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X线表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X线表现
安阳;马达智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进行性骨化性肌炎(MOP)的临床特点及主要X线表现.方法:对6例临床表现符合MOP的患儿进行病变部位摄片.结果: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诊断为MOP.结论:MOP又称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X线摄片可以显示病变区肌肉软组织内广泛的多种形态的骨化影,部分骨化影可见到骨皮质、骨松质及髓腔.75%的患儿伴有骨骼先天发育异常,多见于拇趾及拇指.尽管超声、CT、MRI对早期MOP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传统X线摄片仍为诊断本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年(卷),期】2010(021)006
【总页数】2页(P443-444)
【关键词】肌炎,骨化性;儿童;放射摄影术
【作者】安阳;马达智
【作者单位】天津市儿童医院影像科,天津,300074;天津市儿童医院影像科,天津,30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5.2;R814.41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progressiva,MOP)又称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是一种罕见的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以先天性拇趾(指)畸形、
全身进行性软组织内异位骨化为特点,异位骨化部位包括横纹肌、肌腱、韧带及筋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结本院6例于就诊时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诊断为MOP的病例。

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1~6岁,平均3.5岁,病程1周~6年。

1例有明确外伤史,
其余病例均无明显诱因。

1.2 方法
对病变部位进行X线投照。

其中颈部正侧位3例,胸腰部正侧位4例,肱骨正侧
位2例,骨盆正侧位1例,一侧下肢(包括股骨,胫腓骨及足部)1例。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除2例病史较短外,其余病史均较长,表现为早期局部软组织肿胀,
出现软组织内包块,随着软组织肿胀消退,包块变硬并逐渐增大,最终出现患部的活动障碍。

其中自枕部发病逐渐向颈胸背部发展者2例,病史分别为2年和6年;自足部发病逐渐向小腿膝关节大腿发展者1例,病史为5年。

有3例患者于就诊
时已出现患部活动困难。

本组6例病例投照结果均表现为全身多部位软组织内出现条状、片状、分枝状等
不同形态的骨化影像,部分伴有局部软组织肿胀,其中骨化出现在颈后软组织内3例,胸壁3例,腰背部3例,上肢2例,下肢1例,双髋关节及臀部1例,胸锁
乳突肌骨化1例,下腹壁1例。

足趾畸形(右足第三趾短小,右足小趾中节趾骨
缺如)1例,由于其余病例均未进行手足部投照故不能排除手足部畸形存在(图1~6)。

本组病例于拍片后结合临床病史及影像表现,全部诊断为MOP。

由于局部刺激及手术均可能导致病情进展,故本组病例均未进行病理检查。

3 讨论
MOP又称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结缔组织病变,第1例患者是在1692年报道,至今对该病种国外报道已有700余例,国内个案报道约60余例[1]。

在全世界范围内本病的发病率约l蛐200万,发病年龄3~4岁[2]。

发病率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男性稍多见[3]。

3.1 病因
MOP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4],部分患者有家族史,但本组病例均无家族史。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随着近年来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较公认的是认为FOP与BMP-4的过度表达有关,并将FOP基因定位于4号染色体长臂上
(4q27-31)[5-7]。

3.2 病理改变
MOP为中胚层组织的病变,病理改变最初发生于筋膜、韧带、肌腱、肌鞘、腱膜及肌肉间纤维隔等结缔组织,继之侵犯肌肉。

早期纤维间质增生,成为原始间叶组织,肌肉组织为结缔组织所代替,后因钙盐沉着而形成骨化。

关节软骨亦可骨化而引起关节的骨性联合。

由于软组织大量骨化,导致其周围关节功能障碍,最终致使功能永久丧失[3,8]。

3.3 临床特点及X线表现
临床上MOP发病较早,大多数在6岁以前发生,可早在生后5~6d发病。

早期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胀,可有红、热、痛,数日或数周内消退,遗留下骨样硬度的肿块,数月后即可出现骨化[1]。

