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血红蛋白与运动训练
(一)对运动员血红蛋白正常值评定


血红蛋白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低于正常值,即出现贫血,氧和营养物质供给不
足,必然导致工作能力下降。

Hb值过高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压积也必然增 多。
在应用Hb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几



1. 冬训期间评价标准应略低,女运动员月经期 间亦稍低,这是正常的生理波动。 2. 运动员 Hb 含量存在个体差异。每名运动员存 在季节、生物周期等的周期性差异。 3. 虽然Hb含量存在个体差异,但一般男运动员 Hb 值不应超过 17 克 (170g/L) ,女运动员不应超 过 16 克 (160g/L) 。最低值不得低于本人全年平 均的80%。同一次检测中,如果个别运动员Hb值 与同队平均值相差过人时,应引起注意。 4.运动员在大运动量后的调整期,Hb由低向高 恢复时,运动员的自我感觉与运动成绩也最好, 可能这一时期是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最佳
个问题:
5.Hb 指标主要用于评定某个训练周期
或阶段,如根据1-2周时间内运动员对
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反应来评定运动 员的机能状态等,而不能用于评定每 次训练课的情况。在观察分析 Hb 指标 变化时,应结合其他指标(如无氧阈、 尿蛋白、心率等),以及运动员的自我 感觉和运动能力进行综合分析。
6.Hb指标的应用主要针对有氧工作为
血红蛋白功能

①运输O2的作用 ②运输CO2和缓冲血液酸碱度的作用 由于 Hb 指标相对稳定,又能较敏感的反映身体机能状态, 所以,在运动训练中经常利用这一指标评定运动员机能状 态、训练水平,预测运动能力。 运动员经过系统的运动训练,血液的有形成分会发生一些 变化。正常情况下Hb的变化与红细胞的变化是一致的,运 动中凡能影响红细胞的因素都能影响Hb。
对 象 中国人 日本人 加拿大 奥运会队 员 荷兰奥运会 队 员 我国运动员 (11项) 我国成年运动 员(42项) 我国青少年运 动员(42项) 北京体院学生

14.35 14.1 14.7 15.5 13.83 14.45 14.01 14.76

12.75 12 12.9 14.4 14.44 12.91 13.11 13.01
(二)用Hb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

实践证明,按每名运动员的Hb平均值,可将Hb值 的个体差异分为三个类型,即偏高型、正常型和 偏低型。每一个基本类型中又可分为两个亚型, 即:按标准差 (SD) 大于 1 克 % 为波动大者,小于 1 克 % 为波动小者。因此,理论上可以把运动员的 血红蛋白分为六个类型。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 到的只有四个类型:即偏高波动小者、正常波动 大者、正常波动小者和偏低波动小者。运动训练 实践证明,以血红蛋白值高、波动小者为最佳。 这种类型运动员能耐受大负荷运动训练,从事耐 力性项目运动较好。而以血红蛋白值偏低波动小 者为较差。


长时间耐力性运动时,虽然由于种种原因
引起红细胞的溶血,肾脏和消化道也常常 排出少量红细胞,但一般数量极少,对循 环血中红细胞总数影响不大,红细胞不会 发生显著变化。 血容量的改变主要是由血浆水分转移情况 决定,如果血浆中的水分从毛细血管中渗 出到组织间液或排出体外,将引起血浆容 量减少,产生血液浓缩现象。反之,如果 组织间液的水分渗入到毛细血管,血浆容 量增加,则血液稀释。

(三)运动对红细胞压积的影响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全血中 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健康成年人为全血标本中 0.37-0.5、即37%-50%,女子低于男子。 运动时红细胞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红细胞压积 的变化。其红细胞压积值的变化基本与红细胞数 的变化相一致。

(四)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颗粒白细胞的细胞浆含有颗粒,根据颗粒染色的不 同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
无颗粒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
总数:4.0~10.0×109/L(4000~10000/mm3) 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30% 分类: 单核细胞占2~8% 嗜酸性粒细胞占0~7% 嗜碱性粒细胞占0~1% 变异: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如: 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多 新生儿最高,出生后3天~3月10×109/L 进食、疼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分 娩WBC数↑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一、血红蛋白的 功能 一分子的珠蛋白 和四分子亚铁血 红素组成


