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复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练兵——单选题
1、世界上曾经有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媲美的文化类型,惟独(D )绵延数千年之久从未中断过。

A、古巴比伦文化
B、古埃及文化
C、古印度文化
D、中国传统文化
2、商代文字记录材料主要是保存在甲骨、铜器、及其他器物的刻辞里,其中以( A )上的刻辞为最多。

A、甲骨
B、铜器
C、其他器物
D、纸张
3、重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契约关系,这是(B )中的人文主义。

A、中国文化
B、西方文化
C、印度文化
D、埃及文化
4、( A )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命题。

A、荀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5、不属于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的是( D )。

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守仁
6、下列不属于儒家学派代表作的是( D )
A、《论语》
B、《孟子》
C、《春秋》
D、《老子》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提出者为( C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8、秦朝统一中国后,以( B )作为治国之本。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9、《崇有论》的作者是( A )
A、裴頠
B、郭象
C、王弼
D、王充
10、第一次提出“天时、地利、人和”概念的是( A )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C、《四书集注》
D、《天论》
11、以下除了( D ),都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

A、向秀
B、嵇康
C、何晏
D、范缜
12、下列几种主张体现古人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有( B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兼爱,非攻”③“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伐必有时”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C )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出自( B )。

A、《诗经》
B、《易传》
C、《楚辞》
D、《尚书》
15、“庄周梦蝶”、“朝三暮四”体现得是庄子( B )的哲学思想。

A、神秘主义
B、相对主义
C、虚无主义
D、浪漫主义
16、( D)的“寡欲”、“养心”、“养气”的修养方法直接为宋明理学家所继承。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17、( B )是西周君主统治和宗族统治合二为一的政治基础。

A、贵族制
B、世袭制
C、推恩制
D、分封制
18、虽然孟子与荀子都认为应当以仁义治理天下,但其理论基础却不相同,其中荀子理想的人性论基础是( B )。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无善恶论
D、性有善恶论
19、秦始皇接受(A )的建议,下令“焚书坑儒”。

A、李斯
B、商鞅
C、韩非
D、李悝
20、“存礼灭欲”是( A )的一致主张。

A、宋明理学
B、魏晋玄学
C、明清实学
D、汉代经学
21、宣扬孝谨第一,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清净无为是修道之本的道教教派是(B)。

A、正一道
B、全真道
C、大道教
D、方仙道
22、宋明新儒学的奠基者是(A)。

A、周敦颐
B、张载
C、朱熹
D、周程
23、宣扬孝谨第一,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清净无为是修道之本的道教教派是( C )。

A、正一道
B、大道教
C、全真道
D、方仙道
24、(A )以《法华寺》为主要经典,主要理论是“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

A、天台宗
B、唯识宗
C、华严宗
D、禅宗
25、“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出自(A )。

A、《国语·郑语》
B、《诗经》
C、《易传》
D、《孟子·公孙丑》
26、明末清初,提出儒、道、佛三教“理实唯一”主张的是(C )
A、六贤禅师
B、荡益智旭
C、王重阳
D、朱熹
27、( C )针对佛教哲学宣扬的神不灭论,专门写了《神灭论》。

A、王充
B、桓谭
C、范缜
D、王夫之
28、“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与这首佛教唱词提倡的修炼方式有类同的是()。

A.格物致知 B.陆王心学 C.程朱理学 D.黄老之学
29、佛教汉化的最为重要的成果是( A )。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
B、分化为大、小乘
C、创立唯识宗
D、创立禅宗
30、道教对我国古代医药产生了较大影响,出现了一批炼丹家,下面不属于炼丹家的是(D )。

A、葛洪
B、陶弘景
C、孙思邈
D、华佗
31、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 D )。

A、元始天尊
B、道德天尊
C、灵宝天尊
D、太上老君
32、对清代文字狱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D )。

A 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
B 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 因文字犯罪而被迫入狱
D 为加强文化专制而建造的监狱
33、春秋战国( A)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划时代的革命,它对于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官学
B、私学
C、大学
D、小学
34、除了( D ),都是宋代著名的教育家。

A、王安石
B、朱熹
C、陈亮
D、黄宗羲
35、中国古代第一个提出人才教育的思想家是( A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36、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决定作用,拥有绝对权威的教育家是( D )。

A、董仲舒
B、孔子
C、朱熹
D、荀子
37、强调学校教育应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核心和国家教育投资的重点,提倡全面而实用的“取材”、“育材”标准,注重“实用”教育的是( A )
A、王安石
B、王守仁
C、朱熹
D、黄宗羲
38、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唯心主义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的是唐代的().
A、韩愈
B、李白
C、柳宗元
D、杜甫
39、下列著作由黄宗羲撰写的是( B )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文集》
40、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是(A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41、中国古代选官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考试选官,即( A )。

