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练习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练习题2
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必须()才能报考出版专业中级职业
资格。
A.从事出版专业工作满两年
B.从事出版专业工作满四年
C.担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满三年
D.在2001年8月年已经受聘担任出版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答案】B
【考点】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相关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热爱出版工作,恪守职业道德。
除了上述基本条件外,报考不同级别的人员还须在学历和工作资
历方面符合一定的条件。
1.报考初级资格的人员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2)在2001年8月之前按国家统一规定已受聘担任出版专业初级
专业技术职务。
(这些人员只参加“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科目的考试,考试合格者即可取得初级资格证书。
)
2.报考中级资格的人员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出版专业工作满五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出版专业工作满四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出版专业工作满两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出版专业工作满一年。
(5)取得博士学位。
(6)在2001年8月之前按国家统一规定己受聘担任助理编辑、助
理技术编辑、二级校对专业技术职务满四年,或者已受聘担任非出版
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且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一年。
(7)在2001年8月之前按国家统一规定已受聘担任编辑、技术编辑、一级校对专业技术职务。
(这些人员只参加“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科目的考试,考试合格者即可取得中级资格证书。
)
3.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请参加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1)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水平。
(2)违犯出版法规受到严厉惩处。
(3)有刑事犯罪记录。
2、某图书的差错率超过0.25/10000、未超过0.5/10000,其编
校质量等级是()。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不合格
【答案】B
【考点】图书质量标准;
图书质量标准分为单项质量标准和成品图书质量标准两种。
1.单项质量标准包括内容(含选题和内容)、编校(含编辑加工整
理和校对)、整体设计和印刷装订四个方面的质量标准。
(1)内容质量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级,其标准是:
①凡是图书的选题和内容在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
一定的学术价值、文化积累价值或使用价值的,为合格。
②凡是图书的选题和内容在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没
有价值或有严重问题或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为不合格。
《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的第三章第四节所述对稿件的审
稿基本要求,实际上就是对图书内容质量标准的具体阐述,可参阅。
严禁内容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出版,是从总体上保证图书质量的必要条件。
(2)编校质量分为优质、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其标准是:
①差错率低于0.25/10000的,为优质。
②差错率超过0.25/10000,未超过0.5/10000的,为良好。
③差错率超过0.5/10000,未超过1/10000的,为合格。
④差错率超过1/10000的,为不合格。
编校差错包括: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混用简繁体字
的差错;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一般性的科学技术知识、政治
性差错;外文、少数民族拼音文字、国际音标、汉语拼音的拼写差错;
外文缩写词大小写的错用,外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家名和单位名等
专有名词中各单词词首大小写的差错,不同文种的单词、缩写语混用
的差错;量和单位的中文名称不符合国家标准;阿拉伯数字与汉语数字
使用不规范的差错;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的差错以及格式的差错,等等。
这些差错全部按不同的比例折合成文字差错,并按“万分比”计算全
书差错率。
3、在中国造纸术向世界各地传播的历程中,首先传入的国家是()。
A.朝鲜
B.越南
C.印度
D.日本
【答案】B
【考点】造纸术向域外的传播;
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很快就传入东亚周边国家。
汉末动乱之际,有大批中国人到越南北部避难,带去了中国书卷与造纸术。
西晋太康
六年(公元285年),百济博士王仁将《论语》等书卷带到日本。
朝鲜
半岛有中国纸书,当在太康六年之前。
南北朝时,中国书籍与纸件书
法持续流入朝鲜半岛,数量很多,据《北史》记载,有五经、三史、《三国志》、《晋阳秋》等书。
中国造纸术大概于4世纪传入朝鲜,5
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
唐以后,朝鲜产“高丽纸”与日本产“和纸”
在中国也颇有名。
通过频繁的友好交流,中国与邻国分享着造纸术带
来的文化成果。
自汉开始,西域与内地交流频繁。
西域造纸也很早,几乎与内地
同时有纸和纸书。
《北史》记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
造纸术向西
方传播,都是通过西域与丝绸之路,先到达中亚与西亚诸国,然后再
到北非与欧洲各国。
与东亚诸国相比,中亚、西亚与中国的交流历来很少,欧洲则更少。
中国纸经西域流传到中亚,最早大概是在4世纪,数量不会很多。
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军与大食国(当时西亚大国)在怛逻
斯(今哈萨克斯坦境内)激战,有部分唐军战败被俘,其中也有造纸工
匠。
大食人就向中国战俘学习造纸。
从8世纪开始,阿拉伯人用中国
技术造纸,以取代昂贵的羊皮纸。
欧洲则从12世纪开始造纸。
4、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有确切刻印日期的印刷品是()。
A.《妙法莲华经》
B.《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C.《陀罗尼经咒》
D.《金刚经》
【答案】D
5、用户使用Yahoo网站时,在关键词末尾添加一个通配符“*”,Yahoo将()。
