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太阳是大家的》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反思
听裘老师上这节公开课赏心悦目,总觉得一节课时间比以往段很多。
虽然有班门弄斧之嫌,但心里痒痒天天盼着上这篇课文的这天。
这是一首儿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早自修我让学生反复读,自由读,指名读,轮流读,男女生赛读,我发现随着读的遍数的增多,学生越读越有味,也越读越有感情,而且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需要让学生谈一谈读了课文之后的感想,由于学生对于课文已经比较熟悉和了解了,他们在谈的时候自然就有话可说,而且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有不少同学不需经过老师提示,直接就说出了一天之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啊:滋润万物,消毒杀菌,提供能源……还有汪雨潇在猛然间顿悟:太阳不仅仅会为我们做好事,也会为别的国家做同样的好事,所以说太阳是大家的……其实我已经不需要说什么了。
接下来,我让学生结合作业本的内容,让学生写一段诗,仿照课文第二小节来写。
课堂上学生很快就写好了,通过修改,有些孩子的还写得挺不错。
我大力表扬了他们,让我意外的是,写第七单元的作文时,居然有好几名同学写了一首诗。
我想,这大概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绝佳诠释吧!
《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用拟人化写的儿童诗,描写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小树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小朋友在阳光下欢快地玩耍。
诗歌文辞很简单,但含义却不容易领悟。
《太阳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加强理解和信任,各国人民才能和平共处,人类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全世界的孩子才能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社会的安宁。
抓住中心问题,怎么样的太阳是大家的?引入第二课时中的朗读与感悟。
诗歌的语言是精练的。
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这一语言的特点。
紧紧地抓住这些点睛之“词”,(如:洒、拔、扬、陪着)让学生由此想象发散开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用词的精妙。
在感受用词的准确、生动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来体会太阳下那温暖、愉快的场景,于是我问道:小树们,鲜花们,太阳暖烘烘地照着你你的心情怎么样?请几位小朋友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诗句。
这一环节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做到及时的反馈与引导,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我提的问题比较多。
对于课堂的调控还不灵活,对于学生的回答关注还不
够。
在学生感悟第二段课文中太阳为大家做的好事后,让学生读一读第一句,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结合理解了省略号的用法后,抓住文章的空白点,让学生想象说话。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美,以当小诗人的形式,引导孩子展开想象,为了给学生一些灵感,先是让孩子们将课文的诗句再读一读,好好感受一下,为接下来的仿写做好铺垫。
再加上我的示范,及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一些图片,辅助孩子想开去。
有的说:她给小树穿上了绿装!有的说:她使庄稼茁壮成长!还有的说:她使动物有了温暖的家;她陪小朋友们在学校学习……似乎看到了一群小诗人了,但与我预期的结果有些差别,而在最后的这节课让孩子们写一写,似乎感觉到有点仓促,让他们用文字写下来,他们受的约束好象要多,写得不是特别理想。
这一环节既帮助学生更好地充实了对诗歌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了语言,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学完第二段,我拉着一名学生说:刚才在海边玩得很开心的你,太阳就要走了,你想对太阳说些什么呢?学生回答:明天记得来跟我玩;祝你一路顺风……孩子们的心地真善良,带着美好的话语,带着舍不得的情怀在欣赏中想象,回味。
美丽的图画也能成为优美的诗句,在欣赏体会的前提下进行朗读美景仿佛就在眼前。
《太阳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为了分散这一教学难点,我是按以下几步来实施教学的:
第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太阳落山时的美丽,太阳一天的工作以及别国小朋友对太阳的期盼”。
朗读是语文课中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我以学生熟悉的“晚霞”为切入点,带出“红彤彤的晚霞”,再引出第一节和整首诗歌,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所描写的美景和太阳给小朋友带去的快乐和希望;再通过品读、评读相结合,又以老师的范读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歌所蕴涵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也使学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这节课学生读得充分,悟得也轻松。
第二,仿说第二节诗,想象太阳在别国的活动,通过仿写能更进一步感悟诗歌中所描写的欣欣向荣景象,领会到只有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下,各国的小朋友才会有这样的快乐。
有的同学写道“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阳光布满大地,
她把温暖送到人间;她把美丽的火烧云给我们欣赏,看着我们兴奋地叫好……”也有的这样写“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金光往小草上洒,她把庄稼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去上学,听他们充满童趣的谈话……”
第三,通过课后的泡泡“我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几句话……”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有的同学这样说道:我想日本的小朋友说“希望你们能早日重建家园”;有的同学这样说道:我想对非洲的小朋友说“祝你们能够上学”;还有的同学这样说到:我还想对利比亚的小朋友说“太阳已经来了,你们可以重建家园了”太阳是我们大家的,世界也是我们大家的,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地生活吧!
