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脏和腹膜后常见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肾脏和腹膜后常见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肾脏及腹膜后常见肿瘤CT诊断及鉴别方法。

方法:指定
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医生完成71例患儿CT检查工作,
将所得资料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

结果:神经源性肿瘤是此类患儿
主要疾病类型(所占比例52.11%),其中以成神经细胞瘤发病率最高(45.07%),其他疾病类型还包括肾母细胞瘤(33.80%)、畸胎瘤(8.45%)、恶性淋巴瘤
(5.63%)等(P<0.05),CT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CT诊断正确率较高。

结论:CT检查可获得准确的儿童肾脏及腹膜后肿瘤诊
断结果,临床医生应详细掌握此类患儿CT检查特征,结合其各项临床表现及实
验室检验结构确诊病情,有利于患儿获得正确治疗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关键词:肾脏;腹膜后;肿瘤;CT;临床诊断;鉴别
儿童肾脏、腹膜后肿瘤多为恶性,且发病率较高,准确诊断并提供积极治疗
是保障其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1]。

本文将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期间收治的71例肾脏及腹膜后肿瘤患儿给予临床研究,探讨儿童肾脏及腹膜后常见肿瘤CT
诊断及鉴别方法,为提高此类患儿诊断正确率提供可靠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1例肾脏及腹膜后肿瘤患儿中男42例、女29例,年龄3个月至
13岁,平均年龄(4.28±0.31)岁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对71例肾脏及腹膜后肿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
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医生完成所有患儿CT检查工作,
分析方法为查阅本次就诊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接诊医护人员、咨询患儿本人
及家属等。

将所得资料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

1.2.2 CT检查仪器选用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提供Sensation 16 层螺旋CT
扫描机,参数设置螺距1.5、层厚及重建层厚6-10mm。

指导患儿取仰卧位(无法
配合者可给予10%、5-10ml水合氯醛后实施扫描),扫描范围自髂嵴平面至膈顶,待平扫完成后均给予增强扫描。

增强剂选用300mg/ml欧乃派克(碘海醇),根
据患儿体重每千克注射2ml(静脉团注),于增强剂注射后各时间段(10-20s、
35-50s、3-5min)给予3期扫描。

1.3 统计学方法将上述研究所得数据经专业软件包(SPSS)给予相关分析(统计学),以±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X(%)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当数据
对比显示P<0.05则提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1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可知,神经源性肿瘤是此类患儿主要疾病类型(所占
比例52.11%),其中以成神经细胞瘤发病率最高(45.07%),其他疾病类型还包
括肾母细胞瘤(33.80%)、畸胎瘤(8.45%)、恶性淋巴瘤(5.63%)等,数据对
比P<0.05则提示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
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CT诊断正确率较高,具体见表1、表2。

注:*与其他疾病类型所占比例对比P<0.05;★与本疾病类型中其他疾病所占比例对比
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2],肾脏及腹膜后肿瘤患儿病灶大多位于腹膜后间隙或器官,因发病位置隐蔽、深入,且多数患儿临床并无典型表现,为临床诊断工作造成一定困难,误诊、漏诊率较高,
易贻误患儿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随着医学水平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已广泛应用
于疾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并取得满意效果,儿童肾脏及腹膜后肿瘤首选此法确诊病情。

本文研究可知,71例患儿中神经源性肿瘤发病率最高(52.11%),CT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达95.77%,但仍有4.23%患儿发生误诊、漏诊,需引起相关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童肾脏及腹膜后肿瘤CT特征分析[3]:①肾母细胞瘤:边界清晰的软组织肿块(圆形或类圆形),发生部位多见于一侧腹膜后且具有明显的向前生长状态,部分患儿病灶可跨越中线,
少见血管包埋,周围组织器官可见受压、推移表现,病灶内部可见低密度区域(不规则囊状
坏死),增强扫描后可见病灶内不规则肿瘤血管影(或呈螺旋状),囊状坏死区域无强化、
实性成分强化,残肾呈弧形或新月形将肿块包绕;②神经源性肿瘤: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巨大)无清晰边界的软组织密度肿块,瘤体向前、向内生长且多位于一侧腹膜后,存在钙化现
象(数量不等),表现为团块状、斑片状或雪花状,增强扫描可见实性成分强化、囊性性成
分不强化,肾脏轮廓完整但向下、向外移位,可见肾脏变形或增大表现;③淋巴瘤:病灶位
于脊柱旁或脊柱前(中线附近),可略偏向一侧,呈边界欠清晰的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状,密
度可均匀或不均匀,肿瘤可见由多个淋巴结(肿大状态)相互融合组成,具有相对松散的腹
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血管包埋表现,增强扫描后发生轻度强化;④畸胎瘤:病灶常见于肾旁或
肾前,瘤体呈类圆形或圆形,可表现为囊性、囊实性或实性,边界清晰并存在钙化(条片状、团块状)或骨化影,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密度,增强后可见实行部分强化(明显),周围器官、血管结构发生推移变化。

综上所述,CT检查可获得准确的儿童肾脏及腹膜后肿瘤诊断结果,临床医生应详细掌握
此类患儿CT检查特征,结合其各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构确诊病情,有利于患儿获得
正确治疗保障其疗效及预后,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清荣,文利,邹利光,等.腹膜后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CT 诊断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28(19):1998-2000.
[2]曾蒙苏,须同禄,周康荣.原发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13(1):289.
[3]卢光明,王莉莉,李苏健,等.腹膜后肿瘤34例CT表现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
27(9):2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