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有效评价促使课堂生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城市刘猴镇刘猴初级中学陈红
内容摘要:
宜城市刘猴镇刘猴初级中学陈红
内容摘要:
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富有创造的激情。
他们急于表现,也急于交流,所能发生的一切也许是我们在备课中无法预知的。
因而目标的设定不应该仅在上课之前,还应该产生并变动于行动的过程当中。
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无疑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调味剂、催化剂和兴奋剂,对实质性目标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效的即时评价能够使学生从当中受到启发,产生思维的火花、心灵的碰撞,从而促使课堂生成。
本文从课堂即时评价的有效性入手,谈谈如何运用即时评价,积极有效地促使课堂生成。
关键词:有效评价课堂生成
目前语文学科非常关注课堂生成的问题,而教师在课堂中的即时评价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是否会有精彩的生成。
一、课堂即时评价及有效性。
在语文课堂中,课堂即时评价是评价的主要形式,它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评价者对于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的表扬和批评。
它往往与教育活动过程融为一体,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方案和评价结论,强调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和指导。
课堂即时评价区别于其他评价的重要特点就是随机性和瞬时性。
在课堂上,它往往是一闪而过,似流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却光彩夺目,叫人无法不去注意它,关注它。
语文和其它学科对课堂即时评价相比有着它更重要的使命,对学生评价的好坏,影响着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准则,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因此有效的即时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催化剂,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进心、自尊心,教师饱含真情、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往往可以激励学生。
反之,老师的评价语言或方法、形式运用不过恰当就往往会错失良机,白白流失了很多精彩的生成可能。
如:在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整堂课设计精美,线条流畅,教师投入,课件华丽。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课堂气氛不温不火,学生状态若即若离,亮点不多,更少高潮,似乎整堂课就差了一点点火候,这锅思维之水就要沸腾了。
可穷尽教师之力,使出浑身解数,课堂还是没有达到沸点。
那么,这最后一把柴该添在何处呢?往往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功力未足,以致功亏一篑。
二、如何发挥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富有创造的激情。
他们急于表现,也急于交流,所能发生的一切也许是我们在备课中无法预知的。
因而目标的设定不应该仅在上课之前,还应该产生并变动于行动的过程当中。
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无疑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调味剂、催化剂和兴奋剂,对实质性目标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效的即时评价能够使学生从当中受到启发,产生思维的火花、心灵的碰撞,从而促使课堂生成。
本文从课堂即时评价的有效性入手,谈谈如何运用即时评价,积极有效地促使课堂生成。
关键词:有效评价课堂生成
目前语文学科非常关注课堂生成的问题,而教师在课堂中的即时评价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是否会有精彩的生成。
一、课堂即时评价及有效性。
在语文课堂中,课堂即时评价是评价的主要形式,它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评价者对于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的表扬和批评。
它往往与教育活动过程融为一体,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方案和评价结论,强调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和指导。
课堂即时评价区别于其他评价的重要特点就是随机性和瞬时性。
在课堂上,它往往是一闪而过,似流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却光彩夺目,叫人无法不去注意它,关注它。
语文和其它学科对课堂即时评价相比有着它更重要的使命,对学生评价的好坏,影响着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准则,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因此有效的即时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催化剂,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进心、自尊心,教师饱含真情、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往往可以激励学生。
反之,老师的评价语言或方法、形式运用不过恰当就往往会错失良机,白白流失了很多精彩的生成可能。
如:在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整堂课设计精美,线条流畅,教师投入,课件华丽。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课堂气氛不温不火,学生状态若即若离,亮点不多,更少高潮,似乎整堂课就差了一点点火候,这锅思维之水就要沸腾了。
可穷尽教师之力,使出浑身解数,课堂还是没有达到沸点。
那么,这最后一把柴该添在何处呢?往往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功力未足,以致功亏一篑。
二、如何发挥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课堂评价,每个老师每一节课都在使用,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但是,如何让评价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触动学生心灵,产生预料之外的精彩,达到课堂的沸点呢?
