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4 X=40 X=10 ①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 右边=20,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②检验:方程左边
=60-4×10=20等于方程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和=(首项+末项)×项数÷2 10、偶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连线、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
(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三单元:因数和公倍数
1、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每个自然数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绝不能孤立的存在。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找因数的方法:成对的找,一般从小到大排列。
)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从自然数1、2、3、……分别乘这个数)
4、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5、按照一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把非0自然数分成三类①只有自己本身一个因数的1 ②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 100以内的素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二十五个。
最小的质数是2。
在所有的质数中,2是唯一的一个偶数。
③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
(合数至少有 3个因数)最小的合数是4。
按照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两类偶数和奇数。
最小的偶数是0.
6、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举例:(24,18)=6。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作互质数
7、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
举例:[15,24]=120.。
两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8、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举例:3×5=15,15是合数。
9、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10、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列举法、图示法、短除法、辗转相除法 ......)
①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举例:15和5,[15,5]=15,(15,5)=5 ②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这两个数不是倍数关系时互质。
不含相同质因数的两个合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奇数是互质数。
例如 49与 51。
两个相差4的奇数是互质数。
例如 49与 53。
大数是质数的两个数是互质数。
例如97与91。
小数是质数,大数不是小数的倍数的两个数是互质数。
1和任何自然数(0除外)都是互质数。
)举例:[3,7]=21,(3,7)=1 ③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11、质因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12、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3、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相邻的偶数(奇数)相差2。
14、2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
3 的倍数的特征:各位上数字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个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偶数(因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奇数×奇数=奇数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1/2。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3/7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a/b(b≠0)
5、4米的1/5和1米的4/5同样长。
6、求一个数是(占或者相当于)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方法:是(占或相当于)前面的数除以后面的数写成分数。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注: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的意义是把男生人数看作3份则女生有这样的4份。
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8、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9、所有分母相同且分母为大于2的自然数的最简真分数和一定为整数。
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
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
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是
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例如,4/3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1/3合成的数,写作
1
1
3,
读作一又三分之一。
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为指定的分母)。
16、大于3/7而小于5/7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1/7的分数只有4/7一个。
17、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18、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19、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20、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21、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
(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
(3)先通分子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
(4)十字相乘法。
球的反弹实验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
(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2、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为带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23、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
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
24、真分数的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1/2;分子分母(分母特别大)越接近,分数值就越接近1。
25、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6、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
乘法分配律也适用分数的简便计算。
27、裂项公式(用于特殊的简便计算) 裂项规律111)1(1+-
=+N N N N
第六单元 圆
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 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 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
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d=2r, r=d÷2)
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
扇形的大小是由半径的大小和圆心角决定的。
(半圆与直径的组合也是扇形)
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
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
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10、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1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读pài)表示。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π>3.14
12、如果用C 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 或C = 2πr
13、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 圆÷π
r= C 圆÷ π÷2= C 圆÷2π
1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 半圆= πr+2r
C 半圆= πd÷2+d
15、常用的3.14的倍数: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16、圆的面积公式:S圆=πr2。
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π倍。
17、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
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c/2=πr)。
即:S长方形=
π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
C a × b S圆 = πr × r= 2r
长方形=2πr+2r=C圆+d
π÷2 C半圆=C/2+d
18、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
S半圆=2r
19、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的平方【圆
的半径扩大a倍(a≠0)圆的直径扩大a倍、圆的周长也扩大a 倍、圆的面积扩大a的平方倍】
20、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21、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S
π-2rπ=π(2R-2r)
圆环=2R
22、常用的平方数:211=121 212=144 213=169 214=196 215=225 216=256 217=289 218=324 219=361
2
20=400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运用转化的策略可以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转化前后图形变化了,但大小不变。
2、计算小数的除法时,可以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3、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可以把异分母分数装化成同分母分数来计算。
4、在进行面积公式推导时,可以把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来计算。
5、运用转化的策略,从不同的角度灵活的分析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简易方程错题训练
1、填空题。
⑴苹果每千克6.5元,买4千克,付出a元,应该找回( )元。
⑵妈妈买了单价2.4元的西瓜x千克,付出30元,应找回( )元。
⑶比a少2.4的数与x相乘的积是( )。
a与x和的2倍是
( )。
⑷食堂运来大米x千克,已经吃了3天,每天吃b千克,还剩( )千克。
⑸学校花a元买了15个排球,每个排球的单价是( )元。
⑹一辆汽车2.5小时行驶m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 )千米,这辆汽车平均行驶1千米需要( )小时。
⑺x的2.5倍比它的1.5倍多12,列方程是( )。
⑻x与a的差的一半,再乘2.4的积是( )。
⑼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x×8×a=( ) 2.3×b=
( )
x×1.5×x=( ) (b-x)×6.5=( )
⑽m+m+m+m=( ) m×m×7=
( )
2、用字母a,h分别表示三角形底及这个底上的高,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那么三角形的面积s 是多少?当a=3.8dm,h=2.5dm时,三角形的面积s等于多少?
3、康师傅方便面每桶2.5元,用式子表示a元买方便面的数量。
当a=15时,可以买多少桶方便面?
