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生物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生物一模试卷及参考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 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 淀粉和糖原都是动物细胞储存能量的多糖
2. 研究人员发现一只表现为少精症的突变小鼠,他们用仪器分别检测正常小鼠和突变小鼠曲细精管中各种细胞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精原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为2C)。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细精管中DNA含量为1C的细胞可能是精细胞或精子
B.DNA含量为4C的细胞中均含有两条X染色体
C.突变小鼠表现为少精症的原因可能是精子形成过程被阻滞在次级精母细胞时期
D.精子形成过程中,有脂质物质起到了调节作用
3. 有关小麦根尖细胞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丝状结构
B.核仁是产生核糖体及复制染色体的场所
C.核孔对物质的运输不具有选择性
D.小分子物质一般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4. 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其中b为血浆)。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a为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 正常情况下,a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
C. 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5层细胞膜
D. 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5. 大部分哺乳动物的神经元在形态上具有轴突和树突两种突起,它们的区别构成了神经元的极性。

中国科学家发现GSK-3β(蛋白激酶)与神经元极性的形成有关:GSK-3β的活性在未分化的神经元突起中比较均匀,在分化的神经元突起中,轴突中的活性比树突中的要低。

GSK-3β如果活性太高,神经元就会没有轴突,如果活性太低,就会促进树突变成轴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神经元的功能与其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B.神经元的极性保证了信号传导不会紊乱
C.可以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来诱导轴突的形成
D.提高GSK-3β的活性有利于突触的形成和信息的传递
6. 某科研人员用适当方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器甲可能是叶绿体,其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
D.乳酸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是乙和丙
7. 成年大白鼠的某腺体被摘除后出现了行动呆滞、精神萎靡、代谢耗氧量下降和产热量减少等现象。

被摘
除的腺体最可能是( )
A.肾上腺
B.睾丸
C.甲状腺
D.胸腺
8. 科学家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如下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1:将R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存活;
实验2:将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实验3:将S型细菌加热杀死后,再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存活;
实验4:将S型细菌加热杀死后,与R型细菌一起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A.对比实验1和2的结果,说明肺炎双球菌的不同菌株对小鼠的致死性有差异
B.对比实验2和3的结果,说明加热能使S型细菌失去对小鼠的致死性
C.对比实验1和4的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使R型细菌发生了某种变化
D.从实验4中死亡的小鼠体内能分离出具有致死性的R型细菌
9.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液
B.血红蛋白、神经递质、生长激素、葡萄糖、尿素和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H2CO3/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D.稳态的维持只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三个系统的参与
10. 托马斯—施泰茨等三位科学家在原子水平上显示了核糖体的形态和功能,他们的研究证实,在核糖体的肽链形成区域内没有蛋白质只有RNA。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核糖体的亚显微结构
B.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的活动较分裂期更为活跃
C.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的酶可能由核糖核苷酸组成
D.人体不同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取决于遗传物质的差异
11. 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合于除去细胞壁:
A.蛋白酶
B.盐酸
C.淀粉酶
D.纤维素酶
12. 家蝇(2N=12)是双翅目蝇科昆虫,在蝇卵孵化过程中,用X射线处理,发现细胞中基因及染色体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他基因及染色体均正常)。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品种家蝇一个细胞中最多含有4条X染色体
B.突变I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突变II个体减数分裂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精子
D.家蝇品系P产生的配子及比例理论上为Ab:aB=1:1
13. 小明的腿时常出现抽搐现象,就医后医生建议他补充某种特定的无机盐,小明通过口服补充了适量的该无机盐后,抽搐现象并未消失,于是医生又建议他补充某种特定有机物,最终小明生活中的抽搐症状得到缓解。

关于这一情境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在抽搐发生时立即饮用大量水会缓解抽搐症状
B. 抽搐产生的原因是生物体内的酸碱性发生剧烈变化
C. 医生建议小明补充的无机盐是Na+
D. 医生建议小明补充的有机物是维生素D
14.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液
B.血红蛋白、神经递质、生长激素、葡萄糖、尿素和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H2CO3/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D.稳态的维持只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三个系统的参与
15. 下图甲~戊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显微照片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图甲所示状态到图乙所示状态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
B.图丙中的染色单体数和染色体DNA含量均与图戊相同
C.图丁中的染色体比图戊更为分散,更便于观察
D.高倍镜下可观察到从甲依次进入丙、戊、丁、乙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由枯草芽孢杆菌分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脂肽,作为高效环保材料已经在化妆品、洗涤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结构示意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合成至少要经过6次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
B.该化合物中游离羧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谷氨酸类有关
C.该化合物的空间结构主要由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决定
D.该化合物的加工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17. 肽核酸(PNA)是人工合成的,用类多肽骨架取代糖—磷酸主链的DNA类似物。