(一)巧妙运用评价语言,促使课堂生成。
课堂教学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强化主体发展、遵循教学规律。
教师首先要恰如其分地
用好体态语言进行即时性评价。
眼神:目光要亲切自然,使眼神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步深入,一个或是赞许或是期待或是疑惑中夹有信任;肢体:温柔的手势,夸张的动作。
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尤其是体态语如果应用得当,能够较大限度的调动课堂气氛,使课堂推向高潮。
更为重要的是抓住每一个切入点,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进行适当的即时评价。
如“你的回答声音真响亮,老师看到了一位自信的孩子。
”“你能结合生活来回答,真不错!”“你的回答让大家都非常感动,相信以你的真诚,能找到更多朋友!”等等。
教师这样的评价,看似简单,却渗透着对学生的关怀尊重,更可让学生明白前进的方向。
如老师在教学《秋天》一课时,从一个黑色的袋子里,神神秘秘地掏啊掏,掏出一个玉米来,学生很感兴趣,要老师剥开来看一看,老师就剥起来。
新鲜的玉米皮一层一层包得很紧,老师剥了较长时间,其他同学都静静地等着,有一个“小调皮”忍不住站起来说:“这玉米怎么像穿了厚厚的棉袄?”这时老师赞赏地看了他一眼,接着说:“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观察地真仔细。
等一下就请你来看一看、摸一摸吧!”于是,其他的同学都被调动起来,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和秋天是那么亲近,喜爱秋天的感情那么自然地流露出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活泼泼的,学生的思维活跃开放,面对一个个生动的学生,一次次自然状态下难以预料的发言,教师在评价时,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语言评价、非语言评价穿插结合,这样效果会更好。
有些老师在上课时,面对学生精彩的回答,会不由自主地赏他一个“大拇指”,或者用真诚的掌声、摸摸学生的头、与学生握手等动作来表示对学生的肯定赞赏。
当然,教师丰富的表情更是最直观的表达,如点头微笑、惊讶、皱眉等。
相信这样的即时性评价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讲究客观准确评价,促使课堂生成。
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生、强化激励评价是必要的,但评价一定要客观、真诚,是好就说好,是错就实事求是地指出来,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是对学生很好的尊重与爱护。
评价既客观又有针对性,既肯定了学生的优点又为学生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1、准确肯定优点。
在课堂教学口头评价中,常常听到机械地重复一些套语,如:“你真棒!”“好的、不错!”“你真了不起!”……可以看出教师评价的苍白无力,甚至言过其实,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缺乏对内容的实质性的评价。
这类评价语言,看似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但因为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所以最终无法肯定自己。
因此,这种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
长时间这样的评价只会带来两种后果:或是让学生感觉不真诚,对评价无动于衷;或是让学生飘飘然而不知所以然。
2、客观对待错误。
学生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可以说他们就是在不断地犯错误中成
长、发展的。
对待学生的错误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主体精神的认识上用欣赏的态度、鼓励的语言对待他们的挫折和错误,教给他们如何做,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发展,但是有的教师在日常评价中对学生一味表扬、不敢批评、害怕对学生批评有悖于新课程理念。
如:《风筝》一课,第一次教学设计中,在看过“我踩坏了弟弟偷做的风筝”故事后,老师让同学谈谈对文中“我”的看法,有学生忿忿不平地说:“这个人真可恶,我痛恨他!”对学生这种认识上的错误,老师怕批评学生会有悖于新课程理念,就不置可否地说:“恩。
请坐”于是接下来就有更多的学生犯了相同的错误。
在第二次教学中,在处理相同问题时老师评价说:“你敢于说出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这很好,说明你很诚实。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文中“我”的原因呢?”学生略加思索便发现“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为落后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
”于是学生对于鲁迅的自省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鲁迅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就这样,原先的错误点由于老师的客观评价变成了有效的生成点,课堂变得精彩、灵动。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该出手时就得出手。
当学生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当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教师要指点迷津;当学生思想偏离正确轨道时,教师要给予疏导;当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或不全面时,教师应毫不犹豫地把学生的发言引向准确或全面。
(三)拓展评价空间,促使课堂生成。
1、拓展评价的主体。
评价的主体不应局限于学生,应该强调学生的自评、互评。
通过同学互评、小组互评拓展评价的空间,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由此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如在《这就是我》综合性学习中有一个找优点的活动,我先让学生自评,找找自己的优点记录下来,然后进行互评,为好朋友找找优点,并向他表示祝贺,同时老师也走进同学们中间互相找优点,在相互的祝贺声中、赞扬声中,在相互握手、相互拥抱中,课堂的高潮自然生成了。
2、拓展评价尺度。
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尺度,不用一个统一尺度去评价所有学生,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注意看对象、看场合,或直言不讳,或委婉含蓄,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后进生心灵的甘露,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教师切莫让他们产生“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被遗弃感,对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要求要严格,才有利于促进他们不断进取。
当然,当他们的学习的确有水平或创见时,
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远大的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
而有艺术性的评价指正,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延时评价与即时评价相结合,促使课堂生成。
语文课堂即时评价并不是单一的,在日常的教学中适时的采用延时评价与即时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也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所谓延时评价即当学生认识产生偏差或遇到疑难时,老师不立即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去活动、去体验。
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后,再给予他一定的评价。
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我想到延时评价,尤其适用于在学习相对而言的弱势群体,在对他们进行评价之前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进行思维,这样的评价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比那时评价来的更具内涵,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从而生成课堂中的沸点。
总之,课堂的即时评价就象车前的马、线上的针,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
有效的课堂评价应具有形象生动,机敏睿智,充满亲和力、感染力的特点,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事情而异,它更是智慧生成的,恰到好处的点拨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之水沸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