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16cd3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5.png)
一、复习导入 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⑴ 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⑵ 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 ⑶ 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 3、小结: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 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 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 ⑴ 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 ⑵ 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5、师:现在老师让大家观察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注意它在向上爬 的过程中脚有什么变化。
(多媒体) 6、师:谁观察到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 生:爬山虎触着墙的脚变成了小圆片,那小圆片把它的茎拉了一把。 师:它的细丝刚一触到墙的时候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成小圆片了。 师:它变成小圆片对它的脚向上爬起什么作用? 生:它会巴住墙,不容易掉下去。 师:在墙上巴的怎么样? (牢固) 师:大家再看,当它的细丝触到墙的时候,它细丝的头上就变成了什么? (再演示一遍课件) 师:还有什么变化? 生:爬山虎的脚原先是直的,后来变弯曲了。 师:它的脚由直变弯,它的茎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看一遍录象) 师:它的茎被它的脚拉了一把,长了一块,爬山虎就是这样往上爬一脚的, 大家仔细想想,请你再次思考,看哪个同学最聪明,能一边说一边画出爬山虎是 怎么向上一脚一脚爬的。 (全班同学讨论) 7、指名同学到黑板前边画边说。
⑴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⑵一阵风吹来,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这两句话哪句好,为什么? 师:作者不仅用词很准确,写出了静态的美,进而写出了动态的美,下面同 学们听老师读这段话,谁能读得比老师还好。 三、学习(3、4、5)段 1、师:这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课前老师让大家观察了 爬山虎的样子,谁能来说说。(非常细、想蜗牛的触角)这都是你们观察到的, 现在咱们来观察它的脚的样子。(多媒体)你们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位置上, 形状是怎样的,看一段文字。 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也是嫩红的。 师:请大家看这段话如果这样写你们看好吗?请你们轻声地把这两段读一读, 比较一下,体会一下“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伸出细丝,也是嫩红的。” (学生讨论) 2、汇报发言。 3、师:大家看作者不仅观察的非常仔细,而且写得很具体、准确、生动对 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作者的这段话。 (学生齐读) 4、师:爬山虎的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会爬墙。(板书:爬墙)谁愿 意读一读,看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指名读)
10.《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0.《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584452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7.png)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描写自然植物的文章,通过讲述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本节课主要教学爬山虎的形态结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培养他们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描述爬山虎的形态结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1. 爬山虎的形态结构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和描述。
2. 爬山虎的生长过程涉及到专业知识,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爬山虎的图片或实物。
2. 爬山虎的生长过程的视频或动画。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爬山虎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爬山虎的形态结构。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习爬山虎的形态结构- 利用教学PPT,展示爬山虎的各个部分,如叶子、茎、根等。
- 讲解爬山虎的形态结构,如叶子的形状、茎的特点等。
-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爬山虎的形态结构。
3. 学习爬山虎的生长环境- 讲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气候等。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爬山虎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吗?4. 学习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利用视频或动画,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如种子的发芽、茎的生长等。
- 讲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如种子的发芽过程、茎的生长过程等。
-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5. 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爬山虎的形态结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板书设计:1. 《爬山虎的脚》2. 爬山虎的形态结构3. 爬山虎的生长环境4. 爬山虎的生长过程作业设计:1. 观察周围的植物,选择一种进行观察和描述,写一篇短文。
2. 查找关于爬山虎的更多信息,如爬山虎的种类、分布等,进行课堂分享。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 第1课时(新课改版)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 第1课时(新课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c2cca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8.png)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第1课时(新课改版)
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能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难点
1.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使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教案、课件、教具。
2.学生:课本、文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引导学生讨论,唤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二、学习课文(15分钟)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逐段解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拼音、意思和用法。
2.学生跟读、造句,加深记忆。
四、朗读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朗读全文,重点执教语音语调。
五、巩固练习(10分钟)
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巩固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复述课文内容,默写生字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高,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理解。
下节课继续深入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馈
1.学生反馈课堂感受、对本节课的认识。
2.教师总结本节课教学情况,对下节课做出调整。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本次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
的成绩。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编10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编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f9f7b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7.png)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编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编10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学习内容爬山虎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学会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均匀、重叠、空隙、痕迹、触角”等词语。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教案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1d7f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0.png)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教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关于爬山虎的脚的知识,我们设计了一堂有趣而丰富的第一课教案。
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辨认爬山虎的脚。
2. 学生能够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爬山虎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爬山虎的兴趣。
我们可以展示爬山虎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感知:将爬山虎的脚的图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并描述爬山虎的脚的特征。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如颜色、纹理、形状等方面的特点。
