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4课理性之光作业岳麓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理性之光
[随堂检测]
1・“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


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这里的“普遍适用
性的法则”是指()
A. 信仰得救
B.限制王权
C.民主革命
D.理性平等
解析:选D。

题中体现的哲人们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核心即是理性,故D项正确;A项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主张,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批判专
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B项与C项分别代表了其中的一种观点,也不属于“普遍适用性的法则”,故B、C项错误。

2.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人或
同一机尖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
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
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
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应属于()
A. 康德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解析:选C。

材料主张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不能合而为一,体现的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思想,故C项正确;A、B D项没有提出三权分立思想,故人B、D项错误。

3・“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
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
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A. 自由平等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分权制衡
解析:选G“每个人”置于公意的最高
指导之下” “每个订约者”体现的是“社会契约”,故C项正确,人B、D项错误。

4 .下列尖于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猛烈抨击专制制度
B.提出限制君权的思想
C.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解析:选C。

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是主张君臣平等、限制君权;孟德斯鸠
的政治思想是三权分立,故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之际的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如果遇到任何形式的政 府损害这些目的,人们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
国会的立法机构,,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摘自美国1787年宪法材 料
二他(孙中山)提供了一个使中国立足于世界最新型政府的行列的捷径,不仅可以赶上西方,而且可以很 快超过西方。

——摘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 概括材料一中所体现的启蒙思想。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它们的影响下美国产生了哪些政治文
明成果。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Lh 为“使中国立足于世界最新型政府的行歹采取的措施。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教材内容概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第二小问受启 蒙思想的影响,美国先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的统治,在此基础上,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民主共和政 体。

(2)孙中山为“使中国立足于世界最新型政府的行列”采取的措施包括:提出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民主共和制。

答案:(1)思想: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

成果:颁布《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在美洲的建立;产生了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即 1787年宪法(或“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2)措施: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 临
时约法》,确立民主共和制。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 •有学者认为:“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 性变革的
时代。

”推动“历史性变革”的思想因素是()
A. 马克思主义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解析:选C 。

紧扣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回想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这一时期是世界资本主义逐步发展、 完善和走向成熟的时期,A 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D 项空想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学说,B 项文艺复 兴发生于
14—16世纪,故A B 、D 项错误;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密切相 尖,故 C 项正
确。

2. 某同学学完欧洲某次思想解放运动后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泯神性破禁锢理性领风
骚;下联:灭王权反专制民主掀骇浪。

据所学知识判断,横批应是


A. 文艺复兴
而黄宗羲的思想并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社会 背景来看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5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个
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思想切实可行一一 一个
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故C 项错误,符合题意;从两人的思想产生的反专
制的要求,故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 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解析:选C。

文艺复兴没有提倡理性,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不反对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理性”和“灭王权反专制”与启蒙运动主张相符,故C项正确;“古希腊先哲的精
神觉醒”提倡以人为中心,与题干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3. “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

在这一
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一主张出
现在0
A. 古希腊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解析:选D。

题干是卢梭的言论,可以解读为“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故D项正确;A项古希腊民主实行集体领导,符合题中“集体力量”,但不存在“个人的自由,听从自己的意志”,故A 项错误;文艺复兴没有涉及政权建设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宗
教改革主要是否定天主教会,简化宗教仪式,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

4. 1793年起草的法国《人权宣言》中说:“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
利的事的权利”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
A. 启蒙思想源自孔子学说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
D. 自由是民主的前提
解析:选C。

个别启蒙思想家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并不能说启蒙思想源自孔子学说,
故A项错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B项错误;“道德
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明了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没有绝对的自由,故C 项正确;自由是民主的前提,题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5•雨果说:“伏尔泰让那个时代的欧洲摆脫愚昧,走向文明,所以他是一个时代。

”这么说是因为伏尔泰()
A. 架起了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B. 参与并领导法国大革命
C. 颁布民法典动摇欧洲统治秩序
D. 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旗帜
解析:选D。

材料肯定了伏尔泰在思想领域的成就,由愚昧走向理性,由野蛮走向文明,
雨果的言论没有反映出伏尔泰在文明交流方面的作用,故A项错误;伏尔泰作为思想家,其
政治主张指导了法国大革命,并未参与领导,故B项错误;拿破仑颁布《民法典》,故C项
错误;伏尔泰的时代是启蒙和理性的时代,这也是他最伟大的成就,故D项正确。

6•下图著作体现当时思想解放运动的突出特征是()
♦也
1
A. 打破宗教束缚,推动信仰自由
B. 提倡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自由
C. 打破神的崇拜,尖注人的发展
D. 反对封建专制,构建理性王国
解析:选D。

图中著作属于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的代表作。

宗教改革打破宗
教束缚,推动信仰自由,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自由,故B项错误;智者学派打破神的崇拜,尖注人的发展,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构建理性王国,故D项正确。

7. “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
得同等的权利。

”材料着重论述了()
A.人民主权说
B.天赋人权说
c.社会契约论 D.人生而平等
解析:选C。

根据所学知识,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认为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他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C项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A、B
D项虽都属于启蒙思想,但与题干不符,故A、B D项错误。

8.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性的首
要法则就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尖怀就是对于自身的尖怀。

”在此卢梭强调()
A. 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要求
B. 以民主对抗专制和独裁
C. 挣脱宗教对人身的束缚
D. 法律是保障人权的前提
解析:选A。

材料强调的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及人自身要求的重要性,可见卢梭强调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要求,故A项正确;对抗专制和独裁、挣脱宗教束缚、以法律保障人权,都与题意无尖,故B C、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在法国启蒙运动史上,孟德斯鸠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对现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

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它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

——洛克《政府论》材料二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立法机尖由两部分组成,他们通过相互的反对权彼此钳制,二者全都要受行政权的约束,行政权又受立法权的约束。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三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

因为人
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

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
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

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
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来源。

(2)据材料一、三,说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怎样的发展?其目的何在?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在美国立法实践中的体现。

(4)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评述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洛克《政府论》”和材料二中“英格兰的基本政体”可以概括出答案。

(2)材料一中“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说明洛克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孟德斯鸠主张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目的从反对专制和维护民主的角度思考回答。

(3)美国立法实践从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和中央政府中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分权角度分析作答。

(4)
评述要围绕西方人文主义发展,从启蒙运动核心主张、对资产阶级革命以及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建构角度回答。

答案:(1)来源:洛克的分权思想;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政体实践。

(2)发展:由洛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发展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目的:限制个人独裁,维护民主政治。

(3) 体现: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

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立法权赋予国会,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

(4) 评述: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到来;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构建描绘了蓝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