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工会运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会的基本权利受到削弱,政治影响不断丧失。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尤其是金融危 机之后,许多国家政府通过法律限制劳工权利来提高 企业效益。工人的结社权、集体谈判权、参与权、劳 动争议诉讼和罢工权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挑战。 ——“非工会化”,提出工会权利个人化的主张; ——工会的集体谈判权利遭到严峻挑战. ——罢工权遭限制。 工会对政府政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日本工会运动模式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是受东方传统和文化 的影响,着意营造经济关系的协调与和谐。在劳资 关系上力图建立家族式的劳资关系,把资本主义的 市场竞争同传统的家族关系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从 全国到地方的一套劳资协商制度。集体主义、一元 论的理念体现于劳资关系领域的各个方面。终身雇 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构成日本劳资关系的支柱。 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日本的企业、企业文化、企 业产品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 日本工会运动的着力点在企业工会。与日本类似的 还有韩国。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会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加剧。 南北矛盾问题雪上加霜。 发达国家工会认为,经济全球化使资本流向 了发展中国家,严重影响了本国工人的就业和部 分产业的发展。他们在谴责本国资本和政府漠视 劳工利益的同时,也对资本输入国的廉价劳动力 和低水平的劳动保障不满,他们一方面谋求与发 展中国家和工会的合作,另一方面通过国际组织 向发展中国家政府和工会施加压力,力图通过在 全球建立高水准的劳工标准来减弱或阻止本国资 本流向发展中国家。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三大国际工会组织并存、 两极对峙的格局终结。 国际自由工联,为谋求全球工人代言人的地位,在 全球范围内,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协商,与世界劳工 联合会于 2006年11月宣布解散各自的组织,联合成 立了国际工会联合会。它由154个国家和地区工会组 成,这一组织的成立,反映了工会在经济全球化迅 速发展背景下新的全球联合趋势。
1949年12月,美国产联、英国职工大会、荷兰工联等20多个 工会在退出世界工联后和美国劳联等一起自行成立国际自由 工会联合会(国际自由工联)。 以前苏联东欧国家工会为主体的世界工联和以西方发达国家 工会为主体的国际自由工联的两极对立格局形成。 国际自由工联是目前国际工会运动中影响最大,会员人数最 多的国际工会组织。现拥有会员1.55亿人。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自由工联与中国工会基本上无往来。 改革开放后,双方领导人有所接触。2000年2月,国际自 由工联总书记比尔· 乔丹率五人代表团首次访华,此后双 方开始接触和对话。
三、关于西方工会的几个问题
1、关于西方工会的性质 2、西方工会的特点
关于西方工会的性质
工会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矛盾的产物。 ——大多数西方工会的指导思想是民主社会主义, 也就是说,这种斗争是工联主义的,它只局限于 眼前的经济利益,而不是争取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彻底解放自己。 ——西方工会的出发点是,无需从根本上改变现 有制度,只要利用已经赢得的民主权利,通过劳 资合作和有节制的斗争,就有可能不断改善工人 的劳动和生活环境,并且最终改造资本主义制度。
在发展中国家,就业结构除了也发生类 似上述的变化外,还有一支人数庞大的非正 规经济部门工人群体,其占工人总数的比例 是,亚洲为33%,拉丁美洲为36%,非洲为 57%,这些工人更是难以组织起来。就业不 足的非全日制工和临时工在许多国家里占工 人总数的20%左右。 因此,如何提高工会组织率,是各国 工会面临的难题。
工,但国家公共部门的职员另有工会,如在德国除了强大的德国 工会联合会以外,还有三个比较大的工会:公务员联合会、职员 工会、基督教工会联合会。
南欧模式:一个国家有好几派工会,他们的意识形态不同,受
不同党派影响。如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 时等,希腊全国虽然有一个统一的总工会,但内部各派林立,各 干各的。
传统工会工作模式受到挑战
在发达国家,许多工会人士都认为,工会工作已 不能再局限于一国范围,只有通过加强地区乃至全球 范围的协调与合作,才能应对新情况和新问题。近年 来,工会组织在区域和国际间的联合行动与合作迅速 发展。区域和次区域工会组织纷纷建立。 在发展中国家,随着越来越多的合资、合作企业 和外资企业的增加,涉外劳动关系日渐复杂。它要求 发展中国家劳动关系的运作符合国际通行的“游戏规 则”和公认的国际劳工标准和惯例,同时要求扩大社 会对话范围,在区域和国际范围内就劳工问题进行协 商、谈判。所有这些,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工会工作 的对象、内容和范围发生变化。