4、张明去超市买水果,他花15.75买了2.5千克苹果,还准备买4.5千克香蕉,已知苹果的单价是香蕉的元1.5倍,买香蕉应该付多少元?
5、李兵和妈妈在早市买了3.5千克黄瓜和2千克西红柿,付出15元,找回1.4元。
西红柿每千克2.6元,黄瓜每千克多少元?
6、两地相距35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5小时后两车相距35千米。
甲车每小时行驶65千米,乙车每时间行驶多少千米?
7、同学们到平台基地参加实践活动,每6人一个房间,有23人没有房间,每10人一个房间,有3个人没有房间。
这次活动去了多少人?
8、同学们给西部灾区捐款,五年组捐款2346.25元,比四年级的3倍少12.65元,四年级捐款多少元?
◆典型错题1 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米,每段是这根铁丝的()。
1: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
2: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块,每个孩子分得的是这些饼的()。
3:一块2公顷的菜地,平均分成8份, 3份是()公顷,3份占这地的()。
4:小明29分钟走了2千米路,平均每分钟行()千米,每分钟行的占总路程的()。
◆典型错题2 把5米长的钢筋平均截成9段,每段的长度是()。
1. 把3米长的彩带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米,每人分到总数的()。
2.小红去学校,15分钟到学校,刚好行了500米,平均每分钟行()米,每分钟行的路程是全程的()。
◆典型错题3 5公顷土地要平均分成3天耕完,每天耕地( )公顷,每天耕这片土地的( )
1. 一根绳子长2米,平均剪成8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1米的( ),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2.小明做语数英三课家庭作业要2小时,做数学用了21小时,做英语用了41
小时,做语文用了( )小时。
3.小明做语数英三课家庭作业要2小时,做数学用了所有时间的21,做英语用了41
,做语文用了全部时间的( )。
◆典型错题4 题目: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52米,第二次截去绳子的52
,( )截去的多。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对比练习:1.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52米,第二根截去绳子的52
,( )截去的多。
A .第一根
B .第二根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2.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72米,第二次截去绳子的52
,还有剩余,( )截去的多。
A .第一
次 B .第二次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3.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72
米,第二次截去绳子的52
米,( )截去的多。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4:(1)一根铁丝长5米,剪去31,还剩( )米。
(2) 一根铁丝长5米,剪去31
米,还剩( )米。
◆典型错题5 一根长10米的绳子,用去51
米,还剩( )米;一根长10米的绳子,用去它的51,用去了( )米。
专项练习: 1、一根钢管原来长9米,(1)截去了32,
截去了( )米。
(2)截去了32
米,还剩( )米。
2、有一筐72千克的苹果,第一天吃了它的61,第二天吃了它的95
,(1)还剩下几分之几? (2)还剩几千克?
◆典型错题6 错题:甲线段的1
2
等于乙线段的
1
3
,()线段长。
画图:练习:把一根铁
丝剪成两段,第一段占全长的2
5
,第二段长
2
5
米,()根铁丝长。
◆典型错题7 题目:
张师傅5分钟作了2个零件,平均每分钟能做( )个零件,平均做一个零件需要( )分钟。
◆典型错题8 填空题:45分钟=()小时 200平方米=()公顷 15分=()小时
125分=()小时()分 25秒=()分 20秒=()小时 40公顷=()平方千米 250千克=()吨 53秒=()分 150平方厘米=()平方米 18小时=()日 1.2小时=()分
◆典型错题9
题目:在100克的水中加入10克盐,那么盐占盐水的(),水占盐水的();如果再加5克盐,这时盐占盐水的(),水占盐水的()。
◆典型错题10 错题:方方和圆圆比赛打字,方方3分钟打字350个,圆圆5分钟打字583个。
谁打字的速度快?为什么?王师傅5分钟加工零件17个,李师傅6分钟加工零件20个,张师傅7分钟加工零件23个,他们三人哪个做的最快,哪个最慢?
◆典型错题11 一节科学课共2
3
小时,老师讲课花了这节课的
1
3
,学生做实验花了
1
3
小时,
其余时间做作业,做作业时间占这节课的几分之几?。
◆典型错题12 题目:一根长9/10米的绳子,第一次剪去它的1/10,第二次剪去它的3/5,还剩全长的几分之几?
◆典型错题13 题目:a÷b=2,a和b都是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练习:
1. m是n的倍数,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 a =9b (a、b都是整数),那么a与b的最大公因数是()。
◆典型错题14 1、有一块长72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玻璃,把它裁成边长是整厘米数、面积都相等的正方形,恰好无剩余,最多可以裁多少块? 2、有若干个长是18厘米,宽是12厘米的长方形,把这些长方形拼成一个最小的正方形,最少要用几个这样的长方形?针对性练习:1、一张长方形纸,长75厘米,宽6分米,把它剪成相同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最少可以剪多少个?(画出示意图) 2、城建队要用长5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的长方形地砖在广场的中央铺一个正方形场地。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多少?最多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画出示意图) 3、小玲和小青都经常去图书馆,小青每4天去
一次,小玲每6天去一次。
3月2日两人同时去图书馆后,几月几日他们再次相遇?几月几日第三次相遇呢? 4、已知大约有不少于30名学生参加绘画比赛,现进行分组。
按每组6人或每组8人都能恰好分成几组。
参加绘画比赛的至少有多少人? 5、花店有72枝红玫瑰和48枝白玫瑰,扎成花束出售。
如果要所红玫瑰、白玫瑰平均分在每束花中,最多可以分成多少束?每束花有多少枝?6、一盒铅笔,平均分给5人差2枝,平均分给6人也差2只。
这盒铅笔至少有多少枝?
