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煤矿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摘要:本文通过对煤矿厂生活污水特点的分析,结合原有污水处理站工艺及多家同类污水站的实践经验,提出采用BAF工艺+ 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煤矿厂区生活污水。
运行结果表明:出水CODcr、BOD5、SS、色度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 标准,同时CODcr、BOD5、SS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5%、92.5%、90.9%、90%,采用该组合工艺处理煤矿厂生活污水,在技术和经济上稳定可行。
关键词:煤矿厂生活废水;BAF 工艺;混凝沉淀
Abstract: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characteristics of coal minesewageplant,the existingsewage treatment stationtechnology andmore than similarsewagestationpractice experience,proposed uses the BAFtechnology+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treatment of minewastewaterplant.The running results show that:the effluent CODcr,BOD5,SS,chromacan meet the”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pollutant discharge standard”(GB18918 - 2002)the level of B standard,CODcr,BOD5,SS and color removal ratereached 92.5%,92.5%,90.9%,90% respectively,thetreatment plantsewageminethis combination process,in economy and technologyis stable and feasible.
Keywords:coal plantlifewastewater;BAF process;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引言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是神华集团核心煤炭生产企业,它是以煤炭开采、粗煤精加工为主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近年来由于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厂区员工增多,导致厂区生活区产生的生活污水量增大,以榆家梁矿4-2煤场区为例早期生活废水处理系统始建于2000 年,采用的是化粪池+多级自然沉淀工艺处理废水,现因煤矿扩建生产,使原有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能力远不能满足厂区生活区排放的污水量,处理效果差,出水水质不能达标,现对原有污水处理站进行改扩建,确保污水经系统处理后出水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1煤矿生活污水的特点
生活污水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它主要由厨房、炊事、洗浴、洗涤衣物的废水及冲洗厕所的污水等形成。
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机杂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纤维素和合成洗涤剂、肥皂等,另有一些泥砂、岩屑及溶解性盐类等无机杂质。
因此,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主要污染影响就是有机杂质降解时产生的恶臭,消耗溶解氧和带来富营养化。
煤矿生活污水由于大量洗浴水稀释,BOD5大大降低。
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故通常在预处理后采用二级生物处理。
水体中的有机物的降解主要靠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化学过程来完成,这一过程包括好氧降解和厌氧降解等好几个阶段。
污水好氧生化处理总的氧化代谢反应可以下式表达:
CXHYO2+ O2微生物C5H7O2N+ Me+ CO2+H2O+ NH3
从反应式可以看出,有机物进行好气生化处理的必要条件:一是有机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二是有充足的氧供应;三是微生物存在;四是保证微生物需要的营养。
低BOD5污水生化处理,由于营养物质不足,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缺乏物质和能量,生化反应始终处于迟缓状态,甚至难以维继。
2 废水水质分析
煤矿生活污水一般来自于煤矿居住区和工业场区的浴室、办公楼、宿舍楼、食堂和洗衣房等用水场合,其浴室排水的比重较大(占到40%—60%);其次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厂区地面冲洗水,因此此类废水往往具有水量水质波动较大,含煤泥、浮油、砂量大等特点。
但经济成分单一,没有城市中的轻工、食品、饮食等有机物排放大户那么复杂,虽然也具有一般生活污水所具有的有机污染的一面,但在其污染物浓度上又有别于一般生活污水。
本次工程设计流量为240m3/d。
