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
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
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
边表示女性人口。
图1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1. 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 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
A. 经济水平
B. 教育水习
C. 历史条件
D. 自然条件
3. 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 尼日利亚
B. 印度
C. 泰国
D. 日本
【答案】1. D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读图分析能力。
从图中的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中可以看出Y 国少年儿童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说明是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为低出生率、低
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答案选D。
【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Y国为发达国家的典型模式,而X国是下粗上尖,也就是说该国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从而说明X国出生率较高,高出生率应代表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为发展中国家的典型模式,故二者之间根本差异的成因是经济发展水平。
故答案选A。
点睛:本题以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以及原因、人口金字塔图示的判读,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
(方法技巧)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1.概念: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性与女性人数或百分比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列,人口金字塔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2.人口的金字塔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
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高,而且不断地成长起来。
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类型,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
如果出生率讲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低,后备力量更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
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
读左图和右图并回答下列各题。
4. 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 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 从城市流向农村
C. 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 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5. 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A. 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 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D. 影响我自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答案】4. D 5. B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从左图看,我国人口流出省份主要有四川、安徽、湖南、江西等中西部省份,而人口流入的省份主要有广东、浙江和上海等东部省份,D对。
从地广人稀地区流向人口稠密地区,A错。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C错。
答案选D。
【5题详解】
如果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许多民工就会就地转移就业,不会大规模迁移,A错。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使得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B错。
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与“民工潮”的相关度不大,C错。
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差异,而不是政策的指引,D错。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分析。
2004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现场实测结果表明: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并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两个中国新型香米新品种。
这一结果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继续领跑世界。
回答下列各题。
6. 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最主要的是
A. 地形
B. 气候
C. 土壤
D. 农业技术
7. 从材料的分析可知,我国推广超级高产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是
A. 提高粮食总产量
B. 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C. 发展农业技术
D. 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
【答案】6. D 7. B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水稻喜湿、喜热,因此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中高温多雨的气候是主导因素。
【7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可以推测出我国推广超级高产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劳动效率。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8. 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
A. 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
B. 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
C. 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 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9. 如果图示曲线表示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发展速度,则
A. 曲线A代表新工业的发展过程
B. 曲线A所代表的工业往往要求分散分布
C. 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
D. 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或动力基地
10. 下列工业地域中,可作为曲线B所示工业的典型代表的是
A. 德国鲁尔区
B. 日本神户
C. 中国攀枝花
D. 美国“硅谷"
【答案】8. A 9. C 10. D
【解析】
本题通过图表来考查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的特点的掌握情况,试题较为简单,读图析图能力是关键。
【8题详解】
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A曲线城市化起步早,目前城市化水平高,出现了逆城市化,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
B曲线城市化起步晚,目前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快,表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
答案为A。
【9题详解】
如果图示曲线表示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发展速度,A曲线工业发展起步早,目前工业水平高,发展速度慢,表示传统工业的发展过程,A错。
传统工业往往要求集中分布,B错。
曲线B所代表的是新兴工业,工业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C对。