珠蛋白约占96% 血红素占4%

我国健康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含量,每100毫 升血液中为12-16克,平均14克;成年女子 血红蛋白含量为11-l5克,平均约13克。
例数 2889 935 187 179 580 1130 383 111 血红蛋白数值(克%) 研究者及时间 易见龙等综合(1959) Sell(1956) Glement等 Dewijn等 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 (1974) 秦孝梅等(1984) 秦孝梅等(1984) 宋成忠等(1978)
• 返回
1.红细胞流变性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各自呈分散状态存在于流动 的血液中,并在切应力作用下很容易变形,即被 动地适应于血流状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以减少 血流的阻力。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细胞的流变 性。红细胞流变性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红细胞的轴向集中以及红细胞内的胞浆流动等。
2.运动时红细胞流变性的变化
(四)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
三、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

(一)血小板生理特点及功能 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10~30万/mm3) 变异:可有6%~10%的变化: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 冬季较春季高 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 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
血小板功能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功能特性: ☆粘着: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 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 成→松软血栓。 ☆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2.长期运动训练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 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 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 由于运动员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相比在很大程度上 是以增加血浆量为前提,所以血细胞容量的相应指标如红 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 趋势。虽然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不高,但红 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
一、运动对红细胞 的影响 (一)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圆而扁,边缘 较厚 ( 约 2 微米 ) ,中央薄 ( 约 1 微米 ) ,直径约 6-9 微 米。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寿命:平均为120天
数量:成年男子 450-550 万个 / 立方
毫米 平均为500万个 成年女子 380-460 万个 / 立方 毫米 平均为420万个
1.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进行短时间大强度快速运动比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 红细胞增加得更明显。在同样时间的运动中,运动 量越大,红细胞增加越多。 运动后即刻观察到的红细胞数增多,主要是由于血 液重新分布的变化所引起。 长时间运动时,排汗和不感蒸发的亢进引起血液浓 缩。 短时间的静力性或动力性运动中,肌肉持续紧张收 缩使静脉受到压迫,血液流向毛细血管增多,并贮 留在那儿使毛细血管内压升高,血浆中的水分渗出, 也使血液出现浓缩。

运动时红细胞流变性依运动强度不同、运动持 续时间不同和训练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别。 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三种: ①红细胞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 ②红细胞内部粘度; ③红细胞膜的弹性。

二、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
(一)白细胞的生理特性

白细胞无色,有核,体积比红细胞大 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循环血量:正常成年人的血量与体重的7%8%。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的血量都在 心血管中迅速流动,这部分血量。

贮存血量:一部分血量潴留在肝、肺、腹腔 静脉以及到下静脉丛等处,流动缓慢,血浆 较少,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
一次性运动对血容量的影响

血容量即人体循环血量的总量。包括血浆容量和血 细胞容量。 从事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浆容量和血细胞容量 都明显增加,而血细胞容量增加较明显。 短时间运动时总血容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储血库里 的血被动员入循环,使循环血量增加;而短时间运 动出现的血液相对浓缩,其原因可能由于储血库的 血中血浆量相对较少,血细胞容量较大,进入循环 血中使血细胞浓度相对增高。
☆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
→扩大血栓。• ☆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 坚实血栓。• ☆吸附
(二)运动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一次性剧烈运动后即刻血小板数量、 血小板平均容积增加,血小板活性增 强,循环血中血小板聚集趋势也增加。 研究表明,血小板数的增加只在大强 度运动下发生,其增加的幅度与负荷 强度呈高度正相关(r=0.94),增加幅 度最大达18%。这些血小板多是以脾脏 中贮存的那部分“中老年”血小板。
肌动白细胞增多

概念:把运动引起的白细胞增多称为肌 动白细胞增多
(三)运动时白细胞的变化

研究表明,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增加的 最大幅度出现在最大负荷运动停止后即刻。 其增加的幅度随最大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 延长而增加。以较低的强度运动时,无论 是短时间(5分钟)还是持续长时间(30分钟), 运动停止后即刻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 的增加幅度都显著低于最大负荷运动后即 刻。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白细胞总数和 淋巴细胞数的增加幅度反而减少。 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
[思考题]
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2.何谓内环境?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及意义。 3.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4.试述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5.何谓红细胞流变性?影响因素有哪些?试述运动对红细 胞流变性的影响。 6. 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7. 试述一次性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8. 试述血小板的生理特点及功能。 9. 试述运动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10.如何应用血红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