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教案
具体介绍:第六章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受精和双受精的概念及过程。
2.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3.通过学习受精和双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使同学连续树立事物是进展变化的观点。
4.结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向同学介绍我国农业科学工,在培育新品种方面的贡献,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双受精的概念和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①“双受精”是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前提。
只有彻底弄清晰“双受精”的概念及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②“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
它是指: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进入胚囊后,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现象。
融合后,受精卵和受精的极核就要发育变化,它们变化的同时,也就是子房发育的过程,子房发育的结果,就意味着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不论是双受精过程,还是子房发育的过程,都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内容又都较为抽象,同学不能观看到。
因此,双受精的概念和过程以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2.双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由于:(1)同学对“受精”“极核”“胚囊”“胚孔”等这些名词很生疏,要立刻记住,而且还要知道它们的发育变化状况,对初一同学来说是有肯定的难度的。
(2)如前所述,双受精过程和子房发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且内容较为抽象,同学接受起来确有难度,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要尽量协作一些教具(如:投影片、动画片,或自制移动教具、自画板书等)帮助讲解,使同学把这部分学问理解透彻。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
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1.关于引言:上节课讲的内容是“开花和传粉”。
所以,老师在讲新课前,可以先复习提问如①什么叫开花?什么叫传粉?
②传粉的方式有几种?③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结构特点?然后,老师可以这佯说:“不论什么样的传粉方式,最终是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了,下一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有的同学会接着老师的话说出:“形成果实,形成种子。
”老师立刻又可接着问:“果实和种子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今日所要探讨的问题。
”(写出课题)2.关于“受精的过程”的教学。
可以这样支配:首先,使同学弄清晰子房内部的结构。
老师最好能边画板图边讲解:雌蕊的子房中间有胚珠,胚珠外有珠被和珠孔(珠孔的位置可以在顶端、侧面或底部)。
胚珠中间有一个胚囊。
胚囊中,珠孔下有一个较大的细胞,叫卵细胞。
胚囊中间的部位还有两个极核。
老师画制的板图要很规范,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勾画出子房各部分结构和名称,与此同时,同学会学着老师的板图画。
这样,一方面熬炼了同学绘制生物图的力量;另一方面还会加深同学对子房结构的记忆。
然后,再讲解受精的过程。
受精的过程应包括三个步骤:第一,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受柱头上粘液的刺激而萌发;其次,萌发出的花粉管不断伸长,把花粉中的两个精子沿着花柱,通过珠孔送到胚囊中;第三,进入胚囊中的花粉管顶端裂开,两个精子移动出来: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
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