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水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 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作物水分关键期: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水分对产 时影响最大的时期。
32
4.5
水分与植物
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的影响
过多:土壤空气减少,作物根系缺氧,降低活力,甚
至死亡。
过少:植物因缺水而萎蔫甚至死亡,对果树来说,则
造成果小,果胶质少,淀粉含量少,木质素和纤维素 增加,含糖量增加。
维持植物体形。 影响植物蒸腾的因素:
气象条件、土壤水分的供应和在植物体内的输送情况、 叶量、叶片结构及植物年龄等。
10
4.2
蒸散
蒸发
定义:植物蒸腾耗水量和植被下土壤表面蒸发耗水量
的总和,也称为总蒸发量。
影响蒸散的因素: 气象因素:包括辐射差额、温度、湿度和风等。 植物因素:包括植物覆盖度、植物种类、生长发育
பைடு நூலகம்
状况、气孔数目与排列及气孔张闭程度等。
土壤因素:包括土壤通气性、土壤含水量以及水分
向土面和根系分布流动的速度等。
11
4.3
凝结
e≥E
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
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即 增加水汽量 降温(减小饱和水汽压) 辐射冷却 接触冷却 绝热冷却
混合冷却
吸湿性的凝结核
小于40mm降水量的降水保证率=25%+20%+15%=60% 小于60mm降水量的降水保证率=25%+20%+15%+15%+10%=85% 大于40mm降水量的降水保证率=15%+10%+10%+5%=40%
28
4.4
降水
人工影响降水
冷云的人工降水
温度低于0℃的由过冷水组成的冷云很稳定,因不能 产生冰晶效应而不形成降水。其人工降水的方法有:
低云
水滴和过冷水 上部冰晶,下部水滴和过冷水滴 冰晶、雪花、水滴和过冷水滴
层状、块状
24
4.4
降水
降水的形成条件
宏观条件:充沛的水汽和空气的上升运动 微观过程:云滴增长成为降水质粒的过程。 云滴增大方式: 凝结增长:冰晶效应,大小水滴的水汽转移现
象。
碰并增长:重力碰并、乱流碰并、相互吸引碰
12
4.3
凝结
地面上的凝结物
露和霜: 定义:露:t<td(td>0℃)时形成的水汽凝结物;
霜:t<td(td<0℃)时形成的水汽凝结物。
形成条件:晴朗无云(或少云)、微风(或无风)的夜
晚微风。 霜和露都是好天气的标志:露水见晴天;霜重见晴
天 。
13
4.3
凝结
雾淞:水汽在树枝、电线和地物凸出表面上形成的凝
温度低于0 ℃的地面或地物表面,冻结而形成。雨凇 是一种自然灾害。
15
4.3
凝结
近地气层的凝结物—雾
定义:当近地气层的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
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冰晶,弥漫在空气中, 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现象称为雾。如水平能见度
大于1km、小于10km,则称为轻雾.
16
4.3
对流作用
对流作用产生上升的热气流,它 可以形成积云,如果上升得足够 高,则形成积雨云。
锋面体系
当前进的暖气流滑到冷气流的上部 时,或肖前进的冷气流插入暖气流 的下部时,云就形成了。
气旋辐合
气旋中心因有辐合上升气流,空气 绝热冷却而形成云。
4.3
凝结
云的分类 根据空气上升运动的形式将云分为以下三类: 积状云:由于空气对流运动而形成,云块呈孤
的影响,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一致。
年变化: 一般与气温年变化相反,冬季大,夏季小。 在季风气候区,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与气温一
致,即夏季大,冬季小。
7
4.2
水面蒸发
蒸发
水面蒸发速率公式: 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 蒸发面的温度 饱和差
风速
气压 蒸发面的性质和形状
如干涸土壤。蒸发速度主要决定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 结构。
土壤水分的调节
松土(培土):如潮湿土壤
镇压:如干涸土壤 深中耕:如积水土壤
9
4.2
植物蒸腾
蒸发
定义:植物体内水分通过植物叶面气孔以气态的形式
向大气输送的过程,称为植物蒸腾
植物蒸腾的作用: 输送养分
调节植物体温
立分散状,底部平坦,顶部凸起。包括淡积云、 浓积云和积雨云。
21
4.3
凝结
层状云:暖空气沿冷空气斜面滑升时形成的,
云顶水平。包括雨层云、高层云、卷层云和卷
云
22
4.3
凝结
波状云:由于大气波动式运动而形成的,云顶
扁平,云块间呈现明显的间隙。包括层积云、
层云、高积云和卷积云。
23
4.3
凝结
凝结
雾的分类 辐射雾: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冬天常见。日出后
消散。常有“雾兆晴天”、“十雾九晴”说法 。
平流雾: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浓度大,在一天任
何时候都可以形成,常有“十雾九雨”说法 。
平流辐射雾:平流、辐射因子共同作用而形成。范
围更广,浓度更大。常发生在春季最后一次雾、秋
季第一次雾。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常“十雾九
向冷云中撒播制冷剂,如干冰。 向冷云中撒播人工冰核,如碘化银、碘化铅等。
29
4.4
降水
暖云的人工降水
暖云由高于0℃的水滴组成,暖云不产生降水的原因
是云滴大小均匀,不利于凝结增长和碰并增长。其人 工降水的方法有:
向暖云中撒播吸湿性强的粉末,如NaCl、KCl、
NH4Cl等。
人工振动法,主要用炮轰击云层,或用强大的声波,
相对湿度(r):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
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即:r=e/E*100%
r=
100%时,表示空气中水汽已饱和。
r>100%时,表示空气中水汽处于过饱和状态。 r<100%时,表示空气中水汽处于未饱和状态。未
饱和空气,当e变化不大时,即空气中水汽含量一 定时,
