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丁口论第十三章之三贵以身为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丁口论第十三章之三贵以身为天下
为公还是为私,为他人还是为自己,为群体还是为个体,为天下还是为小集团,这是人生意义的分水岭、大原则。
杨朱们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理由大概是观察到个体人从一出生就为了活下去而吸吮着母亲的乳汁,有为自己的本能。
如果婴儿不去主动地吃奶,自然会饿死。
而老子们认为人应该为他人为公为社会为国家为天下,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理由大概是观察到母亲微笑着哺乳婴儿,感受到自己的神圣义务和权利,感受到了自己的幸福和自豪,感受到了人生的真义。
如果母亲没有哺乳的自觉行为,没有爱意,没有幸福感,这婴儿还能够活在人世吗?这人世还能够生生不息吗?人类社会还能够不断进化不断变得更加美好吗?
同一件事情,站立在不同角度,杨朱们提出了人必须为自己活着的口号,许多人觉得有道理,也就跟着喊,跟着干,在为私的过程中强化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拼命为个体创造、为个体争取、患得患失,宠辱若惊。
建立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些人进一步讲,人人为自己、只有上帝为大家。
而上帝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
所以这些人在贪心的指引下,会偷盗会抢劫会贪污受贿,会无礼法纪道德会昧着良心去杀人放火、伤天害理。
去掠夺、去战争、去灭绝种族,去实现自己的皇帝梦、大官梦。
这种口号下建立的社会,必然是丛林法则的野兽世界。
说极端一点,不是母亲去哺乳婴儿,而是母亲煮食自己的婴儿。
老子的道家和儒墨们,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和口号。
特别是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三章讲,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
这一章开始提出了人为什么会宠辱若惊,因为人把宠辱和得失看得如同身体和生命一样重要。
接着深入探讨了宠辱若惊的现象是患得患失,是处于如婴儿一样下的低级位置,是因为将自身的利益看得特别重要,是因为有身,如果无身体了,还会有患得患失吗?还会有宠辱若惊的情绪反应吗?读到这里,人们似乎觉得老子承认人的自私性,如果人不死,就得就得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然而老子大笔一挥,得
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老子讲,不是要你去死,是要你提升自己的人格和人性,处于母亲的崇高位置,才能够获得母亲一样的崇高品德。
才愿意无私奉献。
老子讲: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人生从修身开始,齐家治国平天下,要逐渐成长成熟,进入为人民服务的高境界,为人类美好作出自己的奉献。
这样的人最可贵,这样的人最可爱。
这样的人忘记了自己身体和生命的存在,如父亲母亲为儿女一样,必然会受到儿女的信赖和寄托。
这样的人,如大禹治水一心为了天下百姓从洪水中走出来,奋不顾身,千百年后,后人不但给他塑了无数金身,而且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这些人不为自己活着,却成为人类历史天空中的明星,永远照耀着后来的人们。
成为华夏民族的核心和神灵。
成为中华民族的榜样和力量源泉。
成为天下人的精神寄托。
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为天下的人,必然能奋不顾身、奋勇当先,必然能够获得天下人的寄托。
这才是作人的高境界、大幸福、大成功。
与处于低下地位的杨朱们比,真是天上地下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