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
主义的诞生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单选题
1、有学者指出,近代以来,“全球曾发生过两次能源转型,第一次是煤炭取代木材成为主导能源,第二次是油气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
据此可知,这两次全球能源转型
①都发端于能源危机②与技术进步相互促进③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④改变了世界格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可知,蒸汽机的出现是因为柴薪危机,而内燃机的出现是因为石油性能,并不是都发端于能源危机,①不符合题意;这两次能源转型都和技术进步相互促进,而且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最终改变了世界格局,②③④符合题意。
D项正确,排除ABC项。
故选D项。
2、1883年,为解决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问题,欧美国家相互合作,协商达成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立保护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的国际专利局,由此开创了国际保护知识产权的先河。
这一举措
A.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B.推动工业革命的出现和深入发展
C.有利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D.引领英国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答案:C
解析:
结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欧美国家签署《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这有
利于激发国际社会的创造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C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年代,
1883年英国等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排除AB两项;材料强调的是欧美国家加强合作保护知识产权,没有体现
知识产权保护对英国的作用,排除D项。
故选C项。
3、1833年,英国废除了已实行233年的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专卖权。
随后,一批批商人蜂拥来到中国,至
1838年,广州的英国商行由66家激增至156家。
这一政策调整
A.确立了英国海上霸主地位B.加速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使得英国垄断了对华贸易D.受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助推了自由主义思想兴起,因此“英国废除了已实行233年的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
专卖权”,D项正确;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是在18世纪中后期,排除A项;此时英国已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排除B项;垄断对华贸易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故选D项。
小提示:
4、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表格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均衡B.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加深
C.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可知,18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
的占比的顺序是英、德、法、美,英国遥遥领先;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顺序是英、德、美、法,虽然英国仍然占第一位,但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英国综合国力已经被美德赶上,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英法经济发展缓慢,已经成为二流国家,排除A项;材料体现
的是“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并未涉及其政治上的矛盾,排除B项;第二次
工业革命影响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C项。
小提示:
5、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法兰克福合作发表《神圣家族》,在著作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提出无产阶级必须集中消灭一切违反人性的生活条件,才能够解放自己。
这一著作的发表A.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成熟
B.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成果
C.阐述了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
D.对巴黎公社起义起到了理论指导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提出无产阶级必须集中消灭一切违反人性的生活条件,”可分析出这一著作的发表阐述了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C项正确;这一时期《共产党宣言》还没有发表,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成熟说法错误,排除A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1848年,排除B项;《神圣家族》没有对巴黎公社起义起到了理论指导,排除D项。
故选
C项。
6、1810年,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1810年法令》,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从国家层面对工业污染实施管制的法令,该法令根据工厂危害环境的程度建立起了一整套工业设施分级体系以及相应的行政许可制度。
这一法令的
通过反映了法国
A.是欧洲工业污染最严重的国家B.有效遏制了城市工业污染的恶化
C.工业污染问题引起社会的重视D.工业革命推动了法制建设的完善
答案:C
解析:
材料“1810年,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1810年法令》,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从国家层面对工业污染实施管制的
法令”体现的是法国通过立法来约束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同其它国家的污染对比,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具体的实施效果,排除B项;D项错在“完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故选C项。
小提示:
7、下表为1700—1900年间某洲的经济指数的变化表。
该洲是
(1800年的指数=100)
A.北美洲B.亚洲C.拉丁美洲D.欧洲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该洲在1700—1900年间,人口、制造业和出口都在快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
是欧洲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的结果,D项正确;北美洲的独立是在18世纪70年代,在这之前,其人口基数较小,排除A项;亚洲和拉丁美洲在19世纪逐渐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发展受限,排除B、C项。
故选D 项。
8、列宁说:“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
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
理论。
”他评论的文献是
A.《十二铜表法》B.《共产党宣言》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唯物主义”“发展学说辩证法”“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
革命使命的理论”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一文献以唯
物论、辩证法的观点科学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明确了阶级斗
争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等内容,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维护的是贵族奴隶主利益,排除A项;《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诉求,
排除C项;《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的法律文件,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排除D项。
故选B 项。
9、工业革命到来时,代表着英国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贵族阶层不仅率先推动了变革的进程,还带动了各个阶层
将英国的工业革命进程推向顶峰。
然而,大多数工业巨子在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迷恋上流社会,乐得享受贵
族的奢侈生活,最终使英国丧失了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
这可以用来说明
A.贵族阶层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推动力量
B.工业资产阶级阻碍了社会转型
C.社会文化传统对工业革命的双重作用
D.工业革命时代的社会动荡不安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材料主旨,英国固有的社会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两面性,当工业革命的机遇降临时,贵族
带动全民族走到了变革的前沿。
当下层人民通过抓住工业革命的机遇并获得财富时,追求贵族的享乐成为了全
部生活目标,这也成为了导致英国工业革命后继乏力的原因之一。
C项正确。
A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D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项。
故选C项。
10、如表为1841-1848年英国议会铁路法的授权情况,据如表可知,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
A.自由放任政策遭到了当时政府的摒弃
B.铁路交通发展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
C.议会立法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D.国家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垄断资本操纵
答案:C
解析:
从英国议会铁路法的授权情况看出,英国以立法的形式授权公司修建铁路,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C项正确;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盛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英国获授权公司的数量和获批铁路长度减少,不能说明铁路交通发展衰落,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和垄断组织,排除D项。
故选C项。
小提示:
11、1888年初,爱德华·贝拉米的《回顾》描述了主人公朱利安·韦斯特在1887年陷入沉睡,梦中不断听到劳动争议和对托拉斯的谴责,醒来时,社会主义已经建成,工业放任自流的状态已经结束。
该书自出版后引起美国公众的广泛关注。
这一现象说明
A.浪漫主义文学在美国的盛行B.自由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C.马克思主义在美国广泛传播D.民众对垄断组织的不满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梦中不断听到劳动争议和对托拉斯的谴责,醒来时,社会主义已经建成,工业放任自流的状态已经结
束”并结合材料时间可知,当时垄断组织对经济的控制力强,引发民众不满,因此这一著作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D项正确;作品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排除A项;当时盛行的依然是自由主义,排除B项;C项与题无关,排除C 项。
故选D项。
12、英国棉纺织业是1588年由尼德兰技工引进的,到17世纪才在兰开夏建立生产中心。
在此之前,它的生产
基地散布于农村,不受行会和政府法规的约束,也不存在生产上的清规戒律。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棉纺
织业()
A.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B.冲击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C.存在有利的技术革新环境D.阻碍了圈地运动的进行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看到,英国棉纺织业较少受到各种束缚,存在有利的技术革新环境,因此C项说法正确;A项“政府高度
重视"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A项;材料无法得出冲击了农村的自然经济,排除B项;D项说法与材料所述
现象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D项。
故选C项。
13、1871年4月底巴黎公社征用逃往凡尔赛的富人的住宅,拨交遭受凡尔赛炮轰的各街道住户使用。
5月6日,公社命令当铺把价值不满二十法郎的质押品无偿退还原主,并颁布对于债务分期付款的办法。
这表明巴黎公社A.力图维护社会公平B.反对财产私有制
C.具有社会主义性质D.践行马克思主义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巴黎公社征用空置的逃往凡尔赛的富人住宅,拨交给遭凡尔赛破环街道的住户使用。
还命令当铺将低
价的质押品无偿退还原主,并颁布分期还债方法。
这体现了巴黎公社力图维护社会公平,减少贫富差距,A项正确;该材料未有反映巴黎公社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B项;也没有提到分配方式政策,排除C项;巴黎公
