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初一语文下第4课孙权劝学课时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附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习题(含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一、字音、字形1. 给加粗的字注音。
当()涂即更()为()博士遂()拜自以为()但当()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卿今当途掌事B、蒙辞以军中多务C、非弗吴下阿蒙!D、孤岂欲卿治精为博士邪二、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北宋、,选自,记载了从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语言应用1.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B.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明天参观天津自然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D.英国诗人雪莱在他著名的《西风颂》里写道:“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2.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及鲁肃过寻阳(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阅读理解【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见往事耳(了解)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D.遂七年不返(才)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含解析
《孙权劝学》练习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思读课文,理清思路】1、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__ 和。
(各用四字回答)文章的段落结构:两层:一、;二、2、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内容理解】3、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1)(2)孙权期望吕蒙学得怎样的结果?(2)(3)吕蒙用“军中多务”来推辞不学时,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和好处的是哪几句?(4)最能说明吕蒙因“学”而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是哪个句子?(4)(5)表明吕蒙治学的毅力好自信心的语句是什么?(5)4、孙权为何劝吕蒙学习?5、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6、吕蒙是如何对待孙权的劝说的?7、孙权是怎样概括读书作用的?.8、鲁肃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9、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体会本文言简意丰的对话美】10、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①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由鲁肃口中说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表现了吕蒙怎样的思想感情?11、根据人物对话,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他们各自的特点。
.12、本文一共刻画了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你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体验反思】13、你从《孙权劝学》中受到了什么启发?.14、你从孙权劝学中受到什么启发?.1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16、这则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孙权劝学》练习题解析版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部编版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时练(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课时练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孰.若孤(shú)即更.刮目相待(gēng)肃.(sù)涉.猎(shè)遂.拜蒙母(suì)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及鲁肃过.寻阳()(5)即更刮.目相待()(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门当.户对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C.见往事耳.掩耳.盗铃D.卿.今者才略卿.今当涂掌事5.下列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用B.即.更刮目相待即:如果C.蒙乃.始就学乃:于是D.结友而.别而:表示顺承,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6.说明下列句子中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2)孤.常读书()(3)非复吴下阿蒙..()(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7.对“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的翻译,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A.吕蒙推托,因为军中事务繁多。
B.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来推托。
C.吕蒙推托军中事务繁多。
D.吕蒙辞别,因为军中事务繁多。
8.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节选自《》。
此书是一部体通史。
(2)司马光,(朝代)、。
(3)“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指。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二、素能进阶10.回答下列问题。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演化成了一个什么成语?后来比喻什么?(2)古人还有一句俗语,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
这句话与上题的话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3)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三、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部编版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时练(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2.下列加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乞之B.孰若孤若毒之乎C.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然后能改D.见往事耳有时见日3.对下列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是()A.刮目相待(睁大眼睛)仰之弥高(更加)B.锲而不舍(刻)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C.迥乎不同(差得远)锋芒毕露(完全)D.当涂掌事(当道,当权)平沙无垠(边际)4.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A.“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一句是环境描写,描写了戈壁滩上恶劣的气候条件,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对表现邓稼先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起到了烘托作用。
B.“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总结全文,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C.“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从这个细节描写中,我们体会到鲁迅的生活很拮据,经常吃不饱。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相声的关键在于创作。
现在专门进行相声创作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市场变化造成的。
随着文艺的多元化发展,其他艺术门类规模逐渐变大,相声创作人员却在分流,__________A.因为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远远多于看相声的,相声创作的酬金也低于电视剧和小品,所以有的改行写小品了,有的写电视剧了。
B.因为相声创作的酬金低于电视剧和小品,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又远远多于看相声的,所以有的改行写电视剧了,有的写小品了。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孙权劝学 课时练习 试卷含答案解析
4,孙权劝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B.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指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C.自以为/大有所益D.及/鲁肃过寻阳。