A、科举制B、文官制C、九品中正制D、分封制
42、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D )。

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B、统治着注重选拔人才
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43、孔子以六经教授学生,其中( A )自汉始渐成为众经之首。

A、诗经
B、礼经
C、乐经
D、易经
44、下列观点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B )。

A、人之初,性本善
B、性相近,习相远
C、性善者伪也
D、生之谓性
45、《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D )
A、孔子
B、董仲舒
C、司马迁
D、许慎
46、《颜氏家训》的作者是( B )
A 、王安石 B、颜之推 C、孔子 D、孟子
47、( A )是记述学术源流的史书体裁,接近于今天的学术思想史。

A 、学案体
B 、史评体 C、政书 D、纪传体
48、《古文尚书》的作者是()
A、董仲舒
B、孔安国
C、司马迁
D、贾谊
49、下列不属于以记事为主的编年体史书的是( D )
A、《春秋》
B、《左传》
C、《世本》
D、《国语》
50、前四史指的是《史记》、《汉书》、《三国志》和( A ).
A、《后汉书》
B、《尚书》
C、《诗经》
D、《汉纪》
51、“史学”一词出现于( A )。

A、南朝时期
B、春秋时期
C、隋朝时期
D、先秦时期
52、五代宋元时期,产生了具有总结性的三部通史巨著,下列不属于通史巨著的是( D )。

A、《资治通鉴》
B、《通志》
C、《文献通考》
D、《唐书》
5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B )。

A、《春秋》
B、《史记》
C、《左传》
D、《汉书》
54、《汉书》是我国第一本(B )史书。

A、纪传体
B、断代史
C、通史
D、官修
55、以朝代为顺序,评述历史事件始末,并独立成篇的史书体裁,叫做(C )。

A、纪事本末体
B、政书
C、编年体
D、纪传体
56、以司马迁的( B )为开端,形成了官修史书的传统,两千多年从未间断。

A、《资治通鉴》
B、《史记》
C、《通典》
D、《通志》
57、“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英才是唐朝的( A )。

A、李白
B、杜甫
C、王勃
D、白居易
58、《满江红》是宋代文人根据民族英雄( A )的《满江红》词所谱的曲子。

A、岳飞
B、文天祥
C、蔡文姬
D、俞伯牙
59、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文学方面,( A )和诗经是杰出代表。

A、楚辞
B、尚书
C、春秋
D、甘石星经
60、以下( D )不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A、苏轼
B、辛弃疾
C、张孝祥
D、周邦彦
61、柳永的词以( B )为主要描写对象。

A、士大夫的雅致生活
B、青楼歌妓
C、朝廷盛典
D、离人送别
62、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A )。

A、《金瓶梅》
B、《儒林外史》
C、《红楼梦》
D、《喻世明言》
63、除了(D ),都代表着清代小说的最高成就。

A、《儒林外史》
B、《聊斋志异》
C、《红楼梦》
D、《水浒传》
64、中国唯一的帝王词人是( C )。

A、秦观
B、柳永
C、李煜
D、苏轼
65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A )的名句。

A、李煜
B、温庭筠
C、苏轼
D、柳永
66、(A )的散文吸收了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或创作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想象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A、庄子
B、墨子
C、孔子
D、老子
67、在唐代古文运动中,提出“文到合一”、“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观点的是( D )。

A、柳宗元
B、白居易
C、王维
D、韩愈
68、清朝中叶,文坛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众多散文流派,其中最著名的是“桐城派”,下面不属于桐城派作家的是( D )。

A、方苞
B、刘大魁
C、姚鼐
D、候方域
69、( A )的新体散文对一切传统古文是一次猛烈的冲击,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

A、梁启超
B、康有为
C、谭嗣同
D、秋瑾
70、五言诗盛行于( A )
A、魏晋
B、春秋
C、西汉
D、东汉
7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一诗句的作者是( A ).
A、曹操
B、曹植
C、曹丕
D、阮籍
72、“新乐府”一语的提出者是( A )
A、白居易
B、李绅
C、元稹
D、孟浩然
73、下列不属于长篇小说的是( C )。

A、《西游记》
B、《三国志通俗演义》
C、《聊斋志异》
D、《红楼梦》
74、《白虎通德论》一书由( A )撰写而成。

A、班固
B、王充
C、董仲舒
D、鲁班
75、人称“小李白”的是(李商隐)。

A、白居易
B、杜甫
C、陆游
D、王维
76、( C )是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最好继承者。

