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麻雀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
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
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
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
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中透明的网等。
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
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
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
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
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
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
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
1.(理解词语)第1自然段中有多个四字词语,试着体会它们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都表现了麻雀机警多疑的特点。
2.(品读句子)读画波浪线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得幽默风趣的,并填空。
作者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麻雀________的特点。
3.(感悟写法)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麻雀的什么特点?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个特点写得这样具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运用)写一写你熟悉的一种动物,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它的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
天山美景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在那白雪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
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小山坡上,有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呢?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五光十色(__________)强健(___________)
2.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这句话把_______比作_______。
写出了原始森林塔松的________特点。
3.用“﹏﹏﹏”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4.理解句子的意思。
“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中“人浮在花海上”是指(_______)A.人漂浮在漂着鲜花的海上。
B.骑在马上的人在花中行走,就像漂浮在花海中。
对“人浮在花海上”这句话的理解,你是通过_____的方法理解的。
5.短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山的景物?写出了天山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纸的发明(节选)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
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古时候用“学.
富五车
...”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
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
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学富五车:
普及:
2.人类用文字记录事情,经历了这样的历程:___→___→___。
A.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或青铜器上
B.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C.把文字写到帛上
3.“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这种书”指哪种书?用“”在文中画出来。
4.“帛”不能普及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帛比竹片、木片轻便
B.帛的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
C.帛不能被大量生产
D.帛不方便保存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白兔
外婆家养了一只小白兔,它圆圆的,胖胖的,好像一个雪球,又像一团雪白雪白的云,更像海上溅起的一朵活泼的浪花。
它的耳朵长长的,足有两寸半,里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皮,外面毛茸茸的。
兔子的耳朵可机灵了!只要听见一点轻微的声音,就会“唰”的一下竖起来,灵巧地四面转动,寻找发出声音的地方,直到声音没有了,才恢复常态。
它的一双红眼睛,嵌在眼窝里,像镶着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宝石。
小白兔的鼻子扁扁的,嘴唇分成三瓣,总是不停地耸动着,不知是因为害怕,还是随时在根据气味寻找食物。
有趣的是,它的前腿又短又小,后腿却又长又有力。
据说在动物王国里,它还算是个长跑健将呢!对了,它还有一条又短又小的尾巴,活像一个小绒球贴在屁股上,蹦跳的时候,一撅(juē)一撅的,可有意思了。
它喜欢吃黄瓜、萝卜、大白菜,但它最喜欢吃的还是青草。
可惜生在外婆家,青草少,胡萝卜倒是不缺,看它露着两排碎玉似的小牙齿,“咔嚓咔嚓”贪婪地嚼着萝卜或黄瓜,我忍不住笑起来,它太可爱了。
它很受我们家人的喜爱,我们经常带它到公园玩,它总是等我们选好一片有丰富青草的地方后,再慢慢跳着它优雅的“兔步”,津津有味地品尝我们为它精心挑选的食物。
看着小兔子那么快乐,我们的心里更快乐。
我爱外婆家的小白兔。
1.比一比,再组词。
泼(________)瓣(________)挑(________)
拨(________)辨(________)跳(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红宝石(______)的尾巴
(______)地转动(______)地品尝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寻觅(______)灵巧(______)精心(_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毛茸茸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5.读句子,你从划横线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只要听见一点轻微的声音,就会“唰”的一下竖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小白兔的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第一自然段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白兔____、____、
_____的特点。
请你也用“像……又像……更像……”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
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中国的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
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
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
1.(找中心句)短文第1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第2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提取信息)根据短文内容,将活字印刷术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制成______→按稿______→排列______→涂墨______→印完______→留待
______
3.(理解词语)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中国的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
“诞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元代王祯成功创制
..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
“创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句子)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更有说服力的。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
后半句用______和______的方法对前半句进行______说明,说明毕昇是当之无愧的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花大姐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家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小圆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钤薯的嫩叶,是害虫。
我说,吃马铃薯的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1.北京人把瓢虫叫作_________。
2.有的瓢虫吃蚜虫,是______;有的瓢虫吃马铃薯的嫩叶,是______。
3.片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益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它们的站墙角的。
