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第2节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阅读“等温线的判读”图,了解等温线的含义,知道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的表示方法和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水平变化的关系。
(重点)
2、运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特点。
(重点、难点)
3、运用“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同一纬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水平分布特点。
(重点)
【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教师引导,识图-析图-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感悟导入1.读图后回答:
同一地点一天内、一
年内气温会发生变化。
2.学生读图后回答:
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
气温可能差别很大。
图片导入,直观有趣,
从两个方面说明气温
的变化,导入气温空
间上的差异
1.出示两位同学放学路上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
2.出示北极地区和某某地区的北极熊同一时间的不同感受引出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气温有差异。
教师总结:气温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化情况。
上节课学习了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这节课来学习气温在空间上的差异
衔接过渡
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我们用气温变化曲线图表示,那么气温空间差异,我们如何来表示呢?
讲
授
新
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这是一幅什么图
呢?
(解释)由于没有标出数字的单
位,所以无法判断出是什么图,
但表示气温空间差异的是等温
线图。
观察图片,学生回答问题:
有的同学说是等高线地
形图,有的同学说是等温
线图。
认真听讲,理解老师的讲
解,看课本,积极举手回
答,明确:
标上气温的分布图即等温
线图可以表现气温空间差
抛出图片引发争议,
触发学生由认识等温
线图的求知欲。
由于
没有标出数字单位,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等
温线图与等高线图的
不同,激发学生探索
等温线图与等高线图
的异同积极性。
通过回答问题,让学
生明确要学习的知
讲授新课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什
么是等温线和等温线图。
异。
识。
自
主
学
习
(多媒体展示等温线的形
成)
提出问题:
什么是等温线?
自学课本第65页文字和“图
4-2-4等温线图的判读”,完
成助学第69页1、2、3题。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
况。
(讲述):下面我们来检验
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找三个
同学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
随时纠正。
(想一想)等温线图与等高
线图有哪些相似之处?
教师多媒体展示
学生举手回答:
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
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
滑曲线。
根据老师要求进行自学,
完成助学相应题目,不会
的做好标注,等待老师讲
解。
学生根据自学情况举手回
答,一生回答,其余同学
认真听,随时改正自己的
错误。
学生根据多媒体动画展
示,一步一步回答问题,
理解等温线图与等高线图
的相似之处。
这部分知识点比较简
单,让学生自学,培
养他们的自学读图能
力。
由此及彼探索规律,
为等温线图的判读打
下基础
D
A B
C
E A
C
巩固训练, 点 石 成
金 (我展示我快乐): 1、
读图可知,A 、B 、C 、D 四点的气温分别为: 、、、。
2、
A 、C 两处的温差是,等温线。
B 、D 两处的温差是,等温线。
3、
A C E 气温越来越,E 处为中心。
认真看老师展示,思考问
题,举手抢答,明确: 1、四点的气温分别是24℃、24℃、12℃、20℃ 结论:在同一条等温线线
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12℃、密集;
4℃、稀疏
结论: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
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低、低温中心
结论:等温线呈闭合状态
时,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反之就是高温中心。
通过这个环节,一方面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果,另一方面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巩固,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思想。
衔接与
过渡 我们已经知道了等温线图可以表示气温的变化,学会了判读等温线图,那么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就可以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那么我们就一起用地理的眼睛
来发现规律。
D
A B C
讲授新课慧
眼
识
图
一
(多媒体展示)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
然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引
导学生一步一步得出世界
气温分布的第一个特点。
(多媒体展示)
请根据A、B、C三地的气温
选择合适的衣服
学生根据老师演示,观察,
完成下列任务:
1、在图中找到赤道、南北
回归线,明确这个X围之
间的气温在20℃以上;
2、找到南北极圈,观察这
个X围的气温在0℃以下;
3、得出结论:世界气温分
布的特点1:从低纬向高
纬逐渐降低。
纬度因素
观看多媒体,感受因纬度
的不同而造成的气温上的
差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知识迁移能力,利
用知识储备对新课知
识进行分析,教师分
步演示,形象直观,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
能力。
用生活中衣物的选择
拉近了气温和学生的
关系,让学生仿佛亲
临感受气温的差异造
成的冷暖差异。
慧
(多媒体)
2、 A B
A
B
A
B
讲 授 新 课
眼 识 图二
慧
眼
识 图
二
观察:AB 两地纬度位置相同,年平均气温一样吗? (讲述):我们通过观察发现,AB 两点一个位于陆地,一个位于海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为什么会不同呢?下面我们来通过分析北半球1月和7月等温线图来寻找原因。