3. 讨论: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爬山虎的脚的特征,并展示不同学生的观察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爬山虎的脚有这样的颜色和纹理,这些特征对爬山虎在环境中的生存有什么帮助。
4. 探究:在课堂上准备一些爬山虎的脚模型或图片,并为学生提供放大镜。
让学生观察模型或图片上的细节,并与他们之前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并与他们之前的描述进行对比,让学生意识到他们通过探究和观察得出的结论。
6. 拓展:鼓励学生使用图书馆的资源或互联网查找更多关于爬山虎的脚和其适应环境的信息,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发现分享给其他同学。
三、教学辅助:1. 爬山虎的脚的图片或视频2. 爬山虎的脚的模型或图片3. 放大镜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动物,并进行观察和研究。
学生需要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思考这些特征对动物在环境中的生存是否有帮助,最后撰写一份观察报告。
通过这样一节课,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对动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他们还将学会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或互联网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这些能力将对他们的科学学习和探索精神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1e0e9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05.png)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11篇)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突破方法: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爬山虎这一植物没有过直观的认识,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爬山虎实物,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感受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还欣赏了变化多端的火烧云。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观赏一种奇怪的生物──爬山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说说通过初读课文对爬山虎都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读文后交流:①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而不是动物。
②爬山虎有脚。
③爬山虎是靠脚向上爬的。
……2、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
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
三、学习生字新词1、学习生字①开火车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口头组词。
(师生共同纠正易读错的字音:“均、匀”要读准前鼻音;“重叠”的“重”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chóng;“触着墙”的“着”不读zhe,应读zháo)②分析字形结构,抽生说每个字的特点及部首。
③分四人小组讨论生字易错的地方及如何记忆字形。
④交流讨论结果:“逐”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里面没有一点;“叠”的结构比较特殊,下面是“且”,不能多加一横;“茎”的`第四笔是横撇,不能分成两笔写;“隙”字右边上面的小字没有勾。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fc8a504693daef5ef73dfc.png)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佳作,文中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他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本课的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写爬山虎的叶子,作者从嫩叶写到成叶,重点讲成叶,从叶子的颜色,形状及叶子的动态描写,让人产生喜爱之情。
在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时侧重从三个方面来写:1、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
2、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3、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
处在四年级的小学生特有的好奇心重、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有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段。
4、学会作者是怎样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和写作能力。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让学生正确理解爬山虎的脚不同于人的脚,而是长出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一只脚继续巴住墙向上。
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说得十分清楚。
1、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习作者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堂讲授力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细心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2、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阅读兴趣的激发,在学生的自主实践中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9fdcc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1.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爬山虎的脚》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本课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讲述了爬山虎这种植物特有的生长方式和特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习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爬山虎,了解其生长特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尤其是其“脚”的结构和功能。
2. 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爬山虎,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记录不懂的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交流自学成果,教师巡回指导。
4.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板书设计1. 课题:爬山虎的脚2. 重点词语:爬山虎、脚、生长、特点3. 知识框架: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爬山虎的“脚”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并组词造句。
2. 回答思考题: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帮助爬山虎生长的?3. 课下观察其他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词语理解不够准确,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复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345767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a.png)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蜗”等 5 个生字,会写“虎、操”等 13 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 16 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连续的观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的特点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植物。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种特别的植物——爬山虎。
(板书:爬山虎)2、大家见过爬山虎吗?谁能来说说你对它的了解?3、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爬山虎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2)强调易错字的写法,如“虎”字的笔顺,“隙”字的中间部分等。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叶子脚)(三)精读课文,感受叶子之美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总结(1)颜色美:“嫩红”“嫩绿”(2)排列美:“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3、指导朗读,读出叶子的美。
4、欣赏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感受其美丽。
(四)研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脚1、过渡:爬山虎的叶子如此美丽,那它的脚又有什么特点呢?2、默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3、学生交流,教师结合图片讲解(1)位置:茎上叶柄的反面。
(2)样子:“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4、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1)作者把爬山虎的脚比作什么?(蜗牛的触角)(2)这样的比喻有什么好处?(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五)探究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小组讨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2、学生汇报,教师总结(1)触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85977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e.png)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佳作,文中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他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本课的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写爬山虎的叶子,作者从嫩叶写到成叶,重点讲成叶,从叶子的颜色,形状及叶子的动态描写,让人产生喜爱之情。