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运用了什么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这符合实际吗?为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下的学校”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雷云拍着大手”既指(表层意思)又指(深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蚂蚁和蜜蜂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蜜蜂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连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小蜜蜂,嗡嗡嗡,飞到东,飞到西……”
蚂蚁很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
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喂,蜜蜂,我问你一个问题。
”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你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
“你们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啦!”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是啊人们为什么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小蜜蜂沉思了一会又说
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蚂蚁听了,口服心服,再也不忌妒蜜蜂了。
1.把“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是不是太偏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气来朗读。
4.整篇文章中,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
(_______________),最后写蚂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第8自然段加标点。
6.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阅读。
和平鸽
我家隔壁张阿姨家养了两只子,雪白的羽毛就像被着一件雪白的风衣。
它们有一双圆圆的眼睛,红色的眼球闪闪发光,就像两颗晶室的红宝石。
眼球的周围还镶嵌.(qiàn qiān)着一圈黄色的金边,大大的鼻,尖尖的嘴,红色的脚
趾,看起来十分美丽。
这两只鸽子是一对亲密的伙伴,它们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起飞行,整天形不离。
有一次,有一只鸽子走了,另一只鸽子仿心极了。
它不吃东西□不停地在笼子里转来转去□总是□咕咕咕□地叫个不停□每当我一走近它□它就吓得扑闪躲藏.(zàng cáng)□翅膀拍打在笼子上□发出□啪啪□的响声□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咕咕”声,好像对我抗.(kāng kàng)议,叫我不要伤害
它。
鸽子很爱清洁,经常洗脸、洗澡。
洗的时候真有趣,它先把头伸进水里,然后把头一昂,身子一抖,全身洒满了水珠。
有时还用它尖尖的小嘴梳.(shū
shuō)理羽毛。
日子一长,鸽子就和我熟了。
渐渐地,鸽子成了我的好朋友。
我去看它,它也不躲避我,甚至还飞到我的头上、手上、肩膀上。
有时它也很淘气,把装水的碗弄倒,弄得满地都是水。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
它飞向亚洲,飞向非洲,飞向世界各国,把中国小朋友热爱和平的心愿带给世界各国的小朋友。
我热爱和平,我喜欢鸽子。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在第3自然段的“□”里标上标点符号。
3.用“”画出描写和平鸽外貌的句子。
4.作者由和平鸽联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喜欢鸽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
卢沟桥的狮子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
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它们有大有小。
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
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正是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短文主要写了()。
A.卢沟桥 B.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C.卢沟桥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2.第2自然段中,作者既写了狮子的大小,又写了狮子的________。
作者列举________种石狮子,写出了“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
3.我能想象出,卢沟桥上还有这样一只狮子: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
A.因为卢沟桥上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所以它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B.因为卢沟桥上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C.因为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所以它成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十一、课内阅读。
我们奇妙的世界(节选)
冬天,我们看到了冰雪,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每一滴水,都像一个透明的玩具气球。
()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各种形状的卵石,三桅小船的模型,颜色各异的羽毛。
1.照样子写词语。
一把把(刀剑)一颗颗(________)
一把把(________)一颗颗(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到文中括号里。
如果……就……只要……就……
3.作者通过仔细地_______、_______从房檐上垂下来的______和落下来的
______,发现了冬天的美。
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注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折 D.表示声音的延长或感情的延续
十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参加课间活动。
看,同学们真快乐啊!
乒乓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
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认真啊!他们你推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十几个回合还分不出胜负。
球台右边的大树下,也围着一些同学,他们在爬竿,一个大同学刚从竿上滑下来,另一个小同学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迅速(xùn sù)地爬了上去,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笑着向下张望。
“丢沙包”是同学们十分喜爱的活动,大家玩得多有劲儿!两头丢沙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动猛攻,中间躲沙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这个同学灵巧地一抬脚,沙包“嗖(sōu)”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又从背后飞来了,她猛一转身,来个海底捞月,抓住了沙包。
他们蹦啊,跳啊,心里多欢畅!
看,操场中间,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踢(tī)毽(jiàn)子,有的正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1.这篇短文描写的是同学们的____________,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应该是
____________。
2.短文的第2、3自然段写了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3.短文写出了同学们在课间活动时()的心情。
A.快乐 B.喜爱 C.难忘
4.你和同学们在课间活动时是怎样玩儿的?仿照短文第3自然段,用几句话写一项你们的课间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天地。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yìng yìn)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pū p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yù yùn)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líng léng)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选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
2.用“\”划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3.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罗列——(______________)欢乐——(______________)
增加——(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水泥道像铺上了__________,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十四、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要从魏国到楚国去。
楚国明明是在魏国的南方,可这个人却乘着车一直向北走。
路人有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要向南走。
你这样走,方向不对。
”
那人回答说:“不要紧,我的马好。
”
“不管你的马多好,朝着这个方向走,是到不了楚国的!”