社没有践行马克思主义,但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
故选A项。
14、根据资料显示,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英国城市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30%;至1851年,英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同时这一年,英国已有大小城镇580座。
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B.英国圈地运动,迫使失地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C.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推动了国内人口迁移
D.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产业结构,加快了城市化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英国城市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30%;至1851年,英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同时这一年,英国已有大小城镇580座”可知,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说明工业革命使大量人口向城市流动,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D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7世纪,排除A项;圈地运动出现于15世纪,排除B项;材料现象与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
故选D项。
15、18世纪上半叶,英国出现了“农业革命”,贵族们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举办农业展览会,资助农业研发机构,通过报刊鼓励农业创新。
由此可知,英国的“农业革命”
A.准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B.开启了研产结合的模式
C.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推广D.推动了圈地运动的发生
答案:A
解析:
材料“贵族们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举办农业展览会,资助农业研发机构,通过报刊鼓励农业创新”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为以后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和物质基础,A项正确;B项“开启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时间为“18世纪上半叶”,此时第一次工业革命都还未开始,还没有到“研产结合”的高度,排除B项;材料
没有体现农业机械化得到推广的信息,排除C项;圈地运动主要发生在14世纪和15世纪,排除D项。
故选A 项。
小提示:
填空题
16、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变革
(1)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2)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3)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____,资本家通过建
立垄断组织获取了高额利润,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
答案:垄断组织
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和管理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
厂制度。
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
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资本家通过建立垄断组织获取了高额利润,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
17、城市化的演进: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开启。
(1)表现:工业生产逐渐向____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2)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____与消费市场;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答案:城市劳动力
①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后,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②结合所学,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18、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____和____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____阶段,资本主义世界____最终形成。
答案:经济军事垄断经济体系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所以文中空白处对应的文字依次是经济、军事、垄断和经济体系。
19、扩展:
(1)范围:从18世后期到19世纪中期,从英国逐渐扩展到________和_____,从_________两岸逐渐深入
______,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2)推动方式:各国政府通过______、______、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答案:欧洲大陆北美大西洋内陆税收立法
(1)范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从18世后期到19世纪中期,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洲,从大西洋两岸逐渐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2)推动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国政府通过税收和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20、资本主义________的变化;(在l9世纪________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________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
答案:生产关系科学技术生产力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19世纪,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生产力极大提高,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垄断。
2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条件
(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________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________及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无
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来源:英法________、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
知识补遗: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1)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2)科学社会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内容
①肯定了________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③肯定________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________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④闸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2)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________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________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
发展
(1)背景: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继续进行理论探索。
(2)表现: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________》第一卷出版,创立了________,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
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意义
(1)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________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自19世纪中期起,________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________的重要思想武器。
(3)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________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________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以图解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第一国际”
(1)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________成立。
(2)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法国在________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2)成立:1871年3月。
(3)举措
(4)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________联合扼杀。
(5)意义
①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丰富了________。
③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6)失败原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
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
思考:依据材料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①从根本原因看:________;②从主观原因看:________。
易错陷阱:
正确认识巴黎公社的性质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它虽然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不是社会主义政权,也没有得到其他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答案:大工业宪章运动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阶级斗争资产阶级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
义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自身解放马克思主义民族民主运动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伦敦普法
战争行政人民国民自卫军治安委员会工人合作社八小时普鲁士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缺乏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暴露;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及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
发展: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意义:
(1)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自19世纪中期起, 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3)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第一国际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
巴黎公社
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内容: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治安委员会和国民自卫军;(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
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失败原因:从根本原因看: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从主观原因看: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22、工厂出现:
(1)原因:为了提高效率、加强管理,人们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
(2)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_________,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答案:水力纺纱厂
结合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23、工业革命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