3.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B.卿言多务,孰若孤C.士别三日,既更刮目相待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4.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即更刮目相待(gèng)B.肃遂拜蒙母(shuì)C.卿今者才略(liáo)D.孰若孤(shú)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6.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B.“卿今当涂掌事”和“卿今者才略”两句中的“今”的意思相同,都是“现在”的意思。
C.本文中鲁肃的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二、填空题7.(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这闻书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__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七年级下册语文 4.孙权劝学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 4.孙权劝学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案】B【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断句【解析】【分析】A项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C项应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项应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故选B。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门当.户对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C.见往事..耳往事..不堪回首D.卿.今者才略卿.今当涂掌事【答案】D【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常用文言实词【解析】【分析】A翻译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
当:应当翻译为: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
当:相当、恰当、适合、正确B翻译为: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益:..好处翻译为: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善:好C翻译为:了解历史。
往事:指历史翻译为:不忍再去回忆过去的经历或情景。
往事:过去的经历或情景D翻译为: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翻译为: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3.(2023七下·阜新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通过吕蒙劝学、孙权就学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揭示了读书学习大有好处的道理。
B.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了第一辆车后,再次回到车场,不等身体养好又拼命拉车,后来祥子去有两个太太的夏先生家拉包月,他忍受不了苛待,又辞职回到车场。
C.《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开篇以儿童读物、儿童教育入笔,接着讲述自己儿时得到的一本《二十四孝图》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孝道虚伪的批判。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题集(附答案)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3题。
(18分)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9、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2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
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 课时练习(含答案 解析)
《孙权劝学》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对文言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
)B.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
)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岂能让你治理经书充当博士呢!)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了!)2.下列对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
(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B.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时王侯的自称)C. 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的小名)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朋友辈的敬称)3.下列有关课文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
例如,本文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B.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能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D. 鲁肃与吕蒙“结友”,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 司马光,自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 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精彩之处。
D. 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应当涂抹)B. 即更刮目相待(更加)C. 及鲁肃过寻阳(以及)D. 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年间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试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卿今当.涂掌事()治经为博士邪.()即更.刮目相待()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
司马光,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____________》,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____________体通史。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的语气是()A.傲慢B.自豪C.埋怨D.轻蔑5.这篇课文共7句话,其层次结构为“①②③‖④‖⑤⑥‖⑦”。
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各层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对下面文言短句理解正确的项,在括号内打“√”。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
()B.吕蒙辞掉了军中事情繁多的职务。
()C.吕蒙说他军中有很多任务。
()D.吕蒙说他在军中职务太多。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A.大哥你预见事情怎么这么晚呢!()B.大哥你怎么看见事情这样晚呢!()C.大哥你怎么知道事情这么晚啊!()D.大哥你怎么天晚才了解这事啊!()7.说说下列加点的词分别表什么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8.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要想当权掌事,就必须读书。
B.读书就要认真深入地研究。
C.读书就要博览,以便全面了解历史。
D.不能因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测试卷期末考试课时练第4课《孙权劝学》(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下列各项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D.及鲁肃过寻阳3.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经为博士邪为:成,当B.但当涉猎但:然而,却C.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过:到4.《孙权劝学》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
A.动作描写B.心理描写C.语言描写D.神态描写5.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五一假期,天气晴朗,同学们纷纷相约来到长江畔,或戏水玩沙,或放风筝,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B.黄晓明担任“中国梦之声”选手的导师,招来诸多质疑,韩红却劝大家不要吹毛求疵,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
C.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其小说塑造的上官鲁氏、孙眉娘等女性形象个性鲜明,惟妙惟肖。