“没关系,我带的路费很多。
”
“路费再多,也到不了楚国呀!”
“那也不碍事,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
”
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依仗自己条件优越,始终认识不到错误,还是坚持错误的方向,继续向北走去。
其实,照这样走下去,他的条件越好,就会离他要去的楚国越远。
1.这个人要从_______到________去,楚国在魏国的______,他却一直向_____走。
2.这个人始终不肯改变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B.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清楚以后再去做。
C.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自以为是。
D.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和路线,方向正确,才能充分发挥有利的条件。
4.你还积累了哪些寓言故事?请把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课内阅读。
荷花(节选)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②有的花瓣儿全展开
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
1.选文描写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加点的“冒”字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冒”是不顾的意思,用在这里不恰当,应该换成“探”。
B.“冒”表明荷花不是自然长出,也不是偷偷钻出,写出了荷花挣脱束缚伸展的动态美。
C.“冒”写出了白荷花不停生长、卓尔不群的样子。
3.运用修辞手法会让文章更加生动活泼,读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画“﹏﹏﹏”的句子中“____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荷叶的多而密。
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的是___________,读着第①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我知道了:第①句描写了荷花_________的形态,第②句描写了荷花_________的形态,第③句描写了荷花_________的形态。
(填序号)
A.含苞待放 B.蓓蕾初绽 C.欣然怒放
5.荷花还有怎样的形态?请你想一想,写在下面吧。
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一举一动一刻不停左顾右盼每时每刻
2.拟人机警
3.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麻雀的不可驯服性,作者通过麻雀被捉到后的一段动作描写,表现了它是怎样的不可驯服。
4.那只小蜗牛慢吞吞地探出脑袋,两只触角左右摆动几下,又迅速地把头缩回壳里,过了一会儿,小脑袋又伸了出来,就这样,试了好几遍,终于,它确定外面是安全的了,于是它背起壳,悠闲地向前走去。
1.五彩缤纷矫健
2.塔松巨伞塔松密大
3.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呢?
4. B 联系上下文
5.主要从雪峰、森林、小溪和野花来写的,写出了天山美丽的特点。
三、
1.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普遍推广,使大众化。
2. A B C
3.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4.B
四、
1.泼水花瓣挑水拨款分辨跳远
2.闪闪发光又短又小灵巧津津有味
3.寻找灵活用心
4.亮晶晶懒洋洋金灿灿
5.体会到兔子的听觉很灵敏。
(耳朵很机灵)
6.拟人。
体会到兔子跑步速度很快。
7.描写了兔子的外形特征,由上到下的顺序描写。
8.排比白圆胖天边的晚霞,像是火焰,又像仙女婀娜的裙摆,更像是归心似箭的游子。
五、
1.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2.字模挑字字盘印刷拆模再用
3.新事物的出现,活字印刷术是毕昇第一个发明的,之前从未有过创造,创新制作新的东西,因为之前的活字是泥活字
4.列数字作比较补充第一个活字印刷术发明人
1.花大姐
2.益虫害虫
3.模仿孩子天真的口吻是,使全文童趣盎然,运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表达了作者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4.蜻蜓蜜蜂蚯蚓等。
七、
1.拟人
2.符合实际,因为作者名写花朵暗写风
3.指不自由的读书生活
4.自然界的电闪雷鸣.对花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5.有了雨的滋润,花朵才能自由自在的生长,开放
八、
1.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太偏心。
2.不偏心。
因为蚂蚁的勤劳是为了自己,蜜蜂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3.嫉妒、生气、埋怨
4.蚂蚁嫉妒蜜蜂蚂蚁弄明白了人们只赞扬蜜蜂的原因了不再嫉妒蜜蜂,而是心服口服
5.“,?”,“,。
”
6.我明白了为他人服务比为自己服务更能受到他人的尊敬。
九、
1.qiàn cáng kàng shū
2.,,“”。
,,,“”,
3.雪白的羽毛就像披着一件雪白的风衣……红色的脚趾。
4.鸽子是和平的象征,它把中国小朋友热爱和平的心愿带给世界各国的小朋友。
5.因为鸽子很美丽,它是和平的象征,“我”热爱和平。
十、
1.B
2.形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