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三单元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共40张PPT)课件(人教版七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说他写一首诗描写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 朕先起,白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朱元璋采取什么措施?
2、加强君权的措施
⑴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⑵ 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锦衣卫出行图
1、封建社会形成、初步发展,首次大一统时期 ——战国、秦汉;
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3、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隋唐 4、封建国家的再次分裂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5、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明清(1368—1840)
请你辩一辩:
这两个皇帝是一个人吗?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
A (民间版)
B(宫廷版)
一、元末农民起义和朱元璋建立明朝 ⑴元末农民起义 时 间:1368年 ⑵ 明朝建立 建立者:朱元璋 都 城:应天(南京)
国家初建, 政局不稳,人 心浮动,我当 如何巩固统治, 让所有的臣民 伏首贴耳的听 从我的指令呢?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 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 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 就叫他骗得高官, 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1、这是后人对哪部分人的嘲讽?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
于书
咸 阳 之 郊
, 而 败 坏 人 材 有 甚
八 股 文 之 害 等 于 焚
2、明成祖是如何 继续发展强化君权 的?
课外延伸
游览明十三陵你会发现:明十三 陵,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 十三陵中最宏大的是朱棣的陵墓“长 陵”,想一想,明十三陵为何没有朱 元璋的陵墓,为何朱棣的陵墓那么宏 伟?
小结:明朝君权的加强 布政司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中书省 按察司
都司
臣民
动脑筋: 想一想,哪一种说法对呢,
为什么?
明朝的科举考 试标准化、 规范化,是一 种选拔 人材的 好办法。
不对。明朝的 科举制度束缚 人们的思想, 扼杀人们的聪 明才智,危害及大
双方各有道理。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 八股文考试规定了考试范围、文体,使 考试更表准化、规范化。对于以后的考 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消极作用:②消极 作用: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尤 其是压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传 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是造 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⑵ 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⑶ 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思考:明太祖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 革?有何影响?
命题范围: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 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文体: 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结果: 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
⑴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设殿阁大学士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 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立者, 文武群臣即时劾奏,
将犯人凌迟, 全家处死。
——朱元璋《皇明祖训》
胡惟庸案
朱元璋称帝后,先后任命过四 名丞相,其中胡惟庸任职时间最长, 权势最重,朱元璋感觉胡惟庸是极 大威胁,便于洪武十三年以“擅权 枉法” 等罪名,杀了胡惟庸。并 趁机将心怀叵测,对皇家统治有危 险的文武官员都列为“胡党”,处 死抄家,前后延续达10年之久,株 连杀戮者达3万余人。
抨明 击代 过著 八名 股学 文者 :顾
炎 武 曾
“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 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 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
八股取士说明了科举制到明朝时已趋于 僵化,这是明朝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君 权的重要表现。
发散探究: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法 大致是: 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 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自己的见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 并阐述理由。(结合动脑筋p90)
侵犯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权、平等权、 政治权、名誉权、等等。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 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 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 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搬, 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 重破坏。
2、加强君权的措施
⑴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厂卫特务机构
皇 帝 皇族
中 央
削藩
废丞相
吏 户 礼兵 刑 工
思维拓展:讨论:通过以上分析,你认对明朝
强化君权的措施,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作用?这 些措施的实施还预示了什么?
从巩固国家的统一来说,起了一定的作用,缓和了 社会矛盾,安定了社会秩序;但加强了对人民的镇 压,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说明皇帝对谁都 不信任,封建帝王高度虚弱,只有依靠特务统治、 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八股取士扼杀了思想的进步, 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这些预示了封建制度的日 益腐朽、渐趋衰落,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我们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正式下 令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 于皇帝。
朱元璋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 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 天下大乱。”
元朝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 导致宰相权势过重,引起元末 政局动荡。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曾在八天内,批阅奏 章1660件,处理国事400多件,也就是说朱 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207件文书。计算一下, 假设朱元璋每天工作12个小时,那他平均处 理一个文书的时间是多少? (约3分半钟)
思考: 朱元璋通过 什么措施做到“安然 朝中坐,却知天下 事”?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 主专制 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 犯人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 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用这种专 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 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 史上还属少见。
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 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 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
1402年,靖难之役 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 终。朱棣夺得帝位,即 明成祖,年号永乐。
2、明成祖强化君权的主要措施: . 迁都北京(1421年) 2、 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开放课堂:
1、明成祖迁都北京 的目的是什么? 除 了课文中提到的原 因之外,你认为还 有哪些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