A.节省检索时间,提升查全率
B.查找到所有包含以关键词打头的单词的Web页
C.使关键词出现
D.使关键词不出现
【答案】B
6、出版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
A.有社会效益就有经济效益
B.有经济效益就有社会效益
C.两个效益既可能相统一,又可能相背离
D.社会效益由精神生产过程形成,经济效益由物质生产过程形成
【答案】C
【考点】出版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
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农业产品,随着商品的出售就实现了价值。
价值中的必要劳动部分转化为劳动者的工资,剩余劳动部分转化为利润(含有税金)即经济效益,而这些产品的消费过程就是产生社会效益的过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
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存有只有社会效益而无经济效益或者只有经济效益而无社会效益的现象,即一般不存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对抗。
出版物与此不同。
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可能一致,也可能对立或对抗。
能赚钱的好书,既能取得经济效益,又能产生社会效益。
两者是一致的、统一的。
不能赚钱或亏本的好书,虽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却不能取得经济效益;能赚钱的坏书,虽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却不能产生社会效益。
两者是对立或对抗的。
由此可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可能统一又可能对立的关系,是出版物不同于一般工农业产品的一个特殊性。
7、凡新进入出版单位担任社长、总编辑或主编职务的人员,理应具备()及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A.中级
B.初级
C.高级
D.副高
【答案】A
【考点】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及其要求;
国家在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互联网出版机构和期刊社等出版单位,建立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简称“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是国家对出版从业人员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所必备的素质和水平的认定。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在出版单位从事图书、
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等的编辑、出版(技术编辑)、校对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凡在出版单位工作的专业
技术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规
定级别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持相对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专业
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该制度对于各种人员的职业资格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
1.凡新进人出版单位担任社长、总编辑或主编(均含副职)职务的
人员,理应具备中级以上(含中级,下同)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无中级
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者,理应在到任后的两年内通过中级以上的出
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否则,不能继续担任出版单位的上述领导职务。
2.凡在出版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才可担任责任编辑(或责任校对、责任技术编辑)。
3.凡新参加工作并进入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大学专
科和本科学历毕业生,理应在进人出版单位后的下一年度内通过初级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4.新调入出版单位的在职非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要在调人后的下
一年度内,通过规定级别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否则,不能从事
相对应的出版专业技术工作。
5.2002年6月之前已在出版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其所在单位应创造条件,支持他们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并在自该年起的五年内
通过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对应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在这
五年内经过培训仍不能通过相对应级别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不得继
续在原岗位上聘用,出版单位要调整其工作岗位。
8、图书印刷装订的质量某一项或某两项存有细小疵点,其他各
项均达到优质品标准的,为()。
A.优秀
B.优质
C.良好
D.合格
【答案】C
【考点】图书质量标准;
图书质量标准分为单项质量标准和成品图书质量标准两种。
1.单项质量标准包括内容(含选题和内容)、编校(含编辑加工整理和校对)、整体设计和印刷装订四个方面的质量标准。
(1)内容质量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级,其标准是:
①凡是图书的选题和内容在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文化积累价值或使用价值的,为合格。
②凡是图书的选题和内容在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没有价值或有严重问题或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为不合格。
《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的第三章第四节所述对稿件的审稿基本要求,实际上就是对图书内容质量标准的具体阐述,可参阅。
严禁内容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出版,是从总体上保证图书质量的必要条件。
(2)编校质量分为优质、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其标准是:
①差错率低于0.25/10000的,为优质。
②差错率超过0.25/10000,未超过0.5/10000的,为良好。
③差错率超过0.5/10000,未超过1/10000的,为合格。
④差错率超过1/10000的,为不合格。
编校差错包括: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混用简繁体字
