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物理平面镜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物理《平面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韩龙江(225700)
【学习设计】为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本节教学采用开放式的自主探究的课堂学习模式,学生自主选择器材,自主探索研究方
法,发挥小组合作作用,自主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活动中
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学会交流与合作。
本节课从学生喜爱的魔术导入新课,以照镜子活动引导猜想,以学生的探究验证猜想,在活动中摸索出研究平面镜成像的方法,
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亲身
体验学习物理的过程、方法,感受物理的对称美和价值美,既促成
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更突出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物理教学
中的完美体现。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探索出研究方法,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培养通过观察提出假设、制定
计划、动手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研究能力。
3.通过探究,领略平面镜成像的对称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时
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重点】学生自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虚像性(2)对称性
【学习难点】学生对自主探究像的位置、性质方法的探索。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开放式学习模式
【学习流程】
(一)魔术激趣、提出问题
演示:浇不灭的蜡烛(小依拉罐遮住玻璃板前面的蜡烛)
师:根据你看到的奇迹,提出问题和猜想
生:可能玻璃杯内根本就没有蜡烛,我们看到的是前面(隐
藏的)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平面镜成像的问题,
(二)师生互动、引导猜想
活动:照镜子
师:同学门,根据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你的猜想: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生:面对平面镜微笑,请学生尝试抓自己的像,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在平面镜(上/前/后)
生:盯着自己的像仔细端详,漂亮吗?潇洒吗?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
生:举左手,闭右眼,仔细观察像的变化?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可能上下左右。
生:远离镜子看看,近靠镜子瞧瞧,观察自己的像的变化情况。
猜想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可能。
(三)设计方案、自主探究
【器材准备】:镜子,平板玻璃,支架或铁夹子,棋子或粉笔或蜡烛三个(每组一种物体),白纸或方格屏,直尺等
师:为了比较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我们应该测量哪些量?
生:测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的距离。
生:尝试测量像、物到镜面的距离,发现困惑:像到镜面的距离无法测量。
师:怎么办?
生:先确定像的位置。
师: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呢?
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自主找像。
师:哪些组成功的找到了像的位置,我们来交流一下。
(让活动成功的小组介绍交流,同时没有成功的组既学会了找像的方法,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许就一步之遥,或许惊叹:原来如此。
)
生A :如图甲将一个棋子A 放在玻璃板后,移动棋子B 使它与物体的像所在位置
重合。
生B :也可以用如图乙,将一个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移动与蜡烛A 完全相同的蜡烛B 使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师:你们找像用的是平面镜还是平板玻璃?为什么选择平板玻璃?
生:先后用玻璃板和平面镜尝试找像,结果用平面镜失败了。
师生交流:选用玻璃板,玻璃板是透明的,它既能成像又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师:为了顺利的找到像的位置,对玻璃板的放置有什么要求?
生A :学生尝试将平板玻璃逐渐倾斜,观察像的变化情况,相对棋子B 升高或降
低了,在桌面上无论怎么移动棋子B 都无法与棋
子A 的像完全重合了。
生B :玻璃板倾斜后,找像比较困难。
师生总结:玻璃板必须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师:平面镜所成的像能在光屏上显示吗?
生:移去棋子B ,将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上,绕过平板玻
璃直接..
看白纸,白纸上没有显示棋子的像。
生:学生阅读课本信息快递
师生总结: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师:如何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生:与棋子A 完全相同的棋子B 放在像的位置上,与像比较,若完全重合,则说
明了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师:怎样来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信息快递: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做虚像(virtual image )。
生:将镜面、物体、像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
师:你是如何处理白纸上的标记的?
生:将物体与其对应的像点连接起来,并用刻度尺量出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
生:动笔标记,用尺测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现象,寻求规律
师: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你是如何做到的?
生:相互讨论,形成共识,自行设计方案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多次实验,得出三组数据和现象,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
(四)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能/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实/虚)像。
(2)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不相等)。
(3)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不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不垂直)。
结论: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像和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距离相等。
(五)评估交流、应用拓展
(评估):
师:实验中无论怎么移动棋子B都不能与A像重合,原因可能是什么?
生: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师:用棋子等不发光的物体做实验,观察到的像比较暗,为提高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可采取哪些措施?
生:小组讨论、尝试后发现:(1)用手电筒照亮棋子A(2)用深色或茶色平板玻璃
师:有的活动组是用方格屏做实验的,请你们交流一下,比起白纸有什么优点?生:能直观的看出物体和它对应的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距离相等。
(拓展):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
(学生自学)
2.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感受对称美。
3.请同学们解释蜡烛浇不灭的原因(揭示奥秘,学以致用,做到首尾呼应。
)
(六)课堂小结,升华提高
同学们: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你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从知识和方法方面进行总结)还有哪些困惑?(师生互助,共同提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改过去教师唱独角戏的做法,由学生自主选择器材,自己发现方法,自主探究现象,发现规律,既张扬了学生个性,又增进了合作与交流,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目标是学生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中,会出现学
生无从下手或不会探究的情况,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在活动前明确活动的目的,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探究,(如:为什么要探究像的位置?是由于不确定像的位置无法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无法探究像与物体的位置关系)学生才会逐步发现,逐步走向成功。
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容易出现课堂混乱、教师失控、一放而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这样的课堂要紧扣教学目标,老师怀着目标去引导,学生带着目的去活动,有的放矢,放收自如,要象放风筝一样,紧抓住一根线(教学目标)
..
....................放的
出去收的回来
......。
此外,既然开放,就要完全放手学生,相信和尊重每位学生,将.
教师的导演作用和学生的主演作用
...............融为一体,由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自己去讨论、交流,自己去总结;同时教师要多启发学生: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并要求各组之间相互交流,鼓励争论,善于发现学生活动中的不足,取长补短,发挥同学互助精神,经过努力共同获取成果。
尽管由学生自己去探究,遇到的困难很多,会牺牲许多的课堂时间,或许课堂还会出现混乱局面,但通过老师对学生活动中的适时指导和引导,对活动的把
控和放收自如,学习气氛是活跃
..的,情
..的,学习体验是真实
..的,学习形式是多彩
感是丰富
..的,学习收获是丰.盛.的,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更会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非老师直接给予的方法和知识所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