从上课情况和学生的说话练习可以看出,学生已经理解了诗歌的含义,难点突破了。
教学目标:
1、会认“彤、陪”两个生字,会写“彤、陪”等四个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等五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进行背诵。
3、继续培养摘抄优美词句的习惯。
4、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以及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相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拟人写法,感受诗歌特有的语言魅力。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游戏,自然导入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传话游戏,传话内容分别是:艳阳高照旭日东生阳光明媚
2、想一想传话内容有什么共同点?
3、学生介绍课前以各种形式(如:诗歌、谜语、歇后语、歌曲等)搜集到的与太阳有关的资料。
(由学生的已知入手,激发学诗的兴趣。
)
4、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也与太阳有关,是著名诗人薛卫民写的一首儿童诗——《太阳是大家的》。
5、板书诗题,学生和老师一起认真书写课题,齐读诗题。
6、学生针对诗题质疑。
(如:这里的“大家”指谁?为什么说太阳是大家的?为什么要以太阳是大家的为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
2、教师检查读诗效果:指名朗读诗歌,一人读一节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特别强调“彤”的读音:“彤”字本音读第二声,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
三、展开想象,感情朗读
1、自由读第一节诗,边读诗边想象,用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边读边想象是重要的语文能力,既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又有助于加深理解诗歌所描述的意境。
教学预想:学生也许会想象到如下画面:
①天上的云朵洁白如雪,就像我们吃的棉花糖,特别诱人,我真想摘下几朵来吃个够。
②洁白的云朵,千奇百怪,形状各异,有的像可爱的小白兔,有的像奔腾的白色骏马③傍晚时天边的白云变成了红色,火红火红的,就像是天边着了火,特别美丽;④刚才还是雪白雪白的云朵,一转眼就被染成了红色,真是太神奇了!
2、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读出太阳落山时那美丽神奇的画面。
(学生在理解、想象的基础上会很自然地产生读诗的兴致。
)
3、指名朗读并进行评议,读出变化之快,变化之奇以及景色之美。
4、小结:多奇妙呀,太阳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一转眼就给白云穿上了一身绚丽的衣裙,从这节诗中我们知道了太阳是属于谁的?
(太阳属于天上的朵朵白云。
)
四、迁移学法,创作表达
1、自读第二节诗,思考:从这节诗中可以知道太阳还属于谁?边读书边动笔在书上做标记,同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
(迁
2、继续运用边读诗边想象的方法感情朗读并描述自己看到的最美的画面。
移学法,继续培养丰富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
①“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教师引导:太阳给原本就美丽无比的鲜花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教学预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一朵朵芬芳艳丽的花儿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绚丽多姿;
太阳仿佛给每一位“花仙子”戴上了一个个无比耀眼的光环,披上了一件件金纱,把她们打扮得更加高贵迷人了
②“她把小树往高处拔”,运用刚才的方法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教学预想:学生也许会想象到如下画面:
在温暖的阳光的照耀下,小树茁壮成长;
太阳就好像长着一双神奇的大手,把小树苗拔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太阳带给小树苗充足的阳光,使它浑身充满了力量,不停地长啊,长啊太阳带给小树苗充足的阳光,使它浑身充满了力量,不停地长啊,长啊
③“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嬉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
(学生描述时教师可追问:“如果你在阳光明媚的海滩上会做什么?心情怎样?)
教学预想:学生也许会想象到如下画面:
一群小朋友在海边尽情地打水仗,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我躺在金色的海滩上,太阳暖暖地照着,真是舒服极了;
3、过渡:瞧,诗人用短短的几句诗就能把那么美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再来读读这节诗,陶醉在这美的意境中吧!(每一次的读书要有每一次的要求,每一次读书都有收获。
)
学生再次感情朗读这节诗。
4、学生提出自读这节诗时不明白的问题,互相解疑,教师相机点拨。
(时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关注学生的“关注点”,才会使学生乐学。
)
教学预想:学生一般针对“她”和“拔”的特殊用法提出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
①“拔”:不是“拔苗助长”的“拔”,而是夸张地再现了小树在充足的阳光中充满了生机、茁壮成长的样子。
②“她”: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太阳给人的感觉就像女性一样温柔、美丽。
5、教师小结:真不愧是大诗人,一个“拔”字让我们看到了茁壮成长的小树,一个“她”字则让我们感觉到和太阳的关系更亲近了,也让我们不由得更喜欢它了,这就是拟人手法的妙处。
我们从这节诗中知道了太阳还是属于——生接:鲜花、小树和小朋友。
6、太阳仅仅是把阳光赐予了鲜花、小树和小朋友吗?从哪儿知道的?