的差错;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一般性的科学技术知识、政治
性差错;外文、少数民族拼音文字、国际音标、汉语拼音的拼写差错;
外文缩写词大小写的错用,外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家名和单位名等
专有名词中各单词词首大小写的差错,不同文种的单词、缩写语混用
的差错;量和单位的中文名称不符合国家标准;阿拉伯数字与汉语数字
使用不规范的差错;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的差错以及格式的差错,等等。
这些差错全部按不同的比例折合成文字差错,并按“万分比”计算全
书差错率。
(3)整体设计质量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级,反映在内容和形式两
个方面,其标准是:
①封面(包括面封、封二、封三、底封、脊封、勒口以及护封、
函套)、扉页、插图等,能够恰当反映图书的内容且格调健康,全书版
式设计统一,字体、字级使用合理的,为合格。
凡合格品,从内容上说,所用的图片、图案和插图等,既要政治
思想上准确并能恰当地反映全书的内容或主要精神,又要格调健康、
高雅,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从形式上说,设
计的整体构思,图案、线条、色彩、字体、字级等的使用以及版式都
要做到统一协调,合理美观。
②封面(包括面封、封二、封三、底封、脊封、勒口以及护封、
函套)、扉页、插图等,不能反映图书的内容或格调不健康的,或者全
书版式设计不统一,字体、字级使用混乱的,为不合格。
9、出版社的人力资源结构以()为主体。
A.管理人员
B.专业技术人员
C.出版专业技术人员
D.编辑人员
【答案】B
【考点】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
出版社的人力资源结构由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等
构成,而以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和财会、图书情报、
档案管理、经济等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
直接从事出版物生产经
营的编辑、校对、技术编辑、发行人员,一般占出版社总人数的绝大
部分。
出版社的人力资源管理要符合出版单位的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各种岗位要求,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
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
力的用人机制,使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化、科学化。
10、根据出版物成本组成结构,以下不属于变动成本项目的有()。
A.版税与基本稿酬
B.租型费用
C.制作费用
D.原材料和辅助费用
【答案】A
【考点】变动成本项目;
根据出版物成本组成结构,属于变动成本的项目有:
1.版税与印数稿酬。
我国支付稿酬的三种法定基本方式(详见本
书第六章第八节)中,与生产量变动同步增减变动的稿酬有版税和基本
稿酬加印数稿酬方式中的印数稿酬。
版税的支付一般以发行数为依据
定期结算,不过,因为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假设生产量等于
销售量,所以也能够认为版税支付额是随生产量的增减而发生升降的。
印数稿酬的支付是按基本稿酬的一定比例根据生产量计算;以千册为单位,不足1000册按1000册计算。
2.租型费用。
出版单位从其他出版单位租入型版自己印制、发行
出版物,须按出版物定价的一定比例向出租单位支付专有出版权再许
可版权使用费,发行数量越多,付费也越多。
3.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费用。
纸质出版物所用纸张、装帧材料,音
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所用录音带、录像带、压制光盘用料以及包装材料、防伪标志等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它们的费用随生产量的变化而增减。
随着社会分工的持续细化,出版单位自备材料的项目越来越少,
而由加工企业供料的项目逐渐增多,原材料费与加工费的区别所以也
逐渐模糊。
如果加工费中就含有材料费,出版单位在实行成本划分时
可把它们归入印装(制作)费用。
4.印装(制作)费用。
出版单位委托加工企业印装(制作)出版物而
支付的加工费用,其数量也随生产量的增减而增减。
纸质出版物生产
中的这项费用,包含印刷费和装订费。
印刷费和正文装订费按印张结算,并且单价往往按照印数分成几个档次,印数大则单价可稍低;封面
和环衬装订按千册结算加工费用。
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这项费用,包含复制费、刻录费、包装费等,均按盘(盒、张)结算加工费用;如果
由加工企业提供材料,则其费用也可列入印装(制作)费用。
11、某图书的单位变动成本为9.50元,生产数量为5000册,目
标利润为20000元,单位销售收入为16元,单位销售税金为0.20元,则其固定成本总额为()元。
A.60000
B.59000
C.11500
D.12500
【答案】C
【考点】目标成本测算;
出版单位要提升经济效益,就必须增强对成本费用支出的管理和控制。
所以,预先掌握成本费用的支出水平是很重要的。
本量利分析就能够用于实行目标成本的测算。
在实行目标成本测算时,习惯上将“销售数量”改称“生产数量”。
这并不影响公式的使用,因为在本量利分析中,如前所述,这两个数量是视为等同的。
1.在已知生产数量、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的情况下,预测出版物保本不亏时的总成本。
测算时,先将利润值0代入公式
利润=(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
再将公式变换,于是便有:
销售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销售数量
上式中左项的“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十固定成本总额”实际上就是保本不亏时的总成本,所以能够改写为“保本成本”,即预期销售收入扣除税金后正好能够抵消的成本总额。
如再把“销售数量”改写为“生产数量”,就有下式:
保本成本=(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生产数量
利用这个式子便可计算保本成本了。
例如,B图书预计生产10000册,单位销售收入15元,单位销售税金0.19元。
将相关数据代入后,能计算出B图书的保本成本为:
保本成本=(15-0.19)×10000=148100(元)
2.在已知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目标利润、固定成本总额、生产数量的情况下,测算单位变动成本。
测算时,可把公式
利润=(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
变换、改写为:
仍以B图书为例,若固定成本总额为8000元,目标利润为10000元,而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生产数量等不变,则将相关数据代人后,便可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为:
单位变动成本=15-0.19-=13.01(元)
3.在已知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目标利润、单位变动成本、生产数量的情况下,预测固定成本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