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鳄鱼吗?韩愈《祭鳄鱼文》驱逐的是扬子鳄还是湾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有鳄鱼吗?韩愈《祭鳄鱼⽂》驱逐的是扬⼦鳄还是湾鳄?
中国古代有鳄鱼吗?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古代有三种鳄鱼,分别是马来鳄,湾鳄和扬⼦鳄。

如今,前两个在中国⼤地上彻底灭绝,
扬⼦鳄也成了⼀级保护动物。

体型娇⼩的扬⼦鳄
四千多年前,正处于历史上的夏朝。

传说⼤禹治⽔之后,指派⼤量⼈员调查全国地理,并且将
调查结果汇总,编辑成中国第⼀本博物学地理专著,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海经》。

《⼭海经》复原图(局部)
夏商时期,全国⽓候温暖湿润,相当于现代的东南亚。

全年降⾬充⾜,⼤⽚原始森林和沼泽鲜
有⼈类涉⾜,沦为鳄鱼等⼤型⾷⾁动物的乐园。

先秦古籍中关于鳄鱼的记录有很多,其中描写
最详实⽣动,出现频率最⾼的莫过于《⼭海经》。

狍鸮(饕餮)
蛊雕
《⼭海经》这本书中,鳄鱼有很多种称谓。

南⽅部落叫它蛊雕,意思是这种动物有着⾮常夸张
的⼤肚⼦和鸟类⼀样⼜尖⼜长的嘴巴。

北⽅部落叫它狍鸮,意义跟蛊雕差不多,也是⼤肚⼦加
长嘴的组合形象。

鳄鱼在远古先民⼼中,既令⼈恐惧⼜让⼈敬畏,恐惧的是它们的习性,不仅
吞⾷⽜⽺家畜,⽽且会主动攻击⼈类,⼀旦落⼊远古巨鳄的领地,便只有死路⼀条。

敬畏的是
它们⾝上不可战胜的⼒量,是⼤⾃然绝对意志的体现,于是古⼈将鳄鱼形象图绘在墙壁和各种
⽣活器⽫上,时刻提醒⾃⼰和后⼈,必须敬畏⾃然节制贪念,否则必将遭受上天的惩罚。

春秋战国以后,鳄鱼就很少在北⽅地区出现了。

当时⽓候逐渐转冷,⾝为热带⽣物的鳄鱼不能
良好适应⽽逐渐灭绝。

北⽅鳄鱼虽然消失,南⽅同类却依然很滋润。

唐宋之前,中国政治⽂化
中⼼⼀直在北⽅,南⽅属于⼈烟稀少的南蛮之地,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和鳄鱼正⾯冲突的机
会较少,因此没有留下过多记录。

⾃唐朝开始,北⽅⼤量移民跨过长江,来到⼴阔的南⽅开发⽣产,鳄鱼的平静再次被⼈类打
破。

鳄鱼的习性万年如⼀,对⼈畜均有致命威胁,出于安全考虑,每当新的区域需要开发时,
鳄鱼跟虎豹豺狼⼀起,都是⾸要铲除的对象。

⼈与鳄鱼的战争,在悄⽆声息中打响,随着历史的前⾏愈发激烈。

历史上,关于⼈鳄战争最著
名的战役,当属韩愈驱鳄。

元和⼗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去潮州担任刺史,到任后积极访问
民间疾苦,得知本地鳄溪中有鳄鱼为患,于是令⼈在河边⼤搞祭祀,命令鳄鱼远去不得扰民,
然后写下千古名篇《祭鳄鱼⽂》。

传说鳄鱼听到命令,竟然乖乖远遁六⼗多⾥,潮州再⽆鳄
患。

为了纪念韩愈的功绩,当地⼈后来将鳄溪改名韩江。

韩愈这招看似神奇,却治标不治本,
只赶不杀,⽆异于放虎归⼭,必定后患⽆穷。

归根结底,韩愈驱鳄的故事,只是⼈们⼼底的⼀
厢情愿,反映出他们想早⽇摆脱鳄鱼危害的迫切⼼理。

韩愈雕像
前⽂提到中国古代有三种鳄鱼,那么韩愈在潮州驱赶的究竟是哪种呢?
答案是马来鳄。

为什么不是湾鳄或者扬⼦鳄,我们不妨从古籍记载和出⼟实物中寻找⼀下证据。

公元848年,韩愈写《祭鳄鱼⽂》后的第29年,太尉李德裕也被贬官⾄潮州,坐船经过鳄鱼滩的
时候,船⾝⽆故漏⽔,很多贵重物品沉⼊⽔中。

本来想叫船上的昆仑奴,也就是⿊⼈奴仆搭把⼿挽回点损失,但看到岸上鳄鱼极多,怕出安全事故,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件事被后来的⼴州司马刘恂记录在《岭表录异》中:“鳄鱼其⾝多⼟黄⾊,有四⾜,修尾,形状如鼍⽽举⽌矫疾,⼝森锯齿,往往害⼈。

