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古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古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二年级古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古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古诗教学设计1
【教材说明】
《绝句》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其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领略祖国文化的魅力。

【设计理念】
理解诗意是感情诵读的基础。

该诗色彩明丽,景物多姿多彩,教学中要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感悟春天的美好,为感情诵读做好铺垫。

通过对对联的反复吟诵和吟唱古诗的方法使学生熟背古诗,并领略祖国古诗的魅力。

【教学准备】
1、古筝音乐和童声合唱《绝句》。

2、杜甫草堂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绝句》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是杜甫的《绝句》,还记得吗?指名背诵《绝句》(迟日江山丽)。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首杜甫的诗,题目也是《绝句》。

听完老师的话,你有问题吗?
(学生质疑)师讲解绝句的意思。

四行字的诗被称为绝句,有七言,五言之分。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师:刚才同学们的《绝句》背的很棒,能给老师一个机会,让我读一读这首《绝句》吗?师范读古诗。

你想读吗?
2、提出读诗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句子;第三遍如果读出一点儿是的味道,就更好了。

学生自由读诗,读三遍。

3、自学诗中的生字,并用自己喜欢的反方式记住这些字。

4、交流识字方法,并口头组词。

师适时知道记住字形,并讲解形声字:鹭,泊等。

5、指名读诗,检测生字学习情况。

三、在读古诗,深入理解。

1、师:一首诗有时就是一幅画,你信不信?来,让咱们试试看。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看到怎样的画面。

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

2、师:眼前有没有出现一幅画?自己再读一读诗,把那些出现在你眼前的景物在诗中找出来。

3、学生自读诗歌,并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4、如果,我想把这幅画画出来,该画些什么呢?
学生说出景物,教师用简笔画展现在黑板上,并让学生选择应该用的颜色和该景物所在的位置,且说明理由。

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1)“两个黄鹂”体会“个”字是把黄鹂当成两个可爱的孩子,这
两个黄鹂的鸣叫就是一首动听的歌,他们的歌中会唱些什么呢?
(2)“一行白鹭”的只数数得清吗?
(3)“千秋雪,万里船”两个约数的实际意义。

并理解船的将行方向是东吴。

(4)体会诗人当时的快乐心情。

(5)理解板画的过程中,适时指导朗读。

小结:一首诗变成了一幅画,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四、反复读诗,读出韵味。

师:有时一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还蕴含着对仗工整的对联。

敢和老师就这首诗来玩对对联的游戏吗?师出上联,生对下联。

如:师:两个黄鹂鸣翠柳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两个黄鹂生:一行白鹭
师:鸣翠柳生:上青天
师:窗含西岭千秋雪生: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窗含西岭生:门泊东吴
师:千秋雪生:万里船
师:千秋雪生:万里船
师:千秋雪生:万里船 (师的语气不断加强,引领学生读出韵味)
齐读全诗。

五、吟唱古诗,表演诵背。

师:诗歌,其实一首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所以才称其为“诗歌”。

有人就把这首诗谱了曲,唱出来了,想听一听吗?播放童声合唱《绝句》。

学生跟唱。

师:站起来,加上你的理解,你的动作,一起跟着唱。

(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唱。

)
师生同唱。

二年级古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重难点: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学具:课件
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中进士及第,又中博学宏辞,授太子校书,后入淮南节度使幕府掌书记,调补渭南主簿,升监察御史。

三、出示古诗
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四、认识生字
妆宜锁愁庭蜻蜓搔
五、了解词语意思
①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②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六、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大意。

二年级古诗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钓、蓬、稚、侧、莓、苔、招、萧、促、篱”,会写“垂、客、借、落、挑、应”。

(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指导学生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小儿垂钓》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

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悲欢离合。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富有童趣的古诗。

(学生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2、释题:
教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你搜集到关于诗人的哪些资料?(师生交流,介绍诗人:胡令能,唐代诗人,早年曾是一个手工匠。

年轻时背着工具箱从事磨镜、修钉门锁等手工。

人称“胡钉铰”,诗却写得很好。

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被称为“胡钉铰诗”,后隐居莆田,他留下的诗传送至今仅剩四首。


(本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即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通过了解胡令能的经历,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认写生字
1、师示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即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有助于下一步学习诗句。

)
2、自由读诗句,用笔画出不会读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3、出示生字:钓、蓬、稚、侧、莓、苔、招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
(1)自由大声读.
(2)给字组词,开火车组词领读。

( 3 )说一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比如:加减识字法、联想识字法、形声结合识汉字。

(4)书空“垂、借、应”,描红并且练习写一遍。

垂:注意该字的笔顺,看准哪一横最长再写。

(本部分设计得翔实,充分体现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设计意图。


(三)、再读诗句,感悟诗意
1.同桌合作读诗句,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读;找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流利。

3.交流理解:你读懂了哪些字词?还有哪些字词不明白。

4.全班交流通过小组学习或查工具书,师生共同交流理解不懂的字词。

侧坐:身体歪斜着坐。

莓苔:莓,指某些果实很小,聚生在球形花托上的植物。

苔:苔藓,生长在阴湿地方,呈墨绿色。

莓苔泛指生长在河边的草丛。

映:诗中指遮蔽。

遥:远远地。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环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5、解决重点问题,理解全诗内容
(1)这首诗描写了小孩儿的哪些方面?(描写了小孩儿的样子和钓鱼时的姿势)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儿?(天真可爱,做事情十分认真、专心)
6、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7、指导朗读,读出小孩儿钓鱼时的认真可爱
(本环节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升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感悟。


(四)、引导背诵,情感深化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背诵。

(2)学生根据诗意,想像画面背诵。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启发学生自己去诵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
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诗,根据诗意,给诗画一幅画。

二年级古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①挂图。

②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
背诵古诗《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五、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

3、师范写、生书写。

二年级古诗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诗意,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板题导入
1.揭示并解释题目《登鹳雀楼》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登鹳雀楼》
3.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大声读两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读,不漏
读。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课件出示:多音字
尽更
三、质疑拓展,讨论总结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指导:
(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尽”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渐渐西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波涛滚滚的向大海奔去。

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2)学习三、四两行。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读三、四两行。

理解:
欲:想要。

穷:穷尽。

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思考拓展:这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板题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望庐山瀑布》)
3.用课件出示导学稿。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诗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直到读熟练。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
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四)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指名读,去拼音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进行拼读。

三、质疑拓展,小组总结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
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照:照耀(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

)
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
生:飘浮
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

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
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

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归纳总结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默写诗文;
2.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