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插管术及胃肠减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插管术及胃肠减压术
⼀、胃插管术及胃肠减压术
(⼀)胃插管术
胃插管术的适应症为
1.胃扩张、幽门狭窄及⾷物中毒等。
2.钡剂检查或⼿术治疗前的准备;
3.昏迷、极度厌⾷者插管作营养治疗;
4.⼝腔及喉⼿术需保持⼿术部位清洁者;
5.胃液检查。
禁忌证
严重⾷管静脉曲张、腐蚀性胃炎、⿐腔阻塞、⾷管或贲门狭窄或梗阻,严重呼吸困难。
准备⼯作
1.训练病⼈插管时的配合动作,以保证插管顺利进⾏。
2、器械准备:备消毒胃管、弯盘、钳⼦或镊⼦、10ml注射器、纱布、治疗⼱、⽯蜡油、棉签、胶布、夹⼦及听诊器。
3.检查胃管是否通畅,长度标记是否清晰。
4.插管前先检查⿐腔通⽓情况,选择通⽓顺利⼀侧⿐孔插管。
操作⽅法
1.病⼈取坐位或半卧位。
2.⽤⽯蜡油润滑胃管前段,左⼿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持镊⼦夹住胃管前段,沿⼀侧⿐孔缓慢插⼊到咽喉部(14~16cm),嘱病⼈作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下,插⼊深度为45~55cm(相当于病⼈发际到剑突的长度),然后⽤胶布固定胃管于⿐翼处。
3.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①抽:胃管末端接注射器抽吸,如有胃液抽出,表⽰已插⼊胃内。
②听:⽤注射器从胃管内注⼊少量空⽓,同时置听诊器于胃部听诊,如有⽓过⽔声,表⽰胃管已插⼊胃内。
③看:将胃管末端置于盛⽔碗内应⽆⽓体逸出,若有⽓泡连续逸出且与呼吸相⼀致,表⽰误⼊⽓管内。
4.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将胃管末端折叠⽤纱布包好,⽤夹⼦夹住,置病⼈枕旁备⽤。
问答
1.胃插管的指征有哪些?
(1)诊断:抽取胃液进⾏分析检查。
(2)治疗:①清除胃内毒物或刺激物;②对不能或拒绝进⾷者可经胃管灌注流质⾷物、药物及⽔分:③胃肠减压。
(3)术前准备。
2.哪些情况下不宜⾏胃插管术?
重度⾷管静脉曲张、⾷管狭窄、严重⾼⾎压、冠⼼病、⼼⼒衰竭及腐蚀性⾷管-胃炎症。
3.如何提⾼昏迷患者插冒管的成功率?
昏迷患者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插管前使病⼈头后仰,胃管插⼊15cm⾄会厌部时,以左⼿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柄,以增⼤咽喉部通道的弧度,继续插管,胃管即可沿后壁滑⾏⾄胃内。
4.胃管插⼊后抽不出胃液你认为有哪些可能?
(1)误⼊⽓管内。
(2)胃管盘曲在⼝腔内。
(3)胃管阻塞。
5.如何估计不同年龄和体型的病⼈胃管插⼊的深度?
病⼈发际到剑突的长度即相当于⿐孔到胃内的长度。
6.插管不顺畅时应考虑什么情况?
应考虑胃管是否盘曲在⼝腔内,可嘱患者张开⼝,检查⼝腔内有⽆胃管。
⼆、胃肠减压术
适应症
1.急性胃扩张。
2.胃、⼗⼆指肠穿孔。
3.腹部较⼤型⼿术后。
4.机械性及⿇痹性肠梗阻。
禁忌症
1.⾷道狭窄
2.严重的⾷道静脉曲张
3.严重的⼼肺功能不全,⽀⽓管哮喘
4.⾷道和胃腐蚀性损伤
准备⼯作
1.检查胃、⼗⼆指肠引流管是否通畅。
2.备减压抽吸装置:⼿提式或电动低压抽吸器。
如⽆上述装置,可⽤注射器代替。
3.其它:治疗盘、弯盘、纱布、胶布、注射器、液状⽯蜡、⽣理盐⽔、治疗⼱、⽌⾎钳或
镊⼦等。
操作⽅法
1.病⼈取坐位或卧位,胸前铺塑料布或治疗⼱。
2.按常规⽅法插胃管。
插⼊深度50-75cm。
3.将胃、⼗⼆指肠引流管接减压抽吸装置,低压抽吸。
问答
1.胃肠减压术的⽬的是什么?
