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辽市政发[2012]24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
意见
正文:
----------------------------------------------------------------------------------------------------------------------------------------------------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
(辽市政发〔2012〕2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全面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辽阳经济转型和实施“五大发展战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社会、法治和市场环境。
以提高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工作综合管理、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特色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的技术产品、品牌和产业,为振兴辽阳经济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把我市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创新型强市。
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全市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和质量大幅度提升,更多辽阳产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中国名牌产品。
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和制度、管理与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市、县(市)区知识产权机构和人员配置健全,知识产权管理、行政执法及应对知识产权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知识产权资源得到
充分挖掘和有效转化,为芳烃及精细化工、工业铝材、汽车配套、钢铁深加工、日用化工、装备制造6个产业集群,4个服务业集聚区,农业产业优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助推工农业经济迈上新台阶。
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竞争力与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知识产权作用发挥明显,全市综合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到2015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稳步提升知识产权拥有量和质量,维护知识产权所有人合法权益和市场经济秩序,在芳烃基地等特色产业集群领域培育知识产权示范(试点)企业,推进知识产权转化及产业化,提高全市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意识为重点,实现知识产权事业全面发展。
实现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定增长,发明专利拥有量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达200件;注册商标总量达4000件,中国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80件,市著名商标90件;省名牌产品达到38个,辽阳名牌产品达到70个,国家保护地理标识产品1个。
围绕芳烃及精细化工、工业铝材、汽车配套、钢铁深加工、日用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版权合同登记量有新的增长;积极引进和自主培育一批农、林业植物新品种;软件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数量逐年提升;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事业单位2个,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事业单位2个,省级试点单位8个,培育市级示范企事业单位5个,试点单位15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纠纷调处满意率达到95%以上;加大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和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信息库及平台,培育一支知识产权管理及运用队伍。
三、工作重点
(一)鼓励自主创新,大幅提高知识产权创新能力。
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
重点打造中国驰名商标,培育一批中国名牌产品。
培育高质量农作物、植物新品种。
版权和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量有新增长。
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协助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并跟踪服务。
结合实施五大发展战略,提升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使之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进行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
要加强原始创新,在各个生产领域内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重大技术发明;要突出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要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充分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支持企业在境外取得知识产权。
(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执法机制建设。
市、县(市)区政府要提高调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行政执法能力,逐步建立起行政和司法双途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加大对各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行政、司法惩处力度,加强行政与司法机关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中心和维权援助中心。
建立高质量、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培养一支能够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杜绝无证上岗和野蛮执法行为。
建立知识产权执法联合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与工商、版权、质监、法院、公安等部门的交流,建立联合机制,加强执法合作,整合资源,相互配合,联合执法。
不断完善政府监管、企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市和县(市)区协同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机制。
(三)开展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单位创建工程。
积极推进辽宁省知识产权“兴业强企”工程在我市的实施,开展知识产权示范(试点)企业创建工程。
企业的知识产权制度进一步健全,对知识产权领域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通过创建工程的开展,围绕我市优势产业集群,扶植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重点抓好农业科技龙头企业的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工作,带动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芳烃及精细化工、工业铝材、汽车配套、钢铁深加工、日用化工、装备制造6个产业集群等优势,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工作,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推进知识产权转化及产业化。
选择注重知识产权、区域优势明显、专利转化能力强的特色产品企业认定为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选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技术含量较高,转化能力较强的企业认定为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为拥有专利权、具备转化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争取国家、省知识产权转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优化人才培养,壮大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对各级、各类人员开展知识产权培训。
继续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和技术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转化体系。
鼓励企业与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交流与合作。
积极建立知识产权公共平台。
要统筹规划、加强协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逐步建立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为主要功能,既相对独立又资源共享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各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及时掌握本区域内知识产权状况,把握招商引资、技术交流、产品会展等机会,积极促进区域内知识产权转化。
鼓励并支持各行业建设符合自身需要的知识产权信息库和数据库,促进资源整合、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
(五)加强知识产权文化的建设。
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全民知识产权的意识。
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把知识产权法制宣传纳入全市普法教育计划,列为科普活动重要内容,切实增强社会各界的知识产权意识。
在高等教育中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普及知识产权基础知识。
将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列入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内容,列入对科研开发、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切实把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和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要及时研究、解决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强化政策支持。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由市知识产权局牵头,工商、版权、质监、公安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务求实效。
(二)建立健全市、县(市)区知识产权执法机构。
市、县(市)区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执法机构,配备专职执法人员,完善执法设备。
保证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
(三)注重人才培养。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范围广。
要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充分发挥其在经济转型和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要将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列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内容,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开展知识产权培训。
(四)建立知识产权奖励制度。
设立政府知识产权专项奖,并制定具体奖励办法。
对获得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专利金奖、优秀奖,省专利金奖、优秀奖等项目单位,政府将给予奖励。
企事业单位、个人等专业技术人员取得1项发明或2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权,每年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或有一定社会贡献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人、设计人,可优先申报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取得1项发明或2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权,每年直接创造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或有较大社会贡献的发明人、设计人,在已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基础上可优先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对获得国家专利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专业技术职称时给予优先和破格。
(五)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扶持专利技术申请、转化与产业化。
设立专利申请补助资金。
对申请的发明专利、申请国外专利和在校学生申请的专利给予补助。
设立专利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资金。
对具有市场发展前景、能够带动产业升级、拉动辽阳经济增长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项目的转化与产业化,给予专项资金扶持,资金从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列支。
县(市)区也要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
(六)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
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使公众广泛参与到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
要建立政府主导、新闻媒体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体系,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并列为科普活动的重要内容,形成创新与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七月十三日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