在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时侧重从三个方面来写:1、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
2、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3、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
【学生分析】处在四年级的小学生特有的好奇心重、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有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段。
4、学会作者是怎样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让学生正确理解爬山虎的脚不同于人的脚,而是长出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一只脚继续巴住墙向上。
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说得十分清楚。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习作者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设想】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堂讲授力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细心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b5a8f92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c.png)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描述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爬山虎的特征和脚的形状。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3. 扩展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词汇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1. 一张展示板或屏幕2. 一张爬山虎的图片3. 爬山虎的模型或插图4. 学生准备的绘画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展示一张爬山虎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爬山虎的好奇心。
2. 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爬山虎是怎么爬上墙壁的吗?3. 学生陆续回答,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爬山虎脚的问题,例如:爬山虎的脚是什么形状?为什么可以爬上墙壁?二、呈现(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张爬山虎的模型或插图,并用适当的语言描述爬山虎的脚的形状:脚指的是四肢,它们像爪子一样弯曲,每只脚上有很多小小的角质突起。
2. 老师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形状,与之前的描述进行对比。
3. 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爬山虎的脚形状,并记录在展示板上或屏幕上。
三、练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张白纸和绘画材料。
2. 老师让学生模仿爬山虎的脚形状,通过绘画的方式将爬山虎的脚画在纸上。
3. 学生完成后,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绘制的爬山虎脚,并简单描述脚的形状。
四、巩固(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爬山虎脚的形状在鸟类、狗、猫等动物身上是否也存在。
2. 要求学生拍照或找到关于这些动物脚的图片,并将其与爬山虎脚进行对比。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动物进行展示并描述该动物的脚形状。
其他组进行观察,确认是否存在类似爬山虎脚的形状。
五、拓展(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爬上墙壁的?请各位同学回答。
2.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爬山虎脚的认识,并对特殊的脚形状在动物生活中的意义进行解释。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老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观察其他动物的脚,例如狗、鸟、猫等,在作业本上绘制并描述它们的脚的形状。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5篇)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ca67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1.png)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5篇)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会写“虎、操”等13个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连续的观察。
教学重点1.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2.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连续的观察。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会写“虎、操”等8个生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7个词语,理解“舒服”“均匀”“漾起”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细致的观察。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并积累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1.引导交流:哪些同学见过爬山虎?你们看见的爬山虎是什么样的?2.过渡: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你们知道爬山虎的脚在哪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他写的《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爬山虎操场嫩叶舒服均匀重叠空隙(1)指导读准字音。
“弯曲”放在句子中朗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曲”的发音。
(2)指导书写“虎、隙”。
(“虎”“隙”两个生字较难,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并练写,其他6个生字提示要点,学生课后再写。
)指导书写“虎”字:第二画短横像老虎炯炯有神的眼睛,这一横下面的横钩就像老虎尖尖的牙齿,写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学生练写。
指导书写“隙”字:“隙”字右边上面的“小”,竖钩变成了短竖。
在上下两个“小”字之间,那条缝隙里,只有日光能透过来,这个“日”要写得扁一些。
学生练写。
3.引导交流: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1)引导学生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后,根据提取的信息汇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ce5c5b0975f46526d3e116.png)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马金镇霞山小学汪雨萍一、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均匀、重叠”等词语。
2、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写了爬山虎的脚的哪些方面。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三、教学过程:板块一:猜谜导入1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丝瓜和葡萄是攀缘植物,要种它们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搭架子。
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种攀缘植物却不用搭架子,它就是——爬山虎(板书)。
教学“虎”字,师范写。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爬山虎它还有脚呢(补充课题)。
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观察,写了一篇文章,齐读课题。
那他又会写什么呢?板块二:初读检查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均匀痕迹触着墙逐渐嫩茎叶柄铺开重叠自由读——带读——正音:着、铺、逐——齐读。
板块三:研读爬山虎脚的特点1 、文章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脚?2、品味语言。
自由读第3自然段。
哪几句话是直接描写爬山虎脚的样子的?PPT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①请三位同学读一读这几句话。
其他同学思考叶圣陶爷爷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脚的②概括:作者从位置、形状、颜色来写爬山虎的脚。
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根据作者的介绍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③画之前先找准位置。
“茎”和“柄”都是植物当中的一部分。
看板书,认一认。
这个部分是它的____ ,这个部分就是它的 ___ 。
④这两个字还是生字,我们要把它写正确。
板书范写,生练写。
⑤评价、修正。
看图片,了解“枝状”。
⑥根据文字画出爬山虎的脚。
画完后对照文字读一读,记一记。
⑦师生合作读,增加记忆。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篇九篇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篇九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7ecef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8.png)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篇九篇《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文本分析:文章利用散淡的语言、恬静的笔法,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等内容。
文章从整体到部分,重点放到爬山虎的脚上,并紧扣题目,让学生读后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教学本文,不但要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学习如何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的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均、柄、蜗”等5个生字(包含1个多音字),会写“虎、操、占”等1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自觉利用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感受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可爱。