(从这节诗结尾的省略号可以知道,太阳还属于更多的人和物。
)
7、猜猜看,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太阳还会照在哪里?
学生尝试做小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也像诗人一样用凝练的语言(一句话即可)写写太阳照在其它景物上时的美景并读给大家听。
(学生创作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利用课件或语言相机引导:她给洁白的雪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她给沙漠铺上了一块金色的毯子)
五、创设情境,感情朗读
1、教师过渡: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温暖、快乐、幸福,可刚才还陪我们尽情玩耍的她就要从西山落啦!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最想对太阳说什么?(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
2、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三节诗。
(理解是朗读的基础,而有感情地朗读又能反映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点评。
4、齐读:读出那种万分惋惜、依依不舍的心情。
六、以读代讲,揭示主题
1、过渡:咦,太阳不是属于我们吗?怎么离我们而去了呢?还是到诗中去寻找答案吧!
2、指名朗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那么轻那么熳呢?(或善意地提醒:噢,你的声音有点儿高,都要把小朋友吵醒了!)
3、教师指导反复朗读,读出对太阳的热切期盼之情。
4、思考:一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课题中的“大家”还包括谁?
5、小结:是的,太阳不仅属于我们,还属于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还属于别的国家的小树和鲜花,还属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句话,太阳是属于大家的。
(升华主题)
6、我们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不仅领略到了诗的意境美,而且同诗人一起欣赏到了太阳带给我们的无限美景,让我们再读读(尽量背诵)整首诗,把这美的语言铭记在心,把这美的画面永远定格在脑海中吧!
七、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大家读得真美,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太阳是属于地球上的万事万物的,仅仅太阳是属于大家的吗?还有什么是属于大家的?为什么?
2、一句话,整个世界都是大家的!(板:世界)
3、如果想更好地拥有一切,首先必须学会珍惜,珍惜我们拥有的整个世界吧!
一、创设情境,激发儿童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啦……种太阳……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教学伊始,教师让学生们欣赏悦耳动听的《种太阳》这首歌,同时,手托一轮把金色光芒洒向大地的“红太阳”,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太阳,让太阳走进了课堂。
这情境,一下子把孩子们吸引住了。
她带领学生走近了他们最熟悉的太阳身边,缩短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与文本展开对话。
二、在品读中感悟,让儿童畅所欲言
诗人陆九渊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
”徐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不是肤浅片面地读读,而是采取多种方式去读。
她先是自己范读课文,让学生们听,听了之后分小组朗读这首诗,然后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听老师读,让他们边听边想,把想到的说出来,孩子们说:“我想到了天上有朵朵白云”“我想到了天上有红红的太阳”……教师进一步引导:“你们想看吗?”(出示屏幕)“你们想读吗?”学生们跃跃欲试,几个学生分别读了课文。
“谁能超过她?”教
师又让学生们像那位读得好的同学那样美美地读了课文。
学生们通过美读课文,找出了太阳做得好的词。
“洒、拔、陪”并且仿佛看到了美丽的画面“五彩缤纷”“花朵很暖和”“太阳陪着小树成长”。
在又一次的品读中,有的同学一边读一边情不自禁地做起动作来,教师因势利导,鼓励孩子们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孩子们都在边读边做动作,他们读得入情入境,读出了自己不同的心情,同学们纷纷表白了自己的心“我很舍不得太阳走”“我很伤心”“我很难过”……
“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徐老师让学生充分地读文,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了课文内容,并畅所欲言,使整堂课充满了活力。
三、潜心会文,让儿童自己动手
孩子们通过品读,深刻地理解了太阳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了太阳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住在大家庭的人们应该“团结、互助、和睦”教师出示屏幕上的一群各国的小朋友的画面,鼓励孩子们将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孩子们将自己心里最真诚的话语写下来了,“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我们交个朋友吧。
”“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团结一心,热爱和平吧”……一阵鼓励的掌声,使孩子们兴趣盎然,不难看出他们为自己的学习成功而自豪。
整堂课让学生在饱满的情绪中,在欢乐和歌声中进入新课学习,又在琅琅的朗读中结束学习。
教师又奖赏了同学们的“米饭”“佳肴”,使人余意未尽,其中的诸多理念,无不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体现。
《太阳是大家的》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儿童诗。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
整首诗想象丰富,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优美。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背诵,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陶醉在这美丽的图画中,不仅体会了作者的纯美情感,而且让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
