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学上册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哲学上册测试卷
一.最佳选择。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描绘大自然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惊奇和敬畏,使人不由自主地震憾于我们的头顶的星空:“世界是什么?是神的居所,还是物质的存在?人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什么在主宰着世界和人的命运?”人们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中渐渐形成了对世界的总的看法。

“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借指天空、宇宙)”,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A.哲学的产生、发展源于大自然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2.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
和水连在一起。

”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
3.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就是几个消费意向相同的人聚在一起,共同进行消费。

“拼
车”的可以节约50%以上的车费,“拼饭”的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

“拼族”这一消费行为说明了: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B.量变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上的改变
C.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D.事物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4.下列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②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③等价交换原则存在于无数次的不等价交换之中④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有人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可以忽视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有人认为,经济搞上去了其他事业就会自然地上去。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5—6
题。

5.从哲学上看,这两种观点:
A.都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都离开了重点看两点,是均衡论
C.都离开了两点看重点,实际是一点论D.前者是一点论,后者是两点论
6.从哲学上看,下面说法与上题结论相同的是:
A.有人认为对待现代学生不应该管教、批评,而应该激励、赏识
B.汤武因为有残暴的桀纣做敌人而获得拥护,刘邦因为项羽而谨小慎微,最终得到天下
C.对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更要看到长处,要扬长避短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7.“……什么时候家乡变得如此的拥挤,高楼大厦到处耸立,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的俗气……”一首《一样的月光》唱出了都市人对巨变中的城市的困惑与疑问,也道出我国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现象。

“不见四合院就不能叫北京,没有石库门就无法称上海”。

这种看法
强调:
A.事物的个性比共性更重要B.事物的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C.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D.个性是事物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原因
8.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嫦娥奔月”便演绎了一则美妙的神话。

从哲学上看,“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A.源自于人的意识能动性B.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能动性反映
C.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D.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一诗句描绘的情景:
A.不符合社会实际,人类无法实现 B.是作者大脑主观自生的
C.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D.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10. 2008年6月下旬以来,随着长江上游泄洪,洞庭湖水位上升,致使栖息在洞庭湖区约20亿只东方田鼠部分内迁,爆发了近20年来最严重的鼠患。

专家认为,干旱、生态破坏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东方田鼠数量剧增;也与人们大量捕杀老鼠的天敌蛇、黄鼠狼以及猫头鹰有直接关
系。

洞庭湖鼠患的爆发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与预见性②人们的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必然
受到惩罚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④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做自然界的奴隶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下列选项与“未雨绸缪”体现相同哲理的是:
①失之东隅,收之桑梓②前事不忘,后事之事
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④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2.我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外源抗虫基因——BT基因导人棉花植株,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使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但有专家称,此举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这说明: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②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③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④矛盾是伴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而产生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3.2008年10月14日,新医改方案公布,再次征求公众意见。

新方案对包括运行机制、补偿机制等在内的公立医院改革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解
决办法是,地方自主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定细则进行推广。

上述解决方法的哲学依据是:A.整体由部分构成B.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C.关键部分制约甚至决定整体D.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相互联结的14.“他遇到小事的时候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最后,他抓住了参天大树。

”《士兵突击》中连长高诚对士兵许三多的这句评价,体现
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④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15.2008年11月7日,“神七”栽人航天圆满成功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

胡锦涛在庆祝大会上讲话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这说明: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第一位的原因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D.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16.因为“三鹿奶粉”事件,许多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和液态奶产生恐慌,他们说:国产奶粉厂家不讲诚信,再也不能买国产奶粉了;进口奶粉虽然
贵,但质量绝对可靠。

这违背的哲学道理是:
①一分为二的看问题②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③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④内外因相互联系的观点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一次,李明同学在家里做荷包蛋,他在锅里倒入凉水后,磕入鸡蛋,点着火,然后盖上锅盖煮起来,水开后他发现煮成了一锅鸡蛋粥。

他询问家长后才知道,要水烧开时磕入鸡蛋。

他按照这种办法做了一次,结果荷包蛋做成了。

据此17—18题。

17. 上述现象说明不同的流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要成功地做出荷包蛋,必须将生鸡蛋磕入开水中,而不能磕入冷水中。

