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四合院学习心得_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ep in your heart, there is still infinite potential, and one day when you look back, you will know that this is
absolutely tru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
__致良知四合院学习心得_大道至简,知行
合一
致良知四合院:阳明心学学会一半,成就一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分享的主题是“修行”。

人一生就是个修行的过程,我们要不停地去修复与世界的关系,包括周围的环境、人与事。

在公司要作为其中的一员去修复与团队成员的关系,达到同频共振的工作效果;在家庭要修复与家人的关系,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而人格的力量会在修行中发挥强大的作用,当我们责己后发现各种问题时,要利用自己内心的能量和心力资源去解决问题,做到更好的自己,达到更佳的工作结果。

当遇到利己VS利他的问题时,“用心至善,私心了无”应该成为行为的指向标。

我会一点点努力的。

致良知四合院学习心得
1、企业的差距是企业家之间的差距,是企业家人格的差距、胸怀的差距、领导力的差距。

所以,要想把企业做好,首先要从领头人的格局、德行、胸怀开始提升,从整个团队的思想开始提升。

2、修行其实就是修复我们和世界的关系。

磨砺越多,心的承受能力才会越强。

经常责己内省,去修复我们的心,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抵达幸福。

3、我们要提升自己,从心上直接用功,就是不断提升利他比例,减少利己比例。

当我们真正无我利他时,我们就真正成就了圆满的人生。

4、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物质的财富死不带走。

只有精神的财富才能代代相传。

我们要留给子孙后代一笔精神财富,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力量,成就他们!
刘峰学习分享:
1,常见自家不是,方能点化得人之不是。

镜子对内还是对外,是看自己的问题还是看别人的问题。

需时常反省,责己。

2,修行,就是修复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这可以说完全改变了我对修行的认知。

不是虚无缥缈打坐吃斋念佛,而是通过责己,择善,通过利己与利他的比例调整,改善自己与世间万物的关系。

3,心力资源。

单纯的人力,可能不是资源而是成本。

只有心在一起,同心协力,才能称为资源。

郭馥郁学习分享:
动机至纯,私心了无。

当面临困境时,应当明确自己的初心和动机,确定方向,不迷茫。

而初心的确立,应当更多以“利他”为主,少有私心。

人生是一场修行,将心比心,用心去感知社会,修正自己,用心去和别人交流,渐渐抛弃自身利益,成全更多人的幸福。

刘佳欣学习心得:
1.用心去换心,心与心交流,只有真心才能去实现换心和交流!
2.利他的因,产生利己的果。

再次体现动机之纯,产生的能量是无限之大!
3.修复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追根究底“一切来自心”一切都是心的问题!心不改变,心没有认识,所有的事情,所有的问题,都无从下手,无从改变!
4.我心光明,我心本光明!感谢美好的学习,再次提升自己感知的能力!
郭晨学习分享:
王阳明被称为古今第一完人,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那是因为他有一门很厉害的学问。

这门学问,如果我们能学会一半,也必然能成就一生,这就是致良知的大学问。

何为致良知?
良知,即本我真心,致,就是实践磨砺。

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之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那么,致良知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这在王阳明身上体现的最充分。

当时宁王造反,王阳明原本有其他任务在身,但他毫不犹豫前往平叛。

此时的大明王朝政治形势波诡云谲,很难说谁成谁败。

朝廷官员不愿开罪宁王,也都选择明哲保身,只有王阳明知难而上。

他也不是没有担心,他甚至让家人在自己家门外环布柴草,说一旦事败,绝不肯被俘,全家举火自焚。

说明当时形势何其严迫。

但是王阳明为什么可以挺身而出?就是因为"致良知",听从内心光明的指引。

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行为准则、行动智慧全都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这就是致良知的表现。

除了在大事上不糊涂,在日常生活中,致良知也是走向快乐人生的法宝。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在王阳明看来,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回复良知之本体了。

《道德经》里也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适可而止。

王阳明曾给学生举例,古代的张良、董仲舒、诸葛亮、韩愈等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

正是因为他们的欲望少,所以才能把精力专注在事业上,最终才取得了过人的成就。

只有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让心灵真正意义上沉静下来,让自己在欲海中脱身,做些有价值的事情。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致良知之道,就在于把心放平,在自己的真知上,抓紧用功,去私欲,提高境界,实现真正明了,获得圆满人生。

