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整理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

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凄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妙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绽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妙心灵。

2.续编故事,绽开想象。

三、教具预备
幻灯片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挨次,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是谁?(是俄国闻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出示幻灯片,介绍及写作背景。

3.《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同学说说,也许意思正确就行。


4.用幻灯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5.用幻灯片展现本课生词。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挨次
1.看幻灯片,听读课文。

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终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咆哮的夜晚,着
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其次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觉西蒙
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同学跟读课文。

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2.同学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3.出示幻灯片,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和善、乐于助人的美妙品质。


五、练习分析课文的写作思路
1.思索: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
2.出示幻灯片,使同学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课文太长,先弄清中心、理清思路有利于同学更好地理解课文及文章仆人公的语言和行为。


六、布置作业
依据课后“思索·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消失的新词。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凄惨。

3、依据课文内容,绽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凄惨。

2、依据课文内容,绽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预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同学沟通搜集的资料:
老师和同学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宏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怜悯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头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斗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闻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评:这样的导课设计,激发了同学探求新知的爱好,由简介的文学地位以及作品特点,激发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提示留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状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挨次: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终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咆哮的夜晚,着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其次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觉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评: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穷人(物质上的贫困)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困)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吃的是_____,菜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寡妇的日子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评: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

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困——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凄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所以抓住“穷”这个字眼,勾画理解词句,让同学了解广阔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