晚期表现为全身多发性软组织内硬质肿物,脊柱强直,双肩、双髋关节融合,下颌关节受累,张口受限,呼吸肌骨化,呼吸功能衰竭。

往往发作期与间歇期反复交替。

多数伴有拇趾及拇指先天性畸形。

张浩等[9]研究发现,国内MOP拇趾畸形发生率为57%。

MOP典型特征有两点:异位骨化及特征性骨骼畸形,X线具有特征性表现。

异位骨化最常见于颈部、胸部及背部肌肉,也可发生于髋部,但舌咽、喉、心、膈、括约肌及平滑肌不受侵犯。

61%的患者在一个以上部位同时发生异位骨化,其中27%的患者在颈部、脊柱旁、肩部3个部位同时出现异位骨化[10]。

本组病例中3例
病变首发于颈胸背部软组织内,1例以髋部为首发部位。

本组全部病例均出现1个以上部位的异位骨化。

骨化影形态多样,可呈线状(如筋膜骨化)、条状、带状、分枝状、管状、圆形、片状及不规则形状,以带状多见,本组病例中骨化影像以分枝状最多见。

胸部、背部、髋部及上肢多双侧发生。

背侧多于腹侧,背侧肌内骨化影可伴随脊柱全长。

部分骨化影可见到骨松质、骨皮质及髓腔。

当肌腱附着于骨骼部位骨化时,可显示骨疣状突出影,可呈长条形平行于骨干,也可为小块状突起。

颈椎僵直,生理弯曲消失。

颈椎椎弓之间可见与椎弓平行的条状韧带骨化影及骨性联合。

颈、胸及腰椎椎体上,下缘可见关节软骨的线条状骨化影。

脊柱韧带可以骨化,散在者椎间隙明显狭窄以致椎体骨性融合,或整个脊柱呈竹节样改变,形成骨桥或假关节;甚至可发生骨性强直。

由于肢体活动受限,全身诸骨可显示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椎体可有压缩变形,致脊柱侧弯,也可有弧形后突弯曲。

由于活检及手术均能加重本病进展,所以应避免进行活检或任何刺激。

结合典型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可明确诊断本病。

但在病变早期,骨化尚未形成,X
线仅能显示软组织的肿胀,难以确诊,若患儿伴有指趾畸形,应高度警惕此病。

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CT可以更早发现骨化之前的软组织肿胀,发现早期钙质沉着,并对诊断较小的形态异常的骨化效果较好[11]。

MRI也可以早期发现软组织肿胀,但若发现肌肉内的软组织样病变伴周围水肿,则无法鉴别是恶性肿瘤或感染性病变[12]。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肌肉和周围结缔组织内增强的团块回声影。

骨放射性核素扫描可以较X线平片早发现骨化前的异常,如镓67柠檬酸盐、锝99m骨成像可
以早期发现骨化征象[13-14]。

近年来,有报道PET/CT可早期检出本病[15]。

然而,CT、MRI、超声、PET/CT价格昂贵,且其并非诊断MOP的必要方法,因而传统X线摄片仍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成像方法。

本文总结MOP典型X线表现,有助于辅助临床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童杰,邓展生,周江南,等.进行性骨化性肌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l5(17):2718-2720.
[2]Kitterman JA,Kantanie S,Rocke DM,et al.Iatmgenic harmc caused by diagnostic errors in 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 [J].Pediatric,2005,116(5):e654-e661.
[3]Connor JM,Evans DA.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natural hisory of 34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 Br,1982,64(1):76-83.
[4]Tulchinsky M.Diagnostic features of fibrodysplasia(myositis)ossificans pmgressive on bone scan[J].Clin Nucl Med,2007,32(8): 616-619.
[5]Kan L,Hu M,Gomes WA,et al.Transgenic mice overex-pressing BMP4 develop a 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FOP)-like phenotype[J].Am J
Pathol,2004,165(4):1107-1115.
[6]Kaplan FS,Xu M,Glaser D L.Early diagnosis of 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e[J].Pediatrics,2008,l21(5):e1295-el300.
[7]Kaplan FS,Xu M,Seemann P,et al.Classic and atypical 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FOP)phenotypes are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type 1 receptor ACVR1[J].Human Mutation,2009,30(3):379-390.
[8]徐润冰,邵增务.进行性纤维发育不良性骨化症研究进展[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7,2(1):44-47.
[9]张浩,金大地,景宗森,等.进行性骨化性肌炎51例中国文献报道的综合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2,6(22):3384-3385.
[10]李素荣,袁新宇,关立夫.儿童进行性骨化性肌炎[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9):791-794.
[11]胡冰,李彩凤,邝伟英,等.儿童进行性骨化性肌炎5例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29(6):766-769.
[12]Hagiwara H,Aida N,Machida J,et al.Contrast-enhanced MRI of an early preosseous lession of 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 in a 21-month-old boy[J].Am J Roentgenol,2003,181 (4):1145-1147.
[13]Mahboubi S,Glaser DL,Shore EM,et al.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J].Pediatr Radiol,2001,31(5):307-314.
[14]Shih WJ,HackettMT,Stipp V,etal.Myositis ossificans demonstrated by positive gallium-67 and technetium-99m HMDP bone imaging but negative technetium-99m-MIBI imaging[J].J Nucl Med Technol,1999,27(1):48-50.
[15]Kulwin R,BinkovitzLA.PET/CT offibrody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J].Pediatr Radio,2009,39(9):99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