A、苏轼
B、王安石
C、欧阳修
D、梅尧臣
77、( D )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A、李白
B、曹操
C、白居易
D、屈原
78、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 D )。

A、《左传》
B、《楚辞》
C、《诗经》
D、《史记》
79、《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 B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陈天华
80、下列作品不属于西周时期的是(D )
A、《周颂》
B、《大雅》
C、《小雅》
D、《史记》
81、“新乐府”民歌出现在(A )。

A、南北朝
B、汉代
C、唐代
D、魏晋
82、《三国演义》取材于史学著作( B )。

A、《史记》
B、《三国志》
C、《左传》
D、《资治通鉴》
84、《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作者是( D )。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85、中国艺术对欧洲影响最大的要数中国( C ) 艺术
A、武术
B、杂技
C、园林
D、戏曲
86、不属于园囿建筑的是( D )。

A、御园
B、宫囿
C、别墅
D、院落
87、( D )不属于唐代诗人。

A、李白
B、陈子昂
C、孟郊
D、陶渊明
88、古代佛画第一人,有“画圣”之称的是(B )。

A、齐白石
B、吴道子
C、苏轼
D、欧阳修
8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始开凿( A )。

A、龙门石窟
B、莫高窟
C、大足石刻
D、云冈石窟
90、京剧的前身是(C ),通称皮簧戏。

A、越剧
B、黄梅戏
C、徽剧
D、豫剧
91、( A )是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成就之大成的著作,它除了记述农业生产技术外,着重阐述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其他措施。

A、《农政全书》
B、《农书》
C、《四时纂要》
D、《种植法》
92、( C )编制了《大明历》,首次把岁差计算在内,并精确测定了交点月和木星一周天的时间。

A、陈卓
B、虞喜
C、祖冲之
D、石申
9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封建社会得到充分发展的第二高潮时期是( B )。

A、秦汉时期
B、唐宋元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清时期
94、《授时历》是由( A )主持制定的
A、郭守敬
B、张衡
C、祖冲之
D、沈括
95 、“中医四大经典”除《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外,还有( B )。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金刚经》
D、《耒耜》
96、( D )是有郭守敬主持制定的。

A、《农书》
B、《内经》
C、《金刚经》
D、《授时历》
97、西汉后期的( B ),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阐述了当时的耕作制度和作物栽培技术。

A、《齐民要术》
B、《汜胜之书》
C、《种植法》
D、《农书》
98、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是( A )。

A、《皇帝内经》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99、浑天说是由( B )提出的。

A、郭守敬
B、张衡
C、祖冲之
D、沈括
100、最初的指南针——司南,是在( D )制作而成的。

A、先秦时期
B、五代十国时期
C、魏晋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101 、“中医四大经典”除《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外,还有( B )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金刚经》
D、《耒耜》
102、法国启蒙运动的核心人物是( D )
A、霍尔巴赫
B、卢梭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103、有“欧洲孔子”之称的是( A )。

A、魁奈
B、伏尔泰
C、狄德罗
D、爱尔维修
104、《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李约瑟是(D )的科学史学家。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05、中国火药于13——14世纪由( A )传入欧洲。