吸出胃或⼗⼆指肠的积液、积⽓,减轻胃或⼗⼆指肠内压⼒,缓解病⼈的有关证照或达到治疗的⽬的。
2.胃肠减压期间应注意哪些事项?
①注意胃肠减压管是否通畅,每4⼩时应⽤少量温⽔冲洗⼀次胃管。
②记录每⽇胃管吸出物的量,注意吸出物有⽆异常,并做好⼝腔护理。
③经胃管注药后,应关闭或夹住胃管1~2⼩时,避免药物被吸出。
4.成年⼈胃肠引流管插⼊深度是多少?
成年⼈胃肠减压管插⼊深度为50~75cm。
5.胃肠减压抽吸应相隔多久时间?
每隔1~2⼩时抽吸⼀次。
⼆、腹膜腔穿刺术
[适应症]
1.抽液作化验和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
2.⼤量腹⽔引起严重胸闷、⽓短者,适量放液以缓解症状。
3.⾏⼈⼯⽓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段。
4.腹腔内注射药物。
5.进⾏诊断性穿刺,以胡确腹腔内有⽆积脓、积⾎。
[禁忌症]
1.严重肠胀⽓。
2.妊娠。
3.因既往⼿术或炎症腹腔内有⼴泛粘连者。
4.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性脑病先兆。
[准备⼯作]
器械准备:腹腔穿刺包、⼿套、治疗盘(碘酒、⼄醇、棉签、胶布、局部⿇醉药)。
[操作⽅法]
1.嘱患者排尿。
以免刺伤膀胱。
2.取平卧位或斜坡卧位。
如放腹⽔,背部先垫好腹带。
3.穿刺点选择:
(1)脐和髂前上棘间连线外1/3和中1/3的交点为穿刺点。
放腹⽔时通常选⽤左侧穿刺点。
(2)脐和耻⾻联合连线的中点上⽅lcm,偏左或右1-1.5cm处。
(3)若⾏诊断性腹腔灌洗术,在腹中线上取穿刺点,
4.常规消毒⽪肤,术者戴⽆菌⼿套,铺⽆菌孔⼱,并⽤1%~2%普鲁卡因2mL作局⿇,须深达腹膜。
5.作诊断性抽液时,可⽤17~18号长针头连接注射器,直接由穿刺点⾃上向下斜⾏刺⼈,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已进⼊腹腔。
抽液后拔出穿刺针,揉压针孔,局部涂以碘酒,盖上⽆菌纱布,⽤胶布固定。
6.腹腔内积液不多,腹腔穿刺不成功,为明确诊斯,可⾏诊断性腹腔灌洗,采⽤与诊断性腹腔穿刺相同的穿刺⽅法,把有侧孔的塑料管置⼈腹腔,塑料管尾端连接⼀盛有500~1000mL ⽆菌⽣理盐⽔的输液瓶,倒挂输液瓶,使⽣理盐⽔缓缓流⼈腹腔,当液体流完或病⼈感觉腹胀时,把瓶放正,转⾄床下,使腹内灌洗液借虹吸作⽤流回输液瓶中。
灌洗后取瓶中液体做检验。
拔出穿刺针,局部碘酒消毒后,盖⽆菌纱布,⽤胶布固定。
7.腹腔放液减压时,⽤胸腔穿刺的长针外连⼀长的消毒橡⽪管,⽤⾎管钳夹住橡⽪管,从穿刺点⾃下向上斜⾏徐徐刺⼈,进⼊腹腔后腹⽔⾃然流出,再接乳胶管放液于容器内。
放液不
宜过多、过快,⼀般每次不超过3000mL.放液完毕拔出穿刺针,⽤⼒按压局部,碘酒消毒后盖上⽆菌纱布,⽤胶布固定,缚紧腹带。
[问答]
1.为什么放腹⽔时要严密观察病情?
因⼤量放腹⽔后,可导致病⼈⽔盐代谢失衡,⾎浆蛋⽩丢失,甚⾄发⽣虚脱、休克、肝性脑病等。
2.诊断性腹腔穿刺时,抽出全⾎样液体,如何辨别是腹腔内出⾎,抑或穿刺本⾝所造成的出⾎?
腹腔内出⾎因腹膜的脱纤维作⽤⽽使⾎液不凝。
可将全⾎样液体置玻⽚上观察若⾎液迅速凝固,多系穿刺针误刺⾎管所致;若不凝固,即为腹腔内出⾎。
3.防⽌腹⽔沿穿刺针路外渗有哪整⽅法?
①迷路穿刺。
②蝶形胶布固定弥合针路。
⑧术后按摩局部l~2分钟。
④涂⽕棉胶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