(多媒体展示学习任务):尝试分析 1、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2、北半球7月平均气温分
布图。
(边展示多媒体边讲
学生观察,明确:AB 两地虽然纬度位置相同,但是气温并不一样。
小组合作,根据老师展示的课件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1、1月,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
2、7月,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
认真听讲,理解海陆热力性质不同,造成不同季节
的气温不同。
得出结论。
特点2: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洋气以点代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找原因,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综合培养。
通过北半球不同月份等温线图的对比,从具体的问题中得出结论,边学边练,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理解深刻。
用贴近学生的实例拉近气温和学生的关系,理解深刻。
(讲述):季节不同,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这和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有关系。
温和陆地气温不相同。
海陆因素
慧
眼识图三(多媒体)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南北半
球等温线的分布情况。
(讲述):北半球陆地面积
大,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
球海洋面积大,等温线比较
平直。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引导学生观察这三条等
温线经过的陆地和海洋。
)
同位之间合作,看图分别
找到南北半球的0℃等温
线,10℃等温线和20℃等
温线,分别比较它们的弯
曲程度。
最后得出结论。
特点3:受海陆分布的影
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
折,南半球比较平直。
用0℃、10℃、20℃等
温线从南北半球上两
两对比,抽象的问题
就变的简单了,学生
很容易地得出结论。
借助等温线,复习海
陆知识。
衔接与
以上是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三大特点,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世界气温的分布受到纬度、海陆分布的影响。
同学们知道气温的分布还和什么有关系吗?下面我们
山顶白雪皑皑
山脚绿草茵茵
过渡 来看一幅图片来寻找答案。
讲 授 新 课
思维扩
展 (多媒体展示) 乞力马扎某某位置和景观
分析:气温的差异还和什么有关系?
观看图片,举手回答: 气温的差异还和地形有关
系,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地形因素
通过计算验证,气温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学会从图片中,从生活发现地理,体现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思想。
通过计算,可以量化理解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计算验证
拓多媒体展示
教师教师展示0℃等温线闭
合和青藏高原的地形,引导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理解原因,举手回答:
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形的分析得出等温线闭合的原因,拓展延伸了地形对气温分布的
展延伸学生分析青藏高原等温线
闭合原因?
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
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
积雪?
青藏高原海拔高,形成了
低温中心
观看多媒体,明确赤道地
区也有高山积雪,感受地
形对气温的影响。
影响的进一步理解。
图片展示赤道地区的
雪山,使学生直观感
受到地形对气温的影
响。
校
园
招
聘
站
老师提示:本题需要考虑地
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教师总结:本题考查纬度对学生抢答,并说出原因
学生举手回答:
明确地形为山地
原因:随着海拔升高,气
温降低
学生举手回答:
℃,温度向北递减,位于
北半球
通过“校园招聘”这
样的活动,激发学生
兴趣,加深本科知识
的学习,巩固知识。
气温的影响
通过教师提示分析得出
结论,学生举手回答
生活(讲述):
目前,人类的活动对世界气
温也有很大的影响。
请同学
看一段是视频。
思考,倡导
低碳生活,我们中学生该做
些什么。
观看视频,感受人类活动
对世界气温的影响。
畅所欲言。
1、多植树种草;
2、骑自行或者步行上学;
3、少写信少寄贺卡,多
发;
4、不用塑料袋和一次性
筷子,尽量少用餐巾纸,
拒绝烧烤;
5、.......
让知识走进生活,学
以致用。
课
堂
小
结
(边展示多媒体边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1、等温线
2、等温线图的判读
3、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4、影响气温的因素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只有一条: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为了达成这个要求,我把读图作为首要任务,用图说话,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睛来发现地理规律。
本课的教学目标设成了四点,从等温线的认识到等温线图的判读,再到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最后总结影响气温的三个因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学生以读图为首要任务和首要能力,培养了读图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和能力,事半功倍。
本课内容比较抽象,初一的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分析起来有些困难,但是在老师的课件展示、引导下认真学习,从当堂达标情况来下,效果还较好。
【当堂达标】
1.在等温线图上,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表示()。
A.气温差别大
B.气温差别小
2.冬季时我国南方的气温比北方高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纬度比较高
C.南方纬度较低
3、根据等温线判定该图属于 ___半球, A、B两地属于海洋的是 ___,属于陆地的是___,为什么?
4、观察等温线数值变化,说明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