下列哲学原理不能描
述这一现象的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实事求是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一分为二
18. 对于这件事,物理老师可能会用物理知识解释,化学老师可能会用化学知识来说明。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或
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启迪。

”下列成语能正确概括这句话的是:
A.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B. 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C.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除夕、清
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被列为节假日。

据此回答19—20题。

19..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天上明月,人间情怀,月亮的高远清凉在中国人心中唤起的是
宇宙的空阔与人心交感的美学意绪,月亮作为柔和与光明的象征,寄托着中国人的美好愿望。

这表明了:
A. 承认自然客观性是正确认识自然的前提
B. 人们将主观感受赋予自在之物,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C. 人与月的心灵对话体现意识的能动性
D. 物质的独立性与意识的依赖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 在晏珠笔下,明月是近乎冷漠的不通人情:“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而在张泌笔下,明月却是这样善解人意:“多情唯有
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在不同诗人笔下,明月存在“无情”与“有情”的区别,这表明:A. 世界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B.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主观因素的影响
C. 艺术创作的对象是艺术家独特主体意识的产物
D. 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在于对客观对象背离
21.于丹说:“快乐的秘诀是找到内心的安宁。

”这一观点的辩证唯物论依据是:
A. 改造思想是实践活动的基础
B. 情绪是内心精神的外化
C. 人的精神状态具有决定意义
D.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22. 下图漫画“同行”的哲学启示是: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B. 实践具有客观性
C.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 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3. 2008年12月8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

这意味着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

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①要取得成功就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②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③办事情必须做到主观符合客观④中国共产党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增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当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我们自己。

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25. 总额高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包括针对基础设施在内的固定资产的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如果投资规
模过大,增速太快,结构不合理(如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就会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这说明: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②做事要注意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③要重视事物量的变化,学会优化结构④要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促成质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③④
26.2007年12月12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

战略意味着深度。

中美许多学者都认为,长期以来,中美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多源于误解和相互猜疑,建立对话机制将有利于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

而战略对话就是要用一种至深且远的眼光来审视双边关系。

战略也意味着高度。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美两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也只有用全球视野来看待双边经贸关系,才能有效地减少摩擦,找到合理的出路。

中美两国之间的摩擦越小,世界经济受益就越多。

这是此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意义所在,也是此次对话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原因。

结合材料,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

(6分)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中美关系必须面向未来,着眼长远。

(2分)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中美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多源于误解和相互猜疑,建立对话机制将有利于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

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双方能够站在战略
高度,着眼长远发展。

(2分)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即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中美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也有摩擦,只要双方能求同存异,一定能实现互利双赢。

(2分)27.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台湾与大陆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

目前两岸关系呈现出向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5年4月—7月,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相继成功访问大陆,对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多项共识。

2006年4月14日—15日,国共两党经贸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大陆宣布了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

2008年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岸交流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目前两岸“三通”已经全面展开。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分析两岸关系的发展。

(12分)
28 材料一:房价收入比是居住单元的中等自由市场价格与中等家庭年收入之比。

房价收入比处在3~6是合理的,超过7的地区,就会被认为是“国际房价最难承受地区”。

《北京晚报》撰文指出,目前这一数据美国是3,日本是4,中国是10~15。

材料二:今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力求通过完善政策措施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同时,《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进行全国城镇住房普查,为国家决策提供依据。

从哲学角度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关系。

(8分)
29、党的“十七大”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坚持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分析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哲学依据。

(15分)
27.【答案】⑴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与大陆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联
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种联系进一步加强。

⑵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

部分以合理的结构
形成整体,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

台湾和大陆是共同命运体,和平、合作,共同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⑶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客观的。

两岸关系的发展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每点4分,至少答3点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8.【答案】因果联系。

材料一中房价过高是材料二中政府重视的原因。

(用因果联系适当分析)
29.【答案】(4)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节能减排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轻环境压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节能减排正是从全球环境恶化、我国人均资源较少等现实作出的要求。

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节能减排符合我国的能源和生态要求,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

(每点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