D.泸州的区位优势毋庸置疑,它是沟通川、滇、黔、渝的一个重要枢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语言表达6.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答题。
除夕到初六,家中成了麻将“赌窝”,南京初三学生小魏认为这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于是在小区门口贴出一副“夜夜麻将声,怎能学习?天天想一中,你去考吧!”的讽刺对联,希望父母能给他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结果对联劝父的效果并不理想,其父亲认为丢了脸,将对联揭去,并将儿子的脸打肿。
居民们一起指责老魏不该打儿子,有什么话好好说,有居民还报了警。
《南京晨报》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可以从材料中找)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而《孙权劝学》则以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完整版)《孙权劝学》课后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权谓吕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语段中画线的词语。
①谓:②博士:③涉猎: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而吕蒙却以“"为由推托了.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
(2)孙权指出的读书办法是“”。
(3)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 "。
3。
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见;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
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当; ①但当涉猎②卿今当涂掌事D。
今;①卿今者才略②卿今当涂掌事4。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蒙辞/以军中多务B。
蒙/乃始就学C.自以为/大有所益D。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讨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想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习题(含答案)
4、孙权劝学习题(含答案)一、注音卿()涉()邪()孰()遂()岂()二、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间的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3.古代文言文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3)文字示例: 刚从大学毕业的张老师,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教字经验少,在教学中常常捉襟见肘,但是,他勤奋好学,不久,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待的成绩。
人们谈起他时,都喜滋滋地说:“张老师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啦!”4、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稳时。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勤奋读书如农夫耕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而《孙权劝学》则以对话为主,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三、阅读课文并答题。
(一)、解释划横线的词。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博士: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2、但当涉猎。
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
3、卿今当涂掌事。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
4、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二)、揣摩课文。
1、理解下列句中着重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用在陈述句句尾,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的语气,可译为“啊”2、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不悦神情,责备。
(3)卿言多务,孰若孤?神情激动,语言恳切,现身说法向吕蒙说明学习的可能性。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 及鲁肃过寻阳。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 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C. 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 与蒙论议,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益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加)B. 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但当涉猎(只,只是)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只)卿言多务,孰若孤(人称代词,你)D. 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蒙乃始就学(这样,如此)4.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肃与吕蒙“论议”后“遂拜蒙母”,只是单纯出于礼貌。
B. 课文通过“孙权劝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言简意丰,生动传神。
C. “吴下阿蒙”在文中指吕蒙,后来泛指学识浅陋的人。
D. 课文主要通过鲁肃的反应和语言,从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
5.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该书是__________ 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 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__ 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是_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_ 家、_________ 家。
6.默写填空。
(1),不可不学!(2),见往事耳。
(3)及鲁肃过寻阳,。
(4)成语“刮目相看”出自《孙权劝学》中的“ ,”两句。
(5)《孙权劝学》中,表现孙权对吕蒙严格要求,充满关爱和期待的句子是:,。
(6)《孙权劝学》中,表现鲁肃对吕蒙惊人长进的吃惊和赞叹的句子是:,。
7.学习了《孙权劝学》一文后,七年级某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积累·感知】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二.辨析古今异义孤(古)_________(今)_________治(古)_________(今)_________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但(古)_________(今)_________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三.解释下列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四.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体验·探究】五.课内语段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①谓:②若:③益:④遂:2.释句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①孙权:②吕蒙:③鲁肃:4.用原文回答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实践·拓展】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任末好学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①负:②题:③易:④终: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B:以记其事(书上的)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D:虽死犹存(还,仍然)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并用“/”划出第②句的朗读节奏。
(新)部编版语文七下《4 孙权劝学》课时练(附答案)
4孙权劝学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2)见往事..耳()(3)非复.吴下阿蒙()(4)即更.刮目相待()2.以下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B.{蒙乃始就学乃悟前狼假寐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及鲁肃过寻阳及其家穿井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1)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2)孙权教吕蒙的学习方法是:“。
