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初二上人教新资料1.2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社会初二上人教新资料1.2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学
设计
【一】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
②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
③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距今的年代、生活的地区、生活的环境、生活和生产方式;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实物资料,培养了解、分析历史的能力,分析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了解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②通过对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对人类生活以及历史进程的影响,感悟并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③通过观察岩画、器物的图片和实物〔陶埙、小口尖底瓶〕来了解先民的精神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出土文物图片的分析,体会史前时代的历史是先民不断努力创造的,从中体会到我们的先民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②通过陶埙的试吹、小口尖底瓶的汲水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对先民、对祖先的敬慕之情,激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重难点突破:教师通过一个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及一组组出土文物的图片,使学生分析出先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教师利用具体实物,如:吹奏陶埙和小口尖底瓶汲水的实验,使学生切身体会先民的精神生活以及科学知识的萌芽。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用埙吹奏的乐曲、陶埙、小口尖底瓶、水桶。
【二】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用埙吹奏的乐曲。
【提问】请大家猜一猜这首优美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吹奏的?
【提问】这个陶埙是老师从陕西买来的,谁知道陶埙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这是新时期时代远古先民发明的乐器。
〕
【承转】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已经相当丰富了,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相比,当时人们的生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新课教学
【提问】
〔出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文物图〕
1.砍砸器和尖状器是用来做什么的?它的制作与磨制石器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回答出打制石器比较粗糙,而磨制石器是在打制石器的基础上,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显而易见,这种石器比打制石器进步得多。
〕
2.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相比在功能上有哪些进步?〔引导学生回答出磨制石器平整光滑、刃部锋利,反复磨制刃部,还可以多次使用,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
3.这些磨制石器可以做成哪些工具?〔石镰、石斧〕石镰、石斧可以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石镰可以收割庄稼、除草,石斧可以砍柴等,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学会种植庄稼并掌握了除草、收割技术。
〕
【表达】可见这种磨制石器比以前的打制石器要进步得多,人们把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由此,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便产生了。
【提问】
1.原始农业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原始农业是从采集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妇女们长年累月地从事采集,通过不断地观察、摸索,她们发现种子落地后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进而生产出更多的植物。
经过千百次试种,人们逐渐学会了栽培作物,这样就出现了原始农业。
〕
2.有了原始农业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回答出畜牧业、原始村落和定居生活的出现。
〕
3.原始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原始畜牧业是从打猎中产生的。
原始人不断改进狩猎工具和狩猎方法。
他们在使用弓箭和采取设陷阱围猎等方法时,偶尔捕到兽仔,并把它带回住地驯养繁殖,出现了原始畜牧业。
后来,在那些自然条件适宜畜牧业发展的地区,人们发现一些动物的幼仔长得快,繁殖多,比狩猎可靠。
于是,驯养的畜群逐渐增多,驯养动物逐渐代替狩猎而成为主要的谋生手段。
〕
【提问】〔出示陶器文物图〕这些陶器可以用来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可以存放东西、舀水、煮东西等。
〕
【表达】从这些陶器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的手工业。
【提问】〔出示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图〕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农业的主要分布和驯化动物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世界农业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亚欧大陆是最主要的农业和畜牧业起源地,其中西亚和中国是最为典型的。
〕
【承转】有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人们就可以告别以前的穴居生活,开始走向定居生活,并且出现了古老的村落。
【表达】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考古学家在约旦河谷发现了一个9000年前的农业村落,有数以百计的用泥砖砌成的房屋。
【提问】〔出示古代西亚村落想象图〕
1.仔细观察图上村落,它有什么特点?人们在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村落由长方形厚厚的石墙、生活区、生产区组成。
人们在村落内外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
〕
2.从图中可以看出他们使用怎样的家具和生活用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出当时人们的家具比较简陋,只有简单的石台,地上铺草作为床,他们使用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
3.村落居民与外界怎样沟通往来?〔他们的村落围墙有大门,可以走出村落放牧牛羊、获取村落所需要的东西;有时他们也用特制的梯子翻过围墙。
〕
4.厚厚的石墙是用来干什么的?〔引导学生回答出石墙是用来防御凶猛的野兽、防御外部入侵、保护自己的。
〕
【承转】在中国也发现了类似的农业村落。
他们是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
【提问】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引导学生回答出河姆渡遗址位于我国的长江流域,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
〕
【表达】河姆渡氏族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多水、潮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今天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
〔出示半坡遗址发掘现场和半坡遗址博物馆和半坡人的房屋复原图。
〕
【提问】〔出示半坡村落整体概貌图〕半坡人的居住地有什么特点?
【表达】半坡遗址呈椭圆形,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公共墓地三部分。
居住区内有四五十座房屋密集地排列着,中间一座规模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
居住地的周围有一条宽深各五米的壕沟,在居住区和沟外的空地上,分布着各种形式的窑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
【提问】为什么要在居住地的周围挖一条很深很宽的壕沟?〔引导学生回答出壕沟的防御作用,与前面的西亚村落相呼应。
〕
【承转】由此可见,河姆渡与半坡居民也过上了定居生活。
【提问】〔出示河姆渡居民房屋示意图、河姆渡居民水井和草棚复原图以及半坡居民房屋复原图。
〕
1.怎样进入河姆渡人的房屋?
2.河姆渡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
3.房屋的主人是谁?
4.半坡人的房屋有什么特点?在建筑房屋时要注意些什么?
5.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有哪些区别?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别?
【表达】〔出示河姆渡和半坡遗址发掘的文物图〕这些都是河姆渡和半坡遗址发掘的文物,我们刚才分析过石镰,它是用来收割庄稼和除草的。
其他的物品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我们来逐一分析。
【提问】
1.〔出示陶钵文物图〕陶钵上刻的是什么动物?〔猪〕
2.它与今天的猪有什么不同?
3.人们为什么把猪刻在陶钵上?
【提问】
1.〔出示骨耜文物图〕骨耜能做些什么?
2.能用它来干些什么?怎么使用它?
【提问】
1.〔出示甑、釜、灶文物图〕它们是做什么用的?
2.甑、釜、灶分别是做什么的?〔炊具〕
3.河姆渡人吃些什么?
【提问】1.〔出示鱼叉文物图〕怎样使用它?
2.〔出示鱼钩文物图〕半坡人的鱼钩有什么特点?这样做鱼钩有什么好处?这些鱼钩能够说明什么?
3.半坡人吃些什么?〔粟、鱼等〕
【提问】〔出示陶器文物图〕陶器底部的印纹、骨锥、纺轮。
你能联想到什么?〔原始纺织业。
我国最早使用的纺织原料是半坡时期的麻。
〕
【表达】除此之外,半坡人还会制作各种各样的陶器,可见半坡人的制陶工艺已相当高超。
【提问】半坡的陶器与河姆渡的陶器有什么区别?〔半坡──彩陶,河姆渡──黑陶〕
【归纳】进入定居时期的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会种植水稻、粟,饲养猪、狗,烧制陶器,用麻捻线、织布。
【提问】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文化的异同〕〔讨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