曲线A所代表的传统工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或动力基地,而新兴工业的布局相对灵活,往往按照最优区位分布原则分布,D 错。
【10题详解】
新兴工业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硅谷”,其余的德国鲁尔区、辽宁的鞍钢和四川的攀枝花市传统工业。
故答案选D。
下图是铁路、水运、公路、管道四种运输方式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表示水运运输方式的是
A. X
B. Y
C. Z
D. W
12. 宜采用铁路运输的距离区间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水运运输方式的是运费最低,可长途运输。
所以D项正确。
【12题详解】
铁路运输适合长途运输,但运费比水运高。
所以C项正确。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此图说明该地区
A. 城市化水平高
B. 城市人口为2500万
C. 大约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D. 人口密度较大
14. 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 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D. 居民生活以消费动物性食品为主
15. 图示人口状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③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④农村人口增长减缓,出现负增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3. A 14. B 15. C
【解析】
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读图,根据此图农村人口数与城市人口数,可以判断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高,A对。
城市人口约为25万,B错。
大约16%的人口是农村人口,在郊外居住,C错。
不能判断人口密度大小,D 错。
【14题详解】
城市化水平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城市化水平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B对。
图示状况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不是根本原因,A错。
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居民生活以消费动物性食品为主也不是根本原因,C、D错。
【15题详解】
图示人口状况表示城市化水平高,可能产生的问题是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①对。
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技术发展,产值可能提高,②错。
城市人口增长,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③ 对。
农村人口增长减缓,不能表示出现负增长,④错。
①③对,C对。
考点:城市化水平,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根本原因,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人家庭。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 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A. 降低燃油消费
B. 提高交通效率
C. 扩大居民出行
D. 节省城市用地
17. 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A. 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B. 提高道路运行能力
C. 城市连片发展
D. 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18. 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 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
B. 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 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 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答案】16. C 17. D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扩大出行范围。
但由于数量增多停车占地、燃油消费也会增多,也会给交通带来较大压力,降低交通效率。
答案为 C。
【17题详解】
大城市交通设施完备,家庭轿车大量使用可使部分市民迁往城市外围的郊区,从而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但由于往来频繁会加重道路交通压力,使道路通行能力降低。
故正确选项为 D。
【18题详解】
城市人口集中,车流量大,排放汽车尾气直接污染大气,降低城市大气质量。
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烃(制冷剂)影响所致。
尾气对水体不会造成直接大范围污染,也不会引起大规模酸雨危害。
故正确选项为 D。
考点:直面环境问题。
读“世界某地农业生产状况示意图”完成问题。
19. 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 水稻种植业
B. 混合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20.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有
A. 商品率高
B. 以种植业为主
C. 科技水平低
D. 生产规模小
【答案】19. B 20. A
【解析】
试题考查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
【19题详解】
从图中看该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且商品率高,属于大牧场放牧业,C正确;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种植业占比重大;混合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占比大体相当。
【20题详解】
该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从图中看,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商品率高,A正确。
21. 下列人类活动中,对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有利的是
A. 人类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的改进
B. 大面积地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
C. 开垦草原和草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 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
【答案】A
【解析】
人类活动中,对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有利的是人类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的改进,可以获取更多、更广范围内的资源,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值,A对。
大面积地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草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一次性消费等,会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恶化,环境人口容量减小,B、C、D错。
22. 下图是商业、工业、居住三种活动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要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活动A的区位有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的趋势
B. 活动B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C. 活动C对交通的依赖性较大,往往安排在市中心
D. 活动A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城市土地租金的一般分布规律: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逐渐向外递减;并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地租较高;A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化地租变化最快为商业;C受距市中心距离变化地租变化最慢为工业。
中间为住宅。
在市中心地租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分别是:商业、住宅、工业用地。
工业区C的区位有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的趋势;住宅区B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商业活动A对交通的依赖性较大,往往安排在市中心。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基础试题。
