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丹红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苯酞联合丹红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估
作者:彭观球林惠昌刘琼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19期
【摘要】目的评估丁苯酞联合丹红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
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及NIHSS評分(69.23±2.39)、(6.21±1.17)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25±2.85)、
(9.52±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丁苯酞联合丹红治疗脑梗死患者,其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以保护患者脑血管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值得推广。
【关键词】丁苯酞;丹红;脑梗死;临床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9.19.051
脑梗死致病因素较多,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都会诱发脑梗死,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以致残率较高的特点,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1-3]。
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表示,在多种药物机制的影响下丁苯酞可以有效控制脑梗死病情发展速度,降低病情对患者造成的神经损伤。
丹红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被广泛应用,是治疗脑梗死的主要处方药物,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著[4, 5]。
本次研究针对丁苯酞联合丹红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阿机制进行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
例,平均年龄(69.41±2.14)岁。
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9.22±1.9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溶栓、控制血压、吸氧、纠正患者机体水盐平衡。
对照组患者采用丹红治疗,丹红注射液40 ml加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1
次/d,治疗15 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进行治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加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1次/d,治疗15 d;丹红注射液的剂量及用法同对照组。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评分及NIHSS评分。
疗效判定标准[6]:痊愈: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显效: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60%~90%;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0%~60%;无效: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0%。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采用本院制定的调查统计评分表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能力越强。
NIHSS评分越低,神经功能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
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及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脑组织部分出现缺血性坏死,导致脑组织局部坏死的主要原因为患者病变位置具有血液循环现象,特别是高血压病史较长的患者,血液成分出现改变,血流不畅会引起患者脑组织处于缺氧状态,脑梗死患者多伴有血管壁病变,在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治疗的主要手段是增加脑部缺血区灌注[7-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及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上述结果的具体分析[11]:①丹红注射液存在多种相关药理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其中包含的丹参酮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机体微循环,还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红花可以抑制血小板粘附、因此针
对脑梗死具有防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②丁苯酞注射液药理作用和机制相对比较复杂,在脑梗死治疗过程中可以保护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和脑血管功能,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解除患者机体微血管痉挛,具有修复神经功能、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神经状态,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综上所述,采用丁苯酞联合丹红治疗脑梗死患者,其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以保护患者脑血管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广苏,陈炜.脑梗死急性期梗死进展的高危因素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6):82-83.
[2] 孔晶晶,王默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期进展成脑梗死的临床因素分析.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17(3):225-228.
[3] 段永伟.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3): 323-324.
[4] 梁素琴,何艳,陈惠灵. 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医学工程, 2018, 25(10):1343-1344.
[5] 赵涵,赵元琛,蔡芳芳. 丹红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认知障碍临床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 33(4):975-977.
[6] 刘艳霞,路丹,徐天蛟.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药理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1):32-33.
[7] 赵建国,高长玉,顼宝玉,等.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0):948-949.
[8] 石智珍,程记伟,白宇.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医药前沿,2016, 6(32):125-126.
[9] 王妍,许能贵,曹月红.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 医药导报, 2016, 35(7):780-788.
[10] 于明,衣淑华,张巍. 丁苯酞联合丹红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估. 中国民康医学,2014(8):6-7.
[11] 李恒楠. 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8(18):89-90.
[收稿日期:201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