4
4.1
之差。
空气湿度
饱和差(d):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
露点温度(τ或td):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
定的条件下,当温度下降到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 温度。单位为℃。 即:露点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就是实际水汽压, 即 E(td)=e(t) 。
5
4.1
空气湿度
9-10h
20-21h
空气湿度的变化
水汽压的变化
日变化 单峰型(海洋型) 双峰型(大陆型 年变化
15-16h
水汽压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蒸发量,故与气温变
化一致。最高值在7、8月,最低值在1、2月。
6
4.1
空气湿度
日变化: 内陆: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相反。 沿海:在海滨或湖泊附近,受海陆风或湖岸风
相对湿度的变化
饱 和 水 汽 压
温度
2
4.1
空气湿度
影响饱和水汽压的因素
(1)物态:同温度下冰面的饱和水汽压比水面小。
(2)溶液浓度:溶液浓度越大,其上方饱和水汽压越小。 (3)蒸发面形状: E凸面>E平面>E凹面(凸面曲率愈大,饱 和水汽压愈大,即E小水滴>E大水滴)
A B C
3
4.1
空气湿度
绝对湿度(α):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汽的质量。
并。
25
4.4
降水
降水的种类
雨:连续性降水、阵性降水、毛毛雨。 雪:小雪、中雪、大雪 霰:下雪前常下霰(俗称雪子)。直径>1mm(1~5mm)
称霰(落到地面会反弹);直径<1mm称米雪(落到地面 不易反弹)。
冰雹:
26
4.4
降水
降水的表示方法
降水量:单位时间降落到单位面积上末经蒸发、渗透
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 分最敏感的时期。 作物水分关键期: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水分对产时 影响最大的时期。
35
和径流的水层厚度。单位:mm。
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称降水强度。 降水变率:反映年际之间的降水是否稳定。 绝对变率=某时期实际降雨量-历年同期平均降雨量
相对变率=绝对变率/历年同期平均降雨量×100%
极端变率:某地多年降水的最大正距平及最大负距
平分别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
使云层激烈振动,使云滴发生碰撞,合并增大成雨 滴。
30
4.4
降水
人工消雹 在云内引入冰核或在云底引入吸湿性质点以增加
雹胚,不易形成大冰雹,如盐粒。
爆炸法:在雹云移来时,利用土炮、火箭或大炮轰
击雹云,借助爆炸作用,防止冰雹降落。
31
4.5
水分与植物
植物的水分生理
制造有机物的原料。 重要的溶剂和生命的介质。 调节植物体温。 维持植物细胞及组织的紧张度,即植物得以挺立。
V过冷水>V冰,(
V纯水>V溶液,(
E过冷水>E冰);
E纯水>E溶液);
8
V凸面>V平面>V凹面,(E凸面>E平面>E凹面);
4.2
蒸发
土壤水分蒸发
土壤表面直接蒸发:即水分沿毛细管上升到土壤表面
后才蒸发,如潮湿土壤。蒸发速度主要受气象条件的 影响。
水分在土壤内部蒸发:水汽通过土壤孔隙扩散出土表,
第4章
空气湿度
水分
本章主要内容:
蒸发、蒸腾和蒸散
凝结物
降水
水分与植物
4.1
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
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部分产生的压力,单位:hPa.
e = ρw Rw T
(气体状态方程)
饱和水汽压(E):饱和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力。
饱和水汽压随着温度升高呈指数律增大。 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变化
33
4.5
水分与植物
空气湿度对植物的影响
一般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以日平均相对湿度为80%左
右为宜。
U>90%
时,有利于病虫害的活动;
U<60%时,则纤维素易木质化或半木质化。
34
4.5
水分与植物
降水对植物的影响:
在植物生长期内傍晚或夜间的降水,对作物生长最有
利。
作物生长期内小、中雨有效性大。
27
4.4
降水
降水保证率:降水量高于(或低于)某一界限值的降
水频率的累积,叫做降水保证率。
降水频率:某一界限的降水量在某一时段内出现的次 数与该时段内降水总次数的百分比。
降水保证率计算:某地夏季降水情况如下表:(mm)
降水量 次数 频率 小于20 25 25% 20~30 20 20% 30~40 15 15% 40~50 15 15% 50~60 10 10% 60~70 10 10% 大于70 5 5%
构和形成原因再 分为十大属,二十九类 。
根据云底高度把云分为三族,再按外形特征、结
族
高云
云底高度
5000m以上
属
卷云 卷层云 卷积云 高层云 高积云 积云 积雨云 层积云 层云 雨层云
构造
形态特征
丝状或细小的块状
冰晶、雪花
中云
2500m~5000 m 2500m以下
冰晶、雪花、水滴和过冷水滴
块状、团状或条状
雨”。
17
4.3
凝结
自由大气中的凝结物—云
定义:云是自由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水滴、过冷水、
冰晶,或它们混合而成的悬浮体。
形成条件:
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
空气的上升运动(主要原因); 凝结核; 水汽的补充和输送。
18
地势抬升
当流动的气流越过丘陵或山脉而遇 抬升时,云也会形成。
华物,多见于寒冷而潮湿的天气条件下。
粒状雾淞:在气温约-2~-7℃有雾且风速相当大的
天气里,大风将过冷却的雾滴吹到物体表面冻结而 成。
晶状雾淞:是一种结晶冻结现象,在气温为-15℃
左右,有雾(或空气饱和)、微风的天气条件下,水 汽(或雾蒸发的水汽)直接凝华而成。
14
4.3
凝结
雨淞:在寒冷季节里(0~-5℃),过冷却雨滴降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