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城市功能区分布特点的分析能力。
23. 读“印度半岛某城市规划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①处就近利用煤矿建一火电厂
B. 在②处建一化工厂,既可就近排污入河,废气对城区污染也较小
C. 在③处抽取河水建一水厂
D. 在④处防护带内利用绿化空地可建一所幼儿园
【答案】A
【解析】
印度半岛盛行风是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①处避开了季风的对吹方向,且位于城外,适宜就近利用煤矿建一火电厂,A正确。
②处位于夏季西南季风的上风向,化工厂有大气污染,污染城区空气。
位于河流上游,化工厂有水污染,污染城市水源,B错。
③处位于河流下游,水质差,不适宜抽取河水建水厂,C错。
④处位于城外,离住宅区远,不适宜建幼儿园,D错。
点睛:工业布局原则是不能污染城市环境。
有大气污染的工业,要避开了季风的对吹方向,且位于城外。
有水污染的分布在河流下游。
水厂应抽取上游清洁水源,布局在河流上游。
幼儿园应布局在城内,方便家长接送。
24. 下列关于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B.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C.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D.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城市等级越低,其规模越小,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越小,在一定区域内其数目越多(可以类比省会—县城—乡镇),A项正确。
25. 影响下列工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①印刷厂②电器装配厂③炼铝厂④水果罐头厂
A. ①原料②动力③劳动力④市场
B. ①动力②劳动力③原料④市场
C. ①市场②劳动力③动力④原料
D. ①原料②动力③市场④劳动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印刷厂是市场指向型企业,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电器装配厂是廉价劳动力指型企业,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炼铝厂是动力指型企业,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动力;水果罐头厂是原料指向型企业,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原料。
考点:该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_________。
(2)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3)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
【答案】(1)17%左右(2)C(3)增加住房和就业压力,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社会治安下降等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呈现信息,侧重人文地理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的原因、人口问题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17%左右。
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人口迁入,所以C正确。
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就业压力、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社会治安下降等问题。
27. 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
(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
(3)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 。
【答案】(1)人口数量增加,环境污染加剧,资源可利用时间变短(2)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人口增长过快使人类向环境索取的物质和能量超越环境的再生速度,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从而产生环境问题(3)控制人口增长,使其在人口合理容量范围内;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国际合作。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考查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考查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及统计图表的判读能力。
【详解】(1)从三条曲线的起伏变化分析,目前人口曲线在上升阶段,人口增加;污染物数量增多,环境污染加剧,环境恶化;未利用资源在逐渐减少。
(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口曲线,当人口增多时,消费需求增加,人类向环境索取的物质和能量超越环境的再生速度,资源逐渐下降;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污染物逐渐上升,说明人口数量的增加起了主导作用。
(3)因为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是伴随人口过快增加产生的,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还需要从人口方面采取措施:控制人口数量,缓解人地矛盾;提高人口素质,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努力。
28. 读下列材料以及印度矿产资源、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印度的人均耕地逐年下降,1960年为0.21公项,1999年已成为0.10公顷,减少了一半还多。
预计到2050年,人均耕地只有0.07公项。
40年来,印度的粮食总产量增长了2倍,但人均粮食增长量只有35%。
材料二: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
(1)从材料可以看出,目前印度在人口、耕地、粮食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主要表现是_____。
(2)班加罗尔被称为印度的“硅谷”,其发展类型属于__________指向型。
(3)分析班加罗尔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的优越区位条件____________。
【答案】(1)印度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耕地减少;粮食出现短缺(2)技术(3)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发达;市场广阔;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政策的支持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目前印度在人口、耕地、粮食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耕地减少、粮食出现短缺。
(2)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日本、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3)班加罗尔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的优越区位条件,可以从地理位置、环境、交通、市场、政策等方面回答。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29. 阅读下图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城市最初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_______(河流或矿产资源)。
该城市未来将向东北方向扩展,试从交通、河流等方面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
(2)A、B、C三处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3)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拟在①、②处分别新建化工厂和自来水厂。
请根据所学知识完
成下表。
【答案】(1)河流东北方向有新建的铁路及高速公路,交通条件好;有河流经过,用水方便,
水运便利(2)B环境优美;靠近文化教育区;位于河流上游;距工业区远等(3)
【解析】
(1)读图可以看出城市位于河流的交汇处,城市最初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河流。
该城市未来将向东北方向扩展,是因为东北方向有新建的铁路及高速公路,交通条件好;有河流经过,用水方便,水运便利。
(2)高级住宅区一般建在环境优美;靠近文化教育区;位于河流上游;距工业区远,交通条件比较好等地区。
(3)①位于河流的上游,化工厂会污染水源,位于城市的上空区,对城市空气造成影响,不能布局化工厂;②位于河流的上游,植被较好,水质好,可以建造自来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