南中⿅多,最惧此物。

⿅⾛崖岸之上,群鳄嗥叫其下,⿅怖惧落崖,多为鳄鱼所得,亦物之相摄伏也。

故李太尉德裕贬官潮州,经鳄鱼滩,损坏⾈船,平⽣宝玩、古书、图画,⼀时沉失。

遂召船上昆仑取之。

但见鳄鱼极多,不敢辄近,乃是鳄鱼窟宅也”。

这段记录表明,韩愈在潮州驱逐的鳄鱼,是⼀种体型巨⼤、尖⽛利齿、凶狠强暴,能猎⾷⿅类等⼤型野兽,并危害⼈畜的动物。

⽽专产长江中下游的扬⼦鳄,也就是⽂中提到的“鼍”,却是⼀种最长不超过两⽶,⼒量弱⼩反应迟钝的动物。

⼆者区别⼗分明显,古⼈显然不可能混淆。

扬⼦鳄被排除了,那为什么也不是湾鳄呢?
继续查看古⼈记录,答案就在其中。

汉代杨孚《⼴州异物志》记载:“鳄鱼长者⼀丈余,有四⾜,喙长七尺,齿甚利,虎及⿅渡⽔,鳄击之皆断。

喙去齿,旬⽇更⽣”。

这段记录提到了南⽅鳄鱼的⼀⼤明显特征:喙长七尺,齿甚利。

晋代虞喜《志林》说得更夸张:“南⽅有鳄鱼,喙长⼋尺,秋时最长作患⾈边,或出头⾷⼈,故⼈持⼽于船侧⽽御之。


两⼤巨鳄外形对⽐,上为湾鳄,下为马来鳄
体长⼀丈多,喙长占到七尺,这夸张的⽐例,正是马来鳄区别于湾鳄最明显的特征。

马来鳄的嘴⼜尖⼜长,吻部长度是宽度的⾄少3.5倍,⽽湾鳄的嘴相较⽽⾔更短更钝,长度不超过宽度的2.2倍。

唐代李延寿《南史》提到:“鳄⼤者三丈余,状如鼍,有四⾜;喙长六、七尺,两边有齿,利如⼑剑,常⾷鱼,遇得麋⿅及⼈亦瞰之。

苍梧以南及外国皆有之。

”古代的苍梧,包括现在⼴西苍梧县、梧州市及周边地区。

以上三则记载,说明马来鳄在古代两⼴地区确实曾⼤量分布。

出⽂字记录外,还有出⼟实物可以作为佐证。

1963年和1974年,⼴东省顺德地区两次分别发掘出⼤⼩鳄⾻各1具,科学家经过对⽐分析,认定它们全是宋代鳄鱼的遗⾻。

头⾻更能直观反映⼆者的区别,上为湾鳄,下为马来鳄
综上所述,韩愈在《祭鳄鱼⽂》中提到的鳄鱼,既不是扬⼦鳄,也不是湾鳄,⽽是早已在中国⼤陆灭绝的马来鳄。

马来鳄近亲喙嘴鳄与⼀⽶⼋的⼈类体型对⽐
名副其实的远古巨鳄
真相⼤⽩,最后来分析⼀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有这么多⼈坚定认为,韩愈所驱逐的鳄鱼,⼀定是湾鳄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

⾸先,马来鳄有个学名叫⾷鱼鳄。

⼀听这个名字,极容易给⼈造成⼀种错觉,那就是它⼀定只吃鱼,其他什么都不吃。

既然只吃鱼的话,那肯定跟扬⼦鳄很类似,是⼀种是性情温和动物,怎么可能主动袭击⼈类呢?
事实上马来鳄的⾷性很杂,以吃鱼为主是事实,但也会捕⾷进⼊领地内的其他动物。

其实这是种关于动物的偏见,在⽣活中屡见不鲜。

例如,在动物园看到熊猫吃⽵⼦,就认定它是素⾷动物,却不知道熊猫野⽣状态下也会吃⾁。

在《动物世界》节⽬⾥看到棕熊笨⼿笨脚地在河边抓鱼,就认定它们憨态可掬⼀点也不凶猛,却不知道它们在⾷物短缺时也会捕⾷⿅类等⼤型动物。

其次,马来鳄跟湾鳄外形⼗分相似,因⽽很容易弄混。

它们都是⼤型鳄类,体长均可达到6—7⽶。

习性也差不多,都是打伏击战的⾼⼿。

平⽇喜欢像枯⽊⼀般漂浮⽔⾯,静静观察四种动向,确认⼀切安全就悄然下沉。

捕猎时,毫⽆声息地从⽔下潜猎物,以其长⽽有⼒的鳄尾猛地甩出⽔⾯,进⾏闪电突袭,猎物猝不及防惨遭吞噬。

对于⼤型猎物先⽤巨⼝尖⽛撕裂成⾁块,然后⼀块⼀块地逐⼝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