诗歌的教学也要有重点词的理解,但这种理解不是要求作概念上的解释,而是领悟体会。
如对“洒”“拔”等拟人化的动词的理解通过做动作,想像体会等形式进行启发,使学生感受到用词的准确。
这首诗的语言很美,尤其是诗歌的第一小节,展现了太阳落山的美丽景色。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让语言文字鲜活起来呢?我在示范读后,进一步问学生:“老师在朗读的时候,眼前仿佛就看到
了一幅画,谁也看到了?”学生想象的闸门被打开了,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看到了各种形状的晚霞,它们有的像小狗,有的像骏马;还有的说,我好象看到了天上飘着朵朵白白的云彩,慢慢地变成了红彤彤的晚霞,真美啊!当孩子们陶醉于诗歌优美的境界中时,我提议:“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自己想像的画面表达出来吗?”孩子们的兴趣很高,不约而同地练习起来。
后来,我点了几个同学展示读,从他们的摇头晃脑、抑扬顿挫中,我感觉孩子们的读是读到心里去了。
学生的思维驰骋于语言文字外的想象空间,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后,再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想象和感悟来读诗,效果一定比空洞的读课文要好很多倍。
在教学时,我还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揭示规律。
还及时抓住重点词语,穿插说话练习,将语文课程的词句训练落到了实处。
在第二小节的教学中,抓住课文的省略号,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展开想象,着眼于写法迁移,以当小诗人的形式,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让学生徜徉在诗的王国里,共享着才思的愉悦幸福,让语言进一步得到内化提高。
从这点上讲,真正做到了变教材为用教材。
“学文如聚沙”,作为老师如果能经常的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活学活用课文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生动语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教学《太阳是大家的》这一课时,我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采用“合作交流、展示、想象画面畅谈感受、朗读、文本对话、拓展思维、背诵”等学习方式,以诗歌特有的韵律美,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升华对太阳的热爱,对世界和平的渴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创作诗歌的欲望。
课后针对几位老师的研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真进行了反思,现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得与失。
一、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如教学第一小节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在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时,我出示了“朵朵白云、红彤彤的晚霞”画面,学生惊叹不已,“多么美呀!”让学生在朗读、想画面的基础上再次展示图画,让学生再次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中感悟诗歌的语言,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以“读”为本,阅读中体验,入情中感悟。
这首诗歌音韵很美。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诗歌的学习尤其如此。
学生展示朗读畅谈感悟时,我引导学生从“小组合作读、整体感知到个人朗读”中畅谈感悟。
如读第一小节时,我先让学生组内练习,接着指名展示读,学生的读书兴趣被调动起来。
我又范读了第一小节,避免了学生机械性的朗读,使得朗读有了层次感。
课件演示“白云、晚霞”图,让学生更乐于参与朗读,畅谈感悟。
整节课,我采用不同形式引导学生读、背,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去,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三、评价语单一,没有针对性。
课堂上,我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和学生间的评价,只是简单的“读的好、很流利、很有感情,读的不好”等几句。
并没有针对学生的“读”使评价起到“引导”的作用。
如学生朗读第二小节时,在读“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两句时,学生评价:“她读的好。
”我只是点头默认,如果我再接着引导“她哪个地方读的好?她读出了什么?”这样学生的评价也会更有针对性,会让学生从评价中知道这一句该采用什么样的语气、语速来读,学生的朗读指导会落实的更到位。
四、课外知识的延伸要与文本有机结合起来。
在拓展延伸时,我引导学生模仿第二小节的写法,练习说话并作诗,学生说道“她让小草变绿了,她让桃花笑红了脸:她把金光往草地上洒,她把小草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广场放风筝,看他们脸上乐开了花。
”学生说的很好,但这只是针对文本的延伸,还需要结合实际,给学生推荐一些和文本句式相似的诗歌,让学生的视野更宽阔。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的备课,及时反思自己在教学时的各个环节,查缺补漏,让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增强,不断学习课标的内容,把语文课上的更活更有效。
《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诗歌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这个世界上因为有了太阳而变得欣欣向荣的景象: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在不同的时间里,把阳光洒向世界上不同的地方,给世界各国带去了快乐和希望。
引导学生体会太阳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世界人民要和睦相处,加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