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简版(自己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地貌
一、地貌:地球硬表面与地貌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内地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外动力: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
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具有决定性影响,岩石是地貌的物质基础
二、地貌成因:
1、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
2、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
3、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4、生物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5、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三、基本地貌类型:1、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是地壳上上升背景下由外力切割而成,2、平原:依据表面形态可分为:平坦、倾斜、凹形、起伏,依据外动力差异:熔岩、喀斯特、冲积、海成
四,作用:1、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2、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
3、地貌对生物界的影响:常形成不同植被类型乃至生态系统;
4、对自然界地域分异的影响:导致地带性区域内部表现非地带性分布的主要原因之一,
5、对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地貌形态的任何变化都将导致整个土地类型的变化
五、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的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改变,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
风化壳:风化作用的残留矿物、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统称为风化产物
基本特征:1、空间分布上不连续性,厚度差异大;2、组成物质以黏土和碎屑为主;3、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度高,粒径细,中下层相反,但不具有沉积岩的层理六、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及地表水、地下水影响下沿坡向下运动
地貌类型:崩落与崩塌,滑落与滑坡
七、流水地貌:由地表流水作用(侵蚀、搬运和堆积)塑造的各种地貌(如冲积扇、河谷、冲沟、三角洲等)统称为流水地貌
流水对泥沙的搬运方式:推移即使沙砾沿沟底或河床滑动、滚动或跃动;2、细粒物质呈悬浮状态运动,即悬移
形成泥石流的条件:1、固体松散物质丰富,2、坡面坡度与沟谷纵比较大,以重力为主。

土体失衡且供给量大的重力平坡,有滑坡活动或冲刷严重的侵蚀坡,3、可从高强度降水或冰雪融水获得充足的水源供给
八、河流地貌
河谷是以河流作用为主,并在坡面流与沟谷流水参与下形成的狭长形凹地。

河谷由谷坡与谷底组成。

河床:平水期河水淹没的河槽
河漫滩:汛期洪水淹没而平水期露出水面的河床两侧的谷底
三角洲: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处,常形成平面上呈三角形的堆积体,有鸟足状、尖头状、扇形、多岛型
洪积扇:指干旱、半干旱区的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在河流出山口因比降突减、水流分散、水量减少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河流阶地:谷底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
依据组成物质与结构:侵蚀阶地(多发育在山区河谷)、堆积阶地(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基座阶地(与堆积阶地近似)
河谷类型:
顺河(谷):顺原始地面或构造面发育的河谷;
次河(谷):沿背斜两翼或轴部软弱岩层及构造破碎带发育的顺向河支流河谷
逆向河(谷):次成河进一步下切致使逆岩层倾向的斜坡上也发育河流,因其流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故被称为逆向河
先成河(谷):河流形成后流域内发生局部地壳上升而河流下切速度超过上升速度,河流仍将保持固有流路
叠置河(谷):河流最初在松散堆积物上流动,后随流域地壳整体上升而不断下切并基本保持固有流路切入基岩
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
山麓面: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使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
九、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

以及重力崩塌、
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类型:地表:1、石芽与溶沟:指可溶性岩石表面沟槽状溶蚀部分与沟间突起部分
2、喀斯特漏斗
3、落水洞
4、溶蚀洼地
5、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
6、峰丛、
峰林与孤峰
地下:溶洞与地下河、暗湖
十、冰川与冰缘地貌
冰川运动:由可塑带的流动和底部的滑动组成的;冰川滑动是产生侵蚀作用的根本原因
方式:刨蚀作用:在冰川滑动时,不断锉磨冰川床
拔蚀作用:冰川移动时把因节理发育而松动的岩石的突出部分拔出带走
冰川地貌类:1、冰蚀地貌:冰斗、槽谷(U形谷)、峡湾、刃脊、角峰、悬谷、冰川三角面
2、冰碛地貌:冰川遗留下来的各种堆积物为冰碛、主要有:冰碛丘陵、侧碛堤、
终碛堤、鼓丘3、冰水堆积地貌
冰缘地貌(冻土地貌):由于多年冻土层的存在而产生的一些独特的地貌
冻土:反处于零温或负温,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或岩体;寒土:温度状况相同但不含冰的冻土的最基本特征:地下冰的存在
冰缘地貌类型:1、石海与石河2、构造土3、冻胀丘和冰椎4、热融地貌
十一、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风沙作用:指气流沿地表流动时,对地面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等过程
风沙地貌类型:1、风蚀地貌(风棱石与石窝、风蚀柱与风蚀蘑菇、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风蚀残丘与雅丹地貌)2、风积地貌(各种沙丘)
黄土地貌类型:1、黄土沟谷地貌2、黄土沟间地地貌
十二、海岸与海底地貌
海岸地貌类型:1、海蚀地貌:变形波浪及其形成的拍岸对海岸进行撞击、冲刷、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的研磨以及海水对海岸带基岩的溶蚀,它包括(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与海蚀柱)2、海积地貌:由于地形气候等影响而使波浪力量减弱,海滨沉积物就堆积下来形成海底地貌:有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边缘海沟、弧后盆地、深海平原、大洋隆起、大洋中脊
海底沉积物:近海沉积(机械沉积、生物沉积、化学沉积)远海沉积
十三、火山地貌
类型:1、灰渣火山队2、富硅质熔岩穹丘3、基性熔岩盾4、次生火山堆5、复合火山堆6、破火山口7、火山塞8、火山口湖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