PNA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识别并结合DNA或RNA,形成更稳定的双螺旋结构,从而广泛用于遗传病检测的分子杂交、抗癌等的研究和应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肽核酸(PNA)含有的碱基种类不同,碱基的排列顺序也不同
B.PNA与DNA或RNA能形成稳定结构可能是细胞内无降解PNA的酶
C.与双链DNA相比,PNA与RNA形成的杂合双链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
D.PNA用于抗癌时,在癌细胞中与特定核苷酸序列结合,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与表达
18. 图是某细胞的局部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细胞一定是低等植物细胞
B. ①是内质网,与脂质合成有关
C. 结构①①属于生物膜系统
D. 图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①①
19. 甲图中①、①、①、①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乙图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图中的①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①是固醇
B.若甲图中①与光合作用有关,则①也存在于蓝细菌中
C.乙图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5个
D.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核糖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6种
20. 已知果蝇的红眼、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基因型分别为XBXb与XbW的雌雄果蝇交配生育一只基因型为XBXbY的果蝇,产生该果蝇的原因可能是()A.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B.雌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C.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D.雄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肉毒梭菌是致死性最高的厌氧微生物之一,能产生肉毒类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煮沸1分钟或75①下加热5至10分钟,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

图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肉毒梭菌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中,其细胞呼吸的场所是_____。

(2)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其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

该图中片段由_____种单体组成。

(3)加热后肉毒类毒素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而失活,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_____,失活后的肉毒类毒素_____(能/不能)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22. 某蓄电池厂将生产废水未经处理排放入河流,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当地政府下令其整改,一段时间后河流恢复清澈,河流里生存着各种水生植物、虾、鲫鱼、黑鱼等。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流经过整改处理后逐渐恢复清澈,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流中生存的水生植物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种群,原因是_______。

(3)下图是该河流中部分食物网图。

①黑鱼和鲫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若鲫鱼全部被捕捞,则一定时间内黑鱼的数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经观察发现,当黑鱼距离鲫鱼距离较近时,鲫鱼会很快逃走,说明信息传递能够______。

23. 下图是某家系红绿色盲遗传图解。

(相关基因用B-b表示)
(1)III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他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中_________个体,该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III2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她是杂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3)IV1是色盲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

24. 图1表示由甲、乙、丙三种神经元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Ca2+使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

图2是图l中丁部位的放大图。

图3表示神经元某部位受刺激前后膜电位变化情况。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甲神经元与乙神经元组成的突触结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______。

神经递质的释放______消耗能量。

(2)甲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后,乙神经元_____(选填兴奋或抑制),丙神经元_____(选填兴奋或抑制),丙神经元的膜电位_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图2中A测量的电位是______,与图3中______点的电位对应,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______。

(4)若抑制甲神经元膜上Ca2+通道的开放,刺激甲神经元,乙神经元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到如图3所示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____________。

接受刺激后,兴奋在图甲所示的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_(填“A→B”或“B→A”)。

(2)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相应的神经产生兴奋,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释放激素a,产生短期压力效应。

从该反射弧结构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___________的一部分。

(3)下丘脑对激素d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已知激素d为肾上腺皮质激素,请推断,激素b的名称为____________,图中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__________,综上所述:人体因为情绪产生压力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4)下丘脑除上述功能外,还可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当人体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___________,产生渴感;另一方面可使________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参考答案
1. B
2. B
3. A
4. C
5. D
6. C
7. C
8. D
9. C
10. D
11. D
12. C
13. D
14. C
15. B
16. AB
17. BCD
18. AB
19. BD
20. AC
21.
(1).拟核
(2).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
(3).蛋白质
(4).
(5).5
(6).变性
(7).能
22.
(1).恢复力
(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不能
(4).水生植物包括多种植物
(5).竞争、捕食
(6).增加
(7).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3.
(1).XbY
(2).1号
(3).XBXb
(4).XBXB/XBXb
(5).1/2
(6).1/4
24.
(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需要
(3).兴奋
(4).抑制
(5).发生
(6).静息电位
(7).C
(8).K+外流
(9).不能
(10).甲神经元膜上Ca2+通道被抑制,其神经递质不能释放,不会使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25.
(1).外正内负(或:内负外正)
(2).A→B
(3).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4).神经递质
(5).效应器
(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7).分级调节
(8).神经-体液
(9).大脑皮层
(10).抗利尿
(11).肾小管和集合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