A、阿拉伯人
B、美洲人
C、澳洲人
D、非洲人
期末练兵——多选题
1、天人之辩的主要观点(ABCD )
A、重人事,轻天道
B、天道自然
C、天人相分
D、天人交相胜,还相用
2、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特色(ABC )
A、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追求
B、重言志,追求美善合一的审美旨趣
C、圆融贯通的表现手法
D、较强的功利性
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ABCD)
A、以人为本
B、强大的延续力
C、以和为贵
D、重道德
4、造成中国文化近代转型迟滞的原因主要有(ABCD )
A、腐败的专制制度和残酷的经济剥削
B、腐败专制的官僚政治
C、禁海锁国,画牢自封
D、文化专制,扼杀异端
5、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ABCD )
A、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B、有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C、有助于祖国统一、振兴中华
D、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
6、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总体特征包括(ABD )
A、实用功利性
B、辨证整体性
C、科学实践性
D、经验直观性
7、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ABC )
A、侧重于人生哲理的探讨
B、哲学与政治、伦理含融不分
C、整体把握、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
D、注重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较少做细部论证;注重对道理的直觉体悟,而较少做逻辑分析
8、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ABCD )
A、天台宗
B、唯识宗
C、华严宗
D、净土宗
9、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主要包括(ABCD )
A、造纸术约在唐朝中期传入西亚,再到欧洲
B、火药13、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很快被应用于军事
C、中国美术、绘画、陶瓷对欧洲人来说不仅实用,而且是有价值的艺术品
D、在学术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由传教士传播到欧洲
10、中国优秀的史学文化传统包括(ABCD )
A、求实精神
B、惩恶扬善的批判精神
C、以史为鉴的经邦致用精神
D、融贯诸学,吸纳百家的会通精神
1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
A、仁爱孝悌、谦和好礼
B、诚信知报、精忠爱国
C、克己奉公、修己独慎
D、见利思义、勤俭廉正
12、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有哪些方面(ABC )
A、人君受命于天
B、“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C、效法天道,德刑并用
D、经世致用
13、四谛包括( ABCD )
A、苦
B、集
C、灭
D、道
14、中国古代书法的特点(ACD )
A、通过书法的点、划结构和章法表现形式美
B、通过字的力度来展现神采美
C、通过字的形态来展现神采美
D、通过字的形、神表现书法家的精神美和时代特征
15、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特点(ACD )
A、史著数量大为增加
B、史学发展成熟期
C、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史著种类繁多
16、属于明代小说的是( A )
A、蒲松龄《聊斋志异》
B、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C、吴承恩《西游记》
D、施耐庵《水浒传》
17、《阳关三叠》是( ABCD )
A、是唐代歌曲,歌词取自唐代诗人五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
B、因诗中有"阳关"一词,又称"阳关曲",又因"西出阳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称《阳关三叠》
C、《阳关三叠》使原诗中抒发的依依惜别之情更加深挚、强烈,富于感染力
D、著名诗人白居易赋诗赞道:“最忆阳关道,珍珠一串歌。


18、明清实学经历的三个阶段为( ABC )
A、明清之际的经世之学
B、清中叶的乾嘉之学
C、晚清的公羊之学
D、清初的乾嘉之学
19、儒教的基本思想是( ABCD )
A、祖先崇拜
B、圣贤崇拜
C、天人合一
D、宗教与政治、伦理的紧密结合
20、关于〈齐民要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A、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B、北魏时贾思勰编写
C、全书10卷,92篇,11万多字
D、提出了按照自然规律搞好农业生产的宝贵思想
21、我国古代在天文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 ABCD)
A、公元前14世纪,中国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日食和月食的常规记录
B、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竹书纪年》、《春秋》中已开始记录天象的重要发现
C、汉代,天文仪器有测日影的“圭表”,水运浑天仪
D、几市、记时工具有“漏壶”,宇宙模型有盖天说、浑天说等
22、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迪(ABCD )
A、将人格培养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的思想
B、主张创造性学习的思想
C、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
D、重视社会教育的思想
23、明清实学的思想有哪些特点(ABC )
A、经世致用的精神
B、实事求是的精神
C、独立的批判精神与启蒙意识
D、改革精神
24、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精神包括( ABCD)
A、“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B、“以人为本”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内涵
C、“中庸”的美学风格
D、抒情写意的艺术手法
25、中国古代教育原则和方法(ABCD )
A、因材施教
B、启发诱导
C、学思并重
D、循序渐进
26、传统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ABCD)
A、中国古代史学在古代学术领域中地位崇高,成就巨大
B、中国古代史著的数量相当可观
C、中国古代史学历史记述系统、完整
D、中国古代史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中国古代文明生生不息保持联系不断的纽带
27、中国建筑艺术的特点(ABCD)
A、以宫殿和都城规划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B、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美,或取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或为自由式
C、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
D、艺术风格特别重视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
28、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有(ABCD)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新的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整理、选择、评价
B、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既要微观剖析,又要宏观鸟瞰
C、把握好史与论的关系
D、处理好继承传统文化与吸收西方文化的关系。

29、书院的教学特色包括(ABCD )
A、日常教学与学术研究的结合
B、崇尚学术争鸣
C、书院学生自修为主,教师答疑为辅
D、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30、宋明理学基本的伦理道德观(ABCD )
A、将理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奉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模式
C、主张“存理灭欲”
D、理气性命
31、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总体特征包括(ABCD )
A、突出教育的重要性
B、强调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C、德智结合、突出德育的重要性
D、注重启发主体的自觉性
32、关于〈九章算术〉,正确的是(ABCD)
A、成书于公元1世纪
B、该书涉及到算术、初等代数、初等几何等方面的数学知识
C、最早记录了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D、被称为“中国算法”
33、中国传统道德对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的现代意义
( ABCD )
A、传统伦理道德作为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里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原则,对社会风气的好坏起着最直接的影响与制约作用。