本项目废水水质、污水处理站总进水口平均水质及排放标准见表一。
表一废水水质及排放标准表
3 废水处理工艺
3.1 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原有废水处理系统采用的处理工艺为化粪池+多级自然沉淀工艺,随着废水排放量的增大,该工艺已经不能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不能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综合分析原水水质,由于污水的BOD5/COD 值为0.5,可生化性能较好,因此本次改建污水处理工艺采用BAF 生物滤池+ 混凝沉淀为主体工艺,二氧化氯消毒为辅助处理工艺处理该废水。
该组合工艺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管理简单、剩余污泥产量少等特点,是一种运用成熟的废水处理工艺。
改扩建后的工艺流程具体如图一所示。
图一工艺流程示意图
3.2 工艺流程说明
(1)污水部分: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收集流入污水处理站,首先经过格栅池去除大块悬浮物和漂浮物,然后进入调节预沉池中均匀水质水量,再由提升泵泵入分配槽中将水均匀分配给每组曝气生物滤池,接着进入除磷池去除磷,然后再流入沉淀池,最后经消毒贮水池达标排放。
消毒贮水池有消毒和兼做存储滤池反冲洗的作用,滤池反冲洗出水、污泥池上清液、污泥脱水机滤液并流回调节池。
(2)污泥部分:调节预沉池、除磷池、沉淀池排泥进入污泥池中,再由污泥泵泵入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干污泥外运处置。
(3)空气部分:由罗茨鼓风机供气系统提供曝气生物滤池生物呼吸的氧气,反冲洗风机供气系统提供滤池反冲洗时候的冲力。
(4)加药部分:除磷反应池中加入石灰、PAC、PAM,污泥脱水时加入PAM。
消毒加入二氧化氯,配置二氧化氯加盐酸和氯酸钠。
4 主要建构筑物及配套设备技术参数
(1)格栅池。
1 座,钢混结构,设计尺寸2.6×1.5×1.5m,有效水深0.6m,设计过水量15m3/h,过栅流速0.4m/s;配套不锈钢自制粗格栅1 台,栅宽0.4m,栅条间隙16mm;不锈钢自制细格栅1 台,栅
宽0.4m,栅条间距16mm,另加2mm 不锈钢网。
(2)预沉调节池。
1 座,钢混结构,设计尺寸 6.0×3.5×3.5m,有效容积63 m3,HRT=7h。
配套设备:50WQ10-10-0.75 型潜水提升泵2 台(1用1备);LPF 配套浮球液位计1套;曝气量为1.0 m3/( m2·h)的环状式水下空气混合装置1套;LDE-65 型电磁流量计1套。
(3)BIOFOR 生物滤池。
4座,钢混结构,设计尺寸2.0×2.0×4.5m,有效容积64 m3。
配套设备:HSR50 型罗茨鼓风机2台(1用1备),转速1430r/min,流量1.21 m3/min,升压44.1Kpa,电机Y100L-4,功率2.2KW;HSR150c 型反冲洗风机1台,转速1310r·min-1,风量13.25 m3·min-1,风压58.8Kpa,功率22KW;SLS80-100(I)型反冲洗水泵台,流量100 m3/h,扬程20m,功率5.5KW。
其中,每个BIOFOR 滤池中填充Φ10-20mm 砾石垫层3.2 m3以及Φ4-6mm 陶粒滤料5 m3,滤料层高度为2.05m。
(4)除磷反应池。
2座,钢混结构,设计尺寸1.5×1.5×1.8m,有效容积2.4 m3。
配套PAC加药装置1套,包括1个储药池、1个溶药池及2台加药泵,储药池容积3 m3,溶药池容积1 m3,加药泵流量125 L·h-1,压力1.0MPa,功率0.55 KW;PAM加药装置1套,包括1个储药池和2台加药泵,储药池容积1 m3,加药泵流量32 L·h-1,压力2.4 MPa,功率0.55KW;石灰加药装置1套,包括1个储药池和2台加药泵,储药池容积1 m3,加药泵流量32 L·h-1,压力2.4 MPa,功率0.55 KW。
(5)沉淀池。
1座,钢混结构,设计尺寸3.0×6.0×3.0m,有效容积40m3。
(6)消毒贮水池。
1座,钢混结构,设计尺寸4.5×2.0×3.9m,有效容积30.6 m3。
配套二氧化氯发生器1 台,产气量为130g/h。
(7)污泥池。
1座,钢混结构,设计尺寸2.0×2.0×3.0m,有效容积10 m3。
配套设备:G25-1型螺杆泵1台;XMLJ8/630 型带式压滤机1台,过滤面积8 m2,带面宽度为1000mm;PAM 加药装置1套,包括1个储药池和1台加药泵,储药池容积1 m3,加药泵流量32 L·h-1,压力2.4 MPa,功率0.55 KW。
(8)水处理车间。
1 座,砖混结构,设计尺寸为28.0×11.0×9.0m。
含化验室、集控室、卫生间、值班室、休息室、设备间、配电室等。
5 工程启动及运行
5.1 水池进水试验
分别向水池中放入清水,试验水池是否有漏水现象,并停留48 小时无渗漏现象,同时检查各水池的水位和高程是否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5.2 BIOFOR生物滤的启动
(1)BIOFOR滤池挂膜:采用两阶段自然挂膜法。
第一阶段曝气量控制在设计风量的50%,对滤池进行连续曝气供氧,按设计流量的25%泵入废水并适量补加化粪池经过滤后的水,闷曝24~30 h后换水。
如此反复2~3次,接着在间歇曝气条件下运行,间歇曝气周期为6 h,该过程持续8~10 d,随后按设计水量的20%逐步增加进水量,同时逐步增大曝气量。
在此期间,每天通过测定曝气生物滤池进、出水的水质变化,间接反映生物膜的生长情况,直至BAF出水水质稳定时表明初步挂膜成功。
初步挂膜成功后进入第二阶段,进一步增加进水水力负荷和曝气负荷,对生物膜进行驯化,避免因水力负荷的突然增加对尚未完全成熟的生物膜造成不利影响。
水力负荷达到满负荷时,池中已培养了足量的高活性微生物膜,曝气亦调节至满负荷。
(2)BIOFOR滤池正常操作:当挂膜完毕,整个系统调整到正常水处理操作阶段。
进水流量根据每天的实际水量由配水槽调节。
供气量由工艺曝气风机提供,跟踪检测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
