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讲坛》俗说论语之—孔子的孝道观(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姓讲坛》俗说论语之—孔子的孝道观(五)
百善孝为先(五)
太行野老
1.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有关孝道的问题,孔子说:“父母只需要为自己的疾病担忧”,(做子女的恭顺敬孝,自强自立,通达谨信,父母除了自己的疾病,再没有其他需要忧心的事情)
孟武伯是孟懿子之子,也是鲁国当政的三桓之一,本章是孔子针对其问孝所做的解答。

孟武伯出身贵族,谥号为“武”,应该是一个任性勇武、容易惹事之人。

作为孟孙家族的继承人,想来其父孟懿子也是为他操碎了心,即使身染重病,亦难以心安。

所以孔子回答他,“父母唯其疾之忧”,即为“孝”。

中国有这样两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女最是让父母牵肠挂肚,爱之深必忧之切。

大到学业家庭、人身安全,小到衣食住行、小病小灾,无不时刻不让父母关切忧心。

为人子者,如何才能做到不让父母忧心,这是个大学问。

我们只有充分理解父母这种忧烦之心,努力完善提高自己的行为人格,做到让父母心安,才是一个孝者所为。

我国古人讲到“孝道”时,有这样的论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丝毫毁伤”,应该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论语》记载,孔门中以孝著称的曾子得了重病,召来众弟子们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意思是言行要谨慎),而今而后,
吾知免夫,(从今以后,我知道我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啊!”
子女平安一生,是父母最大的安心。

有人说,为了供养父母,去偷去抢,也不失为一种“孝”的行为;殊不知,作奸犯科,使父母蒙羞受怕;或东窗事发,受到律法的制裁,令双亲痛心悲苦,是最大的不孝,又怎能称为“孝”呢?
至此,我们来回答上一节留下的问题,很显然,“只是表面上对父母做到了和颜悦色,但是,凡事都不让父母省心”,肯定不是一个孝者应有的行为。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它最终到来,但作为一名怀有孝心的子女,我们可以尽量追求“父母唯其疾之忧”。

那么,当父母与我们意见相左,或有一些小过失的时候,子女应该怎样做呢?且听下回分解:“事父母几谏”。

谢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