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督导评估活动中应注意的几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教师督导评估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辛本亮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督导评估实践和理论得到了飞速发展。

针对教师的督导评估作为教育督导评估中的一个分支,同样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

从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以及目前教师督导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督导评估目的——为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而进行督导评估活动
从教育督导评估发展的历史来看,有两种目的截然不同的督导评估,一种是以鉴定甄别为目的的终结性督导评估,一种是以改进完善为目的的督导评估。

早期的教育督导评估注重终结性督导评估,督导评估主要用来证明、选拔。

现代教育督导评估更注重形成性督导评估,督导评估主要用来促进工作的改善。

随着教师督导评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形成性督导评估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形成性督导评估能够使教师的教育教学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使教师能够及时强化或调控、矫正教育教学行为,学生和教师都能从中受益。

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过去由于受教师工会的干预,教师评价无法进行。

近年来,由于人们关注教育质量和提高教师素质的呼声,有些国家已开始实行教师评价,例如英国、加拿大等国家。

加拿大教师督导评估的目的在于肯定成绩,明确努力方向,引导被督导评估教师完善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督导评估结果好坏,不与教师的工资待遇挂钩,更与奖惩无关。

英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推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一种新型的、面向未来的教师评价制度。

它没有将教师评价制度作为奖
励和惩罚的机制,评价的目的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它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制度。


在我国,随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教师素质的关键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客观上需要更有效的教师督导评估。

而从我国教师督导评估总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对教师督导评估存在惧怕甚至抵触情绪。

这与人们对教师督导评估的目的、功能的认识是紧密相关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引进的虽然是现代的教育督导评估思想和理论,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仍然习惯注重于教师的个人工作表现。

进行教师督导评估也就是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看他们是否履行了应有的工作职责,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奖励或处罚的条件,从而作出奖励、晋升、处罚的决定。

这种以奖惩为目的的教师督导评估活动是一种总结性的教师督导评估。

它的注意力集中于对教师的过去状况进行总结和评定,而不是面向明天,着眼于发展。

它也许能引起少数教师的重视,却难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因此,目前在我国应尽量淡化以奖惩为目的的总结性教师督导评估,重视和使用以促进工作改进和教师发展为目的的形成性教师督导评估,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


二、教师督导评估指标、督导评估标准——应进行充分的实证研究
教师督导评估指标是依据督导评估目标,由督导评估对象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督导评估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是对督导评估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

督导评估指标是按照某种逻辑结构排列组合成的有机整体或集合,构成了教师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

教师督导评估标准是衡量或判定督导评估对象价值程度的准则与尺度,是对督导评估对象质量要求的
具体规定。

督导评估指标和标准的确定直接左右着教师督导评估的效果。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督导评估指标和标准能够为成功的教师督导评估提供有力的保证,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正确的导向;不恰当的指标和标准则会严重影响督导评估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时甚至使督导评估活动彻底失败,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错误的导向。

我国目前对教师督导评估指标和标准的研究还很不完善。

有研究者指出我国督导评估指标和标准确立中存在的问题③:
1、指标设置的随意性很强,认同度不高。

有人对34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指标体系作了统计分析,发现项目多的有25项,项目少的只有8项;从各项被选用的频率来看,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项目只占极少数;从各分项所占的比重来看,不同学校的方案中教学内容、方法、态度、表达、组织、效果六大因素所占的比重不同,摆动幅度很大。

2、督导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差。

主要原因是督导评估指标不具体、不明确,这很容易造成督导评估者的主观判断,使督导评估不客观、不公正,触发教师的抵制情绪。

3、对督导评估指标缺乏实证研究。

我国目前确定督导评估指标使用最多的方法是由专家或有经验的老教师制定,也有的是借鉴其他学校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再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出来的。

其他还有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模糊聚类法等。

这些方法的共同之处是以人的主观判断为依据,而个人的主观判断凭借个人的经验和观点,缺乏实证研究材料和数据的支撑,制定出来的督导评估指标的科学性不够
理想。

由此可见,教师督导评估指标和标准制定方法的主观性会严重影响督导评估指标和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从而使教师督导评估难以对改进教师工作、促进教师未来发展发挥正确的导向功能。

因此,教师督导评估应重视督导评估指标和标准制定的实证研究,以保证督导评估指标和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教师——应定位于督导评估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
教师参与,即在教师督导评估过程中使教师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被督导评估者。

它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参与督导评估标准的制定,使督导评估标准能为教师所接受;二是在督导评估过程中,教师应被看作主体来参与,即教师的自我督导评估应成为督导评估的基础。

在教育改革和教育督导评估研究的历程中,如何使教师接受督导评估,并通过教师督导评估来提高教师素质,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界的研究者、行政人员以及广大教师。

