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及风险防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
论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及风险防控
◇ 宋会军
农村信用社作为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民的一个专业金融服务机构,肩负着为农民、农业和农村中小投资者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的职能。
由于其小额存贷款方便灵活,贷款门槛相对较低,所以近年来的市场占有份额逐年上升。
但在取得可喜业绩的同时,其在经营管理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隐患也不容忽视。
一、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或隐患
(一)不良贷款率偏高仍是控制的弱点和难点
不良贷款率是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
不良贷款的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制约信用社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这点对于管理层来说也是共识,所以在上级部门对基层信用社的业务考核当中,也把不良贷款率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笔者也在审计的过程中发现,在一些基层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率高达近10%以上,甚至更高。
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营业务的开展。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体制性和政策性形成的亏损。
如政府指令性要求向指定对象
发放贷款,贷款企业一旦出现
管理不善、倒闭等情况,贷款
往往难以收回,形成坏账。
二
是服务对象大都是农村小规模、
小作坊式企业,加上企业缺乏
管理人才,对市场的抗风险能
力较差,一旦企业经营不善,
造成企业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
贷款无法收回的可能性将极大
提高,也无疑大大提升了贷款
回收的难度。
三是贷前调查把
关不严,贷后缺乏跟踪回访。
笔者在参与信用社的审计过程
中发现,大部分不良贷款都存
在贷前调查不严格,贷后跟踪
回访不到位的情况。
比如业务
员在放贷前对贷款人的还款能
力调查不够,调查笔录只限于
本人口述,没有深入了解情况,
这就对以后的贷款回收工作埋
下了隐患。
另一方面贷款后续
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企业贷
款的使用失控,加上平时业务
回访工作流于形式,都是客观
上造成贷款难以收回的重要因
素。
四是部分信贷员素质不高,
工作缺乏责任心。
具体表现在
工作中不能依法办事,时常有
发放人情贷款、关系贷款等现
象发生。
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
若想贷款,就得找人打点,否
则啥也别想。
虽然这种说法本
人觉得有点绝对,但从侧面反
映出一种社会现象,对信贷人
员日常管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
的地步。
(二)信用风险日益加大
由于农村信用社所服务对
象的特殊性限制,信用社在向
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时,发放信用保证贷款的比例
相对较大。
而这种贷款方式最
大的弊端就在于一旦客户失信,
贷款的回收就相当困难。
一则
贷款户大都为中低收入家庭,
无可用于抵押的资产,二则发
生坏账时后期执行比较困难。
因此,对信用风险的防控显得
尤为重要。
(三)抵贷资产管理方面存
在漏洞
从目前状况来看,部分基
层信用社存在抵贷资产处理处
置不及时,造成资产毁损、损
失等情况。
如抵贷资产长期挂
账,不作处理,或者长期存放
48
49
银行
后形成毁损,失去价值等现象。
造成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基层信用社有畏难情绪,害怕处置后形成亏损,承担相应责任;另一方面是上级联社没有一套完整的处置资产的相关制度和程序,造成抵贷资产长时间搁置,最终形成更大的亏损。
(四)由于行业竞争引发经营成本逐渐增大
众所周知,金融系统的揽储业务是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头上的,有一整套成熟的考核办法。
揽储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收入水平,也直接牵涉到信用社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与否。
在这种因素的驱使下无论信用社本身还是员工都想办法通过“让利”来吸引客户,如:赠送纪念品、小型家电、日用品等,甚至还有员工直接自掏腰包招揽客户的现象。
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造成金融企业用于这一块的费用占整个经营费用的比例逐渐增大。
从长远来看,一方面对行业的经营秩序不利,另一方面无形中增加了金融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风险防控的措施及办法
(一)强化行业监督和内部监督管理
在行业监督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金融主管部门对金融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信用社本身也要建立相应的内部监督和控制体系。
包括建立严格的审贷分离制度,使审前调查、贷款、审批相互制约。
实行关键岗位的定期轮换并加大内部监督部门的工作力度,加大风险检查处罚力度等。
(二)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工作,强化贷后跟踪回访
贷前调查工作不能只是走过场,要真正做到全面、细致地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科学评估贷款人的偿还能力和存在的信用风险。
信贷调查员要真正地走到群众中去,从外围展开调查了解,对于客户的贷款用途、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要做到心中有数。
贷款后要加大跟踪回访的力度,确保贷款按照预定用途使用,避免贷款户出现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挤占挪用资金等现象的发生。
此外要及时掌握贷款人生产经营状况,对于生产经营状况出现异常而有可能导致贷款无法及时收回的情况,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降低贷款回收的风险。
(三)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授信体系
要加快建立起符合当地实际的企业及自然人信用等级评审及授信体系。
建立完整的客户资信档案。
对符合授信条件的及时发放贷款。
动态评定用户,及时调整信用贷款额度,有效防范信用风险。
(四)建立信用生态环境,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
相关部门要形成社会合力,严厉打击“老赖”行为,特别是司法执行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加快推进相关惩治措施,形成震慑作用,改变信用生态环境,为信用社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进一步加强对抵贷资产的有效管理
信用社应建立健全抵贷资产收取和处置的内部申报审批制度,明确申报流程、部门职责、审批权限,并对申报方案的内容、要件和所需材料作出规定。
对于信用社的各项抵贷资产要实行分类管理,要有专人负责保管。
取得的各项抵贷资产要本着及时、合理的原则予以处理,减少抵贷资产的损
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