五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一、填空: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y除3的商(),a的平方加上a的2倍()。
2.如果X-3.5=7.5,则4X=()。
3.如果三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117,则这三个奇数为(),(),()。
4.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5.等式两边同时()或()()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6.小华坐在班上的位置,无论从哪个方向用数对表示都是(4,4),这个班共有()人。
7.比零大的任意两个相邻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
8.(判断)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不可能比这两个数小()
9.4A=B,那么A、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0.如果a与b是两个不同的素数,那么a与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80,最大公因数是30,其中一个数是60,另一个数是( )
12.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0,其中一个数是5,两外两个数是()或()。
13.24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最大公因数的()倍。
14.(判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定比这个两个数都小()。
15.如果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A,那么最小公倍数一定是()。
16.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是()。
17.把()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
18.4
5米表示把()米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4份;也可以看作是把()米平
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1份。
19.分母是6的真分数有(),其中最大的是()。
分母是6的最简真分数有(),它们的和是()。
20.(判断)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都是假分数()。
21.分数单位是1
7的最小真分数比最小假分数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是
1
12的最
小带分数是()。
22.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占全天的3
8。
这句话中,把()看做单位“1”,平
均分成()份,每天睡眠时间应该占()份,是()小时。
23.在1、2、4、7四个数中,任选两个数组成的真分数有()个,其中最小的真分数是();任选两个数组成的假分数有()个,其中最大的假分数是()。
24.(判断)五(2)班男生占女生的3
4,女生占全班的
4
7()。
25.把5千克的西瓜平均分给8个人吃,平均每人吃这个西瓜的(),平均每人吃()千克西瓜。
26.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2厘米,高是19厘米,高是底的()倍,底是高的()。
27.分子是分母()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
28.一个数由4个1和3个1
4组成,这个数是(),它含有()个这样的分数单
位。
29.一个正方体的骰子六个面分别有1、2、3、4、5、6。
现将这个骰子任意地投掷,掷得奇数朝上的次数约占(),掷得的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朝上的次数约占()。
30.修一条公路,已经修的长度是未修的5倍,已经修了全长的(),还剩下全长的()没有修。
31.小强家住6楼,现在小强已经爬到3楼,他已经爬了总高度的()。
32.分母是12的最简真分数有(),它们的和是()。
33.一个最简真分数,它的分子与分母的积是30,它可能是()。
34.
6
15
a
是最简真分数,则a可取的整数有()。
35.把分母
是8的最简真分数从大到小依次排列()。
36.4÷()=30=12
=()÷20=
8
10=()(小数)。
37.
37
48
和
相比,()的分数值大,()的分数单位大。
38.分子是12的最简真分数中,最大的是();分母是12的最简真分数中,最小的是();所有分母是12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39.把4米长的木料平均锯4次,每段是这根木料的(),每段长()米。
40.一个分数加上它的一个分数单位等于1,减去它的一个分数单位等于5
6,这个分数是
()。
41.把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盐占水的()。
42.一
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之和是60,约分后是2
3,这个分数是()。
43.从5里减去最大的分数单位,连续减4次后还剩()。
44.把4米长的铁丝对折4次后,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米。
45.(判
断)一根绳子剪去1
4后,还剩
3
4米()。
46.圆有()条对称轴,它的对称轴实际是是圆的()。
47.在一张长方形纸中要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这个长方形的宽至少是()厘米,长至少是()厘米。
48.如果圆的半径扩大a倍,那么它的直径扩大()倍,周长扩大()倍,面积则扩大()倍。
49.直径1厘米的圆与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比,()的面积大。
50.用一张长7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剪出一个最大的圆,像这样的圆可以剪()个。
51.把圆沿着它的半径r分成若干等份并剪开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宽就是圆的(),长方形面积和圆的面积(),所以圆的面积S=()
52.(判断)两个圆的周长相等则说明他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53.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相比,()面积大。
54.一个走时准确的时钟,时针长3厘米,经过一昼夜,时针扫过的面积共()平方厘米;分针长4厘米,经过一昼夜,分针尖端所经过的路程长()米。
55.用一张正方形纸,剪一个半径最大是7厘米的圆,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6.周末,小军先踢了25分钟足球,又打了18分钟篮球,最后和小朋友玩36分钟的游戏后,于上午11时结束,然后回家。
那么他是上午()时()分开始打篮球的。
57.一个半圆,半径是r,它的周长用字母式子表示是()。
58.在直径为16厘米的半圆内剪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