美国工会运动模式
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典型。美国 社会和美国文化当中,强调以市场自由竞争、 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崇个人奋斗、企业家精 神,弱化政府干预。工会组织较松散,组织率 不高,带有明显的自由主义色彩。倡导合作 式的劳资关系。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 大利亚等国的工会运动模式基本与美国相似。
发展中国家的工会运动模式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 数量众多,各具特色。但又有许多共性:或 早或迟基本上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但经 济普遍不够发达,有封建或殖民地半殖民地 的历史,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发展较晚,且 在很长时期里面临着双重任务。由于社会政 治经济状况不稳定,工会运动也经常发生变 化;工会运动与政党、政府关系特殊,受制 于后者的情况较为普遍。
维权方式上有明显的实用性
西方工会不反对资本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他 们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不管分配,而只管经济 增长的体系,与此对应,西方的工会是只管分 配,而不关心经济增长。 在活动方式上,西方工会多数是以批评者的面 目出现的,以非行政的方式提出要求,而不是 与行政一致来实现目标。由于西方工会的要求 不会触动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资产阶级政府 对于这种“小骂大帮忙”的所谓反对派也乐于 容忍,有时甚至扶植。
二、工会运动的不同模式
德国工会运动模式 德国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也称莱茵模式)的 典型代表。力图把市场自由原则与社会公正原则结 合起来。实行有宏观调控的社会市场经济。主张建 立伙伴式劳资关系,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 以规范的法律约束、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广泛的 工人参与,维护社会公正,促进大众福利。德国工 会运动历史悠久,组织化程度比较高,实力较强。 西欧大部分国家和北欧国家工会属此类模式。
世界劳联,前身是“国际天主教工会联合会”,成 立于1920年6月,1968年10月更名为世界劳工联合会, 曾拥有2600万会员。这是一个具有基督教性质的国 际工会组织。因为其会员大多来自拉美、非洲和亚 洲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活动也集中在与第三世界有 关的社会与经济问题。因此被称为“第三世界穷工 人的工会组织”。 1983年我国恢复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后,中国 工会与劳联在国际劳工局理事的选举中相互支持。 1989年,劳联终止了与中国工会的联系。1995年后 又逐步恢复联系。
西方工会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有很多成功之处:
——西方工会实现了其最初的“维护工人生存,延续工人后 代”的目标。通过争取结社自由、集体谈判权、罢工权、参与权 等,提高了工资、缩短了工时、改善了劳动条件,建立和逐步完 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护了社 会劳动力。 —— 成功地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在不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 前提下,在经济和社会领域限制和监督资产阶级的权力。 —— 限制和监督的结果是,缓和了西方国家阶级矛盾,稳定 了劳动关系,调动了工人积极性,一句话,调整了生产关系,维 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西方工会是改良主义的,既有对资本主义改造的一面,又有维护 其基本价值观的特性。在对待其会员利益上,它是保护主义的, 在意识形态上它是反对共产主义的。
三大国际工会组织
1945年10月世界工会联合会(世界工联)宣告成立。 ——不分种族、国籍、宗教和政治信仰,把分属不同派系的全世界90 %的工人联合起来。标志着世界工会运动有史以来空前广泛的团结、统 一。 ——曾拥有2亿多会员,是当时最大的国际工会组织。 1949年因拒绝讨论马歇尔计划,一些西方国家的工会组织因此退出。上 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原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工会组织纷纷退出, 人数由二亿一千万下降为两千万。随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调整,现 拥有5500多万会员。 中国工会是世界工联的创建组织之一。1966年12月后未再参加世界工联 的活动。1993年以来,世界工联多次表态希望中国工会重返世界工联, 中国工会根据独立自主的对外活动方针,奉行不结盟政策,不再重新参 加世界工联。但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几次代表大会。