在探索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参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且有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趋势。

1、从管理学发展来看,教师应成为教师督导评估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教师督导评估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管理手段。

二战以后,受教育管理民主思潮和人际关系学说的影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受到重视。

教育管理学家对教师参与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认为,教师参与管理将有助于作出更好、更科学的决策;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满足,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士气和工作热忱;可以减少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对立。

他们的研究表明,能参与决策的教师比起那些无缘参加决策的教职工来说,对校长更忠诚。


2、从教育评价理论发展来看,教师应成为教师督导评估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美国的顾巴和林肯(Egon G.cuba & Yvonna S.Lincoln)在对以前的评价理论提出批评的基础上,提出了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

他们批评以前的评价首先是“管理主义倾向”,主要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地位不平等;其次是“忽视价值的多元化”,在评价中受重视的是评价者(管理者)的价值观,而忽视被评价者的价值观,因此受到伤害的被评价者就会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第三是“过分依赖科学范式”,评价过于依赖“数的测量”而忽视“质”的探究。

他们发展形成的应答模式理论,重视从被评价者的不同需求出发,强调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专家的平等合作,强调协调评价双方价值观念的差异,强调评价结果的多方认同,强调更加有效地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⑤这些都为教师参与督导评估提供了理论的基础。

各国的教师评价实践也注重教师的参与。

20世纪80年代,美国德州大学教授哈里斯和希尔(Ben M.Harris & Jane Hill)发展出一套“教师发展评价系统”,通过教师自我分析、评价者教室观察、学生教学反应等方式,来收集教师的教学表现资料;鼓励教师和评价者在互相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设定专业成长计划并实施之,从而不断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90年代初,英国开始推行新型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英国的经验表明,教师评价制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坦诚和参与程度。

3、从教师工作的特点来看,教师应成为教师督导评估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教师工作富于创造性,是复杂的。

这决定了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更具体地了解自己在每项工作中努力的程度。

上好一节课或对一个学生的教育其中所花的精力和心血,只有教师自己的体味最深刻。

所以,仅仅根据学生、家长或校长等他人提供的信息和数据来判断一位教师的工作表现难免有失公正。

课堂听课获得的信息又往往是局部反映,常常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因此,教师参与督导评估过程,进行自我画像就显得十分必要。

教师自我督导评估还是一个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内在动因的过程。

我国近几年在教师督导评估理论和实践中也提出要尊重教师的督导评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重视教师的自我督导评估,使督导评估过程成为教师自我分析、自我认识的教育过程。

教育督导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已表明,在教师督导评估中,只有重视教师的主动参与,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督导评估的激励、管理等功能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督导评估者——应尽快实现专业化
教育督导评估发展到现代,督导评估队伍的专业化是教育督导评估科学化的重要条件。

目前我国督导评估人员大多是学校的行政人员,而没有专门的督导评估队伍。

这些人一般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教育督导评估培训。

由此造成不同的人对督导评估目的理解不同,对督导评估标准掌握不一,督导评估知识和督导评估技巧水平不一,就容易使督导评估缺乏客观公正性,极容易导致主观性较强的倾向,从而激起教师的反感、恐惧情绪,不利于督导评估工作顺利开展。

因此,督导评估队伍的专业化是当前教师督导评估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要处理好督导评估活动和教师管理的关系。

教师督导评估是教师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促进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教师督导评估是一个有序的系统过程,主要目的在于对教师工作状况做出客观评价,运用反馈机制,促进教师不断改进和自我完善,提高工作质量,同时为教师队伍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如果教师督导评估脱离教师管理,单搞一套,不但无法达到教师督导评估工作对教师自我发展的促进目的,而且
加重教师和学校的负担,浪费人力、物力和精力,甚至会冲击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近20年来,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日益活跃,教育督导的理论研究和交流工作也有许多成果。

但是,面向21世纪的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在进一步制度化、专业化、科学化、民主化的进程中还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愿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奋发图强,根据我国的现状和国外先进经验,建立起与决策、执行系统并行的相对独立的检查监督系统,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和效益,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①刘淑兰.《教育评估和督导》[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9月.第246页
②陈忻.《中小学教师评价中的教师参与》[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第3页
③陈忻.《中小学教师评价中的教师参与》[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第4页
④陈孝彬.《外国教育管理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第212页
⑤陈孝彬.《外国教育管理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第214页
作者简介
姓名:辛本亮
性别:男
工作单位:山东省蓬莱市解宋营小学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学历:大学
从事工作及研究领域:教育管理
出生年月:1980年11月
联系地址:山东省蓬莱市解宋营小学
邮政编码:265619
手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