当进水水质浓度污染物很高或流量脉动很大而影响出水水质时,可同时启动 2 台罗茨鼓风机,加大空气供给量,确保出水水质达到要求。
BIOFOR 滤池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生物膜将越积越厚,衰老的生物膜将会逐步脱落,影响出水水质,这时要对滤池进行反冲洗。
滤池的反冲洗分开进行,即先对一个滤池进行反冲洗,然后对另一个滤池进行反冲洗,当一滤池在冲洗时,其他滤池正常工作。
实际的反冲洗周期由检测滤池的出水浓度决定,当检测的浓度逐渐增大到接近于排放标准或滤池出水阻力太大时,需要反冲洗。
(3)BIOFOR滤池反冲洗:在运行过程中,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生物膜由于增殖而逐渐增厚,同时滤料层截留的SS不断增加,使滤层阻力不断增加最终达到极限水头损失,出水水质变差,此时需对滤池进行反冲洗,用以去除滤池内老化的微生物膜及滤床截留的SS,以恢复其处理能力,这是维持BIOFOR滤池功能的重要环节。
本工程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即气洗—气水联合洗—水漂洗,通过专用长柄滤头配水、配气,滤池气洗强度为10~20L·m-2·s -1,水洗强度为5~10L·m-2·s-1。
反冲洗过程中控制滤料层的膨胀率≤5%,实现对滤料的良好冲刷及滤料间的轻微相互摩擦,保持生物膜的厚度在300~400um。
在运行时控制合适的反冲洗时间也非常重要,从本工程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反冲洗的时间控制在16min 左右效果最佳,其中气洗3min,气水联合洗8min,水漂洗5 min。
滤池的反冲洗的周期控制为4d,每次反冲洗两个滤池。
反冲洗分开进行,即先对一个滤池进行反冲洗,然后对另一个滤池进行反冲洗,当一滤池在冲洗时,其他滤池正常工作。
5.3 运行效果
本工程调试期约3 个月,结果发现该工艺对CODCr、BOD5、SS等的去除率达到了预期效果,并通过了环境监测部门的验收。
连续24 h 满负荷运行后的取样监测结果见表二。
表二工程运行监测结果表
从表二数据可以看出,该处理系统对废水的CODcr、BOD5、SS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5%、92.5%、90.9%、90%。
出水CODCr、BOD5和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15、20mg/L,色度为20,pH为中性,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 标准要求。
6 经济指标及环境效益分析
(1)工程造价。
该工程总投资为325万元,其中土建费145.39万元,设备材料费(含自控及化验设备)127.62万元,其他设计、安装、运输及调试等间接费用51.99 万元。
(2)占地面积。
该废水处理工程总占地约364m2,处理1t 废水占地1.5m2。
(3)运行成本。
处理废水的运行成本为1.066元/m3(计设备折旧、维修费用),其中电费0.28元/ m3,人工费0.33元/ m3,药剂费合计0.456 元/ m3(石灰投加量为100mg/L废水、PAC投加量为80mg/L废水、PAM 投加量为8.0mg/L 废水计)。
(4)环境效益。
污水处理站建成后,每年减少约31.97吨CODcr、15.984 吨
BOD5、17.28吨SS排入周围环境水体,对改善周围水体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7 结束语
(1)经过升级改造后,该生活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实际为“曝气生物滤池+ 混凝沉淀”,相比原有化粪池+ 多级自然沉淀处理系统,新系统容积负荷更高、HRT更短、运行处理效果更稳定。
运行结果表明:改进后处理系统对废水的CODcr、BOD5、SS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5%、92.5%、90.9%、90%,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 标准要求。
(2)该污水处理站总投资325万元,处理废水总费用为1.066元/ m3,单位废水处理占地面积仅为1.5m2。
系统正常运行每年减排COD 约31.97吨、BOD5 约15.984吨、SS约17.28吨。
采用混凝沉淀装置与曝气生物滤池相结合的工艺技术,主要处理构筑物采用组合式钢混结构,具有占地面积小、使用寿命长、工程投资省、工艺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运行成本低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陈磊,郭光.SBR 法在煤矿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2006,
(01) : 55-56.
[2]尚少鹏,赵玉仑.煤矿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探讨[J].煤炭工程,2003,(10) : 64-66.
[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
[4]邢洪魁,王宜海.高庄煤矿生活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J] .西南给排水,2009,31(04): 23-26.
[5]王争鸣,刘涛,周如禄,秦树林.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矿区生活污水[J]. 能源环境保护,2004,18(04):38~40.
[6]郑俊,吴浩汀.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理论与工程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