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 闻雪琴 13327809900
主要授课内容:
一、当前国际工会运动面临的现状 二、工会运动的不同模式
三、关于西方工会的几个问题
四、各国工会的对策及其对我们的启发
一、当前国际工会运动面临的现状
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造成了各国劳动者陷入失业困 境,也使各国工会的组建和维权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工会运动呈现以下特征: 1.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下降,组织规模不断缩小。 2.工会的基本权利受到削弱,政治影响不断丧失。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会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 加剧。 4.传统工会工作模式受到挑战。
国际劳工组织:1919年成立,是联合国机构宗旨:通过促进全世界劳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终在实现社会正义的基础上建立世界持久和平。 由三方代表(政府2人、工人1人、雇主1人))组成。
核心国际劳工标准:
一、结社自由和有效承认集体谈判; 二、废除强迫或强制劳动; 三、禁止童工劳动; 四、同工同酬以及消除就业歧视 。
岗位职责三工作总结项目运维项目实施银青高速视频监控东毛隧道停车场项目全面实施ip设置贵州独平高速项目全面实施监控室机柜布线四心得体会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我对部门很多产品从零学起刚到公司的时候感觉压力很大经过这些时间的认真学习和实际操作调整心态现已完全能融入公司的各项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中
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工会运动
运行机制上以产业工会为主
各国具体做法不尽一致,但总体上看,实权在产业工 会。 —— 由产业工会收缴会费,总工会的经费来自产业工 会; —— 集体谈判权在产业工会,各国总工会都不直接参 与集体谈判; —— 罢工权在产业工会,只有产业工会有权申请罢工; —— 有些国家的工会有社会保障的管理功能,在这些 国家社会保障的管理权如失业保险的发放也在产业工 会.
四、各国工会的对策及对我们的启发
面对严峻挑战,各国工会开始清醒地意识到,应随着时代的
发展进行变革和创新,进行政策和策略调整。
——制定工会级的劳动立法 ——扩大活动领域吸纳会员 ——实行“有控制的开放” ——实现体面劳动
思考之一:团结统一的工会组织才有力量
伴随经济全球化,资本在全球自由流动。作为回应,团结 统一的工会作用将更加突出。例如德工联在回应全球化影 响、调整策略中,突出工会组织建设,将6个大产业工会 联合到德工联组织中,增加了工会的力量。 中国工会不断创新组织体制和工作方法,进一步贯彻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最广泛地把职工群 众组织到工会中来,先后创建了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市 场工会、项目工会、楼宇工会等工会组织形式,最大限度 地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工会会 员总数已达到 2.12 亿人,其中,农民工会员人数 6600 万, 全国职工入会率超过 77%,基层工会组织发展到 172.5万 个,中华全国总工会也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工会组 织。
西方工会的特点
—组织上多元化; —运作上以产业工会为主;
—维权方式上实用主义。
组织上多元化
北欧模式:一个国家主要有三大工会,主要按白领、蓝领、知
识分子工会来划分。主要的是蓝领工人总工会,往往同社会民主 党关系密切,而白领工会政治上比较中立。如瑞典
中、西欧模式: 一个国家主要有一个总工会,包括所有的职
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下降,组织规模不断缩小。
在西方发达国家,面对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大多数国家工会都 面临会员大量流失,组织率大幅下降的情况。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第三产业化、企业外迁、生产分散 化、企业内部承包合同多层次化以及就业的不稳定性和非正规化 给发展工作带来困难。 ——特殊就业群体,难以组织。 ——工人具体利益显示出多重性 2005年欧工联统计,德国工会组织率从1980年的35%降到23%, 英国 从55%降到30、4%, 意大利从54、5%降到34%, 法国从17%降到8、 6%。 东欧经济转轨国家的现象更为严重, 捷克从1990年的79%降到2002 年的25%, 波兰从原来80%以上降到15%, 爱沙尼亚从1990年的 91%降到17%。 除欧洲外, 美国工会组织率在50年中下降了25个百分点,从1955年 的35、5%下降到2004年的12、5%,日本同期内从50%下降到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