教学难点:1.把握课文的描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的写法具体、有序地写一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的叶子、脚有什么特点。
导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丝瓜、葡萄要依附着架子才能往高处生长,而有一种植物却不需要这样的架子,这是什么植物呢?请同学们看看PPT上的图片,告诉老师这种植物是——(学生齐声:爬山虎)。
对了,就是爬山虎。
今天我们就走近爬山虎,看看它是什么样的。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通过课题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爬山虎的脚)过渡:同学们,人和动物是有脚的,借助脚可以行走、跳跃。
那植物也有脚吗?答案是肯定的,爬山虎就是有脚的植物。
它的脚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爬山虎的相关知识。
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12304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3.png)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激趣导入,了解作者1.同学们听过爬山虎这种植物吗?(出示图片)2. .一起来生疏一下爬山虎。
爬山虎又叫“常春藤”“地锦”“巴山虎”,它爬墙的本事很高,人们利用爬山虎的爬墙本事,只要在房子四周种上爬山虎,用不了几年,它就会爬满整个墙面。
3观看一下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吗?快来看看叶圣陶老爷爷是怎么描写的吧。
4.走近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有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
主要作品:童话《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学习任务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1.听读课文,然后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
(1)读词语:均匀叶柄蜗牛弯曲枯萎重点提示:“均”是前鼻音,“柄”是后鼻音,“曲”是多音字。
(2)学习多音字“曲”。
表示“弯,跟‘直’相对”“弯曲的地方”“偏僻的地方”等时,读qū,如,弯曲曲曲折折;表示“歌,能唱的文辞”“歌的调”“元代盛行的一种韵文体裁”时,读qǔ,如,歌曲曲终人散(3)沟通识字技巧。
看图识字:叶柄、蜗牛加一加:艹+委=萎(枯萎)(萎缩)土+匀=均(均匀)(平均)比一比:蜗——锅柄——丙(4)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重点提示:“操、均、隙、柄、瞧”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占”是上下结构。
“虎”,半包围结构,共有8笔。
书写时要留意: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是横钩,“七”要写得扁一些。
“隙”,左右结构,共有12笔。
书写时要留意:双耳旁的第一笔横折弯钩要写得窄一些,“日”字要写得扁一些,在上下两个“小”字之间“嫩”右部不要写成折文,“固”是全包围结构,写完里边再封口不要多写一点。
3.整体感知。
(1)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想想可以把哪些自然段合并在一起?明确: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的生长的位置。
其次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和样子。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案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2b2d9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0.png)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案教案标题: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归纳总结等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学生能够观察、描述和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1. 爬山虎的图片或实物。
2. 课堂展示板或幻灯片。
3. 学生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猜测它是什么植物。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叫做爬山虎的植物。
步骤二:呈现知识(1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爬山虎的特点,如:叶子呈心形、爬藤、黏着茎等。
2.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爬山虎的特点。
步骤三:讨论与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观察爬山虎的图片(或实物),并描述它的特点。
2. 学生在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学生回到全班,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归纳总结爬山虎的特点。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爬山虎为什么能够生长在那里。
2. 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爬山虎的适应能力和生长环境。
步骤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学校周围寻找其他的爬藤植物,观察它们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爬藤植物的分类和生长习性。
评估方式:1. 学生观察和描述爬山虎的特点的记录。
2. 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
3.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的回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特点和生长习性。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0《爬山虎的脚》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0《爬山虎的脚》第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a535e5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c.png)
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爬山虎的脚》第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虎、爬”等7个生字,会写“虎、脚”等11个生字,会写“爬山、主意”等9个词语。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能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模仿写出一种事物的特点。
通过反复读,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1. 词语学习: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2. 课文理解: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模仿写出一种事物的特点。
3. 观察与表达: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学习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并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生字词,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模仿写出一种事物的特点。
2. 难点: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学习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或图片,黑板。
2. 学具:铅笔,橡皮,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2. 新课内容:- 学习生字词,理解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 阅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模仿写出一种事物的特点。
- 观察实物或图片,学习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3. 巩固练习:通过PPT展示不同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观察并表达。
板书设计1. 《爬山虎的脚》2. 重点词语:爬山虎、特点、观察、表达3. 关键词语:虎、爬、脚、连续、细致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用学到的方法观察一种事物,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2. 口头作业: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并讲述自己观察的事物。
课后反思1.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或图片的观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虎、茎、柄”3个生字。
正确认读课后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和语文文字的训练,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认识爬山虎。
1、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学生喜欢欣赏身边美好的事物。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2、指导书写“虎”。
对于爬山虎,你了解多少?(抽生回答,师出示资料介绍)大家知道吗,爬山虎它还有脚呢。
如果让你去观察爬山虎的脚,写一篇观察日记,你会写些什么呀?(预设:写脚的样子、位置、作用)
3、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也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仔细观察,并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补充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1、师出示阅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读,老师巡回指导。
)
2、同学们刚才读文很认真,那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这些词语都会读吗?(出示词语课件)
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呢?(预设: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叶子、爬山虎的脚)
4、在这些内容中,你们认为作者重点介绍的是什么呢?(爬山虎的脚)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介绍呢?(3——5)
三、学习重点段,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语言的准确具体
(一)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1、大声读第三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再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