〞(3)鲁肃对吕蒙学习成果的评价是:“!〞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假设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有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6.这则历史小故事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从吕蒙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张咏①劝学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③缺乏尔。
〞及.准出陕④,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⑤。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宋朝初年名臣。
②准:寇准,宋初宰相。
③学术:学问。
④出陕:出任陕州知州。
⑤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
7.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谓.其僚属曰()(2)及.准出陕()(3)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4)准莫.谕其意()8.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基础题1.给下列加点字读音。
卿.() 岂.( ) 涉.猎()孰.() 才略.()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当涂..掌事当涂:(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4)但当涉猎..涉猎:(5)蒙乃始就.学就: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卿.言多务卿.今者才略B.但当.涉猎门当.户对C.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D.即更.刮目相待更.上一层楼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但.当涉猎C.见往事..耳D.与蒙论议..5.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B.本文主要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C.本文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就学且学有所成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
D.“吴下阿蒙”在文中指吕蒙,后来泛指缺少学识与文才的人。
6.(宁夏中考)观察下面这幅图画,按要求答题。
(1)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能力题阅读《孙权劝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阿: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长兄,这里是对自家兄长的尊称)8.翻译下列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9.用原文内容填空。
(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______, ______!”(2)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_____,______!”10.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1.学习本文后,你从孙权或吕蒙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提升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04课孙权劝学(解析版)课后练(部编版)
第04课孙权劝学本课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本课难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一、单选题1.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即更刮目相待(gèng)B.肃遂拜蒙母(shuì)C.卿今者才略(liáo)D.孰若孤(shú)【答案】D【解析】【分析】A更——gēng B遂——suì C 卿——qīng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准确掌握。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B.卿言多务,孰若孤C.士别三日,既更刮目相待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
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C既——即。
A、B、D正确。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与“开卷有益”中“卷”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卷土重来B.手不释卷C.读万卷书D.批改考卷【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开卷有益”中“卷”是书。
A卷土重来:裹挟带动。
B手不释卷:书。
C读万卷书:量词,册。
D批改考卷:考试用的纸。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与蒙论议,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案】C【解析】【分析】A.动词,掌管/应当。
B.介词,用/动词,认为。
C.动词,了解、知晓。
D.副词,表程度,十分/形容词,年长。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5.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B.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最新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配套练习【含答案】
最新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配套练习【含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乙)《孙权劝学》
1.下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的做法是不同的,是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白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C.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
D.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就是该接受别人教育的时候,他没去啊)
2.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 4 课 孙权劝学课时训练
第4课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课时训练巩固基础1.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2.一词多义(1)以蒙辞以军中多务(2)当但当涉猎(3)见见往事耳(4)大与蒙论议,大惊自以为大有所益当涂掌事大兄何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古今异义(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5)及鲁肃过寻阳(6)即更刮目相待。
(7)但当涉猎。
(8)见往事耳。
(9)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义: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古义:今义:独自,孤独。
古义:令义:治理。
古义: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古义: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古义:今义:更加。
古义: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古义今义:过去的事古义:今义:指面积、体积、数量、强度、力量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10)蒙乃始就学。
古义:今义:表示顺承的连词。
(1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古义:今义:看见。
4.词类活用蒙辞以军中多务辞:词作词,5 . 特殊句式(1)省略句( 2 ) 倒装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之前省略“”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挑战提升[组A]1.《孙权劝学》选子自(人名)主持编篡编体史书。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但当涉猎()②蒙乃始就学()③遂拜蒙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蒙辞以军中多务4.本文题为“孙权劝学”,其中“劝”的意思是。
文中孙权是从以下角度“劝”吕蒙读书的:读书的必要性、、、。
5.文中鲁肃虽只是配角,但其一惊一叹一拜,却将展现无遗,也从侧面衬托出了。
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下第4课孙权劝学课时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附答
案)
孙权劝学
基础积累与运用
1、阅读言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
2、依据,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②涉猎
③才略④大兄
3、朗读要注意句子的语气。
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5、(1)《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中“治经”中的“经”指《》《诗》《》《》《春秋》等书。
6、古代言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另写的一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