B、职业除了技能与专业的要求外也还有道德方面的要求,这就是职业道德。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中关于职业道德的遗产也是非常丰富的。

C、中国传统道德仅仅制约着公共道德。

D、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宗法社会,家庭生活是社会的最基本的生活,所以,在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传统中向来特别注重家庭道德的建设。

34、中国古代文论中“文”与“道”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AB )
A、“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文”则处于从属地位
B、“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对中国古代文学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C、“文以载道”关心政治、留意现实,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
D、“文以载道”另与政治过于接近和过于急切的教化目的,使一部分古代文学作品在艺术上异常单调,使古代文学中往往以道德判断代替审美判断,影响了文学的审美价值
35、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内容有(ABCD )
A、发生在中唐时期
B、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号召,以文体改革为中心
C、以维护唐王朝统治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
D、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
36、中国传统宗教有那些特征( ABC )
A、中国传统宗教不发达性
B、中国传统宗教的实用性
C、中国传统宗教的兼容性
D、中国传统宗教的主观性
37、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ABC )
A、原始社会以及夏商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
B、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期
C、秦朝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期
D、由秦朝到晚清的漫长发展里程是中国传统文化逐渐由成熟走向繁荣,又从繁荣走向衰微
期末练兵——判断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期,其成就之辉煌可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相媲美。

T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统一帝国秦王朝建立在公元前199年。

F
3、中国文化不关注个性,只讲中庸之道。

F
4、中国古代文化仅仅是汉文化。

F
5、春秋以前,代表中国文化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文化。

T
6、传统哲学历经汉代天人之学、魏晋玄学、隋唐中国化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主要阶段,其中朱熹的天人感应之学和董仲舒的理气性命之学是两个高峰。

T
7、战国初期以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在《吕氏春秋》一书中对先秦各家伦理思想作了一定程度的综合。

8、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是易经。

T
9、名家学派以惠施和公孙龙为代表,在名辩思潮中,惠施提倡“离坚白”,公孙龙提倡“合同异”。

F
10、阴阳五行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战国初期的齐人邹衍。

F
11、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不做任何行动。

F
12、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和“墨家”当时被称为显学。

T
13、世界三大气功流派指道教的气功、印度的瑜伽、佛教的禅定。

14、佛教里有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悲、智、行、愿。

T
15、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李贽是对宋明理学发难的第一人。

F
16、“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其根本是孝悌。

T
17、孔子明确提出人性善的观念。

F
18、孝悌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T
19、道教的主要信仰是“道”,根本信仰是“德”。

F
20、禅宗是东土佛教中最具有中国特色、影响最大、传播最久远的一个宗派。

T
21、伊斯兰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唐太宗时期。

F
22、基督教早在唐贞观九年由波斯传入中国,当时称为景教。

T
23、黄宗羲在教育目的上,提倡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F
24、朱子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T
25、以王充为代表的思想家反对儒家独尊,主张博通百家之言,在学习途径和方法上,反对“生而和之”,主张“学而知之”,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

T
26、北朝著名教育学家颜之撰写的《颜氏家训》中,主张家教的方法是以行为教、以学为教、以身为教。

F
27、在学校教育方面,明代同宋代一样实行“科举必由学校”的制度。

F
28、孔子在教育上取得巨大成就,所谓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T。

29、儒家在教育上培养的目标为“兼士”,重视科技教育,也重视武艺学习。

30、颜元在教育目的上,提倡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T
31、被后人称为阳明先生的是明朝的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

T
32、在《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主义精神的教育思想。

T
33、人称“习斋先生”的是明初的教育家颜元F。

34、顾炎武倡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道德观。

T
35、颜元的教育思想是强调“静”,反对“动”。

F
36、八股文确立于明代,是明、清朝的科举考试主要的文体。

T
37、诗经和楚辞中的一些作品,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

T
38、宋人杜佑所著通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通史著作。

F
39、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T
40、五代宋元时期民族史得到了大发展,这一时期写成的民族史著作有辽史、金史、契丹国志、大金国志、蒙古秘史等。

T
41、明朝永乐年间编撰的《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

T
42、我国现存的最大一部类书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

F
43、王守仁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开我国学术专史之先河。

F
44、《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F
45、东汉末年,荀悦奉献帝之命,写成《汉纪》一书,对我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T
46、北朝刘宋时,国家设置四种专科学校,以史学为专科之一。

47、北宋袁枢所撰写的《通鉴纪事本末》,首创纪事本末体,为我国史苑又增加了一个新品种,这是中国历史编纂法的一个重要创造。

48、先秦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

东汉是我国史学的确立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