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版块(含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版块
班级姓名
诗歌的复习与答题注意事项
1.整体把握思想意蕴,情感基调是鉴赏的前提。
2.复习要全面。
注重对诗歌感情、手法、语言、意象的分析,即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
3.要从设问的考点和角度,规范答题。
最好的参照物就是高考题的答案。
4.诗歌训练要以唐宋诗词为主,以律诗绝句为主,写景咏怀为主。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早兴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1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
(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3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1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
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详解:
1、(1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2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
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2、(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
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3、香山居士(2、B (3、“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4、(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惜春伤怀。
可以从两方面看出;
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春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意思答对即可。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5、(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
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意思答对即可。
6、诗眼分别是“引”和“衔”。
高飞的大雁带走了心中的忧愁与苦闷,月出山中,就像是山(或“远山”“君山”为人们衔来了美好与团圆。
(或:“引”字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字形象地写出了山(或君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引”和“衔”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或“欢乐”的心情。
7、(1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
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
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