致良知四合院将和更多人一起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感受致良知的力量。

王锡东学习分享:
1.想要提升人格的力量,就要去建设自己的心灵。

起心动念,只有心里特别想做一件事,才能动念,才能把事情做成功,不管遇到多少挫折也要自信。

相由心生,回到心上,从心出发,建设自己,就是掌握人生和事业的基础。

2.怎样提高人格的魅力?真正能打动别人心的只有你的真诚和善良。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你靠装是不行的。

多读古人圣贤之书,你就会明晓人生更多的道理和真谛。

3.人格的力量不能忽视,甚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格的力量就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于海成学习心得:
我的收获是“担当”:
1.给私欲做减法,极大的突破自己,是对自己的担当。

2.人格=比例,利他和利己的比例,孰重孰轻。

这是对标准的担当。

3.心力资源,是企业的重大资源,只有得到团队的心,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这是对员工的担当。

4.心里装的别人,才更有力量。

这是对客户的担当。

5.有多少担当的能力,就有多大价值。

6.团队分享很有收获。

学习圣贤,运用心的力量,不论在过去,今天,和未来,同样有效。

学习圣贤,运用心的力量,不论在哪个行业,不论年龄,不论岗位级别,也都同样有效。

愿你我同行,用心的力量,一起走向自己的人生高峰。

毛毛学习分享:
1.动机至纯,了无私心,要做到完全没有私心基本上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想修心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更深的认识自己,如果我们能够多为别人着想一点,少一点私心,在境界上和格局上也就能有所提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利他,助人就是助己
2.通过这几次的学习,我认识到了责己自省的重要性,一般来说,找别人的问题,挑别人的毛病很简单,但是这对我们自身毫无用处,你不可能去轻易的改变别人,我们应该从自身找出问题,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抱怨
3.我觉得人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不断的去学习,去挖掘自己内心的宝藏,精彩而高级的活着。

胡继君学习分享:
一、修行
胡季强在演讲中说:“修行就是修复自己跟世界的关系。

企业家,经营就是修复和员工、客户、社会的关系。

”那么我对修行的认识是什么?我该如何修行?人们常说活着就是一种修行,是持续不断、长期的、为其一生行为,我查了百度修行的目的是“达到与现阶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怀更广、视野更宽的个人修养水平”。

一开始看起来很大、很空,感觉没有落脚的地方,不知道改如何去修行,想了很久,才明白修行就在生活当中,自己的思想、言语、行动都是修行表现。

借助圣贤语录从下修己:“善思”谦卑,不狂妄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从私欲上做减法。

“善言”不恶语相向,不欺骗、不妄说大话。

“善行”不触犯法律,勤奋务实,善待身边每一个人。

二、动机之纯,了无私心
78岁的稻盛就任日航董事长,和员工的心连在一起,同频共振。

用巨大的人格力量,把经营管理变成了所有员工的自觉行动,用心去换心。

只有没有私欲,动机纯良时人的能量才能无限大,才能影响、感染到别人,才能和你同频共振、思想统一。

王海橦学习分享:
1、人生有两次生命:一次是肉体的出身,一次是后天的学习,确实是这样,我们改变不了我们自己的出身,但是我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要想使我们人生幸福快乐!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2、经营公司,就是在经营人心,确实是这样,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的相互信任,很多公司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在这种明显的上下级关系里,上级对下级的要求很多,甚至有时候上级用权利去压迫下级,让下级做事做的很被动,下级老是在抱怨上级,老是埋怨上级,因为在上级那里得不到尊重,从而使上下级心与心之间产生距离。

在进入创星者这个大家庭中,郭总告诉我不要把自己当做是这个企业的员工,要把自己当做这个企
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很是感动,感谢郭总,感谢创星者提供给我这么好的成长平台,感谢创星者团队给予我的力量!
万玲玲致良知学习分享:
知与行合二为一:什么是知行合一呢?就是知得真切,知得笃实,便是行;行得明觉,行得精察,便是知。

知的过程与行的过程是相终始的。

这里的“知”不是指知识,而是指“德性之知”。

知行合一,要求你真知,然后真的去做。

所以知行合一的提出,代表着致良知达到了最高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