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判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判定
李娟;张帆;韩晓明
【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
【年(卷),期】2018(000)008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李娟;张帆;韩晓明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呼和浩特 010000;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呼和浩特 010000;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呼和浩特 0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3+3
2017年6月3日18时11分00秒,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37.99°N,103.56°E)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9 km,宏观震中位于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乌尼格图嘎查,未造成明显地表破坏。
根据内蒙古地震台网测定,截止2017年6月20日,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共发生余震92次,最大余震为6月3日18时54分ML3.1地震。
余震的震级主要集中分布在ML0.0—1.0之间,时间上主要集中在6月3—5日。
本次5.0地震发生在Ⅰ级构造单元西域地块的次级地块阿拉善块体西南边界。
该区域附近的主要活动断裂有河西堡—四道山断裂、海原断裂、天桥沟—黄羊川断裂、老虎山断裂等。
为了分析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从而判定发震构造,基于内蒙古测震台网数据,利
用波形拟合的矩张量反演方法(CAP法)和HypoDD双差定位法,并结合强震动场及烈度区划图综合进行判定发震构造,以期对该区地震研究提供依据。
选取震中距在50—350 km范围的15个台站的波形记录,测定了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5.0级地震的最佳双力偶震源机制解参数分别为:节面I走向89°、倾角82°、滑动角8°;节面Ⅱ走向358°、倾角82°、滑动角172°;P 轴方位43°、仰角0°;T 轴方位313°、仰角11°。
矩心深度在8.6 km
处残差最小,即最佳反演深度为8.6 km。
GCMT、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台网中心均发布了此次阿拉善5.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其中GCMT与中国地震
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震源机制表现为左旋走滑特征,这与阿拉善块体应力场背景相一致。
综合利用数字测震台站的观测资料,运用共轭梯度算法对地震序列进行HypoDD双差定位,挑选能被4个以上台站记录的共计23次
余震参与重新定位,重新定位结果显示,本次阿拉善5.0级地震震中位置为(37.99°N,103.56°E),震源深度9.34 km,重定位结果与原始数据基本一致;余震序列分布较原始数据收敛,存在两个优势方位,分别为SE向和NEE向,NEE 分布优势更加明显,余震主要分布在主震东南侧,呈单侧破裂特征。
从震源深度随经纬度的变化特征来看,序列重定位的深度随纬度和经度的增大而增大,即本次阿左旗5.0级地震余震序列具有向东北向震源深度逐渐增大的特征。
根据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序列重新定位结果,此次阿拉善5.0级地震NS向节面与余震分布NEE优势方向分布相近,且接近于等震线近NS向长轴方向。
另外,根据
强震动记录,加速度峰值等值线呈长轴为NNW向的椭圆状分布,也接近于NS
向节面。
因此,综合震源机制解、余震序列分布、烈度图及强震动记录等信息判定为NS向节面为此次地震的主震破裂面。
根据余震序列震源深度分布规律可以看出,震源深度向NE方向逐渐加深,向河西堡—四道山断裂靠近,且与河西堡—四道
山断裂的向南倾的性质吻合,因此,推测河西堡—四道山断裂可能为本次地震的
发震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