穷……”——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发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
让学生回答:(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2)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政策是什么?(3)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有没有矛盾?为什么会在同一阶段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教师指出: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与人民争夺抗战胜利果实,同时,也揭穿了他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
提出问题,让学生看书,思考:a.中共已经认清了蒋介石是假和谈,为什么还要去和他谈判呢?通过讨论,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共去重庆谈判的目的。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2.教师讲解: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采取积极防御战略,主动撤离一些城市和地方,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战中大量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教师提问:说说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全面进攻的过程?学生回答。
3.转战陕北(1)让学生看书并提问:人民解放军为何要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教师指出:国民党军队有23万人,而人民解放军只有2万多人,敌我力量悬殊。
(2)教师出示《转战陕北示意图》,指出党中央的行军路线、歼敌地点和采用的战术。
教学设计3: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3: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https://img.taocdn.com/s3/m/c2993d8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a.png)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台台儿庄战役;了解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正面战场的抗战,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台儿庄战役》的片段,引导大家体会电影中中国军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愤懑,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讲授新课:一、台儿庄战役1.你知道日本侵略者向台儿庄进军的原因是什么吗?为什么选择台儿庄?原因:(1)徐州的地理位置。
徐州是铁路枢纽,向南可以较快到达国民党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
(2)日军作战意图,日军板垣第五师团和矶谷第十师团企图与华中日军南北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
教师回答:为了打通南北战场。
2.台儿庄战役的过程: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下奋起报抗,激战三昼夜后,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起全面进攻。
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台儿庄战役有什么影响?教师讲述: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国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1.武汉会战(1)简述武汉会战的过程学生思考后,教师进行讲述: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
中国较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进行抵抗。
(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300多人)(2)武汉会战的结果如何?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讲述: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学设计(1)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ac2d09c8ba0d4a7303763a04.png)
解直角三角形一、教材分析: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学科。
生活实际中,有不少问题的解决都涉及到数学中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首先从测量入手,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接着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及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提出的:如测量、航海、工程技术和物理学中的有关距离、高度、角度的计算等问题。
在呈现方式上更突出了实践性与研究性,突出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同时还有利于数形结合,即把图形语言、文字语言与数学符号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
而解直角三角形是继锐角三角函数后本章的第四节,一共4个课时。
主要研究了如何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比如:方向角问题、仰角俯角问题、坡度问题等。
从这些问题中,我们要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了解方向角、仰角、俯角、坡度等相关名词的意义,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从而达到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终目的。
二、教学目标:由于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同时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
所以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体现在:〈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弄清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2.利用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
本课着重解决方向角问题。
3.通过变成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所以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体现在让学生学会将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的能力,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认识到数与形相结合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到学好知识,能应用于社会实践,通过选式的诀窍,可简便计算,从而体会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aching contents
Description of the text Description of Ss Time and date
Reading: Standard English and Dialects in Unit 2 Senior Grade One The text that students will be learning is concerned with standard English and dialects in America .The text describes what are standard English and dialects, and the kinds of diare are so many dialects and so on. Senior Grade One in the First Semester 2011_9_28 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1.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2.Let students know a little about stress and intonation 3.Let students learn to use reading skills Believe it or not, play a part in, standard, recognize 1. Guessing new word from the context; 2. Skimming for gist and scan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1.Blackboard,chalk 1. Remember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by heart 2. preview the next part --listening .
Teaching objectives
Main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Teaching aids Homework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Greetings (2minutes) (1)Organize the class and greet students Step 2. Lead- in(6minutes) (1) Revision Go to the pictures \ go to the movies Underground \ subway Flat \ apartment (2) All girls will be divided one group, and the same as the boys (3) Let students read the dialogues loudly,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ress and intonation, and find the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 English words which are different but have the same meaning. (4) Check the students answers, then lead in the reading Step 3. Reading Scanning(10minutes) (1) Let students read the text quickly with questions and find the answer. T: Now, boys and girls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is standard English? (2)What is dialect? (3)Why are there so many dialects in America? T: Let’s check the answers one by one. Skimming(12 minutes) (1). Let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quietly again, and then underline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T: Now,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quietly again, and then underline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1)Check the answers
Step 4. Explanation(8minutes) T: Ok, now let us come to see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1) “Standard”作为形容词解时,意为“极佳的,规范的,标准的”,一般没有比较级和最高 级的变化。 E.g.: He wrote in standard English. (2)believe it or not =whether you believe it or not E.g.: Believe it or not, Joho cheated in examination. (3)play a part in =play a role in E.g.: Computer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modern society. (4)recognize “recognize”表“认出;认识到”时,常与介词”as”连用 E.g.: The policeman recognizes her as a pickpocket. “recognize”表“承认,正式接受”时,其后可以接宾语从句 E.g.: I recognized that I had made a mistake. Step 5.Summarize the text(5minutes) This passage tells us that there is on such thing as standard English,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English spoken on TV and radio is standard English .In America, there are so many dialects, especially the Midwestern, southern, African American and Spanish dialects. And this passage tells us two reasons why there are so many dialects in America. The first reason is that people com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he second one is that geography plays a part in making dialects. Step6. Homework (2minutes) 1. Remember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by heart 2. preview the next part --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